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949年秋末,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五兵团受领进军大西南解放贵州的任务。当时行军布署是兵团部以十七军为前导在中线,十六军在兵团的左翼,三兵团的第十军在兵团的右翼。十七军的任务是进驻贵阳,十六军的任务是绕过贵阳经过毕节进军川南,堵截围歼胡宗南部队。  相似文献   

2.
11月15日清晨,山城第一面五星红旗在电厂上空冉冉升起,一直阴雨绵绵的贵阳也突然放晴了。  相似文献   

3.
1949年10月13日,人民解放军二野五兵团接到毛泽东主席的命令,解放广州后即直入贵州,速占贵阳。11月3日,五兵团16军攻入贵州。13日,先头部队袭占贵定。就在国民党贵州军政要员纷纷西逃、贵阳山城民众准备喜迎解放大军之时,14日清晨,国民党军89军刘伯龙部的一辆美式军用小吉普从三桥开到小宅吉“半日山庄”门前,几位军人拥出一位手持拐杖的老人,军人一边说什么“刘军长请你开会”,一边把老人推上车,不等他坐稳,吉普车便绝尘而去。汽车开到二桥转弯塘时,忽然停下,那几位军人又连声嚷道:“车抛锚了,快下!快下!”边说边将老人拉出车外,还不等他站稳,一位绕到他身后的军人竞拔出枪来,并向老人连放数枪。这位不幸被害的老人,就是贵阳知名人士卢焘.  相似文献   

4.
《贵阳文史》2011,(5):8-8
“天无三日晴,地无三尺平,人无三分银”既是古人对贵州的印象,也是对贵州的贫穷落后、边远蛮荒的高度概括。要想从根本上改变贵州面貌,疏浚交通、畅达物流实乃要旨所在。  相似文献   

5.
筑城解放六旬秋,市貌全新境爽优。 昔日萧条穷困厄,今朝兴旺喜妍遒。 大楼林立高空耸,宽道车流畅运稠。 百业繁荣民日富,衣丰食足众欢讴。  相似文献   

6.
当时的贵阳已经是座空城,国民政府已经丢下政权跑了,驻守的国军也都作鸟兽散。整个贵阳没有政府管理,属于真空状态。我们部队便驻扎在纪念塔,没有遇到任何敌人,没有经过任何战斗,解放军就进入了贵阳。  相似文献   

7.
至于解放大军势如破竹的进展,也由隐蔽的学长们悄悄传播到同学中间,大约是10月初中旬吧,那天,我坐马车进城,大街成了一条浊流滚滚的河床,浊流就是热锅蚂蚁般东突西钻的市民……  相似文献   

8.
<正>我是在1958年5月从贵阳八中语文教师的工作岗位上调到《贵阳日报》社的。那时报社刚刚开办,在法院街一个小院落里。我去的时候已有一些同志在那里,摆谈起来,大都是半路出家,没有办过报的。不过先来的在《贵州日报》社学习了几天,而  相似文献   

9.
11月4日拂晓,起义的新军士兵与陆军小学学生分别由大南门、次南门整队入城。维持秩序,宣告贵州贵阳光复,推翻了清王朝在贵州贵阳的统治。  相似文献   

10.
本文辑录抗日战争时期途经贵州的文教界人士对贵阳和贵州重要交通线上的城镇之观感。以综论、市政、交通、市场、服务业、物价、文教、民风人情、名胜、地方政治、政治人物、货币等门类(各类内以年份为次)分别编录。  相似文献   

11.
《贵阳文史》2010,(6):6-6
<正>1425年10月30日行在礼部奏,定科举取士之额,贵州所属有愿试者,湖广就试。背景:贵州始建行省之初,中央政府认为此地"人才未盛",无权独立举行乡试。1425年,朝廷诏令所有贵州考生若要考举人,必须到湖广参加乡试。可惜路途遥远,山路险峻,阻隔了许多考生的科举之路,贵州仕子在湖广乡试中处于劣势,全部落榜,无一人中举。  相似文献   

12.
革命烈士卢焘将军于1949年11月14日贵阳解放前夕,被国民党反动派杀害,迄今60周年。他的爱国爱民事迹和高尚道德品质的光辉形象,永远留在广大人民心中。  相似文献   

13.
贵阳地名历史悠久,从现有记载看是在贵州之后。贵阳地名是因城邑在贵山之南得名,牛成于因正式行政区划得钙贵州之前。贵阳的行政建制,约始于春秋战吲时期。贵州是朝廷在这个地方设置州郡行政区划时,取原著民所称地名“贵阳”首字来命名的。此外,贵州名还有源于“鬼方”、“矩州”、“贵竹”等诸说。从这座城市官方名称演变的情况看,贵州成为省级行政区划后,启用原地名“贵阳”作为后来的府、县名称,则顺理成章。  相似文献   

14.
1912年4月26日唐继尧就任贵州都督背景:1912年4月26日,临时大总统袁世凯任命唐继尧为贵州都督。原大汉贵州军政府都督杨荩诚调京,不准其率领北伐黔军回黔。  相似文献   

15.
《贵阳文史》2012,(2):9-10
1917年3月4日贵阳成立"群益社" 背景:1917年3月4日,由贵州政界有权力的人士发起组成了一个拟发展贵州实业的政治团体——群益社。选举时任财政厅长张协陆、黔中道尹王伯群、督军署秘书长兼贵州中国银行行长熊铁岩、省议会议长张彭年、文通书局总监理华延厘、政务厅长何季刚、黔东道尹陈稚书、原达德学校校长凌秋鹗、黄齐生等9人为理事。群益社在贵阳曾发展社员达9000多人。  相似文献   

16.
解放前夕的贵州民营报纸,总体上是趋于进步的。他们对国民党反动派的倒行逆施、贪污腐化、祸国殃民的行径进行大胆揭露,字里行间充满了人民必胜、共产党必胜的进步信念。在当时政治控制十分严格的形势下,这些进步报纸能够在刀丛下生存,靠的是办报人的坚强意志和灵活的处理方式。但最后这些报纸或因政治、或因经济步履维艰,最终停刊或倒闭,存在时间十分短暂。  相似文献   

17.
城垣修建经过 贵阳城垣,修建的确实年代,资料缺乏,无从考述。元顺帝至正年间(公元1341-1368年)宣慰使范汇写过一篇《八番顺元宣慰使题名碑记》文中,有“我军到其地,诸部悉归顺,始置宣慰司都元帅府,改贵州为顺元,屯住城中”,据此,可知在宋代贵州即贵阳,元代改为顺元,不过表示归顺元帝国的统治。  相似文献   

18.
1984年4月,为迎接贵阳解放35周年,中共贵阳市委党史征集领导小组和贵阳市政协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联合,组织力量,开展了征集并编辑出版《回顾贵阳解放》专辑(以下简称《回顾》)的工作。20多年过去了,当年老领导的谆谆教导和对贵阳这片热土关爱之情,征编工作者的团结协作、夜以继日为抢救史料的敬业精神,仍然历历在目。作为自始至终参与这项工作的亲历者,有责任把主要情况记录下来。  相似文献   

19.
《贵阳文史》2008,(6):F0002-F0002
明、清两代贵阳由于山川梗阻,人民往来不便,商业贸易极不发达;城市的性质,主要还是作为军事防御的城堡和据点。那时的经济还完全是封闭式的小农自给自足的经济。后来随着驿道的逐步开通。统治者实行屯田垦荒,改革工匠服役制度。农业和手工业有所松动,商业逐渐兴起,城市经济比过去长进。当时贵阳城内外、街上、路口、寺庙前、围墙后,  相似文献   

20.
郑亚宇 《炎黄春秋》2009,(10):39-43
在许荏华《南京是如何解放的》(以下简称“许文”)一文认为,就南京解放的真实历史而言,它与解放战争时期大城市解放的“天津模式”和“北平模式”有别,前者是打下来的、后者是通过谈判和平解放的,而南京则是“‘里应外合式’的和平解放”。(2009年第五期《炎黄春秋》,第28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