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林平 《安徽钱币》2001,(2):48-48
2000年12月,安徽省宿州市俑桥区夹沟镇张武村在扩建乡村公路时,挖出一方无名古墓。出土古钱币十数枚,其中有明末天启通宝小平光背2枚,崇祯通宝小平光背3枚,南明弘光通宝光背2枚,清初顺治通宝光背3枚,顺治通宝背右户、右河、右浙、上新各1枚,特别是出土了顺  相似文献   

2.
一.背上“同”顺治通宝 清顺治年间,先后设置户部宝泉局、工部宝源局和18个省局,仿明代钱制铸顺治通宝钱。其铸量较大,版式甚多。其中几种版别较为罕见。近日,笔者从凤阳县临淮镇东南濠梁城遗址附近,征集到一枚背穿上“同”字顺治通宝小平钱。  相似文献   

3.
顺治通宝背荆钱在顺治钱中较为少见.尤其在出土清钱中发现不多。在襄樊汉江挖出的沙石中却多有发现。仅笔就集得10多枚,虽然比顺治背“襄”饯要少得多,但其版式却有多种。现选拓8枚介绍附后,并对顺治背“荆”钱的铸期问题谈点看法。  相似文献   

4.
多年来,收集了徐州及邻近地区流通的一些顺治通宝"宁"字钱,有背单汉字"宁"字钱、背"宁一厘"钱、背满汉文"宁"字钱。细察之,有诸多不同版式。顺治通宝"宁"字钱为何局所铸,泉界长期意见不一,或曰甘肃宁夏局铸,或曰江南江宁局铸。在徐州及邻近地区,顺治通宝"宁"字钱尚属多见,笔者意为江南江宁局铸,不作详述。江南江宁局开铸时间也有不同记载,《皇朝文献通考》等文献记载为顺治五年(1648),《清  相似文献   

5.
拙《奇台出土发现的部分宝伊局平钱研究》在《新疆钱币》2001年第2期上刊发以后,在不到一年的时间内,笔先后又发现收集到了20余枚宝伊局平钱。经过仔细比较,笔从中发现了23枚(种)在拙中未收录的币品,尤其是乾隆通宝方头通和光绪通宝等币品的发现,填补了笔收集的空白,故补录于此,以丰富奇台宝伊局平钱之品种和版式。  相似文献   

6.
正清顺治年间铸行的"顺治通宝"钱,因为铸地广泛、版别较多、种类复杂,所以一直深受收藏者的喜爱。古钱收藏爱好者习惯按其钱背形式的区别将其分为五种大的版式,"顺治通宝"光背钱因铸行最早,被列为一式制钱,稍后铸行的单汉字钱和一厘权银钱则称为二式和三式钱,双满文和满汉文钱为四、五式钱。"顺治通宝"初铸时基本模仿明钱的形制,光背仿古。光背钱按"通"、"宝"二字的明显差异又  相似文献   

7.
<正>清代顺治时期,清廷曾先后题准湖广武昌、荆州、襄阳、郧阳、常德五局铸"顺治通宝"。其中武昌、荆州、襄阳、郧阳今属湖北省管辖。目前在湖北地区。尤其在襄阳汉江出水钱币中、背上昌甚多、背上襄较多,背右荆、上荆较少,背郧钱未见实物。因此,关于郧阳局是否铸钱,目前世界尚有争议。现将笔者多年来收集的背文昌、襄、荆钱币选拓24枚附后,除图6为襄阳窖藏出土外,其余全都为襄阳汉江中出水钱币。并对其版式特征谈几点意见:  相似文献   

8.
笔者离休后爱好古钱币收藏,从铜匠亲戚处发现了两枚背铸“台”字的康熙钱,还有一枚铸有 “台”字的花钱。这些不但丰富了我的收藏,还都与台湾有关,更引发了我探究的兴趣。 1.康熙通宝背“台”字钱(图1)清初顺治、康熙朝铸行了一种背有满、汉文钱局名的钱币,称套子钱,藏家无不以集全为快。其中顺治通宝套子钱有陕、临、宣、蓟、原、同、河、昌、宁、江、浙、东等十二局;康熙通宝套子钱除了设户部宝泉、工部宝源二局外,各地钱局也增至二十余,背满、汉文“台”字钱便是当中一种,它是三百多年前康熙帝统一台湾的历史见证。 明末…  相似文献   

9.
张少华 《安徽钱币》2005,(3):25-25,16
丁福保《历代古钱图说》收有一枚晋局光绪通宝大钱,图径48mm(图1)。马定祥批注:“此钱应为宝津局……系机制样币,另见光背翻砂铸品”。  相似文献   

10.
顺治通宝因其版别较多,种类复杂,一直深受收藏的喜爱。古钱收藏爱好习惯按其背的区别将其分为五种大的版式:一式,光背、星日纹或背右计值,顺治元年(1644年)开铸;二式,背有一汉字,代表地名、局名,铸于顺治初年;三式,顺治十年所铸折银一厘钱,即背穿右汉局名,  相似文献   

11.
到目前止,笔者已集有80余枚崇宁通宝、重宝钱,虽是普品,细研起来,也是趣味横生。现就拙藏各式崇宁钱的版式略析如下。  相似文献   

12.
陈蔚 《新疆钱币》2000,(2):41-41
(一)清代乌什局始设于乾隆三十一年,所铸钱币品种单一,只有小平钱一种版式,在版别上有大小和轻重之分。笔者1999年3月在莎车发现一枚乌什局乾隆通宝背上十穿下大月纹红钱与在和田发现的乌什局背上十红钱相对比多一个下大半月纹;乾隆通宝“通”字也不相同,和田的那枚为三角通。  相似文献   

13.
清世祖爱新觉罗福临于1644年定都燕京,同年开铸顺治通宝铜钱,前后历时十八年之久,所铸顺治通宝可分五式。一、光背钱;二、背单汉字钱;三、背满文钱;四、背“一厘”钱(穿左“一厘”二字,穿右一汉字);五、背满汉文钱。这五式顺治通宝钱都是遵旨设炉,照式鼓铸,采用的铸钱方法均为钱模造型,合箱浇注的翻砂法。  相似文献   

14.
多年来,我从襄樊出土钱币和汉江出水的钱币中,收集近两百枚万历通宝,其版式各异,很难找出两枚完全相同的。现选拓72枚附后,并对万历通宝的版式特征谈谈个人的几点看法。万历通宝是明代钱币中存世较多的一种,主要原因是明初以推行纸币为主,铜钱时铸时停,至万历年号时,民间铜钱已不敷使用。据《明史·食货志》记载:万历四年(1576年),命户工二部,准嘉靖钱式铸“万历通宝”,随后南北宝源局拓地增炉铸钱。南铸大抵轻薄,北钱视南钱昂值三分之一。私铸盛行,造成了万历钱良莠不齐、轻重悬殊、版式繁杂。笔者所选的钱币中,最重者达7.9克(图25),最轻者…  相似文献   

15.
《中原文物》1982年第4期载谢世平同志的《介绍两枚周元通宝样钱》一文中说:一枚钱背有“飞龙戏珠”,另一枚“背穿上是一尊手持拂尘的坐像”,“经鉴定上列二品为铜制样钱”。又说:“五代后周时期用铜制‘样钱’,而且钱背制有‘龙’、‘佛’图案。”对于这一论断,实不敢苟同。笔者详察刊出的二枚被称作为“样钱”的“周元通宝”原拓墨本,拙见以为它不是样钱,而是后铸的厌胜钱。今不揣粗浅,求正于钱币界的专家学者。  相似文献   

16.
清代雍正通宝以宝泉、宝源、宝云三局铸币存世量大,版式最多。其中宝泉局中的阔缘钱铸造精整,文字秀美,版式复杂。张凤坤先生曾在《安徽钱币》2005年第3期上发表《宝泉局雍正通宝版式探微》一文,对雍正宝泉局铸币进行了分类,其中阔缘钱14枚。笔者曾从襄樊出土及汉江出水钱币得雍正宝泉局钱币百余枚。当时不甚重视,只留少量精美者,余均出让,有的仅留拓片。近期取出细审,发现其中有不少文字怪异品,惜原物已失,所留拓片又不够清晰,深觉遗憾。现选出15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7.
崇宁通宝折十大钱钱文为宋徽宗手书瘦金体,其文字秀美,版式丰富。多年来,笔者由湖北出土的宋代窖藏中得崇宁通宝大钱1500余枚,从中区分不同版式240余种。在区分版式过程中,发现同一版式(文字特征、钱径、穿径及重量基本相同)中,凡细字者即为细郭,粗字者即为肥郭,应是一种具有别样意义的“对钱”。现选拓12对24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8.
一.“正德通宝”花钱 明代铸钱少。1368~1644年间,17帝中仅有9帝铸钱。其中正德年间即未铸钱,由后世所日“天下正德钱仅两枚半”便可见一斑。存世的正德通宝钱,多属民间所铸花钱。此类花钱面书“正德通宝”,背则为双(单)龙戏珠和龙凤等图纹。其径多在40~60mm之间,穿径9~10mm,厚1.5~2.0mm。小平光背者,多为明末清初民间所铸。  相似文献   

19.
枣庄市发现顺治通宝钱树1983年12月,枣庄市文物管理站从市物资回收公司仓库出土于南部地区泥沟、坊上一带的铜钱中拣选出顺治通宝钱树22件。因收购时碰撞,部分铜钱脱落。钱树分两类:第一类10件,其上铸铜钱9对,件长23.4,钱径1.8厘米,钱文楷书,背穿右铭“东”,穿左“一厘”;第二类12件,其上铸铜钱11对,件长24、25.3厘米不等,钱径1.6厘米,钱文、形制与第一类相同。这批钱与以往所见同类顺治钱比,尺寸略小。背铭表明此钱应为山东局铸。(《文物》1992年6期李锦山,文光,郭景新)枣庄市发现顺治通宝钱树@李锦山,文光,郭景新  相似文献   

20.
清钱实物遗留下来很多。版式又很复杂,因而清钱成为许多集币者的重点集藏之一。光绪通宝小平钱背千字文是很有特色的一组钱币。其中,以宝泉局、宝源局种类最多,有宇、宙、日、列、往、来6种背文,并各月多种版式。现据本人所集实物,披露于下,与同好交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