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东山,又名栖霞山,相传此山原有苗王墓,故俗称“老王山”,海拔约1200米,位于今贵阳市东里许,与贵阳黔灵山东西遥相对。弘治《贵州图经新志·山川》载:“东山,在治城东,山颇高大,而林木丛茂。俗名老王山。本朝郡人知县陈昌归隐于此。”嘉靖《贵州通志·山川形胜附》也载:“东山·在治城  相似文献   

2.
我国受倭患由来已久,明嘉靖一朝尤盛。江宁县博物馆在县城东山之上征集到一块碑刻,该碑为功德碑,撰写于万历34年(1606),碑文由上元名士李登所撰,经查阅资料,李登:文林郎,前河南新野知县,曾为《万历重修江宁县志》主编。该碑主要记述了东山附近村民自愿集资绿化东山之事,然而也记载了树木被毁的原因。反映了明代嘉靖甲寅年间(1554)倭寇犯我江宁的史实。(注:江宁县三面毗邻古城南京,县府东山距南京仅8公里)。碑刻中有这样一句话:“入国朝嘉靖甲寅岁倭寇入讧蹂躏□□□…… ”。笔者查阅了有关文献和明史资料,…  相似文献   

3.
太原永祚寺,原名永明寺,因寺内有双塔,俗称双塔寺。该寺创建于明代万历年间,位于距古太原城4公里许的东南隅,坐南向北。寺内双塔巍峨俊秀,苍劲挺拔,前人誉为“晋阳奇观”。 据万历《山西通志》记载:“晋阳城重山遮障,开此平衍真一大形胜也。独龙稍不足,文明不开;虎稍强,故其民挚悍,而世家亦少。近有筑浮屠者,亦大有见。”本志《傅应期先生传》中记载:“郡地形左痹不胜右,缙绅学士建永明寺、宣文塔于东山,以辅不足,推公(傅霖)首事。”万历《太原府志》也载:“起自堪舆家言,谓塔在巽峰则文运胜。”由此可知,万历年间以傅霖为首的缙绅学士为“兴文运”,补辅郡地形之不足,而创建永明寺和宣文塔。其确切的创建时日据旧塔铁质塔刹铭文记载为“万历岁次己亥仲夏”(万历二十七年)。 据乾隆《太原府志》、道光《阳曲县志》记载,万历三十六年五台山高僧、护国禅师福登法师以永祚寺旧塔微侧,更建新塔于旧塔与寺院之间。到清代又在两塔之间建过殿,在旧塔之前建后殿。据梁思成教授三十年  相似文献   

4.
风雨泰山庙     
正泰山庙这座唐代风格的建筑,是盐城迄今唯一的国家一级文物。长期以来,人们都习惯地认同"其庙始建于明嘉靖年间"。嘉靖年间的时空概念,便是46年的区间。46年,在历史的长河中不算什么,但对一座建筑来讲,却是一个不短的过程。且不说是不是嘉靖年间所建,即便嘉靖年间,是嘉靖之初,还是垂晚,或是其中?这过程却涉及几任知县和几经的时世变迁,又为哪位知县所建,又曾有些什么故事呢?正是这些粗略和悬疑,令我二十多年来始终对泰山庙心怀探奇撰文的夙愿。盐阜大地,曾经命运多舛,黄  相似文献   

5.
方志可分为官修与私修两种.即以兴化方志而言,存官修县志5部:嘉靖三十八年(1559)知县胡顺华主修、陆西星纂修的《兴化县志》(《胡志》);万历十九年(1591)知县欧阳东凤主修、陆西星纂修的《兴化县新志》(《欧志》);康熙二十三年(1684)知县张可立重修、王岩纂修的《兴化县志》(《张志》);咸丰三年(1853)知县梁园棣主修;刘熙载、陈广德纂修的《重修兴化县志》(《梁志》);民国32年(1943)伪县长李恭简挂名主修、李详纂修的《续修兴化县志》(《李志》)。  相似文献   

6.
2001年9月20日下午,江西省安福县东山文塔维修人员拆御塔刹时,在天宫中发现了两尊明代铜佛。一为双手合十,慈眉安祥,端坐在仰覆莲上的如来佛;一为身着肚兜,右手指天,左手指地的童子佛。其喻意是天地间人为主宰或天地人或象征未来和希望所在。两尊佛造像形象生动,工艺精美,纹饰简明,是不可多得的明代文物。如来佛(亦有人说弥勒佛):铜质、高22厘米(含底座),宽16厘米,像高16厘米。童子佛:通高19厘米,底宽6.9厘米,底高4.5厘米,底座铭文竖镌:施刘普、智僧翁、济供养。东山文塔塔刹为宝葫芦形、由九块…  相似文献   

7.
近日在翻阅清光绪十六年 ( 1 885年 )修纂的《内黄县志》时 ,发现了杨问奇为清顺治十六年 ( 1 65 9年 )续修的《内黄县志》所撰写的一篇序文。文章虽然不过千字 ,但立论鲜明 ,论述精辟 ,条理清晰 ,文笔流畅 ,是一篇少见的“方志论”。《内黄县志》始修纂于明嘉靖年间 ,60年后的万历二十八年 ( 1 60 0年 )内黄县知县、项城王廷谏以嘉靖本草率疏漏予以重修。又过 60年到了清顺治十六年 ( 1 65 9年 ) ,海丰张惟仁任内黄县知县对万历志再次续修 ,修成后“乃付之剞厥。”但“锓未半”而张惟仁以卓越政绩升迁为内阁中书科士。张公赴命时 ,嘱同事们…  相似文献   

8.
张礼敏 《民俗研究》2002,(4):111-120
清朝“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有诗云:“相思不尽又相思,潍水春光处处迟。隔岸桃花三十里,鸳鸯庙接柳郎祠。”(《怀潍县二首送郭伦升归里》)这是他“去官十载”(乾隆28年4月)时所作的诗,是对在潍县(今山东省潍坊市)任知县时的回忆。诗中的“鸳鸯庙”和“柳郎祠”,极有可能就位于现在的潍坊市寒亭区河滩镇宋家双庙村。据《寒亭区志》载:”(宋冢双届村)元代称仇庄,自龙王庙、平王庙建成后称双庙,后宋人旺,改称今名。”  相似文献   

9.
正湛若水是明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成化二年(1466)生于增城县甘泉都(今广州增城区新塘镇)沙贝村,自号甘泉,人称甘泉先生。又于各地建书院,许多名以甘泉。据李斗《扬州画舫录》卷三载,嘉靖年间湛若水扬州考绩,早年学生葛涧等人在广储门外甘泉山下建行窝为讲道之所。"门人吕柟以湛公之号与山名不约而同,书‘甘泉’二字于门,又撰《甘泉行窝记》","通山朱廷立为巡盐御史,改名甘泉山书馆。"~([1])扬州有甘泉山,  相似文献   

10.
正东晋时,家居京城建康(今南京)乌衣巷的宰相谢安,在强敌入侵、国家危难时刻力挽狂澜,勋名定晋。这一事件在历史上有很大影响。唐大历九年(774),常州刺史独孤及在州治南约二里的荆溪对河,取谢安"东山"之号筑东山园、建东山亭。之后贞元八年(792),继任常州刺史韦夏卿增筑,写下《独孤东山记》;元和八年(813),常州刺史孟简修葺园亭,属僚李绅作《毗陵东山·并序》。及至北宋景祐年间,司马光又写下咏"东山亭"的名篇。本文按时序,  相似文献   

11.
1993年台湾省文献委员会编印了一部卷帙浩繁文俭史丰的《重修台湾省通志》,总篡刘宁颜。上限自元代至正年间设彭湖寨巡检站。下限至1969年为止。此书卷八《职官志》和卷十《艺文志·著述篇》中,记载有清代历朝贵州人在台湾省从事政治、军事、丈教的事迹,整理如文,以供参考。一、黔人在台湾文职人物周字宣子;贵州贵筑人.康熙二十三年甲子举人。康熙五十一年.任福建省邵武县知县。康熙五十三年,调任台湾府诸罗县知县.五十四年到任。康熙六十一年任台湾府台湾县知县,六月到任,主修《诸罗县志》。[请罗县志)十二卷(清)周钟浪主修…  相似文献   

12.
千年威远镇     
今天当人们提起互助县威远镇古城时,往往谈论的是明嘉靖年间筑的威远堡城,殊不知在此威远堡城西南的两公里处,还有一座更加古老的"绥边城"(即宗谷城、葱谷城)。《宋史·地理志》载:"绥边砦(寨)旧名宗谷(即葱谷),(宋)崇宁三年(1104年)建筑,后改今名(绥边寨)。东至龙支城六十里,西至宣威  相似文献   

13.
正祆神楼坐落在介休市城北顺城关大街的东尽头。是附属于三结义庙的乐楼。据清嘉庆重修《介休县志》卷三载:"三结义庙在东关文潞公祠之右,旧为元(玄)神楼,万历年间知县王宗正改建。"庙除乐楼外,还存有大殿五间和殿前的三间献亭。大殿、献亭、乐楼构成一条南北向的中轴线。据碑记:明万历时知县王宗正改建的三结义庙,在清康熙初毁于火,现存大殿和乐楼均为康熙初新建的。有乐楼正  相似文献   

14.
由柳成栋、宋抵编辑的《东北方志序跋辑录》历时7载,巳由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出版.该书上迄明嘉靖年间(1522—1566)至1945年东北解放.共收录此间纂修之东三省总志、通志及府、厅、州、县志192种方志的序跋644篇,其中东北地方总志10种,序跋42篇;辽宁方志84种,序跋317篇;吉林方志50种,序跋150篇;黑龙江方志44种,序跋126篇;同时还收录了  相似文献   

15.
陈芹,字子野,号横崖,明代诗人、书画家。上元(今南京)人。工诗,明代嘉靖年间,少年时即举于乡。后任奉新知县,又调任湖南宁乡知县,后因厌恶官场,欣赏陶渊明“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不久称病归故乡南京。曾与南京名士盛时泰(字仲交)等人结青溪  相似文献   

16.
顾养谦,字盖卿,号冲奄,南通人。生于明嘉靖十六年(1537年)。明弘光年间(1644~1645年)成书的通州《州乘资&;#183;顾养谦传》载:“二十二举于乡”,“卒年六十有八”。说明顾养谦故于万历三十二年(1604年)。  相似文献   

17.
位于贵阳城南南明河畔的观音寺,原名南庵。明代贵阳人王训曾有《咏南庵》诗:“净度招提旧结茅,地偏应不近尘嚣。山腰倒接城边路,水口斜通阁外桥……”句,王训是明朝宣德年间(1426--1435年)举人。明弘治《贵州图经新志》载:“圣寿寺在治城南门外霁虹桥之东,旧名南庵,前俯清潭,后负重冈”。《贵阳名胜诗词选》载有王阳明《徐都宪同游南庵次韵》诗二首,写于明正德四年(1509年)。明嘉靖《贵州通志》载:“圣寿寺今改武侯祠。”明万历《贵州通志》云:“武侯祠,治城南门外旧圣寿寺,正德年间(1506---1521年),巡按贵州监察御史胡琼改为祠。”  相似文献   

18.
<正>正史之校勘,代有其人,有清以降,更是成果累累。關於《宋書》,除清人札記而外,近人專著即有張元濟《宋書校勘記》、王仲犖《宋書校勘記長編》、丁福林《宋書校議》以及單篇論文十數篇。新近又見陳爽先生《〈太平御覽〉引〈宋書〉考》一文(以下簡稱"陳文")~②,在將《御覽》所引900餘條《宋書》文字與今本《宋書》逐一比勘的基礎上,或掘剔訛誤,或出檢異文,或蒐考遺佚,對於今本《宋書》的刊謬補缺,可謂大有裨益。然智者千慮,難免一失,細審之下,其中亦  相似文献   

19.
<正>宋代阮閱所編的《詩話總龜》,是一部出現較早且規模較大的分門彙編詩話。《四庫全書總目》提要稱其"摭拾舊文,多資考證"~②,保存了大量的佚詩、詩話、筆記與傳記等資料,"在詩話中薈萃最爲繁富"~③,具有較高的文獻價值~④。此書宋刻本已不存,然明初收入《永樂大典》之本,自是承宋刻而来,惜又隨《永樂大典》而佚,少有遺存。明刻本有嘉靖二十四年(1545)宗室月窗道人刊刻的九十八卷本。此外,還存有兩種明代鈔本,皆爲一百卷,一藏中國國家圖書館,有莫棠題跋;另一藏南京圖書館,有丁丙識語,爲八千卷樓舊藏。兩明抄本抄手書法皆較爲拙劣。國家圖書館還有宋蘭揮"友竹軒"藏清抄本,抄手  相似文献   

20.
文塔位于阳城镇东1公里的山坡上。《阳山县志》(民国27年版)载:该塔始建于明崇祯元年(1628),原是九层石塔,清顺治十四年(1657)为风所毁。雍正五年(1727)重建为9层砖塔。该塔属风水塔,镇山凌水。塔基平面为八角形,外观9层,为楼阁式砖塔,通高40.4米。塔基须弥座直径10米,高0.9米(露出地面部分)。塔身向上逐层收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