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世安 《史学集刊》2001,(3):50-54,90
美国虽然标榜言论自由,但是却对黑人和其他少数民族进行种族诽谤。美国在法律上禁止种族诽谤,各州还制定了各种各样的反诽谤刑事法案,但是在20世纪70年代以前这些法案并设有得到很好的执行。白人种族主义者利用言论自由的宪法权利,为种族诽谤的罪行开脱。民权运动胜利后,美国的反诽谤刑事法令开始得到一定程度上的执行。但是由于存在根深蒂固的种族歧视,美国要彻底消灭种族诽谤,仍然任重道远。  相似文献   

2.
外刊摘要     
《环球人物》2013,(12):12
4月27日封面文章"平权法案"该不该废美国"平权法案"形成于上世纪60年代,包括一系列针对少数族裔和弱势群体的优惠措施。这一法案曾被认为有利于促进社会公平。但今天,"平权法案"受到越来越多的质疑,它被认为催生了新的不公。例如,美国联邦政府倾向于向那些在"社会和经济上处于劣势"的商人提供承包项目。事实上,一些少数族裔的商人大概比美国一般家庭富有87倍。  相似文献   

3.
叶凡美 《史学月刊》2002,(6):105-111,128
美国的少数族裔主要包括黑人、拉美裔人、亚裔人和原土著印第安人。20世纪是美国少数族裔经历重大命运转折的历史时期:20世纪上半期.各少数族裔深受种族歧视之苦,毫无权利可言.生活一贫如洗;从50年代中期开始,少数族裔开展了民权运动,自此处境有了很大的改善,然而种族问题在美国并没有得到最终解决;90年代以来,美国的种族矛盾再次激化。可见,在将来很长时间里,种族问题仍将是美国国内最棘手的社会问题,少数族裔要在美国社会取得真正的平等,其道路是漫长而艰辛的。  相似文献   

4.
简单介绍几个关于种族歧视的社会学、经济学、传播学研究,研究方法相对简单,控制变量做得很好,很容易理解。《纽约就业市场中种族和犯罪记录的现实影响》普林斯顿大学的Devah Pager和Bruce Western在2004年的研究中,在纽约招募了一群不同族裔的年轻男性(白人、黑人、拉丁裔),他们的学历、身高、外表、  相似文献   

5.
姬虹 《民族译丛》2006,(4):60-65
民权运动以来,以黑人为代表的美国少数族裔的生活状况有了很大改善,这是不争的事实;但另一方面,种族主义的阴影始终笼罩着他们,影响着他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尤其是在司法领域。1996年10月,纽约白人警察利沃提杀害波多黎哥裔青年贝兹后被判无罪,贝兹的父母在得知判决结果后对媒体说:“司法对于我们少数族裔从来就不是平等的”。本文拟从执法、司法的各个层面分析种族主义的种种表现,以此折射出美国当今紧张的种族关系。  相似文献   

6.
19世纪美国各级政府对待社会暴力有不同的态度。研究显示,美国各级政府对待工人阶级为改善生活和工作条件而举行的罢工以及对待黑人为反抗奴隶制而发动的起义,一向是残酷镇压;而当白人攻击和杀戮黑人、移民和其他少数族裔时,则往往是姑息容忍,听之任之。美国政府对待社会暴力的双重标准,一方面使得雇主阶级肆无忌惮地剥削工人,同时也使得黑人长期得不到解放,而且在内战后继续遭受歧视和虐待;另一方面也纵容和助长了白人种族主义者对黑人和其他少数族裔的歧视和攻击。  相似文献   

7.
伊人 《文史月刊》2009,(1):41-43
美国存在种族歧视,华裔也在受歧视之列。但是,一般说来,华裔同其他所有族裔关系都比较好。华裔吃苦耐劳,守法,重视教育和家庭伦理,不爱惹是生非,所以在少数族裔中还是比较受欢迎的。  相似文献   

8.
谢国荣 《史学月刊》2005,184(5):109-116
二战结束后,美国南部社会在民权问题上面临空前的挑战。面对这种情况,南部白人利用一切社会力量和政治力量来阻止种族关系的变革。由于历史条件的变化,南部白人无论是采取种族暴力,还是政党分离运动都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反而迫使联邦政府改变了自重建结束以来不干预南部种族事务的传统,转而支持黑人民权的发展。面对最高法院在民权问题上有利于黑人诉求的判决,南部白人社会被迫推动“学校教育平等化”运动。这反过来刺激了黑人以及民权组织进行推翻“隔离但平等”原则判决的斗争。南部白人社会对战后民权问题挑战的回应不仅影响到了民权运动的起源,而且也影响到了民权运动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二战后,随着1948年6月《1948年英国国籍法》等移民法案的颁布,大量移民和有色族裔移居英国。然而,英国政府和民众对大量涌入的有色族裔移民的忧虑和歧视贯穿始终,特别是进入20世纪60、70年代后,有色族裔移民在就业、居住、教育等方面受到歧视性对待,因此有色族裔群体的生存状态堪忧,社会融入深陷困境。  相似文献   

10.
黑白混血儿问题是美国黑、白种族关系史上一个很有意思的话题。在以混血为特征的美国社会,黑白混血儿不完全同于纯血黑人、也完全不同于其他混血儿的独特历史命运以及冒充白人的现象,既是对美国白人自认为血统纯正的讽刺,又揭示了建立在肤色基础上的种族歧视制度的脆弱性和荒谬性。  相似文献   

11.
观点     
是时候废除平权法案了 美国最高法院的门口刻着一行字: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如今最高法院不得不思考,平权法案是否打破了这一理念。最近.最高法院受理的几个案件部是关于种族的,它们部指向了这样一个问题:美国政府应该有种族偏见吗?近几十年来.美国给予特定的几个种族优先权,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国内关于“肯定性行动计划”的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超 《世界历史》2008,(4):122-130
“肯定性行动”,亦称“肯定性行动计划”,是20世纪60年代美国政府以总统行政命令的形式发布的一项政府政策,其直接的法律依据是《1964年民权法案》,主要内容是保障黑人等少数族裔在就业、升学等方面免受歧视,享受平等待遇。后来该计划又不断被行政命令、国会立法和最高法院的判  相似文献   

13.
徐丹 《民族译丛》2005,(6):53-57
加拿大种族主义的产生和盛行有着复杂的历史和社会原因。二战前,殖民主义的长期历史在欧洲社会培育了“种族优越论”。“种族优越论”是一种由来已久的意识形态,持这种观点的欧洲白人认为人种与个性、智力、文化特征之间存在着一种因果关系。随着欧洲殖民者的势力在美洲大陆的扩张,“种族优越论”的观点也逐渐在美洲盛行开来。基于这一论断,加拿大的高加索白人被认为是“优等种族”,理应凌驾于其他“劣等种族”(如非洲黑人、非白人种族)之上,因此天生就有享受自由的特权,并具备创建民主体制的能力和统领世界各国的权力。与此同时,在殖民掠夺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高度发达的社会福利制度也使部分欧洲公民养成了利益独占的心理。  相似文献   

14.
论文通过调研华裔、印度裔、巴基斯坦裔等少数族裔在苏格兰的创业活动,分析了苏格兰华裔、印度裔、巴基斯坦裔等少数族裔移民的人口与经济活动及创业障碍。认为尽管少数族裔创业对促进少数族裔就业、改善少数族裔群体生活条件、促进地区社会稳定与经济增长作出了重要贡献,但少数族裔创业仍存在难以获得外部融资、可获得建议渠道有限、创业动机不太积极、行业过分集中导致竞争激烈以及创业者素质有待提高等局限性。主要原因可归结为少数族裔创业环境的"政策缺失"和"社会资本弱化"。这两点可通过"政府引导"与"社会资本引入"管理制度的创新进行改善和补偿。  相似文献   

15.
黑人自从来到美国后一直备受歧视,被视为低人一等的种族,并被排斥在美国主流社会生活之外。而在美国文化史上,黑人传统文化也一向被看作微不足道、比白人文化低一等的支流。然而,20世纪初,美国白人知识界曾出现过一阵“黑人文化热”,长期遭到鄙视的黑人传统文化第一次成为美国白人热衷的对象。还有不少白人知识分子开始严肃地看待黑人艺术,  相似文献   

16.
以雷洁琼1931年的硕士论文为原始资料,分析了20世纪30年代华裔青年的自我认同,论述了芝加哥学派对早期华人华裔研究的影响,华裔青年群体的成长过程、种族压力下的华人家庭生活、华裔学生在美国公立学校的经历、在就业上所受到的歧视以及渴望返回中国的心理状态。提炼出一个观点:在美国族裔关系中,只要整个华人族群的地位低下,华裔青年的自我认同就无法摆脱“外国人”的阴影;华裔青少年在语言、思维、生活方式及社会举止上的美国化仅仅是一种单方面的改变,并不能使他们成为一个美国社会认可的美国人;在一个种族意识强烈的社会里,文化上的美国人不等于是种族上的美国人。  相似文献   

17.
书讯     
《种族歧视与性别———二战前美国大陆男性华人之经历》出版台湾师范大学王秀惠博士所著的《种族歧视与性别———二战前美国大陆男性华人之经历》一书,已由台湾允晨文化实业有限公司于2006年3月出版。该书试图以性别学理论阐释梳理二战前美国男性华人的历程,全书约30万字,绪论、结语外另分为六章。在第一章中,作者首先介绍了性别研究与男性气概的有关情况;在随后的第二章和第三章中,作者探讨了男性华人在美国社会所遭受的经济和种族压制;第四章中,作者从白人洗衣业者的角度出发,分析他们如何塑造他们对于男性气概/女性气质的认识以诋毁华…  相似文献   

18.
论文以《唐老亚》《凤眼》《莫娜在希望之乡》三部美国华裔作家的代表作为例,从历史空间、族裔空间、性别空间三个方面对华裔文学的特点进行分析,发现虽然华裔作家在主题特征上呈现出多元化和世界主义的后现代倾向,但其作品的生命力依然根植于对华裔生存空间的关怀。对抗记忆的建构构成美国华裔族群身份确立的现代隐喻;流动性族裔空间的开拓揭示华裔生存阈限思考的相对化和复杂化;双性同体的性别操演宣布种族和性别联姻的去合法化,暗示华裔生存空间关注的个性化转向。对华裔历史、族裔和性别空间的大胆勾勒映射出当代华裔美国作家对其民权运动后生存状态的递进式反思以及对其生存空间现实性和可能性的积极开拓。  相似文献   

19.
从英文原意上看,片名“theHelp”意指片中那群黑人女佣,翻译成《相助》,有点望文生义,但也歪打正着,吻合了片中自人女子和黑人女性旺相帮助的主题。本片的原著小说在国内翻译Ⅲ版时,用的也是这…书名。影片的背景是1960年代的美国密西西比州。这个地区有着蛆大的种族歧视传统,黑人的生活长期笼罩在作威作福的白人阴影下,各种带有种族歧视色彩的法律  相似文献   

20.
姜云珂 《文史月刊》2012,(Z3):100-102
美国国会于1882年签署通过的《排华法案》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个完全意义上以种族为限制依据的移民法案。二战期间,中美成为反法西斯同盟国,在战争进入全面转折阶段之后,1943年《麦诺森法案》出台,《排华法案》终结。这一进程的背后是各方利益集团之间的斗争与妥协。本文通过解读美国《纽约时报》1943年所载有关存废之争的报道,试图从另一个视角来审视《排华法案》为何在二战期间被终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