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朱自清是我国著名的作家、学者;他是胡适1917年在北京大学执教的第一届学生,他对胡适有较深切的理解,与胡适有着非同一般的师生关系;胡适对他也颇器重与关怀,曾给予他高度的评价。 一 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华,1916年夏毕业于江苏省立第八中学,同年秋,考入北京大学预  相似文献   

2.
林晓雯 《安徽史学》2016,(5):143-148
胡适于1913年11月在《中国留美学生月报》上发表了题为《国际学生运动》的文章,该文是他参加当年的世界学生同盟会第8次国际大会的感言,阐发了他对于国际学生运动的认识以及中国留学生与这一运动的关系。这篇文章以及胡适留学期间发表的其他英文著述,对于我们理解胡适由"民族主义"到"世界主义"的思想转变过程提供了重要依据,也可以弥补1913年1月至9月由于胡适日记缺失而空白的一段社会活动记录,同时,这些英文著述也为胡适英文文存的收集和整理提供了新的内容。  相似文献   

3.
胡适在国共党争中选择了国民党,但他的选择并不是无条件的。对他而言,这是一种“弊取其轻”的选择。他坚决反对共产党,对国民党,也曾有相当激烈的批评和冲突。为此,国民党上海特别市党部曾作出决议要求严惩胡适,1931年“九一八”事变,使胡适认为亡国之祸已迫在眉睫,他的政治态度发生了较大的转变,他到南京晋见蒋介石时,批评者变为建言者。1948年末,在国民党大势已去之时,蒋介石曾派人北上邀请胡适南下就任行政院院长一职,为胡婉拒。不久,蒋便派专机到北平将胡接去台湾。新近公开的胡适致蒋介石的一封信,为人们了解、研究胡适…  相似文献   

4.
陶行知,著名教育家,安徽歙县人。他与著名学者胡适同为皖籍,同一年出生,又同时在民国初年先后赴美国留学,而且同为大哲学家杜威的学生。然而这两位名人的关系却一直不好,久生龃龉。究其原因,一是个性有差异,二是政见不同。后一个原因当然是主要的。近年来,我国报刊上对胡适的评价已趋于客观公正,肯定了他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作出的历史性贡献和在近代文化教育领域的地位。不过胡适在  相似文献   

5.
周军 《文史精华》2011,(6):38-43
胡适是中国近代史上的旗手人物,因提倡文学革命而成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巨擘之一,一生治学从政,著书立说,大名赫赫,也褒贬多多。胡适还是"中央研究院"一个如雷贯耳的名字。因为他做过院长,其贡献不可磨灭。早就听说台北市有为纪念胡适而建的胡适公园,这里有他的墓地,是其生命的终点。此次赴台,当然就很想近距离了解这位"中国自由主义先驱"的人生最后岁月。  相似文献   

6.
胡适一生在哲学、文学、历史等方面都有论著。本文仅就其校勘学思想略作评述。一、胡适校勘学思想的发展线索胡适校勘学思想的发展有着较长的历史。根据胡适自传等方面的材料,可以归纳如下。1、胡适早年在家乡接受过九年的教育,读过许多经史典籍,十几岁时,便有了疑古的倾向。“如有一怀疑也都要予以批判来证明和反驳”。在新文化运动时期,胡适为配合整理国故,大力鼓吹疑古思想,导致《古史辩》七卷的出版,也许就是基于这时的思想根苗吧,以后,他就寻觅一个能解决他的怀疑的方式。  相似文献   

7.
董立功 《江淮文史》2013,(5):141-148
从现有材料来看,中国大陆对胡适的零星批判应追溯至1949年5月11日。是日,时任辅仁大学校长、与胡适有着几十年私谊的陈垣在《人民日报》上发表了《给胡适之先生一封公开信》。这封信除了委婉地指责胡适在哲学思想上一直蒙蔽他.在政治见解上向他做错误的引导外,另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劝胡适回到新社会。  相似文献   

8.
傅斯年,中国近代著名学者、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中国现代史学先驱。民国最有个性的文化名人之一,绰号"傅老虎"、"傅大炮"。是胡适最器重的学生,被胡适称为"天才"。他倍受学界推崇,一生以学者身份参政议政而不从政。晚年出任国立台湾大学校长,为实现其改革中国高等教育的理想不遗余力,终至以身殉职。  相似文献   

9.
胡适的书法     
胡适不以书法名,但是求他写字的人太多,他也喜欢写。他作中国公学校长的时候,每星期到吴淞三两次,每次都被学生们里三层外三层地密密围绕着。学生要他写字,需要自己备纸和研好的墨。他未到校之前,桌上已按次序排好一卷一  相似文献   

10.
正提起胡适的婚姻,许多人都视之为一桩美谈,至少是一种趣谈。因为他以一位留学美国的留学生,一位归国就被聘为最高学府的北京大学教授,却娶了一位不太识字的乡下小脚女人,而且终生相守。因为胡适的名气太大了,有关他的事情,只要有机会进入公众视野,便成了人人喜欢谈论的话题。胡适大概自己也知道他的婚姻有些特别,他希望自己留下最真实的记录,免得被传扬得面目全非。  相似文献   

11.
《独立评论》是30年代以胡适为核心的一批自由主义知识分子创办的政论刊物。该刊以理性的救亡主张和“敬慎”负责的持论态度,在当时的期刊界独树一帜。胡适是《独立评论》的灵魂,身为编辑,他为该刊的成长倾尽了心血。而幕后与胡适密切配合共同承担出版发行工作的,则是他的学生黎昔非。本文试通过对黎昔非从学生到经理人的身份转换,探讨30年代下层知识分子为谋求个人的发展所付出的艰辛努力,以及他们与上层知识分子之间的微妙关系。  相似文献   

12.
胡适的英文文章“A Philosopher of Chinese Reactionism”(《中国保守主义的哲学家》)发表在《中国留美学生月报》上.这是一篇佚文,与《胡适日记》提到的文章“Goodnow and Chinese Reactionism”有亲缘关系.它的价值在于反映了袁世凯称帝前胡适对新知识分子的认识水平,是理解胡适的知识分子观以及他处理与国家、政府关系的钥匙,还可从中发现他参与新文化运动的动机.  相似文献   

13.
知名学者胡适是安徽绩溪人,他有一位族叔叫胡近仁。胡近仁虽然只年长胡适四岁,却是胡适早年在家乡读书、写作的领路人。胡适去美国留学后,家里的书信或邮寄东西,都是这位族叔代劳。 胡适嗜茶,留学时经常让家里寄些家乡的茶叶以作馈赠礼品,经手此事者也是胡近仁。胡适回国到北大任教后,与这位族叔通信频繁,彼此有心里话都愿意告诉对方,例如:胡适对自己婚姻的真实想法都只向这位族叔透露。由此可见两人关系之密切。  相似文献   

14.
吴健雄和胡适,一个是学生,一个是老师。一个是20世纪著名的华裔女科学家,美国物理学会第一位女会长,与居里夫人并列为20世纪最伟大的女科学家之一。一个是赫赫有名的文学大师,新文化运动的领袖。她说,一生中影响她最大的两个人,一个是她父亲吴仲裔,另一个则是胡适先生。胡适是她少女时期的偶像,一生的师长,影响着她一生的诸多选择,甚至成就了她的伟大事业。他说,做吴健雄的老师,是他平生最得意、最自豪的事情。  相似文献   

15.
《福建史志》2010,(6):11-11
胡适是白话文运动的首倡者。他在北大讲课时。对白话文的优点大加赞扬。有学生不同意,认为白话文不够简练,打电报用字多,花钱多,不如文言好。学生还举例说:  相似文献   

16.
平心论胡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江 《炎黄春秋》2000,(3):14-21
我从来没有认真研究过胡适。记得读小学时,家父赠我《胡适文存》第一集(共四册),这是一件意外事。我出身农家,家父一辈子当乡村小学教员,却家无一册藏书。我不知道他从哪里弄来胡适的书,其意思大概是希望我学写胡适那样的白话文吧。那时我读不懂胡适的文章。胡适1917年在《新青年》上发表他的名作《文学改良刍议》的时候,我还没有出生呢,所以当我看到他的《文存》时,完全不明所以。  相似文献   

17.
胡适求和,却身染痢疾和痔疮 倒也有趣,胡适被郭沫若痛斥一回之后,不是“应战”,而是“求和”。胡适给郭沫若写了一封较长的信。这封信在今天还能看到,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胡适书信集》中就收有这封信。郭沫若在《学生时代》中正好提到了胡适的求和情况和信件的片断:“一鼓的作气的确是很勇猛,使敌对者对于我们也隐隐生了一种畏惧。《周报》发刊不久,《季刊》的四期又出版了,那里面有我的《卓文君》,达夫的《采石矶》,不期然地同时刻薄了考据家,把胡博士骂我们‘浅薄无聊’的话来发挥过一下。就在那时候胡大博士到了上海,他…  相似文献   

18.
胡适当红娘     
胡适是中国新化运动的倡导启蒙,大家都知道他的道德帝,但却很少有人知道胡适有一本“鸳鸯谱”,里面记载着由他牵线作伐或主婚的几十对“鸳鸯”哩!最近,笔从台湾归来的一位老先生那里了解到了这一段鲜为人知的雅事。  相似文献   

19.
《生活壁报》由浙江大学学生自治会创办于1939年,在浙大第二任训导长费巩的支持下,成为"左倾"学生表达诉求的喉舌,由此引发校内纷争,更进一步引起教育部的不满。双重迫力之下,校长竺可桢要求训导处着力整顿壁报,并最终于1945年6月制定了壁报管理办法。但在国共内战的时局之下,浙大的壁报管理制度终成一纸空文,对于战后学潮毫无约束力。《生活壁报》及其引发的数次风潮,凸显浙大学生自治会权力的日渐扩张,学生自治会成为与校务委员会对峙的另一隐形权力机构,对训导处的威信与合法性构成挑战。20世纪40年代末,学生自治会与训导处的抗衡,不仅是浙大校方无力控制学潮与学生的重要表征,还彰显中央执政当局对于国立大学管理的无序与失控。一定程度上,自治与训导双方权势的转移也预示了中国政治格局的走向。  相似文献   

20.
胡适与何炳松同为20世纪中国学贯中西的学者,他们有不少有趣的共同之处,也有一些共同被人误解的地方,其中之一是有关他们的学术背景。胡适尝言:历史是我的训练。但其实胡适并不是专业历史学家出身,他的本专业是哲学,只是他一直研究哲学史。与胡适相比,何炳松向来被视为专业历史学家,誉为“新史学”的代表人物。实际上何炳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