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盘龙城遗址发现的铸铜遗存是讨论盘龙城青铜器产地问题的直接依据。但盘龙城过去被认定的"铸铜遗存",性质大多存疑,仅有小嘴地点的经过科学检测,且发现多种与铸铜直接相关的遗物,可确定其与铸铜活动有关。进一步分析小嘴地点遗存,本文认为其中包含青铜颗粒、陶范、木炭的黑灰土,属于铸铜生产的废弃堆积,灰沟、建筑基址等属于铸铜作坊内的生产遗迹,即小嘴这一区域就是铸铜作坊所在,其位置对应城址的西城门,便于管控。本文还认为盘龙城遗址发现的其他灰烬沟也与生产活动相关,但不属于铸铜生产。  相似文献   

2.
杨谦 《民俗研究》2022,(1):61-71
在中国青铜时代的王都、诸侯国的都城遗址或区域中心,有大量的铸铜祭祀遗存被发现。以往对铸铜祭祀的功能分析多是基于后世文献的相关记载,认为"女性投炉"是确保铸铜能够顺利进行的一种成物祈求。然而从仪式化生产的角度来看,这一时期铸铜祭祀的成物祈求作用并不突出,铸铜祭祀本身可能和铸铜技术一样,作为重要的知识体系为统治阶层所掌控,成为其权力控制的一种方式。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中国先秦时期铸铜遗址的发现情况,讨论了铸铜作坊各生产环节遗存在作坊内部的空间布局问题。从堆积的判断到各类生产遗存的时空关系,探讨了铸铜作坊中各种遗迹现象的时间关系与生产操作链条的逻辑关系,以此讨论铸铜作坊功能分区的复原研究。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偃师二里头>报告中分散的熔炉、泥范、铜渣、铜器等铸铜资料系统地整理可知,夏代已有液态熔炼、液态铸造成形、泥范造型与烘范等较为完善的铸铜技术.但也发现此报告中有一些缺点和问题,影响了对二里头文化铸铜技术的深入了解和研究.  相似文献   

5.
西汉时期邯郸位列"五都"之一,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居延汉简编号26·29记载的"邯郸铫",经考证应为在汉代赵国都城邯郸生产的一种铜制炊具,这枚汉简是研究汉代邯郸铸铜业的珍贵史料,反映了西汉邯郸铸铜业的发达.结合其他出土青铜器分析,自战国至汉代邯郸铸铜业经历了一个从以兵器为主到以生活用具为主的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6.
二里头遗址铸铜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次一二里头遗址出土青铜器的技术特征及铸造工艺二二里头遗址出土陶范考察三二里头遗址出土浇勺考察四二里头遗址铸铜技术初论二里头遗址是先秦时期的重要文化遗存。在二里头遗址中发现了迄今为止中国最早的铸铜作坊遗址(图一)。铸铜遗物在第三、四、五区都有发现,铸铜作坊遗址主要位于四区,总面积在10000平方米以上,已清理出二至四期的铸造工场遗址,其周围遗留不少陶范、坩埚、炉壁、铜渣、木炭,及一些小件铜器、少量大件铜器〔1〕。青铜器是二里头遗址出土的主要遗物之一,有礼器、工具、兵器  相似文献   

7.
五十年代中期,在郑州南关外和紫荆山北两地,先后发现商代铸铜作坊基址,当时,对这两座铸铜基址的年代,大体上确定属商代二里岗期。1989年,这两座铸铜基址的发掘报告《郑州商代二里岗期铸铜基址》(以下简称《报告》)正式发表。《报告》判断:“南关外铸铜基址的使用时间是从商代二里岗下层开始,一直延续到商代二里岗期上层。”“紫刑山北铸铜基址的使用时代,就属于商代二里岗期上层”。这一年代判断,虽然比前较为具体,但若用新的分期来衡量,仍显得笼统。本文根据《报告》提供的资料,拟对这两座铸铜作坊的兴建和使用年代及相关问题,谈谈个人看法。一、郑州商代铸铜基址的兴建和使用年  相似文献   

8.
1923年,山西省北部浑源县李峪村有一处铜器窖藏被发现,数十件青铜器先后入藏海内外博物馆。1957年,浑源铜器的可能产地在田野考古中发现,它就是南距浑源500公里,位于山西省南部侯马市的侯马铸铜遗址。1957年至1965年,侯马铸铜遗址共清理发掘了数千件带有精美花纹的泥质铸铜用具残件,其中包括陶范(图1)和其他铸具。相同的纹样把浑源铜器和其他地方出土的青铜器同侯马铸铜遗址联系起来。侯马在公元前六、五世纪是春秋五霸之一晋国的都城所在地,而浑源铜器之为前五世纪的晋国产品几乎是无疑的。本文论及的青铜器大都出自浑源,其中有…  相似文献   

9.
夏商时期铸铜作坊在都邑内的空间规划与分布位置发生了三次阶段性的变革。无论是铸铜作坊在都邑内的选址,还是与宫室建筑、其他门类手工业作坊的相对空间位置,以及铸铜作坊的产品种类、用水方式等方面,都显示出了阶段性变化。铸铜作坊空间布局的变迁,反映出夏商时期王室或政权对铸铜作坊技术与生产的管控在逐步下降,而生产的专门化和生产能力则在不断提升。  相似文献   

10.
《文物》2021,(4):4-34+1+98
为配合基本建设,2016年5~7月,安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在河南省安阳县辛店村西南发掘了一处大型商代晚期铸铜遗址,清理了一批商代晚期房基、道路、灰坑、窖穴、烘范窑、铸铜遗迹及一大批商代晚期墓葬,出土了大量的商代铸铜使用的陶范、陶工具及青铜礼器、青铜兵器、青铜工具、漆器、玉石器、陶器等。遗址与殷墟宫殿宗庙区直线距离约10公里。此遗址是近年来安阳商代晚期考古的重要发现之一,为研究殷墟的整体布局和中国古代冶铸技术发展史等提供了重要资料。  相似文献   

11.
2003年3月5月,周原考古队在周原遗址庄李村西谷场发掘一处西周晚期铸铜遗址,获得了大量与铸铜相关的遗物,这些遗物包括泥芯、范、模以及支脚、炉壁等残片,经初步研究,确定该处铸铜遗址以铸造车马器、牌饰、兵器等小件器物为主。我们对该遗址所出铸铜遗物选取样品进行了详细的分  相似文献   

12.
商周时期,是青铜铸造业的巅峰时期。汉代的青铜铸造业,更多方面是沿袭战国和秦的特点。汉代江南制钢业随着时代的演进,在种类、形制、工艺技术等方面都有了新的发展。本文试就汉代江南铸铜业的发展原因、成就,以及江南地区和中原地区铸铜业的关”等诸问题作一探讨。一(一)汉代江南铜材产地和铸铜遗址的发现汉代,由于漆器制造业突飞猛进的发展,许多名贵华丽的漆器,在日常生活用器方面取代了青铜器。汉代江南的铜器铸造业和商周时期比较,自然略逊一筹。但是,汉代江南铜器的生产仍然保持一定的规模;铜器种类繁多,可分为铜兵器、铜…  相似文献   

13.
周公庙遗址出土的"圆锥体中空器"是一种铸铜工具,该类器物应属"周系"文化因素,其流行时代早于西周早期偏晚阶段.  相似文献   

14.
<正>民国前期,湖南造币厂滥铸铜元,获利甚巨,当时走马灯一样变换的湖南军政府当局,均把造币厂当作重要财源之一,湘督兼省长赵恒惕说:"造币厂为公有营业机关,所有军政各费,纯赖该厂余利,藉以挹注"1。该厂滥铸铜元的高额利润,也引起社会的注目,当时的货币史等著作中曾多有道及。张家骧《中华币制史》说:"湖南造币厂铜元余利一项,几  相似文献   

15.
《文物》1975,(5)
一侯马古文化遗址是春秋晚期的晋国都城遗址。自1956年以来,进行了多次的调查和发掘工作。1965年冬,在侯马遗址的东南部发现了大量的盟书,出土盟书的这一片遗址被称为"盟誓遗址"。盟誓遗址位于侯马市东部浍河北岸的台地上,距侯马公社秦村大队约一华里,同牛村古城以及和古城有关的铸铜、制石器等作坊遗址相距五华里,与浍河南岸上马古墓群隔河相望。面积约3800余平方米。在盟誓遗址附近,1957年、1971  相似文献   

16.
郎剑锋 《民俗研究》2014,(4):102-106
青铜器是中国传统金石学的重要研究对象,近代考古学则将对青铜器的研究扩展至青铜冶铸技术方面。通过传世文献的记载,对中山灵寿故城出土的一组"人俑拜山"陶器组合的文化意义进行了解读,揭示出古人在青铜冶铸过程中存在"烁身以成物"的观念。夏商周时期铸铜遗址内发现的祭祀遗存、传世及出土文献中关于"釁"礼的记载则表明,"烁身以成物"的观念不仅贯穿于青铜冶铸技术的多个环节,而且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并以不同的形式延续至今。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对铸铜工具"陶管"的分析入手,认为周原遗址西周时期手工业者的墓葬就埋于作坊区内,更正了以往我们对周原遗址聚落结构特征的一些错误认识,并以此阐述了具有特殊功用的器物在聚落结构研究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山西新绛、侯马发现空首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山西新绛、侯马发现空首布王金平,范文谦山西省考古研究所侯马工作站历年在晋国遗址新绛地区和侯马地区共采集400余枚空首布,其中侯马地区发现的空首布大部分已在《侯马铸铜遗址》中报导。现将新绛地区发现,以及侯马地区未刊布的空首布中带有文字符号的空首布介绍于...  相似文献   

19.
正学者们关于殷墟青铜器铸造技术方面的研究已很深入,苏荣誉先生在其大作《二十世纪对先秦青铜礼器铸造技术的研究》中已做了详实的论述。21世纪以来,随着孝民屯村南及东南地铸铜遗址的发掘,殷墟出土了极其丰富的铸铜遗物,仅陶范就达10万余块,还有2千余块泥芯,2百余块陶模。虽然这些铸铜遗物绝大部分因曾使用过而变得碎小,但它们还是给我们提供了不少与铸造技术和制作工艺相关  相似文献   

20.
郑州商城房基最早发现于20世纪50年代,主要发现地点位于内城东北角的白家庄、外郭城西部的人民公园和内城北部的紫荆山铸铜作坊遗址内。目前发现的商城房基可以分为地面式、半地穴式和窖穴式三类。房基的形状有长方形、方形、圆形、不规则形等。但最常见的形状是长方形,有的房基在建造过程中或建造之后有举行祭祀礼仪的习俗。此外,本文还对郑州商城小型房基发现较少的原因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