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文物》1979,(8)
"金田起义出大湟(王)"。1851年1月11日,洪秀全领导一万多起义农民,在金田村起义后,接着就东出大湟江口,迅速占领江口一带,并把司令部移驻石头脚。太平军东出江口,清朝反动统治者慌了手脚,立即派兵两支:一由向荣率领自佛子向太平军大本营石头脚进攻;一由周凤岐带领贵州兵沿思盘江进攻石头脚,妄图前后夹攻太平军。二月十八日,向荣首先率兵出佛子,向太平军大本营石头脚扑来。太平军埋伏在牛排岭的高车、马鹦洲、蛇拦花一带坡地上,  相似文献   

2.
正三河镇今属安徽省肥西县,位于合肥市西南90里的巢湖之滨。丰乐河(古称界河)、杭埠河(古称马槽河)在此汇成小南河(古称南河),向东流入巢湖,三河镇即位于南河北岸。1858年,号称"湘军第一悍将"的李续宾军覆三河,战死沙场,对湘军征剿太平军的战争产生了非常深刻的影响。1851年(咸丰元年)初,以洪秀全为首的太平军在广西金田村起事。1853年3月19日,太平军攻克江宁(今南京),宣布建  相似文献   

3.
1989年,在安庆市长江路小学基建工地发现了太平军掩埋的一批火器,其中有5门为英国制舰载火炮。太平军把这种舰载炮用在两军对垒的陆地战斗中,说明当时太平军水师已趋于衰落,也折射出安庆保卫战时太平军之顽强以及战况之惨烈。  相似文献   

4.
吴悦 《文物春秋》2014,(2):73-74
1989年,在安庆市长江路小学基建工地发现了太平军掩埋的一批火器,其中有5门为英国制舰载火炮。太平军把这种舰载炮用在两军对垒的陆地战斗中,说明当时太平军水师已趋于衰落,也折射出安庆保卫战时太平军之顽强以及战况之惨烈。  相似文献   

5.
1851年1月11日,太平天国运动在广西金田爆发.随后的一年半时间内,太平军在岭南与清军苦苦鏖战.1852年6月,太平军进军岭北的湖南境内.又过了半年,于1853年1月12日,太平军攻陷长江中游重镇——湖北省会武昌.武昌失守,对清廷而言是一场灾难,对时任署理湖广总督的徐广缙而言,更是一场大灾难。  相似文献   

6.
清同治四年(1865年),太平军在云霄厅岳坑乡组织与清军作战,参战规模之大,战斗之惨烈,是云霄历史上少有的,也是太平军入闽后与清兵进行的最后一次较大规模的战斗,清廷共派了四名提督,七名总兵,七位副将、参将,出动兵马三万多人。太平军及其组织的乡民共有八千多.人参战。战斗历时三天,双方伤亡惨重,其中太平军及乡民死伤数千人。  相似文献   

7.
1866年2月,10万太平军在广东嘉应州(今梅州)全军覆没。至此,除了北方捻军的遵王赖文光部外,太平军全部覆灭。历时16年。震撼全中国的太平天国运动在嘉应州画上了悲惨的句号。那时太平军余部在梅州(即今天的梅州市属七县一区)境内活动历时一年之久。双方云集兵力共20多万之众,可谓战事空前.  相似文献   

8.
金华侍王府,在金华城关之东。唐宋时为州治所在;元时为浙东道宣慰署、肃政廉访司署;明初朱元璋曾驻于此,后为巡按御史行台;清时为试士院。1861年太平军攻克金华后,侍王李世贤即在这里召集工匠,"大加修葺"(见光绪《金华县志》)。太平军退出金华后,虽经清王朝和后来的统治者的破坏,但原貌基本保持。这里不但保留了规模壮观的太平天国建筑,而且保留了大量的壁画、彩图、木雕、石雕、砖雕等珍  相似文献   

9.
1856年10月,太平天国首都天京(今南京)的上空正翻腾着杨、韦内讧的阴云。北王韦昌辉在杀害了东王杨秀清及其两万部属后,又阴谋杀害翼王石达开。石达开逃往安庆,起兵东下进攻天京,讨伐韦昌辉。韦昌辉急忙加强对天京的防守。天京的形势分外紧张。这一天,一队太平军将士手捧韦昌辉的将令,从天京城南的聚宝门(今中华门)冲出,直奔长干桥南,进入位于雨花台山麓的大报恩寺。经过几年的战火,大报恩寺早已残破不堪,惟有那著名的琉璃塔仍巍然矗立着。这队太平军运来炸药与易燃物品装入塔内,只听轰然一声巨响,整个琉璃塔便陷入浓烟烈火…  相似文献   

10.
太平军在巩县张文红,孙角云太平军攻克南京后,建立了太平天国。为了彻底摧毁清王朝的统治,于咸丰三年四月(1853年5月),派大将林风祥、李开芳、吉文元等率军两万人,从扬州出发举行北伐。太平军一出兵,便以迅猛不可挡之势向北挺进,一路上所向披摩,很快由江苏...  相似文献   

11.
刘瑞芬小传     
刘瑞芬小传王彦民刘瑞芬(1827—1892年),字芝田,安徽贵池县人,里居贵池南山,世称南山刘氏。咸丰十一年(1861年),曾国藩驻军皖南东流对付太平军,刘瑞芬以诸生谒献时务方策,遂受知招充采访忠义局,次年,李鸿章统领淮军赴援江苏上海,命其随军东下,...  相似文献   

12.
一肃清内部反革命分子的斗争,是太平军建国永安时期极其重大的事件。早在1851年(咸丰元年)夏天,当太平军在象州各地和清军反复鏖战的时候,敌人就定下了“以毒攻毒”的方针,不择手段多方引诱太平军的将士,要“设法(?)赏(?)线,使賊党自猜。”准备“多(?)间谍,解散党与,  相似文献   

13.
在1961年1月15日的《安徽日报》上,晓舒同志发表了题为《太平军在舒城的几件事》的文章。文章谈到了舒城的监军(太平军驻州、县的军政负责人)朱陆动员、组织群众参建方家岗河堤一事,晓文写道:“太平军在连年战争的情况下,是十分重视农业生产的。朱陆驻守舒城时就曾发动和组织  相似文献   

14.
1862年5月30日,太平军占领湖州,1864年8月28日太平军从湖州撤离,其间占领湖州达两年多。1863年至1864年初,随着各州县陆续失守,湖州便成为太平军在浙江唯一重要的据点。湖州地处苏、浙、皖三省交界和太湖流域,是太平军在浙江最后撤离的城市,又临近都城天京,是太平天国晚期的战略要地。太平军在湖州期间虽然未见有铸钱的文字记载,但种种迹象表明,湖州在太平天国晚期应铸过钱币。 湖州曾铸过太平天国钱币最直接的证据是湖州发现的钱币窖藏。1998年11月13日,湖州市白墙湾拆除民房时于地表1米处发现…  相似文献   

15.
清咸丰七年(1851年),翼王石达开离开京出走,率军辗转安徽、江西、浙江、福建、湖北、湖南、广西、贵州、云南、四川等十余省区,沿途无数贫苦人民纷纷加入太平军起义。但终因长期流动征战,孤军拼搏,于同治二年(1863年)四月兵困大渡河紫打地,以石达开本人及太平军将士的壮烈牺牲而结束其悲壮的一生。石达开率太平军转战川;、黔、滇期间,在黔北大地活动长达三年,无数太平军将士的鲜血洒遍黔北大地,其功绩为后人永远铭记。本文根据有关资料,按时间先后集中整理记述如下。咸丰九年(1859年),石达开率太平军返回广西…  相似文献   

16.
一、太平军几次进入贵州太平军几次入黔,它们的来龙去脉如何,说者不一,踪迹纷乱。我以为从1860年到1872年,太平军大规模地进入贵州战斗,先后有三次。第一次,是1860年5月到1861年8月,领导这次入黔战斗的是曾广依、余诚义、张遇恩等人。1857年,石达开率敬万太平军从天京出走,转战江西、浙江、福建、广东、湖南等省,想从湘西北上越鄂西去四川。可是1859年在湖南宝庆遭到湘抚骆秉章的阻击,无法北上,被迫  相似文献   

17.
1984年第一期《贵州大学》学报,刊载了周载章同志《坚持反清斗争的最后一支太平军》①一文(以下简称《周文》)。该文在全面介绍清代咸同时期李文彩部在贵州的活动及其失败过程后提出:“李文彩部是坚持反清斗争的最后一支太平军,太平军余部的反清斗争亦应终止于一八七二年五月”。对此,编者更在所加按语中说:“作者通过对贵州地方志的考察,依据史实,将过去学术界公认的太平天国革命运动的下限向后推了四年……,在学术界已得到重视”。《周文》和编者的上述论断,难于使人信服,本文试就太平天国运动的下限和怎样看待李文彩部与太平军的关系等问题,依据史实,略陈管见。  相似文献   

18.
太平军于1851年1月金田起义后,军事上节节胜利,1853年3月定都天京(南京)。太平军进京后,政治上出现腐败,大兴王府,热衷声色;争权夺利,内讧分裂;互相猜疑,自相残杀。上层的腐败、昏庸、分裂,造成军事上屡屡失利。1864年初,天京被围。6月天王洪秀全怀愤而逝。7月天京陷落。“太平军历时14年,转战18省,攻克600多个城镇”,给清封建王朝及西方势力沉重打击。天京陷落标志着太平天国的失败,但在长江南北各战场数十万太平军,仍顽强抵抗清军的进攻。长江以南浙江、江西的太平军,遭到清湘军、淮军的围攻夹击,大部并入太平军侍王李世贤与康王汪海洋部,转战广东、福建。9月上旬李世贤、汪海洋率十多万兵由粤入闽,攻占武平、大埔、龙岩、永定,向漳州进军。  相似文献   

19.
自从拙文《太平军“第二次西征”若干史实辨析》发表后,围绕太平军“第二次西征”史实的讨论,先后又有金式《太平军第二次西征是战略决战吗?》(《安徽史学》1985年第1期)、苏双碧《会剿武汉以救安庆的历史真相》(《学术月刊》1985年第4期)、朱哲芳《试论太平军第二次西征失败原因》(《安徽史学》1985年第3期)等文章发表。这些文章都从不同问题和方面,揭示了太平军“第二次西征”历史真相,发表了不少独到的见解,拜读之后,颇受启发。但感到有些问题还需要继续探讨,为此,本文就有关问题再略陈己见,以求教同志们。  相似文献   

20.
黄遵宪早年曾写有一组反映太平军与清军在广东嘉应州(今梅州)地区相战、他与家人逃避战乱的经历及心情的诗歌。这组诗歌共二十八首,记载乙丑(同治四年,1865年)太平军康王汪海洋部攻破嘉应州城,黄遵宪及家人避乱逃往大埔三河虚,继又避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