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扬州城历史连绵悠久,到今年已有2500年的城建史。邗城、广陵城、江都城、扬州城等名称对应着扬州城的始建、扩建、发展、繁荣等历史阶段。春秋末期的公元前486年,吴王夫差为北上争霸而修邗沟,筑邗城,扬州城因运河而生。战国时期的公元前319年,楚国就邗城增修广陵城。两汉时期的广陵城,则是诸侯国的都邑。东晋太和四年(369年)、南朝宋大明二年(458  相似文献   

2.
<正>民国年间,扬州商会是沟通政商的桥梁,肩负管理商业的重任,稳定市场运行,约束商家遵章守纪,维护商户合法权益,调解商界内外纠纷,办理各行业商户开业、变更、闭歇事宜,领发证书凭证,参与契约公证等等固然是其份内之事,而参与重大社会事务,保障地方安定,襄助社会公益事业,也当仁不让,活动十分活跃。商会在民国扬州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清末至民国年间扬州商会沿革民国年间的扬州商会,系从清末的扬州商务分会衍变而来。  相似文献   

3.
论通史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在中国 ,“通史”是一个常用且易解的词。中国学者写的关于中国史、世界史的书常题名为“中国通史”、“世界通史”。而英国人写关于世界史或英国史的书就叫“世界史”或“英国史” ,其中并无一个“通”字。西方语言里有好几个看来与“通史”相近的词 ,但其真实含义并非“通史”。西方的普世史传统来自古希腊 ,据柯林武德分析 ,这种传统与“实质主义”思想有关。中国的通史传统来自先秦诸子的富有历史倾向的思想 ,这种思想恰好是反实质主义的。中国的“通史”精神就在于通古今之变  相似文献   

4.
汪勃  王小迎 《南方文物》2022,(4):183-190
敦煌文书《诸山圣迹志》和《南唐书》中与杨吴时期扬州城形制布局、杨吴宫署积庆宫相关的记载弥足珍贵。本文结合扬州蜀岗古代城址、唐罗城考古发掘结果和文献资料,梳理了扬州城遗址中杨吴时期相关城建遗迹、“白沙窑”“迎銮”“官”等戳印文字砖瓦建筑构件等的特征,认为杨行密时期开始将扬州城作为都城营建而大规模修缮,相关营建工程一直延续到杨吴后主时期;杨吴时期的扬州城是杨吴和南唐等割据政权的都城或东都,沿袭了唐扬州城由子城和罗城“联蜀岗上下以为城”的双城格局,罗城内有“十字江水穿过”,承继了唐扬州城因河而市、因市而城、城河一体、城门较多、河道纵横、桥梁甚多等特征;推测位于蜀岗古城南城门(杨吴天兴门)至子城东南角之间以南地带(即桑树脚)的晚唐五代时期大型建筑基址群,或与杨吴时期宫署积庆宫(南唐崇道宫)相关。  相似文献   

5.
扬州辩     
<正>扬州作为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地名,在公元589年以前的漫长时间里以及620年到626年并不是指现在的扬州市,而且两者甚至没有一点直接的关系。两个"扬州",从语法角度上讲,是一个语词;而从逻辑角度上讲,这两个"扬州"则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一个是古代(从禹分九州到唐初)的大行政区划,即以金陵为中心的广大江南地区;一个是指从隋、唐开始的江北的具体城市扬州之名。中国秦汉前有"九州"和"十二州"说,皆为传  相似文献   

6.
<正> 唐代扬州是淮南道的首府,从高祖武德九年(626)改邗州为扬州后,扬州成为大都督府所在地。当时扬州领江都、六合、海陵(五代于此置泰州)、高邮等四县,这四县只有二五三千一百  相似文献   

7.
<正>明中叶以来,以扬州为中心的两淮盐商占据了很重要的地位。而盐商们的开放风气在吸引了八方文人前来的同时,他们的审美趣味也对当时扬州画坛的创作风格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至康乾年间,扬州画坛浮出了以八怪为主的文人画派,更为扬州的文人墨客增添了别样的气息。一闵贞(1730年-?)字正斋,号青乔、青桥、蓼塘、蓼  相似文献   

8.
《收藏家》2019,(11)
<正>我国著名的散文作家朱自清的故乡扬州,崇尚吃茶的风气很盛。朱自清就写有一篇《扬州茶馆》,生动的描述了扬州人的早茶生活。扬州有句俗话"早上皮包水,晚上水包皮"就是早上去茶馆吃个早茶,晚上到澡堂泡个小澡,扬州人悠闲惬意的一天就这样开始又这样结束了,由此可见饮茶对扬州文化的影响之深。唐代扬州依靠东到大海,南临长江,紧靠运河的地理位置而富裕甲天下,人称"扬一益二"。到唐天宝以后,  相似文献   

9.
金毓黻指出,现代通史应概括地叙述历史发展进程,贵在脉络贯通而简要有序,通古今之变为其必具之要义。因而,在历史分期上不能机械地模仿西史,在撰述方法上应以鸟瞰式为主、虫蛀式为辅。此外,还需恰当地处理与专史的关系,通史应以求通为目标,具体详尽的记述则由专史承担,二者各司其职。金毓黻认为,周谷城《中国通史》以鸟瞰式方法观察中国历史,最得通史要领;章太炎《中国通史略例》所创之通史体例以简驭繁,近乎现代通史之要求,而梁启超试图合通史、专史于一体,这是其通史撰述难以取得成就的重要原因。金毓黻有关通史编纂的认识,既是对20世纪前期史家通史撰述实践的总结,也是对其理想中通史的期待与规范。  相似文献   

10.
朱运桃  胡展 《神州》2012,(34):217
扬州评话又叫维扬评话、扬州评词,是以扬州方言说表的古老曲种,以描写细致入微、结构严谨、首尾呼应、头绪纷繁但井然不乱而见长,剧情细节丰富,人物形象鲜明,语言生动有趣,富有节奏美。  相似文献   

11.
走进扬州     
<正>扬州曾经鹤立鸡群!"扬州成为世界城市,有一千五百年光辉的历史,比之巴黎、伦敦更早。它是我们艺术文化集大成的所在,比之希腊、罗马而无愧色。"(曹聚仁《万里行记》)如果没有扬州,中国历史就像弱不禁风的男子一样令人失望!扬州之名,始见于《尚书?禹贡》。六朝以前的扬州,作为九州之一,几乎包括了今天的苏、浙、沪、徽、赣和闽,一直与现代意义的扬州  相似文献   

12.
<正>“腰缠十万贯,骑鹤上扬州。”作为一度黄金遍地、商贾云集的繁华都市和山青水碧、园林优美的风景胜地,扬州汇集了隋炀帝三巡、清康熙帝六巡和乾隆帝六巡的紫气,“扬一益二”“盐商富甲天下”的财气,以及李白、欧阳修的仙气,令达官大贾挥洒万金、文人墨客诗情横溢,为淮左名都留下了名园无数、美诗六千。公元前486年,吴王夫差开邗沟、筑邗城,只能算是有了扬州这座城,而真正让扬州刷出存在感的,就不得不提那位“共禹论功不较多”的隋炀帝杨广。“借问扬州在何处?淮南江北海西头”,史载这位帝王是为了下扬州观赏“维扬一枝花,四海无同类”的琼花,不惜动用民工百万,凿通运河行“水殿龙舟事”,携宫女数千,锦帆天涯,三下扬州……唐代起,扬州已成为“夹岸垂柳桃花,小桥流水人家”的佳境。唐人姚合在《扬州春词》中描写扬州为“园林多是宅,车马少于船”“市廛持烛入,邻里漾船过”。罗隐则在《炀帝陵》诗中说:“入郭登桥出郭船,红楼日日柳年年。”到清代康熙、乾隆南巡,也是经由水路,先后共12次在扬州经停。  相似文献   

13.
<正>扬州因与关涉国计民生的漕运、盐业、黄淮水利关联紧密,所以有“扬之志为天下志”[1]之说。而在宋、明时期,共编纂出七部扬州府志:〔绍熙〕《广陵志》、〔嘉泰〕《广陵续志》、〔宝祐〕《惟扬志》、〔洪武〕《扬州府志》、〔成化〕《惟扬志》、〔嘉靖〕《惟扬志》和〔万历〕《扬州府志》。但是,前五部早佚,故“府志以〔嘉靖〕《惟扬志》为最古”[2]。可惜的是,现存天一阁藏本〔嘉靖〕《惟扬志》残缺多达二十卷,故〔万历〕《扬州府志》成为最早且保存完整的扬州府志,值得重视和研究。  相似文献   

14.
正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13年6月版,约53万字。该书用10章的篇幅,系统地叙述了君士坦丁时代、狄奥多西王朝、利奥王朝、查士丁尼时代、希拉克略时代、弗里吉亚王朝、马其顿王朝、科穆宁一杜卡王朝、十字军狂潮、拉丁帝国、拉斯卡里斯王朝至末代巴列奥略王朝漫长而曲折的拜占庭帝国盛衰兴亡史;全面论述了奇绝独特的拜占庭文明,包括其文学、艺  相似文献   

15.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诗人李白的一首诗流传了千年,也让扬州美名流传了千年.但说起“扬州游”攻略,除了扬州园林景点外,扬州美食是绝对不可错过的重要一环.无论是历史悠久的淮扬菜,还是街边巷尾的扬州“小吃刮”,又或是口味不一的外来美食都值得慢慢品味. 不管你是否来过扬州,狮子头、扬州炒饭……这些大名鼎鼎的淮扬美食菜肴你一定听说过.事实上,文献记载中的淮扬菜历史可以追溯到一千多年以前,它的代表菜式数不胜数,而类似于“红楼宴”、 “盐商宴”等文人菜宴更体现了扬州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淮扬菜,是传统的四大菜系之一,是以淮安和扬州为中心的淮扬地域性菜系,流传与形成于江苏淮安、扬州、镇江一带.淮扬菜注重刀工,讲究火候,口味清淡微甜,主要菜品有狮子头、软兜长鱼、拆烩鲢鱼头、水晶肴肉、文思豆腐、三套鸭、烫千丝、以及文楼汤包、扬州炒饭等.  相似文献   

16.
<正>江苏是我的故乡,扬州、镇江、南京这三座城市,或路过、或参加学术活动,我都不记得去过多少次了。个园春夜一觉到扬州。4月的一天,当我们乘车行进在市区东西干道文昌路上的时候,没有看到高楼大厦和奇形怪状的建筑,只感到街道非常整洁,街边房屋多为两三层楼,映入眼帘的,是青砖灰瓦,翘角飞檐,都是传统古朴的建筑式样。古代的石塔和文昌阁立在马路的中央。这就是既现代化而又古色古香的中国古代九州之一的扬州之地。  相似文献   

17.
这是一部系统地论述东北史地的专著,对东北地区各民族的活动、政治的演变、地理的沿革,都有精辟的见解。虽时隔四十多年,今天从中仍可获得不少教益。书中着重论述的,是东北各民族的渊源及其活动的历史,大别为四大系:一、居于南部的是汉族,可能从新石器时代起,就有汉族在东北地区的活动;二、肃慎族,居于北部之东,后发展为女真人、满族人的先世;三、扶余族,位于北部之中;四、东胡  相似文献   

18.
扬州是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古老的城市之一,自春秋时期吴王夫差筑邗城以来,在漫长的岁月中,由于受到政治、军事、经济、地理等方面因素的影响,必然有过多次的修茸和扩建,而这些又是在原有基础上进行的.因此,直到隋初,它的基本方位并未变动,即在今扬州市北郊的蜀冈之上.发展到唐代,扬州空前繁荣起来了,城市的规模已扩展到蜀冈以下,这些都是当前学术界没有争议的.众所周知,争论的症结所在是唐代扬州罗城的东、西、南三面所到达的地点. 唐代扬州所以能出现空前繁荣,其基础之一,应和隋代开凿大运河以及隋江都城的繁荣有极为密切的关系.从文献记载看,唐代扬州城与隋代江都城有着直接的联系,所以,要研究唐代扬州城的规模,必先研究隋代江都城的规模;要研究隋江都城的规模,必先了解江都在隋代的地  相似文献   

19.
<正>本刊讯《晋国通史》是一部记述自西周初大火之年(前1039)周成王封其同母弟叔虞于古唐国起,至公元前376年韩、赵、魏三家分晋,静公被贬绝祀的663年的国别通史。全书计150余万字,共三十三章,分别记述了晋国各色人物240多个;晋国所处自然地理环境和农业、畜牧业、手工业、商业、交通、城市及其发展和特点;晋国社会阶级结构和各阶层生活状况及变化;晋国的宗法制度、婚姻制度和在不同时期实行的军事、政治、法律、外交以及丧葬等各种制度,晋国国内的族别及处理族别关系的方针政策;晋国地理、  相似文献   

20.
<正>扬州,这个历史上因运河而绚烂的城市,一度成为古代中国城市大舞台上最炫目的主角,却在晚清交通工具巨变中,像谜一样悄然退出了舞台中央。当风流云散,铅华洗尽,扬州留给后人太多的谜团:大运河、二十四桥、扬州八怪、盐商……匆匆合上的古代历史幕布,遮住了扬州太多的鲜活人物和惊人事件!谜一样的扬州城,究竟从何开始说起?江海扬波,广陵潮水今何在如同一个人的乳名往往标识着这个人最原始的特征,或是为了彰显这个人最重要的特点,解开谜一样的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