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牛汝辰同志多年从事地名研究,曾有《源于地名的中国姓氏》、《中国地名文化》、《中国名城的由来和传说》等三部专著问世。此后又经几年努力,完成了我国第一部区域地名概论的探路之作──《新疆地名概说》,1994年3月由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出版。新疆地名研究是国际上公认的难点,法国著名汉学家韩百诗曾说:“中亚(新疆)地名确实令人费解”。其原因在于:新疆曾使用过数十种语言,其地名必然受这些民族语言影响;不少地名同名异译,而异译之歧有时是因某种语言自身的语言问题所造成;有时一地多名,则是出自操不同语言的民族不同叫…  相似文献   

2.
地名文化是北京地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地名文化的特色在很大程度上是由这个区域之内的历史地名来体现的。当我们提到北京及其郊区清代以前使用过的地名时,往往很自然地把它们归人“历史地名”的范畴。  相似文献   

3.
本文主要讨论殷墟花园庄东地甲骨卜辞中的地名关系,根据地名间共版的情形, 初步将地名区分为四类,分别是“■雍组地名”“■组地名”、“■爵组地名”和“其它组地名”,并依卜辞所载内容探讨地名间的远近距离及地区的性质。其次讨论了“■”“■”两字和带有“至御”“御往”的一类卜辞,提出“■”即“即”,“■”要读成“祸”;“至御”一词除用于祖妣外,还有用于指牺牲者,“御往”一词在卜辞中时有省略地名的现象。  相似文献   

4.
拥有28O万人口的布依族,主要聚居在山);添美的贵州黔南、黔西南两个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及安顺地区,这些地区的地名种类繁多,有反映族称来源的地名,有冠以动物名称的地名,有与农耕文化相关的地名,有与当地风物传说有关的地名,也有以天干地支命名的乡场和集市。一、地名与族称布依族自称“布依”。“越”、“依”是古越人自称。史载族名“越”、“俚”、“夷”、“依”都是同音\近音或转音。当地汉族亦称布依族为“夷族”或“夷家”,都因“夷”与“依”近青。关于“骆越”名称的由来,文献记载说:“交趾未立郡县之时土地有骆田。其…  相似文献   

5.
二、清代双城堡地名的始名、时间、来历及其二更其名新考 (一)双城堡地名,因嘉庆二十年(1815年)“富俊貌驻双城子”指挥这里的移旗屯田而始得名 在前引嘉庆二十年四月二十九日富俊的奏《折》中,就该区域及所建中心城镇的始名奏呈为:“现勘试垦之拉林西北双城子即名为双城堡。”首先,“现堪试垦之拉林西北双城子”这句话,是富俊《折》中前已报告的、正在“阿勒楚喀拉林之西北八一卜里之双城子一带”地域进行移旗屯田这句话的简缩,绝不是直译指“拉林西北双城子地方”,因此,这句话不能单独使用。单.独使用,就离开了原意。  相似文献   

6.
研究商代人文环境的关键是地名,而一般地名的支点又是水名。水名所附着的山川自然景观对人们的生活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一个水名形成之后,将直接影响其流域的其他地名。从历史的发展角度看,水名形音义的稳固性和继承性是其他普通地名所无法比拟的。因此,研究地名首先要清理水名。 一、甲骨文水名的界定 1.把在卜辞中“涉某”的“某”认作是水名,其条件是:“某”一般从水符,并在卜辞中用作地名。 《说文》:“■,徒行厉水也。从■,从步。涉,篆文从水。”①段注:“涉,引申为凡渡水之称。”②涉在卜辞中的意义正是段氏所说的引…  相似文献   

7.
被近代人称为“青海省”的这一方土地,与地球同龄,居住在她怀抱里的人们繁衍生息了多少代已经无法考证了.但他们留下的“地名”承载着一桩桩难以泯灭的历史烟云.每当提起这些古老而又熟悉的地名,时刻都在提醒着笔者有关部门为何不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申请,列出一批由一系列古老“地名”组成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因为这些或是点状地名、或是线状地名、或是面状地名,通过它们的维系界定出了一系列无形的空间,这些空间又以地域实体为依托勾勒出了不同时代、不同民族人们的历史印记;这些地名忠实地记录了远古时代不同民族之间的交流和融合的过程,反映了远古社会、政治、文化等各方面的历史变迁过程.地名中包含远古文化,地名本身就是一方民族文化的载体之一.  相似文献   

8.
“雅化”被认为是历史时期中国地名演变的一种突出价值取向,但既有研究对其内涵与范畴缺乏明确的认知与界定。针对历史时期“不雅”地名更易叙事进行分析研究,得出如下结论:历史时期中国汉语地名的“雅化”,主体上是以汉民族的三大阶层性文化心理价值取向为衡定,以不同类型的雅化对象、取向、路径与方式为体现的广义“雅化”;雅化对象可划分为“不善”“不正”“不美”三大类地名,雅化取向可分为大众吉化、儒家教化、文辞美化三大类;雅化路径与方式相应分为“依本雅化”和“换新雅化”两大路径及其主导下的11种方式。地名雅化反映了历史时期广义的“不雅”认知,也是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在地理空间上的渗透与扩散;同时也必然有其历史局限。地名雅化应与地名的地域识别、历史记忆和文化传承三大主体功能相适应。  相似文献   

9.
沈阳故城     
一、引言地名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时期的必然产物。而作为地理实体的标志和符号的地名的命名,则是有着一定含义的。在我国古代基本上是遵循下面两个原则:第一,据该地的历史传说、物产资源、自然景物的特点得名的所谓“因事名之”的方法;第二,是按自然山水为座标,即“水北为阳,山南为阳”的命名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正>地名,是一定范畴的地理实体的名称,它包括行政区划名、山名、水名、名胜古迹名、关隘名、道路名等,是人类长期以来社会实践的产物。地名作为人类活动的缩影和聪明才智的结晶,是一种文化信息的载体。(1)地名与地方志有不解之缘。有关地名的来历的记述绝大部分载于地方志文献。因此,地方  相似文献   

11.
《江苏地方志》2008,(5):65-65
2007年,张家港市委党史地方志办公室全面实施史志文化“一三四五”工程,编纂出版《张家港年鉴(2007)》、《张家港市地名志》、《谢恺烈士纪念文集》、《恬庄小识》4部史志书籍,共计267万字。《张家港市志》编纂工作顺利推进,先后分三次举办市志资料征集研讨会和初稿写作研讨会,印发《张家港地方志编纂手册(二)》。召开市志纲目论证研讨会、市志撰稿纲目研讨会,并在《张家港日报》公布市志篇目,向社会各界征求意见。  相似文献   

12.
新蔡平夜墓楚简中乙一.14号简文中的“句□”,应为“句邘’,为地名,即《左传》之“皋浒”;“此竝”及次竝戈之“次竝”,亦为地名,均为《左传》之“兹方”。  相似文献   

13.
《中国地方志》2008,(4):26-26
张家港市史志办推进史志文化“一三四五”工程,即“打造一项文化品牌”:《张家港年鉴》;“形成三套系列丛书”:乡镇地名志系列丛书、乡镇志系列丛书、专业志系列丛书;  相似文献   

14.
2007年6月18日,《张家港年鉴(2006)》在全国第三届年鉴编校质量评比中再获特等奖。这是自2004年以来《张家港年鉴》在全国获得的第四个特等奖,也是张家港史志办继2005年获得“全省党史系统先进集体”、2006年获得“江苏省党史工作先进集体”之后的又一项殊荣。在一块块亮闪闪的奖牌背后,站着的是一个辛勤笔耕、淡泊名利、乐于奉献的史志工作者群体。他们利用史志文献,努力挖掘历史文化,并打通传统与现实的界限,让文化品牌点亮“张家港精神”这一宝贵的“市魂”。  相似文献   

15.
贵山今何在     
诗若 《贵阳文史》2003,(2):59-59
贵阳之名,得来于“贵山之阳”。这一点已属公认。何为“之阳”?古代地名之取名,常以城市所在地附近的山水阴阳向背取之,山之南为阳,山之北为阴。“贵山之阳”即贵山的南面。然而,贵山并非只有一处,历来有明代贵山、清代贵山之说,又有西北贵山与东北贵山之分。 明代贵山有二说,一是今之关刀岩,这是明  相似文献   

16.
沈坚 《民族译丛》2006,(6):72-78
地名是人们对于相关地域的一种认知或命名,同时也往往提供了历史上人们活动的某些重要信息。作为一种明晰的象征符号,地名总是以一定民族的语言作为表达方式,显示了特定人群同相关地理区域之间的联系,传达的是一种人地关系的讯号。然而,有时候地名又明确无误地“体现了曾在这些地方居住过的部落或民族的名称”,凡属这样的地名,实际上是由一些族名和部落名直接或间接转化而来的,或即族名的延伸。在对欧洲民族史的材料进行对比、分析时,常可发现不少这类有趣的例证,显然,这是一种颇具意味的历史文化现象。  相似文献   

17.
<正>地名是人类历史活动的产物。我国地域辽阔,历史悠久,民族众多,不仅是世界上地名数量最多的国家,而且其文化底蕴十分深厚,每条地名都蕴涵着丰富的文化资源。在地名标准化和语言文字规范化进程中,强调对地名文化资源的保  相似文献   

18.
历史上的成纪地名与伏羲的出生地张华,张益明成纪是甘肃见于史籍的一个最早的地名。如史所载,这个地名最初来源于伏羲地的传说。传说伏羲孕十二载而生,古人谓十二年为一“纪”,所以伏羲的出生地就被称为“成纪”,有“成一纪之元”的意思。《国语·周语下》中周景王问...  相似文献   

19.
地名不仅仅是简单的语言词汇,还包含着民族的、历史的、文化的等诸方面的内容。因此,开展地名调查,进行地名研究,探寻地名所反映的民族历史文化内容,具有重要的意义。地名一般以居住在该地的民族或主体民族的语言命名。由于汉民族是我国的主体民族,汉语是我国各民族的交际用语,民语地名不能不用汉字译写。民语地名的译写,以音译为常见,意译次之。以苗语地名为例,凯里市的翁项、丹寨县的排调、台江县的草东、创河县的太拥等乡镇名、分别是南语地名EbHniangb(清水江之意)、BilDiel(汉人坡之意)、GhabDough(芭茅草之意)、Da…  相似文献   

20.
<正>里下河,并不是一条河,而是一个特定自然区域的地名。其范围西起京杭大运河里运河段,东至串场河,北自苏北灌溉总渠,南抵新通扬运河,区域总面积1.5万平方公里。里下河之名源于里运河(简称“里河”,为京杭大运河的一段,又称内河、淮扬运河)与下河(串场河,也叫官河、大盐河)的首字。这片区域内河湖密布,是“四周皆筑圩,村庄俱临水,下田要乘船,上路不离桥”的水乡泽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