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37年9月,在全面抗战的隆隆炮火声中,钱塘江大桥——第一座由中国人自行设计建造的铁路、公路两用桥终于飞架于钱江南北。作为大桥的设计者和建桥的主持人——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的名字从此和钱塘江大桥紧紧联系在一起了,然而另一个建桥的关键人物,人们或许就比较陌生了,他就是建桥的倡议者。促成者和组织者,时任浙江省政府建设厅长的曾养甫。 力倡建桥 钱塘江横亘浙中,将浙省一分而为浙东浙西。波涛汹涌的钱江潮一方面因其壮丽景观名闻遐迩,另一方面也确实成为交通一大障碍,自古便称天堑。唐代诗人施肩吾在《钱塘渡口》诗中…  相似文献   

2.
罗强 《文史月刊》2012,(4):29-30
在美国的旧金山与马林县之间,有一座非常出名的大桥——金门大桥,在它的一根桥梁上挂着一块启示牌:"旅行者,请停步并感谢美国皇帝和墨西哥保护者诺顿一世,他有先见之明,构想并下令在旧金山海湾建桥。"  相似文献   

3.
钱凯 《文史精华》2001,(11):34-39
《茅以升和中国建桥事业》记述了青年茅以升在美国获得工学博士后,毅然回国。1933年3月,他得遇一展身手与抱负的机会——修建针塘江大桥,遂率领工程师和工人们克服重重困难,建成了这座“完全是中国人自己设计的”大桥,而在通车3个月后,为了抗日大计,他又亲手炸了这座桥。茅以升将一生献给了中国建桥事业,桃李满天下,英名千古传。  相似文献   

4.
“钱塘江上建大桥”,早年的杭州民谚,意指绝无可能办到之事。此谚皆由钱塘江水急潮涌,自古无桥可渡而来,连洋人也视建钱塘桥为畏途。本世纪30年代,“中华桥魂”茅以升却完全依靠中国人的力量,建起了横跨钱塘江的大铁桥,然而,大桥通车不及3月,“轰隆”一声,茅以升又亲手将桥炸断……  相似文献   

5.
林舒玲  翁娟 《福建史志》2023,(1):139-141
<正>这里的惊涛骇浪,与百慕大、好望角齐名,是世界三大风暴海域之一,6级大风天一年中超过300天;这里无风也起浪,水流速度相当于长江中下游洪峰,潮差最高超过7米;这里小岛棋布、地质复杂,坚硬如铁的光板岩石是打桩建墩者的噩梦;这里,是被称作“建桥禁区”的世界著名风口——平潭海峡,风大、浪高、流急、岩硬。但自2013年起,七年之后,一座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公铁两用大桥却在此拔地而起。它,就是平潭海峡公铁大桥。  相似文献   

6.
《中国文化遗产》2008,(2):111-111
3月7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称在2月初去到德累斯顿易北河流域的文化胜地复查建桥计划的国际代表团专家们,建议放弃此项计划,为了保护这个于2004年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名录》的重要遗产。在参观考察过大桥落址之后,代表团专家经过讨论研究现行方案,得出隧道将对遗址造成较小影响的结论。  相似文献   

7.
武汉长江大桥是新中国成立后在长江"天堑"上修建的第一座公路铁路两用桥梁,对我国的经济、文化和国防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大桥横跨在武昌蛇山和汉阳龟山之间,总长1670米,其中正桥1156米,北岸引桥303米,南岸引桥211米。大桥下层铁路为双向车道,上层为4车道公路,桥身为三联连续桥梁,每联3孔,共8墩9孔,每孔跨度为128米。武汉长江大桥建成至今,"营运时间最长,运量最大,荷载最大",被誉为中国建桥史上永远的丰碑。  相似文献   

8.
钱凯 《纵横》2012,(2):42-45
茅以升(1896—1989)字唐臣,汀苏镇江人。他主持设计并组织修建的钱塘江铁路公路两用大桥,成为中国铁路桥梁史上的里程碑。这座桥设计寿命50年,然而74年无大修;设计时速20公里,现在动车时速120公里,汽车百公里,至今仍在超期、超限、超载服役。  相似文献   

9.
李强 《安徽史学》2016,(4):133-139
临淮关凭借传统交通与商业中心的地位,成为津浦铁路淮河大桥桥址的首选之地,但由于该处地势低洼,不易建桥,桥址最终选定在蚌埠。蚌埠得津浦铁路和淮河水运之利,迅速崛起,成为皖北地区新的交通与商业中心,而临淮关则渐趋衰落,最终成为淮河岸边一个普通小城镇。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桥址变更,引起交通区位优势的转换,蚌埠的交通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铁路与淮河水运在蚌埠的有机结合以及政治因素的助推。  相似文献   

10.
在泰山和徂徕山之间,有一座横跨汶河的钢筋混凝土大桥——旧县大桥。大桥的西岸是泰山区邱家店镇的南旧县村,大桥的东岸是岱岳区徂徕镇的孙家疃村。在这个大桥上,每年农历正月十六,有许多人从四面八方来到这个桥上来回走动,去年,泰安市泰山区正式将这项爬桥活动命名为“旧县爬桥节”。  相似文献   

11.
1937年12月23日下午五时,随着一声巨响,为阻止日寇铁蹄南侵,茅以升先生协助国民政府国防部,炸毁了通车才89天的钱塘江大桥. 桥被炸的第二天,杭州沦陷.茅老炸毁自己主持修建大桥的悲壮故事,成为世界桥梁史上颇具传奇色彩的经典瞬间.炸桥后的茅以升,悲愤交加地写下“斗地风云突变色,炸桥挥泪断通途,五行缺火真来火,不复原桥不丈夫”的诗句(“五行缺火”指的是钱塘江桥的偏旁分别是金、土、水、木’独缺一个“火”字,“火”字一到桥被炸毁了).并在12月31日的日记中写下铮铮誓言:“12月23日,敌军迫近杭州,本桥为我方自动爆炸,第14号桥墩被毁,五孔钢梁落水.桥虽被炸,然抗战必胜,此桥必获重修,立此誓言,以待将来.”  相似文献   

12.
<正>良渚文化以杭州余杭良渚遗址群为中心,以环太湖流域36900平方公里为分布范围,北依长江,西抵宁镇和钱塘江中游的浙西山地丘陵,向南波及钱塘江以南的浙东沿海地区直至舟山群岛。良渚文化自公元前3300~2300年,大体上与黄河下游大汶口文化中晚期、黄河中游仰韶文化晚期、黄河上游马家窑文化、西辽河流域小河沿文化、长江中游屈家岭文化——石家河文化早期、赣江至粤北樊城堆文化——石峡文化相当,良渚文  相似文献   

13.
从报纸上看到南京长江二桥2001年3月26日通车的消息,不禁思绪万千,因为由此我联想到当年建设南京长江大桥的难忘岁月。南京长江大桥的设计和建设,正逢“大跃进”与“化大革命”期间。20世纪50年代中期,继西方国家对我国长期孤立封锁之后,中苏关系又告恶化,苏方撤走建桥专家,中断建桥援助。在此困境中,我国建桥工程技术人员毅然自行勘测设计,于1961年正式动工。但由于接二连三的天灾人祸,桥体工程建建停停,建桥后期,又受到“革”的严重干扰。  相似文献   

14.
蒋乐平 《南方文物》2012,(2):86-97,81
在近现代中国社会的经济文化版图中,钱塘江所在的浙江归属长江三角洲,这也影响到史前社会的认识领域.考古学家苏秉琦在其著名的文化区系“六大板块”划分中,浙江属于“以太湖为中心的东南地区”.这一概念的地域内涵是以太湖为中心的苏浙沪,文化内涵则试图以马家浜文化——良渚文化为纲鉴,钱塘江以南的河姆渡文化以模糊的方式与马家浜文化捆绑在一起.这种模糊方式的选择,与近现代人文地理有关,与二三千年前的吴越“同俗”有关,与史前时期钱塘江南北考古学文化的共性因素有关,当然,也与考古资料的时代局限性有关.  相似文献   

15.
小时候,我家就住在钱塘江边一个名叫九溪的地方.钱塘江以前很宽阔.江的南岸是萧山,一马平川.北岸的杭州这边,六和塔以上,江岸都是依山而行,仅在几条支流的河口豁开一些不大的滩涂.在我的少年时代,我的水性很好,在钱塘江里像鱼一样的自在.那时我就相信,钱塘江是淹不死我的.  相似文献   

16.
小时候,我家就住在钱塘江边一个名叫九溪的地方。钱塘江以前很宽阔。江的南岸是萧山,一马平川。北岸的杭州这边.六和塔以上,江岸都是依山而行,仅在几条支流的河口豁开一些不大的滩涂。在我的少年时代.我的水性很好.在钱塘江里像鱼一样的自在。那时我就相信,钱塘江是淹不死我的。  相似文献   

17.
近日,哈尔滨市动力广场立交桥完工通车,这是哈市建桥时间短、质量好的一个例证,表明了发展中的哈市路桥建设又迈出了一大步伐,创出建桥史上的又一辉煌业绩。  相似文献   

18.
跨越上海至嵊泗洋山岛31公里洋面的东海大桥,即将竣工。东海大桥勾画出继韩国釜山、日本神户、我国台湾基隆之后,又一个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洋山港的诞生。这一巨大的跨越,展现着中国走向海洋的大趋势。我们聚焦东海大桥的跨海落脚处——嵊泗列岛。东海是中国海疆的出海门户,嵊泗是东海的咽喉之地。作为中国唯一的列岛型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嵊泗风景的独特、丰富足以让我们去体验、发现和展示。  相似文献   

19.
31.3公里的东海大桥、36公里的杭州湾大桥和48公里的舟山大陆连岛工程是长江三角洲的三座跨海大桥。前者2005年底竣工,后两者2008年通车。它们都在长江口海域,都紧贴长三角城市群——一个以占全国2%土地创造占全国GDP超过20%的经济圈,都立足于已经崛起的三座港口城市——上海、宁波、舟山,港口货物奋吐量分别排名全国第一、第二、第九。这3座大桥工程的宏伟前景以及对周边区域经济的高速驱动,早已被绘入了长三角地区总体发展的大蓝图。  相似文献   

20.
方向明 《南方文物》2013,(1):10-16,23
浙江省地处长江下游,面积仅10万余平方公里,虽然面积小,山地丘陵占据了大部,但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独特,除了全国最长的海岸线,钱塘江把浙江分为南北两块,浙西南的瓯江流域则又是独立的地理单元。浙北包括杭嘉湖平原和浙西北山地丘陵地区,这里是马家浜文化——崧泽文化——良渚文化的分布区域;浙西北山地丘陵地区同时也是杭嘉湖平原与宁镇地区交融的主要通道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