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淮南大长公主墓志是目前发现的形体最大、铭文最长的一盒唐代公主墓志,具有重要的历史和文物研究价值.本文在对淮南公主墓志考证的基础上,对墓志中记载的太平公主、唐睿宗李旦等重要历史人物及著名音乐家王长通的有关史事进行了梳理论证,对墓志所反映的武则天"以周代唐"的重大历史事件以及唐代的礼仪风俗、宗教活动、音乐文化等也进行了较充分的论述.  相似文献   

2.
1984年浙江诸暨出土了宋代姚舜明墓志,对了解姚舜明生平事迹、查考姚氏家族提供了珍贵的历史信息,是研究诸暨地方人文历史和地理的重要实物资料。本文结合历史文献对墓志作一初步考释,以期对墓志的史料价值有进一步的认识。  相似文献   

3.
陶敏 《中原文物》2012,(3):88-92
唐许临墓志的发现为研究唐代的历史和文献提供了重要的新史料,本文从许临的家世、生平及仕履等方面对墓志作了考释,并就墓志作者贺知章及墓志对《元和姓纂》校勘的意义作了考证。  相似文献   

4.
1993年在北京房山县医院出土了唐故归义王李府君夫人清河张氏墓志,该墓志保存了重要的历史信息,对研究唐代的地方政治体制以及民族关系具有相当高的历史价值。本文以张氏墓志为基础,结合历史文献,对唐代幽州属州归义州的存在时间、地理位置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5.
《郑修隋韦匡伯墓志》与《唐修隋韦匡伯墓志》两合墓志,是不同时代所立、不同地点出土的同一人墓志。志主系隋末关中著族京兆韦氏郧公房的代表人物,身为隋、伪郑、唐三朝外戚。本文对这两合墓志作以校勘和考证,纠正了传世的《郑修隋韦匡伯墓志》的历史谬误,探讨韦氏家族郧公房的兴盛原因。  相似文献   

6.
辽宁省辽阳市出土的《金赠光禄大夫张行愿墓志》是一方非常重要的与辽金时期渤海遗民有关的墓志。墓志比较详细记载了渤海遗民张行愿家族情况,可补史之缺。但由于历史原因该墓志发现后不久就遗失了,《辽东文献征略》、《奉天通志》、《全辽文》中都对该墓志有所介绍以及论述,但均有不足之处。根据辽阳博物馆馆藏墓志拓片并参考史书和其他相关墓志材料对《金赠光禄大夫张行愿墓志》进行尝试性补释。  相似文献   

7.
高杰  史骏 《文物》2023,(1):78-83
<正>2021年,江苏警方在江苏省宜兴市追缴了一批东晋至清代墓志,其中一方为《溧阳潘中和墓志》,志主为北宋潘中和。此墓志现已移交南京博物院。墓志由临川王安国撰文,莆阳蔡卞书丹,会稽陆佃篆盖,涉及北宋诸多重要历史人物,承载了较为丰富的历史信息。此外,蔡卞书丹楷书方正严谨,存世少见。现将此方墓志介绍并考释如下。  相似文献   

8.
从新出墓志看唐代邯郸历史地理的几个问题孙继民,郝良真《隋唐五代墓志汇编·河北卷》收录有三方邯郸出土的墓志图版,分别为《张修义墓志》①、《王友王墓志》②、《李公妻张氏墓志》③。据编者介绍,《张修义墓志》和《王友玉墓志》于1964年在邯郸市新生砖厂出土,...  相似文献   

9.
青州隋代朱神达墓志和盆墓志不仅具有重要的历史、文物研究价值,而且反映了当时书法艺术的高超水平,值得引起学界关注.  相似文献   

10.
一墓志与社会流动的关系1.墓志的历史发展墓志是中国古代社会礼制与葬俗造成的重要随葬品之一。对于墓志铭的研究,在学术界关于古代社会历史面貌及其发展的考察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墓志也可以看成当时社会的一面  相似文献   

11.
《天魏故彭泽令陶公(潜)墓志》作为赝品资料收入《新中国出土墓志》“河南贰”附录中,本文将有关陶潜的历史记载和前人研究成果与该志进行比照,从其享年、葬地、子孙以及志文涉及的历史人物和职官等方面,对“陶潜墓志”是一方伪志做了具体论证。  相似文献   

12.
2006年,在北京奥林匹克公园内出土的明代宋太淑人墓志对于明代历史研究有比较重要的意义,但在发表的墓志录文中有若干舛误。鉴于该墓志的重要性,本文对这些误处试作订补,并就墓志主人的家族史作了若干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3.
史善应墓志近年出土于西安,墓志描述了一位在历史上几乎湮没的东突厥王族人物的真实人生,同时为深入了解隋唐之际中原王朝和突厥的关系提供了最真实的资料。史善应作为突厥沙钵略可汗的孙子,其墓志对突厥世系的记载补正了文献中的许多讹误。史善应生长在中原,前后参加了隋炀帝出征高丽、流亡江都、随唐太宗征讨王世充等事件,成为初唐政治史上重要的胡族人物。其墓志中对中国历史上族际流动乃至族群凝聚和国家认同的描写值得注意,志文体现出对英雄祖先和华夏认同既统一又相背离的印记,这种民族血统和文化授受上的矛盾性,构成了墓志在历史记忆和情节诠释上的特色。只有把握个人在家国转折中的命运,才能理解在墓志文字背后隐藏的真实历史片段,从而真正进入墓志书写的世界。  相似文献   

14.
大唐西市博物馆所藏《陈守礼墓志(七八六)》,内容丰富,涉及诸多人物与历史事件,经蓝贤明先生考述,收获颇多。但志文中尚有一些或蓝文中未曾涉论,或仍然有诸多疑点之处,如陈守礼的身世、出身、志文追述墓志经历前后矛盾之处、子嗣等问题。此外,蓝文中未涉论,还有几个问题,值得进一步探讨。当下,墓志数量日新月异,随着墓志对历史研究的重要性日益为学界所重,为了更好地整理、利用和研究墓志,对墓志中出现的问题不应该忽略和回避。  相似文献   

15.
一 墓志与社会流动的关系 1.墓志的历史发展 墓志是中国古代社会礼制舆葬俗造成的重要随葬品之一。对於墓志铭的研究,在学术界关于古代社会史面貌及其发展的考察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墓志也可以看成当时社会的一面镜子,可以反映出这种历史过程。  相似文献   

16.
2007年,河南省焦作市中站区发现了我国唐至五代时期名门望族范阳卢氏一支的家族墓地.墓地共出土墓志两方,一方为卢真启墓志,一方为其子卢价墓志.其中卢价墓志已发表,而卢真启墓志史料价值也颇高,为了解和研究唐至五代时期卢氏家族的历史,增添了新的实物资料.  相似文献   

17.
1993年在北京房山县医院出土了唐故归义王李府君夫人清河张氏的一方墓志,该墓志保存了重要的历史信息。本文以张氏墓志为基础,结合历史文献,对张氏之子李献诚的生平事迹进行了初步考证。  相似文献   

18.
杨矩墓志出土于陕西省华阴市,具体出土时间已不可考证。墓志盖已经佚失,墓志铭也几经辗转,现藏于洛阳市偃师市的张海书法艺术馆内。其墓志内容阐述了墓志主人的家世背景、品行与德操、死后的殡葬情况及家族后人所作悼词。另外,杨矩墓志对魏晋至隋唐时期弘农华阴杨氏历史研究提供了翔实的论述资料。其铭文书法也足可以算得上是隋时书法的又一代表之作。  相似文献   

19.
全长12公里的正定城墙为府级规制的城市防御设施,是正定古城历史文明的标志和见证。自前燕于此修筑安乐垒始,历经1600多年的历史,在御强敌、防水患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查阅史料的基础上,梳理和研究了正定城墙的历史变迁,并结合考古资料,对唐、五代时期城垣为牙城、子城、外城的三城格局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20.
出土于正定诸福屯村的明代朱忠墓志,记述了志主作为武职官员的一生,他的升迁荣耀及获得赏赐,与在镇压刘六、刘七农民起义中所建立的"奇功伟绩"密切相关,撰文者彭泽也是事件的亲历者,所以该志文可佐正史书之记,并为研究发生在明中叶的刘六、刘七农民起义增添了珍贵的史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