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第一个把中国的塔克拉玛干沙漠叫作“死亡之海”的不是中国人,而是那位瑞典探险家斯文赫定。他在100多年前横穿大沙漠的历程中,真正体验到死亡是如此贴近,——原本三人行,只有他一个人逃出了“死海”。而生活在沙漠周边的维吾尔人,并不给这沙漠下简单的定义,而是冠以“进去出不来”(“塔克拉玛干”的意译)的形象称呼。  相似文献   

2.
少年时从书上读沙漠,听人讲沙漠,所有的结论都是"平沙莽莽黄入天"、一派死沉沉的洪荒,毫无生命. 青年时我在古尔班通古特沙漠治沙,去固定沙漠中的大片梭梭林,以及五颜六色的短命草本植被,还有不时窜过眼前的野驴、黄羊、兔子,开始改变了我对沙漠的印象.但在读了斯文@赫定的<亚洲腹地旅行记>后,又为他笔下记述的"死亡之海" 塔克拉玛干所震惊,心想,这才是真正的沙漠呵!  相似文献   

3.
在所有自然景观中,沙漠也许是人类感情上最不愿意接受的一种,它让人想到的就 死亡和冷寂,但也许就在沙漠中,人的生存将回到最本质。与海洋,沃土一样,沙漠也是构成我们生存环境的重要部分。千万年来,它与人类社会相伴而行,并且随着环境的恶化,沙漠化已成为全球性的环境危机。了解沙漠,认识沙漠,亲近沙漠,才有可能将万里流沙固于一域……  相似文献   

4.
李紫超诗选     
《神州》2010,(11):90-91
沙漠 把你的尸骨埋进戈壁 骆驼不再是骆驼,而是沙漠 我,千年踯躅在沙漠  相似文献   

5.
3年前,我在塔克拉玛干沙漠见到一群群的黑乌鸦。直到今天,那些黑乌鸦们竟没有逃出我的记忆。想起黑乌鸦,就想起了塔克拉玛干,想起了沙漠石油钻井队,想起了石油钻井队的人。这使我相信了黑乌鸦和塔克拉玛干之间有一种缘份。那时的我在塔克拉玛干北沿、塔里木河南沿的一个石油钻井队采访。一天接一天的沙暴,使我明白了塔克拉玛干为什么还有一个名字叫"死亡之海"。那几天只要踏出井队板房,在5米之内除了能够看到风沙,就什么也看不到了。那沙不是黄的,而是黑的。但是沙暴再狠,也制止不住隐隐约约的机器声向我耳朵里钻。当沙暴组织起最…  相似文献   

6.
少年时从书上读沙漠,听人讲沙漠,所有的结论都是“平沙莽莽黄入天”,一派死沉沉的洪荒,毫无生命。青年时我在古尔班通古特沙漠治沙,去固定沙漠中的大片梭梭林,以及五颜六色的短命草本植被,还有不时窜过眼前的野驴、黄羊、兔子,开始改变了我对沙漠的印象。但在读了斯文·赫定的《亚洲腹地旅行记》后,又为他笔下记述的“死亡之海”塔克拉玛干所震惊,心想,这才是真正的沙漠呵!  相似文献   

7.
六进﹃死亡之海﹄宋政厚我的记者生涯可说是从进出“死亡之海”开始的。“死亡之海”是中外探险家给塔克拉玛干沙漠取的诨名,意思是说这座沙漠就像死亡了的海洋,已成为生命的禁区。塔克拉玛干为中国沙漠之最,广布在新疆南部塔里木盆地,南倚昆仑,北近天山,西望帕米尔...  相似文献   

8.
王之栋 《百年潮》2009,(6):74-76
从人称"西非小巴黎"的塞内加尔首都达喀尔飞抵毛里塔尼亚首都努瓦克肖特,乘坐非洲航空RK20班机沿大西洋东岸往北,只用了50分钟。那是个放眼一片沙漠的国家。1982年8月3日,我作为外交部信使,就出差到了那里。  相似文献   

9.
葬礼、棺材、骨灰……突然有一天,这些词语不再让人悲伤,而是充满了欢乐、新奇和创意,在欧美,一群特殊的"包装师",像策划一台演出、一次晚宴、一场聚会那样,正在兴致勃勃地为人们"包装死亡"。有人说,欢声笑语的"新葬礼时代"来临了。  相似文献   

10.
《旅游》2003,(8)
被称为“死亡之海”的世界第二大流动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如今有了一个植物园--塔中沙漠植物园,这是全世界惟——个建在沙漠腹地的植物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