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江苏省徐州汉画像石艺术馆陈列有两块较罕见的汉画像石。其一(简称石一),残长218、宽127、厚25厘米,画现残第192、宽99.5厘米(图一)。其二(简称石二),长283.5、宽146、厚25厘米,画面长200、宽99厘米(图二)。二石皆是1956年清理徐州市铜山县洪楼村汉墓时发现的。清理前墓葬已遭到严重的破坏,两石的使用位置不清。这两块汉画像石在已出版的汉画像石图  相似文献   

2.
1975年在密县老城东南5公里的邵沟村调查收集汉画像砖时,发现汉画像残石题记一方(见图),现存密县文化馆。这块画像石题记,原出土于一座汉代空心画像砖墓中。墓内有人骨架一具,画像石题记放在墓主人头旁。另外,还有五铢钱以及陶器等,惜己残毁不存。画像石题记出土后,被农民打烂垒于生产队饲养室,仅找到残石两块,尚缺一块,可能被垒在房基内。画像石题记用青石镌雕高0.65、宽0.97、厚  相似文献   

3.
山东嘉祥纸坊画像石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83年3月。嘉祥县纸坊镇敬老院的职工修建花园时发现一座石室墓,出土一批汉画像石。此墓坐落在上五岭的北山坡上,东南距武氏祠约5公里。墓门西向。墓葬由墓道、墓门、前室、后室组成。前室长3、宽0.7、残高1.8米,后室长2.4、宽1.7、残高1.4米。后室底部比前室高0.2米。墓顶全部被破坏,顶石落入墓中。遗物荡然无存,仅有一些碎骨堆在前室。墓内的画像石多已被群众拆乱,故原砌筑位置不明。据回忆,墓底、墓壁、墓顶都嵌有汉画像石,有些画像石画面向外或倒置。墓内共出土画像石二十三块,部分已被古代盗墓者砸毁。现将较为完整的十五石介绍如下。第一石:纵111、横45—46、厚18厘米。  相似文献   

4.
1978年12月,山东肥城县石横公社北大留村社员发现一座画像石墓,泰安地区文物局与肥城县文化馆对此墓进行了清理发掘,现简报于下。这座画像石墓在北大留村北600米,凤凰山南3公里的坡地上(图一)。墓门朝北,方向9度。墓室全用石材砌筑,南北长4.6、东西宽2.98米。分前室、耳室、后室三部分(图二、三、四)。墓门:墓外有挡门石两块,高1.18米。东边一块宽0.48、厚0.09米;西边一块宽0.83、厚0.14米。墓门高0.97、宽1.10米,由门槛、门框(有上、下门枢及门臼)、门楣和两扇门扉组成。门的掩口及门与门框之间用石灰抹缝。门楣刻有画像(画像石一)(图五)。  相似文献   

5.
汉画所见汉代车名考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汉画像石、画像砖、壁画中的车马出行图是研究汉代等级制度的重要资料,其中各种车子的名称及其功用,以往的诠释每每有误,今参以文献,试作考辨。汉画所见车子以形别之,主要有以下几种,如图示。图一、二所示分别为斧车(轻车之属)、轺车,并无异议。图三及其以下则各家所释不同。图三:曲辀,(车曼)盖,盖下车舆大体以车轮中轴线为界后半三面屏蔽,前敞,车舆的前面下部一般有长方箱形槛,车侧有窗(或无)。图示为山东福山县东留公画像石(《山东汉画像石选集》,简称《山东》,图585中车)。又如四川成都扬子山汉墓画像  相似文献   

6.
徐州发现东汉元和三年画像石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986年5月,江苏徐州市铜山县汉王乡东沿村农民在村北山丘南侧发现一座汉画像石墓,徐州博物馆即派人做了调查。东沿村位于徐州市南约13公里处,西南不远即为安徽萧县县境(图一)。附近曾多次发现东汉砖石结构墓葬。这座画像石墓已遭破坏,墓门方向不清,墓顶距地表仅有10多厘米厚的耕土层。顶盖石已失,墓壁残高0.8米,墓室宽约2米,据发现者回忆,墓内有两个以上墓室。此墓早年被盗,随葬品毫无遗留。出土画像石10块,其中9块完整,1块已断裂,但仍可拼接。画像石位置已被扰乱,我们依次进行了编号。第1、2石为石灰岩质,第3~10石为砂岩质。第1石:长72、宽72厘米。平面剔地阴线浅浮雕。画面分4栏。第1栏高10厘米。从左至右依次为羽人、玉兔捣药、人面兽和羽人。二羽人腾空飞行,右臂长袖飘拂,左臂作翅状,头发随风飘  相似文献   

7.
汉画像石墓分区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汉画像石墓是指用雕刻有画像的石料建造的石结构或砖石结构的汉墓。它滥觞于西汉中、晚期,盛行于东汉,消失于魏晋之际。是两汉时期颇为重要的一种墓葬形制。迄今为止,全国范围内已发现汉画像石墓百余座,已发表简报的约有64座。绝大多数分布在以下几个地区(见图):  相似文献   

8.
襄城县是河南省出士画像石较多的地区之一。1985年10月,我们在孙祠堂乡和湛北乡征集到一批汉画像石。现选择其中有特色的介绍如下。第一石:左刻一马,鞍辔俱全,长尾修身,昂首阔步。中一人,眉骨前突,高鼻,形似胡人,头戴冠,手捧一物,跟在马后,右为一飞翔的鸿雁。下边饰三条水波纹和斜线三角纹。石长134、宽43厘米(图六)。此石刻的马和人,或可认为是"献马图"。第二石:画中一人,吹须瞪目,右手持  相似文献   

9.
永城太丘二号汉画像石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太丘二号汉画像石墓,位于永城县西北23公里太丘中学(老君堂旧址)院内。该墓与一号墓南北并列,早年被盗。1987年9月,商丘地区文化局组织永城县文管会和商丘博物馆文物干部,联合调查太丘汉画像石墓保存情况后,对M2进行了清理发掘。现将太丘二号汉画像石墓清理发掘情况简报如下:一、墓葬形制该墓纯石结构,坐东向西,墓室距地表4.17米。由墓门、前室、中室、南侧室和后  相似文献   

10.
嘉祥五老洼发现一批汉画像石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1981年初,嘉祥城关公社五老洼大队满庄东队的社员拉山土时,发现一座古墓。经地、县有关部门清理,出土一批汉画像石。此墓座落于横山北麓山坡上,由墓道、墓门、前室、后室组成。后室又隔为南北二间,墓门西向,用大石封闭。从墓门至后壁距离4.2米,南北宽3米。墓顶已破坏,结构不明。墓室西南上方有一盗洞。遗物荡然无存,仅发现大泉五十、货泉数枚(图一)。画像石大小共十五石,分别垒在墓壁或铺在  相似文献   

11.
泸州9号汉画像石棺,1984年5月出土于泸州市新区麻柳湾基建工地汉代崖墓内。该墓系早期被盗,其中除出土石棺一具,尚有一件陶鸡(已残)。在石棺的左侧,即刻有“巫术祈祷图”,长1.9米,宽0.6米。(图1) “巫术祈祷图”共分为三组画面,从左至右,第一组画面为两人,最左边一人,举手操蛇,应为巴巫,右一人手执铃铎,应为巴觋,正在跳神作法;第二组画面亦为二人,左一人长裙曳地,为女性,右一人袍裳见  相似文献   

12.
盛储彬 《中原文物》2007,(2):107-109
徐州地区处于苏鲁豫皖四省交界,在全国范围内是汉画像石分布较为集中的地区之一,迄今为止已出土汉画像石千余块。最近徐州博物馆又征集一批画像石,这批新发现的画像石主要集中在江苏省邳州市北部的戴庄乡、安徽省宿州市东北部的褚兰镇和江苏省徐州市贾汪区的汴塘镇三个地区。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3.
两墓均位于徐州铜山县青山泉乡的凤凰山南麓,凤凰山海拔171米。二墓早年遭破坏,墓顶无存,随葬品较少,唯所出画像石十分完整。1987年7月,对二墓作了清理发掘。一号墓,墓向东偏北18°。以整石作封门,其内壁刻一铺首,上涂白灰粉。墓室分前后二室(图一)。前室呈刀字形,东西长2.54米,南北宽1.30米。后室与前室以一宽1.24、厚0.22、高0.88米的整块石板相隔,后室长3.24、宽1.50米。在前室中部发现有经扰乱的人腿股骨残段,青瓷壶残片,四阿顶陶房盖一件,红陶质,其内面有刻划的较为草率  相似文献   

14.
朱磊  张耘  燕燕燕 《文物》2012,(4):71-74
1996年秋,山东枣庄滕州市汉画像石馆在滕州市龙阳镇征集到一块北斗星象画像石。该石呈三角形,一角残。底部边长121厘米,其他两边一边残长64厘米,另一边残长61厘米,厚26厘米(图一)。该画像石浅浮雕。画面中心刻北斗七星,斗口向下。斗魁下是相互交叉的斧头与环首刀,刀左下角的图案似为蛇形。  相似文献   

15.
千佛洞石窟,又名千佛洞石室,是因洞内雕刻有近千尊佛像而得名,位于陕西省郃阳县城西北40余里的甘井乡安家头村高1300米的梁山东峰的南面(图一、二)。 (一)梁山东峰的概貌梁山的东峰是一条东西向岭,长约500余米,峰的两端向外突出,略呈“弓”形,峰的崖层高约50余米。峰的东崖,远视犹如伸出的龙头,在东崖的下部,有门向东南方向的一个洞龛,洞门为长方形,高约一米,宽约0.7米,进深约1.2米。洞龛内顶为圆形,底部为方形,入洞有开凿的三个石砍。洞龛的正面中间是开凿的圆龛,下部是佛座,佛  相似文献   

16.
《文物》1981年第10期发表了山东诸城凉台村汉墓出上一批画像石的简报,画像中有多人受髠刑场面,为以往所罕见。此墓原有关于墓主官职、籍贯和姓名的题铭,可惜题铭部分遭到破坏,影响到对墓主人身份以及画像石内容的正确理解。值得庆幸的是此墓被发现时,诸城县文化馆有简要调查报告,除记述了发现经过及画像石内容外,还抄录了题铭全文,这为研究有关问题提供了重要依据。一、题铭全文诸城县文化馆1967年6月16日调查报告说: "我县凉台公社有一汉冢,在麦收前被凉台大队青年挖开。……该墓规模较大,分前、中、后三室。室内……汉刻画石很好。……在宴客图一边刻有‘汉故汉阳大守青州北海高密都卿(乡)安持里孙琮字威石之郭  相似文献   

17.
1977年,保定地区进行文物普查时,于徐水县大因公社发现五座汉墓(编号为M1—M5),其中二号墓位于防陵村北20米处(图一)。1981年7月,此墓被当地社员取土时掘开,有关文物部门及时进行了清理。墓室结构此墓早年被盗,墓顶塌陷,墓内烧毁,上部结构不清,下部为砖砌单室。南北向,平面呈长方形,墓道南向。墓室南北长10.3、东西宽7.3米。墓道残长4米余,封门砖砌作人字形。四周墓壁残高1.4米,错缝平砌,黄泥勾缝。北壁下部砌四个方形排水孔,各高20、宽20、进深21厘米(图二)。  相似文献   

18.
1984年冬,四川西昌市西郊钟官坡村的一户农民在改建旧房时,发现早年砌在墙基里的一方刻石残件(图一),是一件大理时期的遗物。刻石残件用当地红色砂石雕制,作圆头碑形状,两面刻写文字(图二、三),下部残缺。残高30、宽26、厚5厘米。正面上部中间雕有高约10、宽约6厘米的小龛,龛内浮雕一尊趺坐的佛像。小龛两侧阴刻朱雀图案,下面有阴刻直书的汉字六行,均缺下部,存三十九字。文为:  相似文献   

19.
泰安县大汶口发现一座汉画像石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78年10月,泰安县大汶口火车站西南180米处发现一座砖砌汉画像石墓(图一)。墓室分前、后室和东、西耳室。南北长6.64、东西宽8.08米,墓门北偏东12度(图三)。墓顶已塌,墓底铺砖。墓门:有门槛、门框和门楣(图四、五)。  相似文献   

20.
“穆天子会见西王母”汉画像石考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洛阳市郊北窑村,有户马姓居民,解放前经营古玩,在他的遗产中,有一块以“穆天子会见西王母”为内容的东汉画像石,高0.94、阔1.59米;为青色花岗岩。1974年由洛阳博物馆收藏(见图)。该石画幅宏伟,艺术精湛,在我国已发现的以西王母为题材的画像石中,场面最大,物像最多,是一件重要的文物瑰宝。画像石的出土地点,由于原收藏者的去世,已无法查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