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合作化时期,为了推进合作化运动,巩固和发展农业生产合作社,中共中央就勤俭办社多次发出指示.贵州各地农业生产合作社切实贯彻执行中央倡导的勤俭办社方针,在不影响农业生产的前提下,根据自身需要和现实条件,有计划地发展农村副业,开展多种经营,减少非生产性的开支,反对铺张浪费,从而活跃了农村经济,扶持了农业生产,节约了开支,增加了社员收入和社会财富,进一步巩固和发展了农业生产合作社,为发展新时代农村合作社、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和谐发展提供了历史借鉴与启迪. 相似文献
2.
西南地区先秦及秦汉时期彝族先民服饰地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游牧为主的氐羌族群“巂”、“昆明”头饰皆辫发(编发)。巂人“穿长裤,老人多喜蓄长须,佩长剑,盘发于脑后为长形髻”。白狼人被发左衽。估计“旄牛”羌服饰与“白狼、服饰基本相同。叟又服饰特征主要是“英雄结”,披毡、赤足。川西南安宁河流域以滇为中心的靡莫之属和以邛都为中心的农耕民族头饰皆“椎髻”。滇池地区滇人男女均穿对襟无领外衣。哀牢人有“身”习俗,“衣皆着尾”。地理环境、生产方式、经济状况等因素都对服饰有一定影响。彝族服饰有深厚的化内涵。 相似文献
3.
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 1 0 0多年来第一次打败帝国主义侵略的民族解放战争 ,在这次战争中 ,中国兵器工业广大爱国职工 ,为了救亡图存、保证战时军事急需 ,经过艰苦卓绝的奋斗 ,将各重要兵工厂迁建于西南战略后方 ,并迅速复工。在八年抗战里 ,默默无闻地给浴血奋战在前线的军队提供了大量的武器装备 ,为战胜日本侵略者作出了可贵的贡献。战时兵器工业的内迁 ,是中国现代史、抗日战争史上鲜为人知的光辉的一页 ,是中国近代经济史、中国近代工业史 ,特别是中国军事工业史上重要的篇章 ,为西南大后方的经济建设与人才培养作出了贡献 ,至今仍有重要… 相似文献
4.
从农村合作化运动看国家构造中的集体及集体产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集体产权不是一个主流经济学的产权概念,它只在中国才有财产和法律上的双重意义。伴随着农业合作化运动的互助组、初级社、高级社三个阶段,集体及集体产权也经历了一个萌芽、雏形、形成的过程。 相似文献
5.
抗战时期西南地区的史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抗战时期,大批历史教学研究机构和史学工作者迁往西南地区,在困难的情况下,坚持开展教学和研究工作,取得了很大成就,奠定了西南地区史学发展的框架,对这一地区的历史教育和研究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6.
湖北解放后 ,湖北省人民政府针对个体手工业生产的落后状况和实际困难 ,积极采取减免税收、发放生产资金贷款、解决手工业生产的销路、给予困难救济等政策和措施 ,恢复和发展手工业生产 ,同时试办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引导手工业走互助合作的道路 ,它有利于湖北国民经济的恢复与发展 ,并为湖北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7.
作为我国少数民族分布最广的西南地区,与我国东部地区相比经济水平偏低,难以适应当前激烈的国际竞争,教育作为经济发展的探路者,为此促进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面对西南地区的特殊情况,促进民族教育的发展十分必要,针对目前西南地区少数民族教育发展存在的问题,应引起研究者的高度重视并提出有效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8.
麻风病在云贵川等西南地区被叫作“癞子”、“脱节癞”、“大麻风”等。作为曾经的一种“不治之症”,在新中国成立前是大众谈虎色变、极度恐惧厌恶的疾病。 相似文献
9.
10.
南北战争前,美国大部分的黑人作为奴隶生活在南方,各种权利遭受剥夺,接受教育的机会是极其有限的。南方重建时期(1863—1877)黑人全面教育时机成熟,各种社会力量在大胆设想的基础之上展开了积极的实践活动。重建时期的非裔美国人取得的成就,不仅有利于非裔美国人自身的长远发展,也为美国社会的整体平衡发展奠定了可靠的基础。 相似文献
11.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西北地区的农业开发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由于自然灾害和军阀的剥削压迫,西北地区五省农业在20世纪20年代末到30年代中期遭到严重破坏。抗战全面爆发后,被人忽视的西北地区遇到了开发的良契而获生机。水利的兴修,良种的推广,因地制宜地发展农业、林业、畜牧业和水果业等,使国统区农业经济得到发展。陕甘宁边区在日伪和国民党的经济封锁中,自力更生开发农业,使社会生产力得到很大发展,为争取抗战最后胜利奠定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2.
新时期农村合作医疗改革述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新时期农村合作医疗经历了曲折的发展历程。随着家庭承包经营的推行,农村合作医疗迅速瓦解,覆盖率由20世纪70年代末的90%下降到1985年的5%。90年代初开始,党和政府努力恢复合作医疗,但重建工作一再受挫。农民自费医疗的境况带来了严重的社会问题。2003年初,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出台,这是又一项富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制度创新。几年来的试点和推广实践证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符合我国的实际,对保障农民身体健康、维护社会和谐和促进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建立完善的农村医疗保障制度需要各方力量的整合,任重而道远。 相似文献
13.
论民国时期中西史学交流的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国时期的中国史学在欧风美雨的浸润下,艰难地然而终于剥离传统史学的脐带,迈向史学现代化的新途。在这一过程中,中西史学的交融呈现鲜明的特点:史学的传播渠道由欧美直接输入为主,以取代从日本的间接输入;中国学人留学欧美成为时尚,从欧美学成归国的留学生在中西史学的交流中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是传播西方史学的主体;而传播的内容以西方史学理论与方法为主,历史哲学的引入更令人瞩目;出版机构在民国时期中西交流中起到重大和显著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贵州民国档案中所见“疑似石漠化”与今日石漠化分布状况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贵州省民国时期档案与相关资料的分析,依据各县"不能生产之石山"占该县总面积的百分比,把相关39县划分为四个程度不同的"疑似石漠化"地区:重度石漠化地区(≥50%)、中度石漠化地区(<50%≥20%)、轻度石漠化地区(<20%≥5%)和无明显石漠化地区(<5%)。民国时期,毕节地区东部、安顺市、黔西南地区、铜仁及其周边地区的石漠化现象最为严重,除了铜仁及其周边地区,其他地区的石漠化状况与今日的吻合。民国时期石漠化严重程度与人口密度分布呈正相关,反映人类活动是石漠化扩张的主要原因。民国时期石漠化严重地区与碳酸盐岩的分布高度吻合,反映了石漠化的自然成因。 相似文献
15.
集体化时期的合作医疗制度始终坚持缓解农村医疗困境的大方向,通过发挥集体经济的优势、进行医务人员"在地化"培训以及坚持"预防为主"等方式,让有史以来人数最多的农民有了制度化的健康保障,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并赢得国际社会的广泛赞誉。取得如此成就的原因,国家领导人的高度重视、国家的政策倾向,以及"文化大革命"的推动缺一不可。而这些因素发挥作用,又必须以集体经济为依托。虽然合作医疗制度在具体操作中也存在基层干部及赤脚医生玩忽职守、营私舞弊等问题,但其在国家一穷二白的条件下所取得的成就依然是共和国医疗卫生史上的制高点。 相似文献
16.
广东革命政府于1924年创立的中央银行,是中国历史上第一家以“中央银行”命名的国家银行,尽管严格讲它还不能算是真正的国家银行,却是后来南京国民政府中央银行的滥觞,在金融史上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地位。特别是在北伐战争时,它担负起一切军政费用的支应和调拨的责任,对支援革命战争起了积极的作用。对于该行的开办资金,历来学界大都认为有粤币毫银1000万元,但根据对有关史料的分析和考证,这笔款项其实并不存在。 相似文献
17.
民国时期地方政治行为从主体到内容都是非常确定的。从纵向考察,北京政府和南京政府两大阶段的地方政治行为既有总体上的共同性,又有各自阶段上的特殊性。从横向考察,则包括内向性的自为地方和外向性的对抗中央两大方面。从政治学审视民国时期的地方政治行为可略见其诸种表征。 相似文献
18.
明清时期有关华侨华人的典籍笔记和研究概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安山 《华侨华人历史研究》2002,(2):41-47
本文是对明清以来中国学者关于华侨华人研究情况的述评。作者认为 ,虽然这些著述主要以描述和记载为主 ,但由于这些著作均对本人的亲身经历或调查记录 ,其史料价值远远高于研究价值。作者对梁启超在华侨华人研究方面的开创性成果给予高度评价 ,并对梁氏 1 90 4年提出的“华侨殖民论”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9.
近代广州医院时空分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桂奇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10,25(4)
广州近代医院,历经百余年的发展,呈现为初生、迅速、衰落和恢复四个发展阶段,形成以老城为核心区向周围墨渍式递减、五大优势地段呈面状、城外西关和东关呈点散状的选址空间格局。不同类型医院的生长、选址亦具有清晰的时空界线。这种时空分布特征是多种机制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近代医院的生长和配置,使广州居民医疗生态大为改观,但总量供应不足、空间配置不合理等缺陷亦非常明显。 相似文献
20.
伍磊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18,(1):33-42
宋元战争之前,四川主要城市分布在四川西北部金牛道及其支线附近。宋元战争打破了四川主要城市原有地理分布格局,出于军事角度考虑,南宋将残存城市迁入山城之内,蒙元因之。山城中军民一体,是宋元之际四川城市地理格局演变的过渡形态。山城修建以江河为纲,增强了岷江—嘉陵江—长江水路的重要性,保存了四川残余的大部分城市资源。战后,山城保护的资源成为四川城市重建的重要基础,有力地促进了四川主要城市沿岷江—长江—嘉陵江水路分布于四川东南部地理新格局的形成。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