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高宁 《沧桑》2010,(6):8-9,26
新中国建立以后,由于种种原因,采取了"一边倒"政策,加入了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并以苏联的经验为基本,仿照苏联的模式,开始了社会主义建设。苏联模式在我国建国初期,对于恢复国民经济和大规模进行社会主义建设起了重要作用。但是,随着时代的变迁,苏联模式的弊端日益凸显,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越来越束缚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中国共产党人在实践中也发现了苏联模式的一些弊端,提出了对苏联模式要有分析有批判地学、不能盲目地学的思想,并开始积极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  相似文献   

2.
高宁 《沧桑》2010,(12)
新中国建立以后,由于种种原因,采取了一边倒政策,加入了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并以苏联的经验为基本,仿照苏联的模式,开始了社会主义建设。苏联模式在我国建国初期,对于恢复国民经济和大规模进行社会主义建设起了重要作用。但是,随着时代的变迁,苏联模式的弊端日益凸显,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越来越束缚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中国共产党人在实践中也发现了苏联模式的一些弊端,提出了对苏联模式要有分析有批判地学、不能盲目地学的思想,并开始积极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  相似文献   

3.
1949~1957年,新中国依托苏联专家和中国人民大学学习苏联高校政治经济学的教育经验,通过培养政治经济学教师、建立教学科研组织和译介苏联教材讲义等方式推动高校逐步建立起政治经济学理论课程。在这一过程中,苏联专家与中国人民大学政治经济学教员不断调适苏联经验,使之适应中国土壤,并在教学科研实践中尝试将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策进行理论化论述,确立和加强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在高校领域的指导地位。政治经济学理论课程的建立,具有发挥典型示范、崇尚集体主义、重视理论知识教育等特点,不仅为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输送了系统的政治经济学理论知识,而且为提升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经验的理论化提供了制度载体,成为新中国高校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学科建设的重要起点。  相似文献   

4.
1949-1956年,中国组织了大量参观代表团赴苏联参观学习.围绕参观代表团的组建、参访活动、回国后的经验总结和推广等,党和政府做了大量工作.与此同时,苏联方面也对参观代表团的参访活动予以了积极支持与配合,使其参访活动得以顺利开展并产生了广泛影响.这些参观代表团为中国的各项建设事业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培养了大批人才,增强了民众对社会主义的认同,既增进了中苏友谊,也塑造了中国良好的国家形象.  相似文献   

5.
在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新中国在建立社会主义基本政治制度、推进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和开展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社会主义改造的同时,积极开展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和工人阶级思想教育,开展对剥削阶级思想和资本主义自发倾向的思想斗争,提出发展和繁荣社会主义文化的基本方针,逐步确立了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极大地调动了全国各阶层人民的社会主义积极性,取得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决定性胜利。  相似文献   

6.
通过开展以重温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的光辉历史为主题的旅游活动,广泛开展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爱改革开放教育,寓教于乐、寓教于游,使人们在旅游休闲中受到教育、得到启迪,进一步坚定广大干部群众对党的信任、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改革开放的信心,进一步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7.
毛泽东是中国共产党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是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社会主义的建设和他的领导紧密相连。而苏联模式则是苏联在斯大林领导时期,逐渐形成的一套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建设模式。毛泽东对苏联模式的认识,直接影响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特别影响着新中国建立后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功与失误。本文通过梳理建国前中国共产党对苏联模式的初步认识、毛泽东在新中国筹建中对苏联模式的学习,毛泽东在过渡时期总路线制定中对苏联模式的反思和维护三个历史时期,说明毛泽东对苏联模式的认识及其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影响并且总结其中的经验教训,以史为鉴,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相似文献   

8.
100年前,社会主义国家党风廉政建设的"先行者"——列宁领导苏联人民在迈出了社会主义国家建设伟大长征的第一步的同时,也迈出了反腐败建设的第一步。知往鉴今,重温"列宁政治遗嘱",探究其晚年廉政思想蕴含的历史智慧,把握其政治设计和理论意蕴,对于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深入推进反腐败建设,着力构建党内良好政治生态,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9.
1950年2月14日中苏两国政府缔结的《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虽然不是针对美国的,但中苏同盟的建立在中国人民抗美援朝战争中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苏联是中国人民进行抗美援朝战争的强大后盾。《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在抗美援朝战争中有力地牵制了美国,使其不敢将战争扩大到中国境内;苏联对中国和中国人民抗美援朝战争提供了有力的军事援助;苏联积极帮助中国打破西方国家的经济封锁,大力援助中国建设工业基础;苏联在外交上坚决同美国孤立中国的政策作斗争。这些对中国人民取得抗美援朝战争胜利和完成国民经济恢复,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援和保证。  相似文献   

10.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沦陷地区敌伪政权为了支持日本的对华侵略和殖民统治,除在军事和经济上积极配合支持外,在舆论宣传和思想控制上也费尽心思,不遗余力地对沦陷区民众进行殖民奴化宣传。它竭力美化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恶毒攻击中国共产党和苏联,诋毁中国政府和人民的抗战,宣扬欧亚人种的对立,分裂世界反法西斯阵营,为法西斯集团及其附庸歌功颂德。为了使其宣传更具蛊惑力,敌伪政权的奴化宣传以种族主义和民粹主义为"旗帜",并披上"尊孔"的外衣,同时盗用三民主义名义,将自己标榜为孙中山思想和事业的继承人。然而,在坚持抗战的中国人民面前,敌伪政权的这些丑陋表演,都只不过是一些自欺欺人的伎俩,并不能发挥多少欺骗和麻痹中国人民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在当今社会转型时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对加强党的思想建设带来了机遇和挑战,对党的思想建设产生了许多积极作用,也给党的思想建设带来种种消极影响。只有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作一深入分析,抵制各种错误观点和思潮,才能有效地加强党的思想建设,才能使我们党永远走在时代前列,领导全国人民不断推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  相似文献   

12.
在苏联存在的74年间,苏联共产党带领苏联人民建设社会主义曾经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执政的苏共未能始终坚持列宁倡导并身体力行的理论创新精神,在文化建设上发生了重大失误:因背弃马列主义使全党全民失去了精神支柱,文化力转向;民族主义和宗教极端主义的出现,使维系国家统一的文化力散向;社会道德严重恶化,人民不再相信共产党和政府,使文化力弱化。三种力量结合在一起导致苏共领导下的改革走上了一条不归路。  相似文献   

13.
四十年前发生的伟大的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在人类历史上开辟了一个新时代。苏联的存在及其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从根本上动摇了帝国主义的统治,而给予世界各国工人运动与被压迫民族的解放运动以无限的希望、信心与勇气;十月革命与苏联建设的道路,也指引着各国的工人阶级与劳动人民,成为他们解放自己的奋斗目标,到今天已形成九亿人口的强大的社会主义阵营。因此,十月革命与苏联四十年来建设的伟大成就,不但是苏联人民的胜利,同时也是全世界劳动人民的胜利。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以后,由于马克思列宁主义传入中国,这一“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普遍真理,一经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产生了中国共产党,中国的革命面貌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同时,由于中  相似文献   

14.
新中国成立初期,党和政府为迅速改变国家的落后面貌,决定学习苏联先进技术.太原钢铁厂作为全国重要的钢铁生产基地,先后受到多位苏联专家的技术指导.起初,苏联专家的建议并未真正被接受.后来,太原钢铁厂通过宣传展示苏联技术的优越性,对职工进行思想动员、加强技术教育、开展生产竞赛、完善组织和制度等,苏联专家的建议逐步被接受.国营企业对苏联专家建议的大力推广,加速了苏联技术向中国的转移,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中国的工业化进程.  相似文献   

15.
苏联社会发展阶段问题是一个重大的理论问题。它对苏联社会发展变化有着重要的影响。从苏联社会发展阶段理论中,我们可以清楚地发现,苏联有一种急于向共产主义过渡的超越发展阶段的思想。这种急于过渡的思想在战后赫鲁晓夫执政时期表现得最为突出。赫鲁晓夫提出的“全面展开共产主义建设”理论,把苏联在社会主义认识上的冒进倾向发展到顶峰。赫鲁晓夫在1961年曾向全世界明确宣布苏联将于1980年基本实现共产主义。20多年过去了,随着时间的流逝,赫鲁晓夫的预言已成为神话。今天,重新探讨赫鲁晓夫“全面展开共产主义建设”的理论,从中吸取教训,对我们今后更准确深刻地认识社会主义发展阶段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正>以一定具体时限来制定中长期规划以统筹安排经济、社会、科学等领域的工作,凝聚国家战略意图在各领域的工作重点,明确政府工作重点和行为,引导并聚集资源,始自苏联。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按照预先编制的详细计划建设的开端,也是人类大规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开端。苏联计划经济模式和宏观指导、调控与引导方式,使其开始由农业国变成工业国,初步建起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国民经济体系,较为迅速地奠定了比较坚实的物质基础。同时,科技研究,尤其是尖端技术研究以宏观调控的方式集中力量办大事,往往可以取得快速突破的成绩。鉴于苏联取得的辉煌成就,二战后社会主义国家较普遍地借鉴其经验,迅速编制实施各自国家的五年规划,这些国家中就包括中国。  相似文献   

17.
兰喜阳 《攀登》2001,20(6):39-40
本站在关注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如何更好地代表人民根本利益的高度,分析了党代表人民根本利益的环境性特征、客体性特征以及主体性特征。提出了把握世界政党和民众利益关系的发展态势、加快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步伐及保持党的先进性、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等三大时代特征。  相似文献   

18.
当代最伟大的天才,世界共产主义运动伟大的导师,不朽的列宁的战友——约瑟夫·维萨里奥诺维奇·斯大林同志与世长辞了。斯大林同志在理论的活动上和在实际的活动上所给予我们当代的贡献,是不可估量的。斯大林同志代表了我们整个的一个新时代。他的活动引导苏联人民和各国劳动人民转移了全世界的局面,这即是正义的、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的事业在世界大规模的范围内,在地球上人口三分之一——八万(?)人以上的范围内取得了胜利,而且这种胜利的影响,正日益普及到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斯大林同志的逝世,使全世界的劳动人民感到了无可比拟的沉重的悲痛,激动着全世界的正义的人们的心。这就是表明,斯大林同志的事业和他的思想掌握了全世界的广大人民群众,而且业已变成了无敌的力量,这种力量将引导那已取得胜利的人民由胜利进入新的胜利,同时也特引导那一切还在邪恶的资本主议旧世界压迫下呻吟的人们能够对于人民的敌人进行勇敢的冲击。在列宁逝世之后,斯大林同志指导苏联人民,把他和伟大的列宁在十月革命时期共同缔造的世界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建成了光明灿烂的社会主义社会。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胜利,这不只是苏联人民的胜利,而且是全世界人民共同的胜利。第一、这个胜利用最现实的生活证明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无  相似文献   

19.
郑伟 《黑龙江史志》2013,(20):71-74
列宁的新经济政策在苏联的实施是苏联共产党和人民探索建设社会主义国家社会实践活动的成功范例,这一政策也充分体现了列宁对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深度关切。以史为鉴,中国在解决"三农"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过程中,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采取有力措施,加强农业基础地位,增加农民收入,保障农民权益,促进农村改革。  相似文献   

20.
陈生 《文物》1957,(11)
伟大的十月革命把科学的社会主义从理想变为现实,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为整个人类历史开辟了一个崭新的时代。中国人民革命的胜利正是十月革命胜利的继续。当我们怀着无比兴奋的心情来迎接和祝贺伟大的十月革命四十周年的时候,不仅应该把苏联人民的胜利当作自己的胜利而欢欣鼓舞,衷心地感谢苏联在我们革命斗争和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