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师平 《攀登》2022,(2):26-31
中国新型政党制度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具有显著优势,发挥着独特作用。依循制度机理分析和治理有效性考量,党的领导、党派参与、多党合作、协商民主等方面的制度优势,共同构成了中国新型政党制度在国家治理领域优势的深刻意蕴。通过提高中国共产党领导多党合作治国的能力、强化民主党派参与国家治理的责任、完善政党协同合作治理国家的机制、提升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水平等路径,实现将新型政党制度的静态化制度优势精准转化为国家治理的动态化实践效能,以此进一步强化并充分释放新型政党制度的巨大治理潜力和强大动能。  相似文献   

2.
正中国共产党在领导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显示出了高超的战略规划和实施能力。它总是能够从国家的整体利益和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根据时代的发展变化,不断制定出符合当代中国国情而又具有一定前瞻性、引领性、指导性的现代化战略安排,通过"目标治理"的方式层层递进地推进现代化建设事业,彰显出中国独特的政治优势和制度优势。  相似文献   

3.
《攀登》2021,(1)
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专题研究党的政治建设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研究"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研究"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研究高质量发展研究现代化经济体系研究乡村振兴与城乡融合发展研究新时期公共政策创新发展研究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研究公共服务保障能力研究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研究全面依法治国研究青海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研究  相似文献   

4.
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是中国共产党自十五届五中全会以来提出的一项重大策略,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作为我国民主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各界人士有序政治参与提供了有效途径和制度化安排。其主要方式包括:把准政协履行职能和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原则,推动政协履行职能、促进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建设,围绕民主政治发展要求进行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5.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中国人民爱国统一战线的组织,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是我国政治生活中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制度安排.在我国,无党派人士是指没有参加任何政党、有参议议政愿望和能力、对社会有积极贡献和一定影响的人士,其主体是知识分子.无党派人...  相似文献   

6.
翟媛 《攀登》2020,39(3)
中国共产党孕育于血雨腥风的时代,成长于民族危亡的时期,成熟于改革开放的实践。中国共产党在栉风沐雨的奋斗历程中,逐渐形成了治党与治国辩证关系的实践经验。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全面从严治党具有多方面、深层次的原因:一是时代发展的因素,世界发展格局和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客观需要;二是国家使命的因素,坚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核心地位,实现国家盛世繁荣的使命需要;三是政党提升的因素,确保中国共产党始终成为人民公仆、时代先锋、民族脊梁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主观需要。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全局和战略高度,立足当前,着眼长远,专门研究审议了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大问题,从坚定制度自信和推进制度创新的结合上系统回答了“坚持和巩固什么、完善和发展什么”这个重大政治问题,第一次集中概括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有机联系、相辅相成、汇聚整体的显著优势,系统阐述了由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构成的层次清晰、全面系统的科学制度体系,明确提出了推进我国制度建设和国家治理的指导思想、总体要求、总体目标、战略途径和重大举措。这次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A,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的深化,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丰富发展,为成功实现“中国之治”提供了深厚的制度基础和有力的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8.
《攀登》2016,(3)
国家治理是国家产生以来从未间断过的社会政治实践,治理主体在国家治理中处于主导地位。治理主体划分为"人治""官治""共治""自治"四种类型。治理主体现代化是指治理主体素质的现代化,包括治理素养和能力的现代化。推进治理主体现代化可以通过"倒逼推进""主动推进""自发推进""自觉推进"四种方式。治理主体现代化是依靠和为了人的现代化,人的现代化是实现治理主体现代化的根本途径。治理主体的现代化对国家治理以及其它两个要素治理工具和治理客体都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9.
龙德忠 《文史博览》2015,(3):8-11,19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决定,明确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民主政治建设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的重要内容,人民政协是我国推进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形式。  相似文献   

10.
《攀登》2021,40(1)
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最显著的优势,坚定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是完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的关键。坚定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共产党永葆先进性的历史经验,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坚强保障,也是新时代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组成。因此,要从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实践逻辑和制度逻辑四个维度,全面理解和把握坚定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的必然性和必要性,为新时代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坚强保障。  相似文献   

11.
以权力弥散、政治参与多元为特征的国家治理形态,是法兰克加洛林时代留给中世纪欧洲的一大政治遗产。查理曼的敕令《广训》和兰斯大主教辛克马尔的政论《宫廷治理》对"训诫"话语的运用,反映了当时对现世政教生活原则以"职分"为核心的特别理解,体现了加洛林君主与治下政教精英之间的合作性政治文化。这种政治文化构成了加洛林"合作政治"实践背后的意识形态基础。加洛林时代国家治理活动的基督教化,标志着欧洲中古"神权政治"的正式奠基。  相似文献   

12.
上海里弄:基层政治动员与国家社会一体化走向(1950~1955)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最初 1 0年 ,中国共产党对上海基层社会的治理卓有成效 ,国家与社会高度一体化 ,与这个历史性的变化伴随始终的是一波又一波的基层社会的政治运动。而 2 0世纪 5 0年代前半期波及上海每一条街道、里弄、每一个家庭的政治动员 ,则为中国共产党实现国家对都市社会的统合提供了最初的范本。与家族聚居的村落不同 ,上海里弄是开放的而非封闭的、静止的空间 ,生活在其中的大量人口处在迁移之中 ,且居民间社会关系模糊 ,因此中共对上海基层社会的政治生活的安排是 :单位为主 ,里弄为辅 ;单位先行 ,里弄后续。但非单位人群政治面目…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通过的《决定》,在深刻总结国内外正反两方面经验的基础上,全面回答了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应该坚持和巩固什么、完善和发展什么的重大政治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在此次全会讲话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多方面的显著优势和丰富的实践成果,其中起“四梁八柱”作用的是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而“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是一个动态过程,治理能力现代化也是一个动态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可能一劳永逸”;“在实际工作中,必须突出坚持和完善支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A新中国成立70年来的历史充分证明,这些论断是完全合乎实际的,也是十分深刻的。  相似文献   

14.
在前近代东亚地区的历史场景下,以北方游牧族群和政权与南方农业族群和政权之间为主的互动与凝聚,不仅形成了以儒家文化为核心的东亚文明圈,而且也构建了被后世称之为"东亚秩序"的政治格局,进而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一整套有关该地区特别是多民族国家政治、经济、民族与文化生态的独特思想、观念与叙事话语体系。近代以来欧美列强的入侵及其主导的近现代国际秩序,则打破和取代了传统的"东亚秩序"政治格局与思想体系,并试图在西方政治传统和强势学术话语体系之下解构与重构中国多民族国家形成与发展的历史,从根本上实现其所构建的"去中国中心主义"。在此情况下,立足前近代东亚历史发展的实际情况,从多民族国家疆域自身的演变历史、思想基础、制度体系与政策实践等四个层面总结、提炼与构建自成体系的本土疆域理论与学术话语体系,不仅为我们与西方学术界展开客观而平等的学术对话提供了基础与可能,而且对建设中国特色的边疆学学科体系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田一平 《史学理论研究》2022,(6):133-137+160
大运河治理是国家治理能力的一个重要体现。清代是大运河治理的集大成时期。为治理河务,雍正帝进行了一系列制度改革。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大力整饬康熙末年运河治理中存在的弊政;另一方面,通过河政改革,协调河、印关系,实现河、印“一体”。通过此次治理,大运河在经济和政治等方面的作用得到了有效提升,有力地维护了清朝大一统政权的稳定与发展。  相似文献   

16.
中国共产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即"党指挥枪",是马克思主义建党建军学说与中国军事斗争实践相结合的伟大创造,是毛泽东建军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逐步发展和完善了一整套领导人民军队的基本制度,实现了党的组织与军队建制的有机融合,实现了党的思想政治领导与军事行政领导的内在统一,并从新的高度深刻论述和发展了毛泽东"党指挥枪"的建军思想,为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奠定了新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7.
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是深刻洞察马克思主义政党治理规律基础上的思想自觉、政治自觉和行动自觉,体现了对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建设历史经验、演进方向、发展要求的准确把握,有其内在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实践逻辑,主要包括六大方面的制度建设。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重在强化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的制度意识,强化党的领导制度体系的科学建构实施,强化党的领导制度体系的执行机制保障,强化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的干部保证和人才支撑。  相似文献   

18.
治理理论的核心,是改变传统管理方式下唯一权威中心的观念及行政调节的强制性手段,通过一些正式或非正式的制度安排,使不同的利益相关主体联合行动共同推进事物的发展。日本在本世纪初开始实施的国立大学法人化改革中,形成了政府适当放权、大学法人适当集权、社会力量适当参与的格局,法人化改革也是一次治理结构改革。日本国立大学治理结构改革的一些举措,对我国的公立大学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9.
2014年12月习近平提出全面从严治党新常态,这是针对执政党建设重要原则的创新和发展。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者和领导核心,适应新时代的要求,应对面临的危险与考验,通过对中国共产党组织内部系统性、整体性、长期性的治理,实现党自身的现代化和党执政能力的现代化,从而促进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实现。全面从严治党为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提供不竭物质动力、精神动力和信息动力。  相似文献   

20.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国民党蒋介石集团退守台湾,至1954年台美《共同防御条约》签订,海峡两岸军事、政治对峙格局形成。海峡两岸对峙格局形成的最根本的原因是国民党蒋介石集团反共反人民的内战政策与“反攻大陆”战略的厘定。中国共产党历来强调和平与团结,而国民党将内战强加在中国共产党头上,因此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为肃清国民党残敌、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采取了种种措施,这在客观上也成为海峡两岸军事、政治对峙格局形成的被动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