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1949年10月新中国成立后,随着工作重心由农村向城市转移,如何创构"民主、平等、两利、契约"的新民主主义劳资关系,成为中国共产党构筑城市社会秩序的当务之急。1950年4月29日,中央劳动部颁行《关于在私营企业中设立劳资协商会议的指示》,根据"发展生产、劳资两利"的方针,民  相似文献   

2.
集体谈判是20世纪以来西方国家主流的劳资争议化解机制,它最先起源于工业化时期的英国。在19世纪后半叶,调解、仲裁是集体谈判的原初形式,而仲裁与调解委员会也成为民间最早的集体谈判机构。以1860年诺丁汉仲裁与调解委员会为起点,英国各地各行业劳资双方纷纷自发建立起集体谈判机构,通过仲裁、调解等方式来化解劳资争议的热潮开始兴起。英国政府虽然于此间出台了两部相关立法,旨在对民间集体谈判加以规范与管控,但在实践中却沦为一纸空文。近代英国集体谈判独立于国家司法权威之外自行发展,体现出鲜明的自愿主义特色。集体谈判开创了一种全新的争议解决模式,劳资双方依据程序平等原则,就劳资争议进行面对面的沟通、协商与谈判,进而通过调解、仲裁方式达成集体协议。集体谈判不仅增强了劳资之间的相互尊重、理解、互信与合作,而且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劳资关系立法进程,从而标志着英国劳资关系从对抗到合作的转变。  相似文献   

3.
集体谈判是20世纪以来西方国家主流的劳资争议化解机制,它最先起源于工业化时期的英国。在19世纪后半叶,调解、仲裁是集体谈判的原初形式,而仲裁与调解委员会也成为民间最早的集体谈判机构。以1860年诺丁汉仲裁与调解委员会为起点,英国各地各行业劳资双方纷纷自发建立起集体谈判机构,通过仲裁、调解等方式来化解劳资争议的热潮开始兴起。英国政府虽然于此间出台了两部相关立法,旨在对民间集体谈判加以规范与管控,但在实践中却沦为一纸空文。近代英国集体谈判独立于国家司法权威之外自行发展,体现出鲜明的自愿主义特色。集体谈判开创了一种全新的争议解决模式,劳资双方依据程序平等原则,就劳资争议进行面对面的沟通、协商与谈判,进而通过调解、仲裁方式达成集体协议。集体谈判不仅增强了劳资之间的相互尊重、理解、互信与合作,而且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劳资关系立法进程,从而标志着英国劳资关系从对抗到合作的转变。  相似文献   

4.
基于对新中国建国方针的认识、对社会主要矛盾的判断和利用私营经济发展生产力的考虑,建国初期党和政府把“劳资两利”确定为处理私营企业劳资关系的基本政策。它包括保障私营企业工人的权益、保障资本家的正当权益、努力构建和谐的劳资关系三方面内容。这一政策体现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勇于探索、开拓创新的伟大精神,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劳资关系理论,为构建当代中国非公有制企业和谐的劳资关系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5.
20世纪上半叶,日本企业为了缓和劳资矛盾和强化企业内部秩序,纷纷推行以构建家族主义式的劳资关系、劳资沟通协调制度、企业内部培训制度、企业内福利制度、年功主义工资制等为基本内容的家族主义经营模式。这一新型雇佣制度在一定程度上稳定了劳资关系,提高了企业生产效率。  相似文献   

6.
集体谈判是近代英国兴起的一种劳资争议化解机制,调解、仲裁成为当时集体谈判的原初形式。集体谈判制在19世纪中叶英国的兴起,主要因素有:新模式工会的迅速兴起及其推行尽量避免罢工、倡导劳资合作的斗争策略,为集体谈判制兴起提供了重要前提;雇主组织兴起后,其对工会地位的认可以及对仲裁、调解的认同,成为集体谈判制兴起的决定性因素。此外,19世纪后半叶经济繁荣带来的收入增长为劳资转向合作、实现利益共享提供了经济基础,而公众舆论对于社会稳定的关注以及对于和平化解争议的期望,为集体谈判制兴起提供了良好的社会环境。总之,集体谈判制是19世纪中后叶英国经济社会繁荣背景下劳资双方斗争策略转变的必然结果,它促成了近代英国劳资关系从对抗向合作的转变。  相似文献   

7.
上个世纪50年代初,根据少奇同志的建议,天津在私营企业中进行了劳资协商会议制度的试点,对调节劳动关系、稳定局势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如今,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劳动关系伴随着经济关系的变化,日趋复杂、多元,各种利益矛盾不断增多。从近几年劳动争议情况看,当前我国进入了一个劳动关系矛盾高发、多发期,劳动关系矛盾成为一个从上到下都非常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劳资关系是建国初期发展新民主主义经济的一个重大经济关系,《共同纲领》确立了劳资两利的经济政策。1952年1月,中国共产党发出《关于首先在大中城市开展五反斗争的指示》,正式开展五反运动,然而由于打击过猛,造成劳资关系趋于紧张。劳资矛盾主要表现在解雇纠纷和欠资  相似文献   

9.
柴彬 《史学理论研究》2012,(2):36-44,159,160
自1799年《反结社法》颁布至《1974年工会和劳资关系法》出台的近两百年间,英国工会的法律地位经历了从非法状态到被有限承认再到享有法定特权的漫长历程,伴随着工会地位的这种转换,英国政府的劳资政策也相应发生了从立法打压到建立仲裁调解制度再到确立集体谈判制度的历史嬗变。  相似文献   

10.
解放前,太原工商企业在阎锡山的长期统治下,惨遭“兵农合一”和“平民经济”及各种反动政策的摧残。到解放前夕,全市只有私营工业作坊和小工厂259户,私营商业1400余户。 解放后,太原市人民政府根据党对私营工商业“利用、限制、改造”和“发展生产,繁荣经济,公私兼顾,劳资两利”的政策,对私营工商业进行了一系列恢复生产经营、经济改组和实事求是的清产核资等工作,对私营工商业者贯彻了又团结又斗争,以斗争求团结的工作方针,积极引导他们坚持经营,保护工人利益,走社会主义道路,使私营工商业开始苏醒起来。  相似文献   

11.
抗战初期民族主义在上海劳资关系中的表现,一是劳资间的隔膜消除,冲突事件骤然减少;二是劳资合作局面的出现。但这种靠民族情感维系的合作关系极为脆弱,日军经济封锁、企业陷入困境,劳资间的"曲为隐忍"也难以持久。1939年上海工业畸形繁荣、物价迅猛上涨,造成"工商企业类皆获利甚丰,而劳方阶级生活大难"的局面,劳资关系再度紧张,民族情感逐渐淡化。1940—1941年持续恶化的劳资关系被汪伪政权利用,日益激进的工潮集中到上海租界,以御侮救亡为目标的民族主义,被扭曲为指向租界欧美势力的激进主义。  相似文献   

12.
在魏玛德国,劳资关系经历了从合作走向对立的演变历程。8小时工作制的兴衰正是这一演变历史的真实反映。魏玛初期,在革命压力与迅速复员的要求下,8小时工作制首次在德国确立,劳资关系趋于平衡。然而在1923年国家危机中,8小时工作制成为劳资之间的交锋对象,劳动时间紧急令打破了劳资关系的微妙平衡,国家强制调解机制的出现宣告劳资自由谈判历史的终结。此后,8小时工作制名存实亡,劳资关系日趋紧张,并最终在经济大萧条中迎来纳粹独裁。导致这种演变的主要因素是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特征、政治与经济形势的演变以及劳资双方对合作的认识局限。  相似文献   

13.
衡阳县政协进一步围绕全县党政工作大局,积极维护核心、围绕中心、凝聚人心,切实加强自身建设,实施“致力抓五点,实现新突破”的工作思路,积极创新政协工作。立足基点,实现履行职能新突破。要充分发挥政协全会、常委会、主席会议以及各种形式专题协商会议的主渠道作用,加强对重  相似文献   

14.
现代劳资关系是涉及雇主、工人、政府三方的社会政治博弈运动。在英国工业化时期的劳资关系中,由于思想观念和现实利益的冲突,各行业普遍存在着与工会对立的雇主结社组织。它们通过采取集体闭厂等措施同工会领导的罢工相对抗,形成了劳资集体对抗的局面,提高了劳资冲突的烈度。随着新模式工会的兴起,英国工人运动趋于稳健与现实,而寻求降低劳资冲突成本的雇主结社组织也逐渐放弃了排斥工会的态度,开始承认工会并将其作为谈判对手。劳资双方开始通过集体谈判化解冲突,从而形成了双赢的博弈模式。  相似文献   

15.
姜瑞  陈国伟 《神州》2012,(26):159-159
诉讼调解对于平息纷争、解决纠纷、调节矛盾有独特的优势和重要的作用,在司法过程中加强诉讼调解可以使诉讼更加人性化、减低诉讼的对抗性,起到其他司法方式不可能达到的效果,本文根据诉讼调解实际工作的基础经验,在简述调解优越性的基础上,说明了诉讼调解的原则,阐述了完善诉讼调解的必要性,提出了改革和完善当前诉讼调解的建议,希望能够对调解的建设工作起到参考的作用,为创建文明的社会主义社会做出司法的努力。  相似文献   

16.
为配合军事侵略 日本发起“伪钞战” 1935年国民政府在英、美等国支持下进行币制改革,中国银行、中央银行、交通银行、农民银行发行的中国货币为法币。只有上述4家银行才拥有法币的发行权。由于法币统一了中国货币,并与英镑实行固定汇价,提高了中国货币的威信,这对中国经济的恢复与发展,以及在金融方面准备抗战起到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7.
近代工商同业公会与工会都是劳资分立的产物,二者在组建之后均加强了各自阶级的组织整合,也使劳资关系更具有阶级政治的特点.不过,工商同业公会作为行业性的雇主组织,并非如一般所认为的与工人及其工会处于完全对立的位置,在政府的劳资处理机制、劳资合作之中也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8.
1935年的<瓦格纳法>是美国在劳资关系调控法律制度上的重大调整.该法承认了美国工会享有集体谈判等权力,使得工会取得了合法制约资本家的手段.20世纪30年代前,美国劳资斗争的双方和社会各界逐渐重视并强调在劳资之间进行制度性的合作的理论讨论和实践是该法颁布的历史前提;30年代的大萧条是该法出台的催化剂;参议员瓦格纳对该法的顺利通过和颁布起了重大作用.  相似文献   

19.
随着近代工业、手工业、交通运输业、商业等实业的发展,到民国时期,资方、雇主与工人或雇员的关系实际上已构成社会网络中最基本与最重要的生产关系与人际关系。劳资共处同一经济/协作体中,因经济利益不同而矛盾、冲突,又因互利、共生而合作。劳资间矛盾与合作关系的表象背后实则有着复杂的问题域,蕴含着社会走向的答案。举凡劳资关系虽然由与  相似文献   

20.
保存富农经济是建国初期新解放区在土地改革中实行的一项新政策。这项新政策是毛泽东审时度势、高瞻远瞩,在土地改革实践中通过调查研究和民主协商后制定出来的。它对于迅速恢复和发展生产,顺利完成土地改革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