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邹县元代李裕庵墓清理简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975年3月,在邹县火车站扩建工程中,发现了一座元代至正十年(1350年)的墓葬(图一)。过去,这一带有封土堆数个,石碑两块。因长年雨水冲刷及耕作取土,封土渐消,碑刻也已破坏。这两块碑一是李裕庵墓碑,据《邹县新志》载:"元裕庵李先生墓碑铭,西门外车站东。"一是李之英墓碑,据《邹县志》载:"李之英墓在城西北三里有碑,元锦州同知。"清朝光绪年间文献记载,李姓是土居世族:"李氏自元、明至今有显传者二十一代。"由此推测,李姓家族的祖茔文,也就在这个地段附近。我所清理这座墓葬时,在封土中发现了几块破碎的碑石,其中一块刻有:"……山县儒学……府君之墓"(图二)。在附近苗圃内  相似文献   

2.
《文物》1978,(7)
常熟石刻天文图(图版伍)是继南宋鐫刻的苏州石刻天文图之后的又一幅重要石刻星图,它在我国天文学史上也占有不可忽视的地位。 1973年7月,常熟县文管会协同江苏省文管会复查虞山周围的省文物保护单位,在学前街文革小学(旧常熟邑学原址)大门左侧清理出这一天文图碑石。第二年,碑石移置县文管会内,由江苏省拨款修建碑房两间  相似文献   

3.
孙迟 《文物》1979,(12)
1974年秋,昭陵文物管理所筹建昭陵碑林时,把散处在昭陵陵园内各陪葬墓前的碑石集中起来,妥善保护并陈列,以供参观和研究。在搬迁孔颖达碑时,发现了碑座铆口两侧刻有字迹,右侧二十二字,左侧十八字,其中楷书共二十八字,余为行草书(图一、二)。自陈列以来,引起了研究书法者们的很大兴趣。孔颖达是一位著名的经学家,高祖、太宗两朝,官国子祭酒,是李世民秦府十八学士之一。《唐书》有传。孔颖达墓在昭陵南偏东方向约七公里的袁家村西南约800米处,系昭陵陪葬墓之一。碑在墓东南47米处。碑高340厘米,螭首方趺。于志宁撰文,书碑人姓名不可考。书法遒媚近虞世南,过去有  相似文献   

4.
明郑和第五次出使西洋的行香碑,于1929年在泉州东门外灵山圣墓发现(圣墓即回敎祖三贤四贤之墓).原碑现尚保留在泉州东门外.明永乐至宣德年间(公元1405-1433年),郑和曾七次出使西洋,在第五次出使西洋时,路过泉州,曾在东门外灵山圣墓行香,并立碑以志其事,碑文如下:"钦差摠兵太监郑和,前往西洋忽鲁谟厮等国公干,永乐十五年五月十六日子此行香,望灵圣庇  相似文献   

5.
蓬溪宋墓中的宗教石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蓬溪县赤城镇西的鹫峰山后半部,新出土毗邻两穴宋墓石棺经文石刻,宗教家称为“镇墓石”或“度亡石经”。一方为《天宝度人金书玉篆》(图一);一方为《摩诃般若波罗蜜大明神咒经》(图二)。前者为道家经文,字书“云篆”;后者为佛家经文,字书宋楷。两碑相距2.8米,均开穴为墓深埋地下,地表似乎未砌冢茔。其宗教石刻置于亡人石棺前档,即尸体脚抵之处。奇怪的是竟无亡人姓名及其生平的碑记或题刻。两方宗教石刻的出土,揭示了宋代的殡葬风俗和当时流传的佛、道经文和书法艺术,这对今天考证宋代文物,提供了可靠的实物依据。经初步考  相似文献   

6.
1979年8月,四川剑阁县城郊公社剑公大队二生产队社员在城北卧龙山麓发现明兵部尚书赵炳然夫妇合葬墓。四川省博物馆和剑阁县文化馆对此墓进行了清理。现简报于下。墓室结构和棺椁这座墓的墓向180°。因后期扰乱,墓道的情况不明。距墓室南端15米处立一石墓碑。碑正面阴刻"诰赠太子少保兵部尚书赵恭襄公之墓",左边阴刻"诰封一品夫人王氏",右边阴刻"贡烈亚夫人杨氏"。墓室前2米左右有一方用大理石刻的墓志(图二)。  相似文献   

7.
陕西耀县近两年来对全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药王山石刻"进行了维修,并将其所属范围内的八十三通北魏以来造象碑石,于1972年8月从县城内搬迁到药王山石刻聚集处,与山上其它所有石刻集中在一起,加强保护管理。搬迁到药王山的造象碑石,有北魏、西魏、北周、隋、唐等朝代的作品。其中有年代可考的六十余通。这批碑石是耀县人民与文物爱好者从清朝光绪末年就开始搜集的。大家从县城周围的寺庙、村堡、河滩发现这些有历史文化价值的古碑,便逐渐移置到县城内集存起来,曾命名为"耀县碑林"。在国民党反动统治时期,不断遭到破坏。解放后,在党和政府的重视和保护下,县文化馆建立碑廊二十四间,将原碑石移入廊内陈列。耀县造象碑石虽然其内容反映了浓厚的迷信思想,但它是有名的北朝佛教艺术品。如北魏始光元年"魏文朗造象碑",为魏太武帝灭佛前的遗物,是研究当时佛教艺术的重要资料。又如北魏太和二十年"姚伯多造象碑",由于雕法古朴浑厚,书法劲健有  相似文献   

8.
明高氏墓地墓志铭明高氏墓地位于古塔乡政府西北2公里的一个黄土峁上,群众称高家坟峁(图一)。1984年水利部门在抽水站施工中用推土机推土,墓葬暴露,有一高为30-40公分的瓷俑归个人收藏,我们所见唯五方碑石,(图二),有两方已残损,还有两方字迹基本完好。从铭文知道这是明代边防卫所将官高秉元、高彻(明川)父子及高明川妻孙氏的墓志铭,现加标点介绍于下。高秉元墓志铭,石长85、宽52、厚14公分,石面周围刻有宽4公分的花边,右起开头篆文题首,顶格顶底两行20字,每字4公分见方。  相似文献   

9.
1983年9月,云南大理城内一处旧房基下发现一通碑石。碑通高3、宽1.2、厚0.2米。半圆形碑额,高、宽1.2米,正中刻楷书"加封圣诏"四字,周刻双龙捧日浮雕。碑身高1.8、宽1米,四周刻缠枝莲纹,中间刻碑文。文分上、下两段。上段刻大德十一年(1307年)元武宗加封孔子"大成至圣文宣王",的圣旨,下段刻至大二年(1309年)尚书省据旨行文各地建立加封孔子"圣诏"碑石的文告及刻立碑石职事人员名单(见图)。  相似文献   

10.
1982年5月24日,笔者偕同习水、仁怀两县文物工作者罗洪滔、蔡永德,在贵州习水县良村区三岔河乡发现古代人工开凿在一石壁上的岩墓五座。在这些岩墓旁,有刻于蜀汉章武三年的摩崖题记,还刻有双阙、浮雕鲤鱼、《捕鱼图》等。(图一) 三国时期遗留下来的碑铭石刻为数甚少,而其中又多属于曹魏的遗物遗迹,如:《曹真碑》、《三体石经》、《荆州使吏王基墓碑》、曲埠孔庙有曹植撰文,梁鹄所书的《孔子庙碑》、汉中则有摩崖《李苞题记》和曹操书《衮雪》等。属于孙吴的有江苏宜兴现存的碑刻二通。至于在三足鼎立中蜀汉所辖范围内,发现了贵州习水县三  相似文献   

11.
明末在泉州发现四块十字架石,是中西交通史上的一件大事。本文利用有关历史文献,对此作详细之辨析。尤其是对万历四十七年发现武荣碑的人物和地点进行了考证,对以往研究中存在的舛误之处酌加匡正。  相似文献   

12.
颜福 《敦煌学辑刊》2016,(3):168-175
勒柯克在高昌故城摩尼教寺院遗址发掘出的一份摩尼教绢画中绘有十字架,它与新疆、敦煌等地发现的景教十字架极为相似。图像中残存的礼拜童子及供养人画像与同一时期常见的摩尼教人物画有所不同,表现出的景教色彩甚至大于摩尼教,反映了高昌回鹘时期摩尼教在吸收景教的同时,试图尽力调和二者间的不同,甚至很大程度上保留了景教的服饰和仪轨,而非简单地将耶稣置换成摩尼教神祇。通过对这幅摩尼教绢画中十字架与冠式的解读,可以发现这一时期摩尼教兼容并蓄的特点。  相似文献   

13.
中古时期,佛教在陇右略阳(今甘肃秦安)曾经非常兴盛,留下了数量众多的石佛塔、碑等文物。权氏佛塔造像现存10块,学界已经进行了图录整理、风格探究和铭文识读等工作。另有唐代的权氏墓志铭5块,文献内容完整,墓主生平事迹清晰。权氏佛教石刻造像刻制精美,且大多刻有发愿题记,历史价值很高。本文结合中古时期门阀氏族、地方豪族等研究,对略阳权氏家族佛教石刻进行进一步的比较分析,对其背后的历史信息试做一番探讨。  相似文献   

14.
<正>宁夏固原博物馆石刻馆内陈列着一组四块青石质石碑,名曰"三关口筑路碑",为国家一级文物。碑身高127厘米,宽304厘米,厚10厘米,整体颇有气势。碑的正面刻字,前三块每块竖刻五行文字,第四块三行,全文完结后落空,落空处刻有后补写的"跋后"。碑文由吴大澂撰写,内容主要颂扬泾、庆、平、固观察使魏光焘率领将士修筑三关口道路的功绩,书体为"八分书",是反映吴氏书法艺术难得的实物资料,也是宁夏唯一的"八分书"碑  相似文献   

15.
平江图碑     
"平江图碑"是刻志宋代苏州城厢地图的碑石,现存苏州市地志博物館內(原孔庙),它是国内有数的名碑,现巳由江苏省人民委員会列入第一级文物保护单位。平江图碑高2.76米,寬1.415米,雕刻年代,碑石上沒有注明,但根据吳县志和宋平江城坊考二书所記,証明它是南宋遺物。  相似文献   

16.
宋元时代滨海地域流行华化摩尼教——明教,文献资料记载凿凿,20世纪下半叶以来陆续的考古发现,也佐证这一结论。就有关的考古发现,自以泉州成绩为卓着,学界瞩目;前辈学者刘铭恕先生在泉州摩尼教考古成绩的鼓舞下,曾根据浙江文献,对浙江地区摩尼教遗址的发现也充满信心,早就吁请文博界努力;但时至1988年始有斩获,是为温州平阳县方志专家林顺道先生所发现的元碑《选真寺记》。  相似文献   

17.
《考古》2004年第5期刊出《成都市二仙桥南宋墓发掘简报》,公布了1999年在成都市二仙桥南宋墓中出土的一批幽埋石刻,包括买地券、敕告文券、华盖宫文券、镇墓真文券等的拓片和录文,为中国古代丧葬习俗和道教研究提供了宝贵资料。但经与文中的石刻拓片比照阅读,发现释文中还存在一些疏漏,今试作校补。  相似文献   

18.
在苏州城中景德路城隍庙工字殿墙上,有一块著名的苏郡城河三横四直图碑,现已断裂成8小块,亟待抢救.该碑分正反两面,正面刻《重浚苏州城河记》,记载了清代嘉庆元年(1796)8月至次年5月,苏州城内全面疏浚河道的经过.反面刻有《苏郡城河三横四直图》,图的上部刻有《苏郡城河三横四直图说》,引原文如下:  相似文献   

19.
吉林省舒兰县小城公社东北约4公里,有金代左丞相完颜希尹及其家族墓群。1979—1980年吉林省文物工作队曾对该墓群进行了调查和发掘。墓群有五个墓区,七组石雕刻,每组石雕刻由北向南有石人、石羊、石虎、石柱。第一墓区曾发现"金紫光禄……"残碑一块,并出土"贞祐"年号铜钱一枚。第二墓区出土刻有"大定"、"明昌"年号的残碑。第三墓区曾发现完颜守道的墓和墓碑。第四墓区出土完整的大定二十六年"昭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陕西省博物馆对全省的碑石作了几次普查,有的已以《一批反映阶级斗争和生产斗争的碑石》为题,在《文物》1972年第7期作了介绍。这里再介绍两通有关明末农民战争的碑石:《新建安善团记》碑和《总督孟少保碑》。这两通碑的内容都是为封建地主阶级歌功颂德的,但客观上反映了明末农民战争历史的一些侧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