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宣言[1938年]中国新文艺运动的历史才只有短短的20年。在这20年中,内忧外患没得一日稍停,文艺界也就无时不在挣扎奋斗。国土日蹙,社会动摇,变化无端,恍如恶梦;为唤醒这恶梦,文艺自动的演变,一步不惜的迎着时代前进。从表面上看,...  相似文献   

2.
正诗人邵冠祥与抗战名曲《九月的夜》诗人邵冠祥,江苏宜兴人,读书和创作都在天津,曾担任中国诗歌作者协会天津分会主持人。1937年7月,他被日本驻天津特务机关逮捕,不久惨遭杀害!2014年,承天津王振良兄赠送天津问津书院编辑印行、高洪钧先生整理的《邵冠祥集》,因为冗杂事务缠身,一直没有抽出时间来认真阅读。第二个国家公祭日到来之际,悚然心惊,念及诗人邵冠祥是"七七抗战"爆发后第一个牺牲在日军手中的爱国诗人,  相似文献   

3.
中华全国戏剧界抗敌协会成立宣言[1938年]在首都失陷华中危迫的今日,集合于武汉的全国戏剧界同人动于共同的要求有中华全国戏剧界抗敌协会之组织,并在光明大戏院举行成立大会。在这样盛大的开始,敢举数点告我全国同志:第一,我们的团结是为着抗敌。中国对日寇抗...  相似文献   

4.
1937年7月8日,即"卢沟桥事变"的第二天,中共中央向全国发出《为日军进攻卢沟桥通电》,明确指出:中华民族危机!只有全民族实行抗战,才是中国的出路!号召全国人民、军队和政府团结起来,筑成民族统一战线的坚固长城,抵抗日寇的侵略。为贯彻执行中共中央全民族团结抗战的方针,8月20日,中共湘鄂赣省委、省苏维埃政府发表了《为和平合作联合宣言》。湖南省博物馆于1959年征集到该宣言两份,一份保存完好,另一份破损严重。《宣言》纵32.8厘米,横38.8厘米,有光纸,石印,全文1600余字。  相似文献   

5.
<正>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后,日寇常常到一位居住在北平的病中老者家中“拜访”,威迫利诱老人出来担任伪职。老人坚决拒绝,并让仆人挥起扫帚将日本人赶跑,从此闭门谢客。日寇于是派人监视老人的家,不准老人离家半步。9月,老人终因痛恨日寇而悲愤过度,开始绝食绝水并拒不服药。9月13日,老人带着对日寇的愤怒走完了88岁的一生。这位老人,就是史学大师陈寅恪先生的父亲、晚清大诗人——陈三立。  相似文献   

6.
中华全国电影界抗敌协会成立大会宣言(1943年3月)在日本帝国主义者进攻我国的行动之中,他们的电影已屡屡运用无耻的说教来执行了宣传的任务,说我们的东北四省是他们的“新土”,说我们的战士是这“新土”上的“匪贼”,无疑地它是配合了他们军部底意旨,武装了自...  相似文献   

7.
我和著名诗人臧克家曾经有过一面之缘。在那次会面中,我了解到在抗战初期,诗人在我的故乡潢川曾经有过一段从事抗战工作的经历。  相似文献   

8.
卢沟桥事变爆发后,中共中央在抗日战争时期共发表过7次关于七七抗战的通电和宣言。这些宣言,表明了中共中央对抗日战争不同时期的国际与国内形势的认识,以及基于这种认识的基本政治主张,因此它们是研究中共党史和抗战史的重要文献。本文拟就7次宣言发表的背景、过程和主要内容做些分析。  相似文献   

9.
卡尔逊与中国抗战谈方今年是中国的伟大抗日战争胜利50周年。中国的抗日战争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了重大的贡献,世界各国人民也积极支持了中国的抗日战争。美国海军陆战队的优秀指挥官埃文斯·福代斯·卡尔逊(EvansFordyceCarlson,1896-1...  相似文献   

10.
中国抗战文艺活动纪事〔连载⑨〕□石雅娟吴东波1941年4月1日桂林《戏剧春秋》第一卷第六期,发表田汉受军委会政治部第三厅委托而写的《关于抗战戏剧改进的报告》。八路军留守兵团政治部部队艺术学校正式成立。莫文骅兼任校长,王震之任副校长兼教务处主任,史行、...  相似文献   

11.
中国伟大的抗日民族解放战争是从局部抗战发展到全国抗战,经过长达14年艰苦卓绝的斗争,而取得最后胜利的。八年全国抗战在中国抗战史上占有最重要的地位,它的作用和意义是局部抗战无法与之相比拟的。我国史学界对全国抗战史的研究,一向十分关注。然而,作为全国抗战序幕的六年局部抗战,也是我国抗日战争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同样是值得史学界予以重视和  相似文献   

12.
抗战中的中国铁路运输李占才抗战爆发时任国民政府铁道部长(后铁道部与交通部合并任交通部长)的张嘉曾明确提出:“抗战与交通,相为表里,不可或分。”现代战争“所要求于交通方面的,比过去更为重大,更为艰难,因为无论前方辎重的输送,后方物资的调集,乃至防空防岸...  相似文献   

13.
<正>1937年7月7日,日军以制造卢沟桥事变为起点开始了对中国的全面入侵。日本的战略意图是先占华北,再与国民政府军队主力作战,防止蒋政权西迁,迫其投  相似文献   

14.
德国与中国的军事交流与合作可追溯到20世纪之初,持续的时间也很长,特别是来自德国的军事装备,在中国的抗战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百年潮》2017,(5)
正抗日战争期间,英国友人林迈可不远万里来到中国,在极为艰苦的环境下帮助敌后抗日游击部队改进无线电通讯、建立对外联系,并曾冒着生命危险,为中国军队运送药品、通讯器材等奇缺物资,为中国抗战贡献了自己的力量。初到中国即投入抗战1909年,林迈可生于英国伦敦,他的祖父是历史学家,其父亲曾担任牛津大学贝里奥学院院长。林迈可从牛津大学毕业后,于1937年由燕京大学聘为经  相似文献   

16.
第一位考察八路军的外国军事观察家1944年,埃德加·斯诺的《光荣与枷锁》问世。书的扉页上有这样一句话:“你言行一致,你的豪言壮语和你的伤痕都无愧于英雄本色。”斯诺将这句卷首语献给他的朋友埃文思·福代斯·卡尔逊,一位美国海军陆战队军官。卡尔逊1896年出生于一个因袭了美国  相似文献   

17.
1945年8月是历史永远忘不了的岁月,中国和盟国美、苏、英终于打败日本,抗日战争胜利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了.几十年来屡次侵略中国,要征服中国,甚至要统治东亚和太平洋地区的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中国山河光复,举国欢腾,50年以来的耻辱湔雪了.历史出现了新的局面.  相似文献   

18.
“七七”芦沟桥事变揭开了全民抗战的帷幕,中国人民争取独立和自由的正义战争举世瞩目。各国新闻机构纷纷派驻记者,对中国的战况和政局进行采访和报道。美国记者的采访实践和新闻报道内容丰富,他们的在华活动反映了战时中美关系的一个重要侧面。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三S(史沫特莱、斯特朗和斯诺)的研究已是硕果累累,但全面论述美国记者与中国抗战的文章尚未见到。本文试以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所藏有关档案为基本材料,对抗战时期在华美国记者的活动作一综合性论述。  相似文献   

19.
正一1939年春,战局愈趋紧张。上头已有准备撤退的计划。后来又指示迁往昆明修滇缅铁路。这时株洲形势已很紧张,我的工作更加繁忙。最后得到的指示是,要在撤退前把辖内铁路及一切设施拆除,运不走的物件,就地埋藏或销毁,并指定五队最后撤离去昆明,兵分两路,一路由贵州入滇,另一路由广西经越南至昆明。  相似文献   

20.
《纵横》2007,(8)
在民族救亡运动和抗日战争中,曾经有一批中国世界语者,他们用世界语团结进步青年,开展国际宣传和国际联络,为中国的解放和世界的和平作出过积极的贡献。国内的媒体上几乎见不到他们的名字,但他们的业绩值得我们永远铭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