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建议》,提出推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精神文明建设的核心在于弘扬中国精神、传播中国价值、凝聚中国力量。一、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我们党向来认为社会主义是包括物质经济和精神文化两个方面的社会全面进步。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指出:"中国的面貌,无论是政治、经济、文化,都不应该是旧的,都  相似文献   

2.
周成仓 《攀登》2006,25(3):101-103
毛泽东从唯物辩证法的观点出发,科学地揭示了经济与政治相结合、物质文明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不分离的规律,阐述了以文化建设、道德建设、培养和造就“又红又专”的社会主义新人、正确对待知识分子为主要内容的精神文明建设思想,从而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精神文明建设思想体系。这一思想体系为党的精神文明建设理论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发展文化产业,对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 文化需求,加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具 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从分析我国文化产业的现状入 手,提出发展文化产业首先应把握和处理好文化产业与 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等四关系,进而提出 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4.
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形势下,如何把握发展市场经济与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关系,正确认识精神文明建设的新特点,切实贯彻“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战略方针,这是一项重大的时代课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必要性首先,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统一体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任何一个社会形态都是一箱的经济、政治和思想文化的有机统一体。社会主义要实现现代化,就要实现社会的全面进步,社会主义的现代化,也就是要实现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与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相互协调、…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们党先后向全党和全国人民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任务(以下简称“两个建设”)。正确理解和把握这“两个建设”的相互关系,是我们搞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前提。一、“两个建设”提出的历史思路要正确理解和把握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关系,我们有必要首先弄清楚这“两个建设”提出的历史脉络。(一)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伴随改革开放而逐步提出并在实践中得以坚持和发展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在…  相似文献   

6.
马春霞 《神州》2013,(10):233-234
二0一二年一号文件再一次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为了重要问题提出,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意义。在扼要阐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发展乡村经济和发展先进文化的关系的基础上,着重强调发展边疆农村经济、文化和政治,发挥农村各方面的计量,全面促进边疆新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促进边疆新农村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共同发展,进而为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文化软实力和国际竞争力。  相似文献   

7.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纲领的历史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改革开放之初提出"两个文明"建设,到十五大正式提出"经济、政治、文化纲领",再到十六届四中全会发展为"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四位一体,实质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发展过程,是在这个总体布局中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面临新任务、扮演新角色、承担新使命的过程,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纲领继往开来、不断丰富发展和完善的过程,反映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一脉相承、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和实践品质。  相似文献   

8.
孙英伟 《神州》2012,(27):39-39
农村文化大院是丰富农村文化生活、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加强党的执政能力的一个有效载体。近年来,农村经济得到快速发展,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带来群众精神文明的更大需求,加强农村文化大院建设,组织好群众文化活动吸引群众参与,满足广大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明需求,对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具有重要的意义和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9.
陈云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迟爱萍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伴随着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飞速发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也取得了很大成就。但是,真正从理论高度提出和阐述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并在实践中把精神文明建设当作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项基本战略方针,则是在党...  相似文献   

10.
耿华甫 《神州》2012,(34):21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既要求加强农村物质文明建设,又要求加强农村精神文明、政治文明与和谐社会建设。要建设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是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协调推进的新农村,文化是新农村建设的软动力,具有其他社会要素无法取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翁柳彬 《广西地方志》2003,(2):44-45,47
地方志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组成部分,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供生动、具有说服力的地情资料,从而促进精神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12.
现实生活中的经济收入差距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相对滞后的问题是人们普遍关注和议论的话题。影响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毫无疑问,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是制约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因素,但经济收入差距也从一定程度上影响和制约着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开展和深入,本文拟对此问题作一粗浅探讨。经济收入差距现状和造成经济收入差距的主要原因有关我国目前经济收入差距问题的数据资料或许不够准确和全面,但从这些纷繁的数字中,我们可以窥见到目前经济收入差距的一些情况。为了探讨经济收入差距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相似文献   

13.
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必需要有精神文明建设作强大支撑:精神文明建设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炼成的必由之路,精神文明建设是人民群众实现幸福民生的文化之基,精神文明建设是立足中国特色实现中国梦的力量之源。  相似文献   

14.
彭明瀚 《文物世界》2006,(3):76-78,89
博物馆是社会公益性文化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政府向全社会提供公益性文化产品和服务的重要渠道,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坚持中国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大力弘扬民族优秀文化,发展博物馆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必然要求,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也是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我们必须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全局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高度,深刻认识加强博物馆文化建设的战略意义,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建设。发展博物馆文化,必须做到如下四点。  相似文献   

15.
周羲 《岭南文史》2003,(3):32-34
胡锦涛总书记指出,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必然要求,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也是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当今世界,文化与经济和政治相互交融,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  相似文献   

16.
任晓东 《沧桑》2009,(1):112-113
文化乃民族精神的根本,在国家文化建设中强调提高文化软实力,既是坚持科学发展观理论指导的具体表现,也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和重要内容。新时期,国家在强调增强政治、经济、军事、科技等“硬实力”的同时,提高“文化软实力”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也表现得尤为突出。科学发展观理论强调,全面提高文化软实力就是要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建设放到包括经济、政治、社会乃至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等诸多方面来理解和把握。  相似文献   

17.
刘福伟 《神州》2014,(9):246-247
群众文化是社会主义在新形势下的、具有吸引力和渗透力的精神文明的传播形式和载体,其自诞生之日起,就具有弘扬正气、展现辉煌、陶冶情操、加强凝聚力以及宣传和贯彻党的方针政策的作用。群众文化是社会主义文明建设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的组成部分,而且,其在对城乡基层进行相应的精神文明建设中,也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主要原因是因为群众文化较其他的文化,更加的贴近生活和群众,可以更好地组织群众和领导群众来占领城乡文化的领地,在保证经济的飞速发展与社会的全面进步等方面都有着无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指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基本内容包括思想道德建设和教育科学文化建设两个方面。用历史知识教育群众,可以鉴古知今,明辨是非,惩恶扬善,有助于提高人民群众的思想觉悟水平和文化道德素质,并激励人们为争取美好的未来而奋斗。文史资料工作,属于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同时也是促进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手段之一。毫无疑问,政协文史工作已经纳入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序列,理应在文化建设和思想建设这两个方面,积极发挥自己的作用。概括起来,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  相似文献   

19.
林永宪 《丝绸之路》2010,(18):54-55
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当代传承中,文化的民族性与时代性的有效结合,使传统文化的生命力得到创新.传统文化既为当代精神文明建设提供思想基础,也是其出发点和现实基础。本文分析了传统文化与精神文明建设的辩证关系,阐述了传统文化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祖训家规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举足轻重地位。它的教化功能不仅在古代,直至今天仍有非同寻常的意义,对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十分必要。它的形成和发展是族人持家、治业、育人经验的总结和智慧结晶,必须深入挖掘、加强研究、革故鼎新、古为今用,以适应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需要,为精神文明建设增添新的内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