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收藏家》2014,(11):36-42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一西周早期青铜斧,器长方銎,銎口下凸起一周弦纹,短边一侧附一半环状钮,圆刃无角;器上铸铭文“康侯”(图1)。同铭器共两件,另一件藏于故宫博物院(图2)。两器系20世纪早年同出于河南浚县,为于省吾旧藏。此“康侯斧”尺寸虽小,但器中却蕴含着有关斧、钺贯穿于中国上古时期作为礼器之象征与西周初年“封建诸侯”等一系列深厚的历史信息,可谓“小中见大”。  相似文献   

2.
在故宫博物院众多的铜器藏品中,明崇祯年的潞国仿古彝器自成一体,其造形、纹饰和铭文格局,均有独到之处。现试就其特征、制造及来源略加考述。一潞国铜器是本文对自铭为“敬一主人”、“大明崇祯×年潞国制×器”仿古彝器的统称。今所见二器的造形、大小、纹饰几近相同,均为四足圆鼎,一件为故宫旧藏,一件是后归藏故宫的。其一清宫故物,原陈于缎库。铭文“敬一主人”、“大明崇祯玖年潞国制肆拾器”,通高21、宽15.7厘米,重2280克(图  相似文献   

3.
二年主父戈与王何立事戈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殷周金文集成》(以下简称“《集成》”)第17册11364号著录一件战国赵“二年戈” ,原器曾为清末陈介祺(斋)旧藏 ,今不知下落。笔者见过该戈的两件全形原拓本(图一)[1],内部刻铭可释为 :“二年 ,(主)父攻(工)正明(?)我□ ,左工师邬许 ,马重丹所为。”胡部铸铭可释为 :“□奔。”(图二)从拓本看 ,戈阑侧加宽加厚 ,这种特征见于战国中晚期。铭文“我”字之上一字不能确释 ,其下一字仅余残画 ,铭末“所”下之字也有残损 ,但还可以看出应是“为”字。赵国题铭常在铭末有“所为”二字[2],这是此戈国别当属赵国的证据之一。戈胡部的铭文可能是…  相似文献   

4.
齐侯壶,有些学称为洹子孟姜壶,属於最着名的青铜器之列。壶有一对,都没有盖,形制纹饰相同,而铭互有错脱,一件一百六十六字,另一件一百四十二字。两壶出现在清代中叶,最初分别为阮元、曹载奎所藏。随後同归吴云,由於误名为“叠”,以致吴氏的图录题作《两叠轩彝器图释》。现在字多的一件藏於上海博物馆(下简称“上博”),字少的一件藏於国家博物馆(下简称“国博”)。壶的图像可看《两周金辞大系》图185、186,铭可见《殷周金集成))9729、9730。《中国青铜器全集》东周3,二三,有上博一件的彩色照片。  相似文献   

5.
本文开宗明义提出了“故宫学”的概念,回顾了其发展和研究的历史。指出故宫学的性质,应该属于综合性学科,其研究范围主要包括故宫古建筑、院藏百万件文物、宫廷历史文化遗存、明清档案、清宫典籍、近80年故宫博物院的历程等六个方面。紫禁城研究是故宫学研究的核心,但是故宫学在研究范畴和地位上不能等同于紫禁城学。最后明确故宫博物院在故宫学研究中所肩负的责任。  相似文献   

6.
叶文宪 《南方文物》2004,(3):61-64,32
在台湾的故宫博物院里藏有一件文物匣多宝格,题名《吉范流辉》,内藏10件铜器,其中有一件题款为“唐龟砚滴”(图1),“《西清续鉴甲编》卷18页20著录及宋代《宣和博古图》卷27页30著录均为龟形砚滴,唯年代定为汉代,而本器定为唐代。本器器长13厘米、高5.8厘米、重250.1克。器呈龟形,背为圆空可以纳水,其上有穿,受水上盖,吸管有孔,以手指捺吸管头上之孔,依虹  相似文献   

7.
故宫博物院文物藏品的状况一直为社会所关注,外界了解甚少,钱币就是其中之一.故宫至今没有对外介绍过所藏钱币的基本情况. 一 故宫博物院藏钱币简介 故宫博物院从2004年开始,用了7年时间对院藏文物进行了一次彻底地清理,公布藏品总数为1807558件(套)(不包括滞留在南京博物院的10万余件故宫南迁文物).故宫将在认真清理的基础上编印《故宫文物藏品总目》并向社会公开发行,这是与故宫文物的整理、研究结合在一起且互相促进的工作.届时大家将会对故宫藏品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相似文献   

8.
新出《殷周金文集成》第四、五两册所收皆为鼎,其中有几件战国铜鼎,旧未著录,铭文拓本皆第一次刊布,对研究战国文字、职官制度、地名等颇关重要,作者留意战国铜器分国有年,兹就其中国别可以考定者,论证如下。第一器已有同志论及,但所释地名与平阴国别均属不确,特再论之。又第五册有享陵鼎,国别属魏,我已专文讨论,已在《文物》1988年11期发表,故不再赘。一、(寻)(阝)平阴鼎盖此鼎盖现藏浙江博物馆,1952年由浙江文管会征集,未见著录,出土时、地皆不  相似文献   

9.
程长新、王文昶等撰写的《铜器辨伪浅说(下)》(《文物》1989年第12期),谈故宫藏青铜真伪铭数器,内有两件陈侯鼎,一铭伪,一铭真。因对三十年前此二器入藏故宫之经过,就余所知,缀成小文,就正于大雅。 (一) 真器伪铭陈侯鼎,竖耳,口下一周仰瓦纹腰花,锅式腹,三足,器身较薄,体大于真铭之器。传世品老熟坑,油黑皮色,残破修补处较多,叩之噗噗无金声。"九·一八"事变日本侵华前流入北平市肆,是由琉璃厂"尊古斋"老板黄濬黄伯川的大弟子焦振卿,从山东济南贡院街"茹古斋"经理钱某手中购得。不久由黄伯川转归  相似文献   

10.
襄樊市博物馆所收藏的襄阳山湾铜器中,有一件有铭的铜鼎。关于鼎的形制、铭文,王少泉同志已撰文作了详细的介绍。此鼎盖、器皆有铭文二行六字,据王文所释,盖铭为:“邓尹侯之洉(池皿)”,器铭为“邓尹侯之”。杨权喜同志则释盖铭末二字为“浴(池皿)”,器铭末二字为“(鼎可)?(化鼎)”?.从所发表的铭文摹本看,盖铭中的“(池皿)”字当隶定为“(沱皿)”,其上一字释“浴”于字形无据;释:“洉”,形虽相近,亦不可通,此字应释为“沰”,为从水石声之字。春秋战国文字中,“石”或写作后,见《先秦货币文编》及《古玺文编》卷九;或写作,见《说文》“磬”字古文所从,  相似文献   

11.
“亚(酉皿妻)((酉皿妻)字下用△表示)”铭铜器,自宋以来,常见于诸家著录,剔除伪铭之器,笔者共收集到103件(见表三)。据此材料,本文试为“亚△”铭铜器进行一些研究,错误之处,敬请指正。  相似文献   

12.
李健  刘云 《文物春秋》2013,(1):12-20
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有一件战国镶嵌蟠螭纹铜豆,相关著录认为该豆器表的镶嵌装饰物为松石,并定其名为"嵌松石蟠螭纹豆"。本文以存世的燕式青铜器与此铜豆进行形制、纹饰与装饰技法的比对,并通过对镶嵌物性状及锈蚀状况的分析,对故宫藏铜豆器表镶嵌物为松石这一结论提出否定意见,认为该豆的器表装饰工艺应为红铜嵌错。  相似文献   

13.
王子午鼎     
王子午鼎,春秋时期一件重要的青铜礼器。1978年河南省浙川县下寺2号楚墓出土,现藏河南省博物馆。鼎通高67厘米,口径66厘米,重100.2公斤。侈口、束腰、平底、蹄足,口沿上斜立两只外撇的长方竖耳,腹部周围攀附六条龙形怪兽,器表满饰半浮雕的夔龙纹、窃曲纹和云纹。器盖微弧,盖上有钮,钮外饰窃曲纹两周。出土时鼎内盛牛骨多块,盖上置铜匕一件。鼎盖与腹均铸铭文。盖铭一行四字,“倗作脀(鼎升)”;器铭十四行八十四字,大意说王子午铸鼎以祭先祖文王和进行盟祀,并  相似文献   

14.
《收藏家》2005,(12)
北京时代拍卖国际公司将于2006年1月7至8日在北京京广中心举办“岁辰纪念”拍卖会,4至6日预展。此次拍卖会分瓷器杂项、佛造像、中国近现代书画和中国古代书画4个专场。瓷器杂项专场中,明成化款青花田园书“大明宣德年制”双圈六字铭款。元、明永宣青花盘中,以“莲池鱼藻纹”为饰者屡见不鲜,而以莲池五爪龙纹为饰的青花盘,目前仅见此器。盘心腾龙与外壁游龙,荷叶、水草、莲蓬、荷花等均利用了苏泥勃青钴料的色差特性使其巧妙地相互融合,从此盘绘画的整体气韵及笔迹规律来分析,其与故宫旧藏“宣德青花莲池龙纹尊”《故宫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大系…  相似文献   

15.
最近,故宫博物院和开封市博物馆联合举办的《明清工艺美术展览》,在开封市相国寺展出。这是粉碎“四人帮”后,故宫所藏文物首次与外地观众见面,也是我省解放以来同类展览中规模最大的一次。这个展览以清宫旧藏的明、清两代工艺美术品为主,包括瓷器、漆器、竹木牙雕、去琅器、织绣、文具、玉器等七大类、共三百三十一件展品。  相似文献   

16.
美国纽约大都会博物馆藏有一件春秋时期的楚国青铜器,器内有铭文“楚王酓審之盂”六字。这件铜器1986年时曾在纽约克里斯蒂商行出现,后归大都会博物馆.李学勤与饶宗颐先生曾先后著文考释此器,李先生将此器定名为“楚王酓審盏”,而饶先生则定名为“楚王酓審盂”。器铭中的“酓審”二字,两位先生都正确指出即是史籍所记载的“熊審”,为楚共王之名。楚共王系荘王之子,鲁成公元年立,至鲁襄公十三年卒,在位共三十一年(公元前590—公元前560年)。由于器铭所示的年代明确,此器的发现,也就为楚器的断代研究,增添了一件重要的标准器.  相似文献   

17.
传世有所谓的“能原”镈二器。其甲器于清光绪十六年(1890年)出土于江西瑞州(今高安县)东郊外锦江中,著录于《奇觚室吉金文述》9·19~21、《三代吉金文存》1·35·2~37·2、《殷周青铜器通论》100页(图二六)、《殷周金文集成》156,铭文48字,该器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乙器传出江西临江县(今清江县),著录于《奇觚》9·22、《周金文存》1·33、《善斋彝器图录》1·21~23、《三代》1·37·3~39·2、《集成》155,铭文60字,器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  相似文献   

18.
本文着重对故宫博物院藏样房图文进行著录审核、识别、类型划分等方面的工作。作为课题研究的初步阶段,作者在阐述故宫藏图基本情况之后,得到如下主要结论:1.清代建筑图样研究应着眼于皇家建筑设计机构“样式房”,这较以“样式雷”冠名更加妥帖;2.样房遗图、遗文的特征反映了清代建筑设计水平,工作流程特征反映了样式房设计工作情况;3。故宫藏样房遗图、遗文具有数量丰富、内容广泛、绘制水平精良等特点。  相似文献   

19.
何林 《文物》1992,(11)
1987年故宫博物院对部分青铜器重新进行鉴定,发现有两件青铜器并非仿古彝器,现介绍如下。罍,故宫旧藏,熟坑,通体黑色。通高41.7、宽38.2厘米。重7220克(图版捌:4)。  相似文献   

20.
郝红霞  马孟龙 《文物世界》2011,(6):41-42,51
容庚《汉金文录》卷一著录有两件汉代“杜鼎”,两鼎器盖各有两组刻铭,现将两鼎器盖铭文转录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