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古代江西书院具有数量多、起步早、影响大等特点。书院与文化互为表理,书院教育是崇文重教、开放包容、创新奉献等独具特色的赣文化精神形成的重要促进因素,对于建设和谐江西有着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江西地区的书院教育源远流长,十分发达。宋、明二代更是盛况空前,书院不仅数量多,规模大,而且祭把与讲学活动频繁。江西书院教育的发展,固然是江西社会稳定、经济繁荣的产物,但与历代地方官宦、学术名流的扶持与倡导也是密不可分的。明代中叶来自浙江余姚的心学大师王守仁便是一位对江西书院教育作出过重大贡献的杰出人物。本文拟就王守仁对江西书院教育的影响作一阐述。一、王守仁其人王守仁,字伯安,是明代著名的哲学家和教育家,因尝筑室于故乡阳明洞,故世称阳明先生。他生于明宪宗成化几年(1472年),卒于明世宗嘉靖七年(1582…  相似文献   

3.
书院教育始于唐、盛于宋,其作为官方教育的补充,为当地的文化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作为偏处一隅的潮州地区,其书院教育始兴于南宋,尤其在明清两代,潮州地区兴办了大批书院。书院教育的兴盛提高了潮州地区的教育水平,为敦睦民风、文化开化、繁荣地域文化起了重要作用,促成了潮州地域文化的形成。  相似文献   

4.
陈新民 《南方文物》2001,(3):92-93,103
书院,是我国古代社会办学的一种形式,有别于官学和私塾,自唐代兴起到清末,经历了千年的兴衰发展,数量之多,遍及城乡。江西历代兴建书院逾千所,居全国之首。书院为各个时代培育人才,推进学术文化发展起了重要作用。因此,书院在中国教育史、学术史和文化史上占有突出地位,已引起史学界的重视和研究,但是,对书院建筑的研究却所见无几,似乎是一个被忽视、被遗忘的角落,其实,书院建筑具有独自的特色、价值和意义,很值得探讨。书院是古代文人聚宿和讲习之所,又是地方学术文化中心,有的成为某一学派的基地。书院的建造多由文人主…  相似文献   

5.
书院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特有的教学形式,不但在学问研究上填补了官学留下的空白,更以其自由独立的学术风气培养了大批人才。贵州在明代建省,在政治经济有了较好的基础以后,文化教育也随之发展起来,书院教育呈现出鼎盛之势,并因应贵州省情而别具特色,书院的发展也对贵州地域文化贡献颇大,提高了士人文化水平,丰富了地方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6.
书院是中国历史上一种独具特色的文化教育组织。多年来,有关书院的研究已蔚为大观,其内容主要集中在书院史研究、书院制度研究及书院文化研究等方面,而关于书院的文化到底是如何形成发展的,仍未见明确的解释。  相似文献   

7.
刘霞 《中国地方志》2020,(1):88-101,M0006,M0007
明清时期重庆书院记是记录、书写和见证书院历史的文献,其数量、分布、撰写时代和作者群对重庆书院文化有生动的展示。从学术意义而言,它是重庆书院微观发展史的"档案",是地方士人文化活动的见证,揭示了巴渝地区的山川地理和人文精神;从当代价值看,深入研究书院记,还可以对校园文化建设、书院文化遗存重建和旅游等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8.
江万里与白鹭洲书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华芳 《南方文物》2006,(4):123-124
江西书院跨越千年,在中国历史上举足轻重。坐落在吉安由江万里创办的白鹭洲书院是江西古代三大书院之一,历经600年的历史兴衰,也曾影响一时,在江西书院史上占有一席之地。一.江万里其人:江万里(1198-1275年),字子远,号古心,今江西都昌县林塘江村人。祖父江辚,一生隐居,教授乡里。父江烨,一生专治程朱理学。万里家学渊源,幼年在祖父所建的书馆内读书,神隽锋颖,连举于乡,后从父教,学《易经》。18岁离家,赴白鹿洞书院深造,旋游学隆兴(南昌)东湖书院,朱熹弟子林夔孙为师问学。宝庆六年(1226年),江万里以舍选出身,任池州教授。后召馆试,历住著作…  相似文献   

9.
正浙江书院始建于唐代,约有5所。宋元时期,达156所,著名的有金华丽泽书院、慈溪慈湖书院、杭州西湖书院、婺州正学书院等。明代浙江书院有170余所,其中较著名的有杭州万松书院、绍兴甬上证人书院、余姚姚江书院等。清代浙江书院更多达400余所,著名的有杭州崇文书院、紫阳书院、求是书院、诂经精舍等。浙江书院对浙江古代学术文化的发展和人才的培养,曾起着重要的推进作用。著名学者吕祖谦、陈亮、叶  相似文献   

10.
<正>一、江西书院发展概况和现状从最新学术界研究的成果来看,中国书院产生于唐代,源出于私人治学的书斋与官府整理典籍的衙门。据史料记载,民间书院早于官府书院。民间书院大约起源于隋末唐初,源出于读书人个人的书斋。一般来说,书斋是个人读书之处,不向社会开放,当书斋向社会开放,成为公众活动场所时,书斋就演变为书院,不仅读书人可以进出,儒生、道士、和尚等也可出入其间。唐代有案可查的民间书院有40所。书院的另一个源头是官府丽正、集贤书院,由朝廷整理图  相似文献   

11.
嵩阳书院     
嵩阳书院文/宫嵩涛嵩阳书院位于登封市区北2公里处嵩山南麓,背靠峻极峰,面对双溪河,因座落在嵩山之阳而故名。它与湖南长沙的岳麓书院、江西庐山的白鹿洞书院、河南商丘的睢阳书院,并称为我国古代“四大”书院。嵩阳书院原名嵩阳寺,创建于北魏太和八年(公元484...  相似文献   

12.
王立斌 《南方文物》2002,(2):102-103,38
鹅湖书院是江西著名的四大书院之一,是中国哲学史上著名的“鹅湖之会”的发祥地。南宋时期的两次“鹅湖之会”奠定了鹅湖书院在中国书院史上的地位。牌坊,它是我国古代封建集权制度的一种集建筑与雕刻艺术于一体的门洞式的纪念性的建筑物,一般用木、石、砖等建材建制,古时多见于书院、寺庙、陵墓、宗祠、衙署、园林、街道等。牌坊的建造,一般是皇帝御批,再则是经当地官府逐级呈报,直至朝廷批准后,方可建造。  相似文献   

13.
六朝是我国历史上南北分裂时期,其间战争频仍,烽火不绝,各王朝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深蕴于血与火冲突的表象之中。因此,对六朝军事的研究,就成为解剖六朝社会发展的关键。为了推动六朝史研究的深入开展,加强省际间的学术交流与合作,促进学术繁荣,江苏省六朝史研究会、江苏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江西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江西大学兵制史研究所、安徽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江西省上饶师范专科学校、庐山白鹿洞书院等七单位共同发起召开了“六朝军事史”学术讨论会。这个会议于1990年9月25日至28日在江西庐山白鹿洞书院举行,苏、赣、皖、浙、京、  相似文献   

14.
书院是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组织形式,在我国长期的古代高等教育过程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一方面古代书院促进了中国学术的进步及文化的繁荣发展,另一方面为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平台和基础。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书院官学化倾向日渐严重的同时,也决定了其最终必然会退出历史舞台。然而,对中国古代书院教育进行研究,可以为现代的高等教育发展起到借鉴、启示作用。本文将对古代书院的产生、发展以及教育特色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就古代书院教育对现代高等教育的启示,谈一下自己的观点和认识,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中国之有书院起自唐朝,建丽正殿集贤书院,系储藏书籍为学士诵籍出入之所,未推于郡邑,后建四大书院才推广于地方。湖南衡阳石鼓书院唐时李宽建,江西庐山鹿洞书院唐时李渤兴建、南唐升钟续成,湖南潭州岳麓书院宋开宝九年(976年)郡守朱洞建,直隶顺天府应天书院宋大中祥  相似文献   

16.
两宋时期吴越文化的繁荣及原因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两宋时期吴越文化的繁荣及原因探析方心清两宋时期吴越文化的繁荣,主要以书院文化、园林文化、曲艺文化以及茶肆文化等的兴盛为其主要表现形式。本文仅就这几个方面作一简单论述。一书院文化及刻书、藏书业的兴盛。书院始于南唐,而大盛于南宋时的南方地区。伴随着私人讲...  相似文献   

17.
欧阳国 《丝绸之路》2012,(17):69-69
江西吉安的白鹭洲书院在赣江之中,双水夹流之处,一座如中流砥石的绿洲上。洲上茂林修竹,绿阴如盖,成为白鹭栖息之所。所以宋代在洲上创建书院时,也就依洲名而称之为"白鹭洲书院"。  相似文献   

18.
2010年书院研究成果颇丰。出版普及性著作6部:朱汉民著《中国书院文化简史》(中华书局),采用图文并茂的方式,介绍了中国书院文化形成、发展的历史,以及对中国文化的重大影响;2011年将迎来东林书院创建900周年,文银花编著的《东林书院》(吉林文史出版社)介绍了东林书院的创建、发展、  相似文献   

19.
清代是中国古代书院发展的鼎盛时期。在清代的各类书院中,历史教育均成为其教学内容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清代书院对历史教育的重视程度、其历史教育内容的扩大以及历史教育对象的广泛性等,均为前代书院所不及。书院长期积累的一些有益的历史教育经验,在今天仍具有借鉴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在中国古代书院千余年的发展过程中,出现了各种类型的书院.充分显示出书院能够满足不同地区不同人群的不同文化教育需求的特点。岳麓、石鼓书院,为湖湘文化的重镇,曾经主导湖湘文化的发展方向。白鹿洞书院,曾经是古代中国重要的教育中心与学术中心。东林书院因承接程朱之学而有“洛闽中枢”而闻名天下。安定书院所祀胡瑗先生,开宋代理学之先声。鹅湖书院因阐扬理学之功而获得清康熙帝手书“穷理居敬”之匾。浙江书院推进了江浙地区古代学术文化的发展和人才的培养,其著名者有万松书院、紫阳书院、五峰书院。以广雅书院、东坡书院、陈氏书院为代表的岭南书院,对于清末当地世风的改变起到了推波助澜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