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湘西少数民族村寨具有丰富的乡村旅游资源,在"智慧旅游"时代,研究湘西少数民族村寨智慧旅游对少数民族地区村寨的乡村旅游发展具有引领作用,对加强民族团结、乡村振兴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本文针对湘西德夯苗寨的具体情况,分析发展智慧旅游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站在智慧旅游视角提出了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2.
3.
随着旅游的进一步发展,生态环境问题凸显,民族村寨旅游可持续发展受到严重的挑战。本文基于循环经济的理论,以龙胜平安寨为例,分析平安寨的发展现状,论述发展循环经济的必要性,最后提出民族村寨旅游循环经济的模式和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4.
在民族村寨旅游兴起的大背景下,民族村寨开发成为该阶段的一大特点,而村寨作为民族地区的"细胞",发展状况对民族地区整体来说有极大的影响。目前,肇兴镇呈现着经济发展速度加快、就业岗位增多、居民交往圈扩大化等特性,同时也存在参与度不高、生态环境遭受破坏、物价上涨现象明显等问题。故此,笔者认为该地区需从调动社区居民参与积极性、制定保护生态相关政策、控制物价等方面来构建一个可持续发展的旅游系统。  相似文献   

5.
在旅游研究的“表演转向”思潮下,客观审视民族村寨旅游者表演行为的生成逻辑,可为深化表演性理论和优化民族村寨旅游管理提供参考依据。文章从表演性理论视角切入,以湘西德夯苗寨为考察样本,采用扎根理论研究方法划分受访者文本内容,探析民族村寨旅游者表演行为特征的生成机制。结果显示:(1)舞台设置、角色互动、独自表演和感知距离4项主范畴,共同组成了民族村寨旅游者表演行为生成的核心要素,文章据此构建了旅游者表演行为特征分析框架。(2)旅游者是具有能动性的表演者,其表演行为既包含角色协商和运作一致的角色互动特征,也包括反叛与服从的独自表演特征。(3)感知距离分为心理距离、认知距离,以及个体远离与超越,三者揭示出旅游者表演行为特征生成的深层次因素,影响着旅游者在民族村寨剧场舞台的具身性和认同感建构。最后,文章从增强旅游者游憩体验、加快非遗活化实践、优化民族村寨开发管理等方面提出建议启示。  相似文献   

6.
杨晓  陆丹丹 《旅游纵览》2022,(7):169-171
十四五规划指出,要优先发展农村农业,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当前,民族村寨旅游产业面临着一、二、三产业融合性差、关联性弱等问题.为此,本文以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程阳八寨为例,从民族村寨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出发,结合乡村振兴战略、产业融合发展战略,提出程阳八寨旅游业与文化产业融合发展的建设性意见,以期为相关人士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蔡溢  杨洋  殷红梅  李瑞  秦随涛 《人文地理》2017,32(4):146-154
地方是人文地理学的重要研究内容。基于地方理论,以贵州西江千户苗寨村落群为例,运用结构方程模型方法分析了旅游影响下民族村寨居民文化依恋在不同时空范围的影响路径及其作用机理。研究结果表明:①旅游利益感知和旅游成本感知对文化依恋、文化依恋对文化保护态度及行为在不同时空范围具有不同的影响路径关系;②旅游影响下的地方时空分离及其脱域机制是引起民族村寨居民文化依恋时空变迁的主要动力。对引起文化依恋时空变迁的前因影响关系和与之引起的后果效应进行整合分析,探讨文化依恋在不同时空范围的影响关系机理,希冀对民族村寨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s  相似文献   

8.
从秦始皇统一岭南以后,古代骆越人的后裔由于战败和躲避战乱, 被迫迁往桂西的高山丛林里居住,从很早很早的时候就在云贵高原的边沿生活,逐渐形成了今天的苗、瑶、侗等少数民族。由于这一地区交通、经济落后,很多少数民族至今还保持着很好的民族传统和原生态的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9.
民族文化产业是一个国家的经济生活中的重要产业,它的基础核心是——文化资源。随着经济文化的迅速发展,文化产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例和位置越来越高,如今已成为世界公认的朝阳产业。同时,文化对于一个国家、民族而言,重要性更是不言而喻,它是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是民族软实力和凝聚力的重要源泉;是民族的灵魂和血脉。因此,各民族文化中所蕴含精髓。中国有55个少数民族,千百年来,各族人民团结友爱、相互交流,形成了以汉族文化为主体、多种文化共存的格局,少数民族文化独树一帜,具有原生态差异化的特色。本文以贵州黔东南西江苗寨的牯藏节为例,浅析其在当地节庆活动中的形式内容、发展趋势以及开发节庆文化旅游资源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民族村寨是民族文化的原生地,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是展示一个地方、一个民族的微缩景观。深入发掘民族村寨的文化内涵,使其不同于一般的乡村旅游点,是文物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相似文献   

11.
云南省典型民族村寨旅游是近期旅游扶贫的重点工作,在全域旅游的发展理念下,本文以旅游人类学"舞台真实"理论为基础,根据翁丁佤族村的地理概况,探索翁丁佤族村全域旅游发展的模式,构建了翁丁佤族村的全域旅游文化圈。构建该全域旅游文化圈目标是打破翁丁生态文化旅游孤岛现状,建设翁丁新村为旅游"前台",翁丁大寨为旅游"后台",以翁丁大寨为核心,与周边勐卡村、芒公村、下寨和新芽组成旅游发展共同体,形成由点—线—面的全域旅游文化圈,可供其他相似的民族村寨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12.
张红丽  杨丽 《旅游纵览》2020,(5):119-121
正使贫困人口受益是旅游精准扶贫战略的最终目的。本文通过对务川自治县龙潭村寨的居民进行随机访谈和问卷调查,以当地居民的访谈语句为依据,运用简单的描述性统计分析方法,分析了当地居民对旅游扶贫带来的经济、社会、环境效益的感知。结果表明:首先,居民乐意参与旅游业,但受资金、能力制约,参与的实际情况不容乐观;其次,当地居民对旅游精准扶贫带来的社会效益、环境效益感知明显,对经济效益的感知相对较弱。针对调查结果,建议当地政府鼓励居民以各种形式参与旅游业中,积极落实扶贫政策并完善扶贫机制。  相似文献   

13.
贵州省雷山县西江千户苗寨为贵州知名景点,旅游资源富集且品味高,但客源市场较小,如何稳定现有客源并积极开拓新的客源市场市场已成为一个重要课题。本文以调查数据为依据,分析旅游客源市场特征,给出客源市场定位开发的建议。旅游地客源市场结构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目的地旅游业发展现状,为旅游地进行正确的市场定位、有效的市场营销以及有针对性地开发旅游产品提供了重要依据。客源是旅游业赖以  相似文献   

14.
“哇!真漂亮啊!”“哟,这么好看!”在整个西南少数民族村寨调查过程中,这两句话出现频率极高。前者是发自我们这群外来调查者内心的由衷赞叹,许多人第一次走进自然投奔质朴,面对着扑面而来的美丽,体味着充盈胸腔的清新,难抑心中的欣喜。  相似文献   

15.
随着乡村旅游的发展,民族旅游地的妇女角色发生了变化,其生存环境和生存方式也发生了转变。在这一背景下探究民族村寨乡村旅游从业妇女生存感知的理论框架,找到提升其生存感知的有效路径,对促进女性与乡村旅游的协同发展,以及推动民族村寨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此,本文将归纳和整理民族旅游地妇女生存感知的研究现状,以广西龙脊大寨村为案例地,通过访谈法收集相关数据,运用扎根理论对乡村旅游从业妇女生存感知因子进行探索性识别,构建乡村旅游从业妇女生存感知模型。  相似文献   

16.
《旅游纵览》2021,(1):148-150
少数民族地区旅游业的发展,依托独特的节庆文化来更好地诠释地域文化。旅游产品的良性发展是旅游业赖以生存的根本和关键,旅游景区能否设计出令旅游者满意的产品,决定了旅游景区客源量的大小和市场竞争力的强弱,进而影响当地经济发展,因此旅游产品的开发对于景区的可持续发展来说至关重要。本文主要以西江千户苗寨的"牯藏节"为例,阐述了旅游产品发展对于整个苗寨的重要性,并进一步剖析我国的旅游产品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策略。  相似文献   

17.
三峡工程建成后,重庆万州区的旅游业步人一个新的台阶。本文利用SWOT分析法探究万州区旅游发展的内部条件和外部条件,为制定万州区旅游发展规划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随着数字化技术的快速发展,旅游业急需数字化转型,新技术、新服务已经深入旅游业的方方面面。文章从智慧化旅游和少数民族特色旅游两个维度全面阐述旅游服务终端建设的重要意义,简要分析终端建设的基础原理和技术,为其建设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9.
陈竹君  赵慧敏 《旅游纵览》2023,(17):106-109
梵净山,作为著名旅游胜地,在2018年被列入世界自然遗产保护名录。梵净山旅游业不仅带动了当地经济及其他产业的发展,还为当地的脱贫攻坚事业作出了卓越贡献。本文通过分析梵净山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及经济意义、生态意义、人文意义等,总结梵净山旅游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原因,分析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面临的挑战,并提出相关建议,希望对实现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
乡村振兴战略,是一项极具创造性的发展战略,其充分结合过去几十年的社会发展经验,提出在发展农村经济过程中要实现以经济发展为基础、文化发展为关键的目标。落实这一目标需要结合各地乡村特色,积极摸索出适合当地发展的经济模式,其中民族村寨旅游作为一种以文化为主导的经济发展模式,能够较好地实现发展经济、繁荣文化的目标。目前,部分地区在民族村寨旅游开发过程中存在地方政府不重视、旅游创意点不足及旅游品牌意识不强等问题,通过提高政府的重视程度、增加对民族村寨的建设投入、加强对相关人才的培养及打造当地旅游品牌等措施,能够有效推动当地民族村寨旅游发展,保障乡村振兴战略在当地的落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