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杏子树下     
从前有个老阿妈,带着一个儿子过日子,日子不算富裕,却也勉强过得下去。只是儿子阿星很懒,一天只知道睡觉,从来不做一点活,是个名符其实的“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懒人。阿妈天天出去做活,回家来还要做饭给他吃。阿星一点也不体贴阿妈,洗脸都要阿妈帮他洗,要是阿妈忙不过来,他可以三天、五天不洗脸。他记得大人对娃娃说的:“小猫三天不洗脸。顿顿得肉吃”的话,他对阿妈说:“我十天不洗脸,得两顿肉吃就行了。”可是,尽管阿星经常不洗脸,也只是在逢年过节的时候得吃上几  相似文献   

2.
居住在哀牢山区的各兄弟民族,凡是办喜事时都要吹叭喇。为什么呢?这里有一段传说。传说很久以前,有一种名叫红嘴猪雀的鸟,长着一尺五寸长的红嘴巴,身子象猪一样胖,全身上下长满了羽毛,所以得名“红嘴猪雀”。这种鸟凶狠异常,人们叫它“长嘴大王”。哀牢山区自从出现了这种鸟,给当地人们带来了不幸。红嘴猪雀专吃良缘婚配的新娘子,它经常躲在山阴暗处,只要讨亲的队伍路过山丫口或山梁,它就突然猛飞出来抓  相似文献   

3.
有一只草花母鸡,抱出了三只小鸡。这草花鸡高兴极啦,每天晚上进笼子,它让自己的三个儿女钻进自己的翅膀下取暖,早上出来,领着它们在院子里,草坪上玩耍寻食,还常常教唱一支动听的歌:“咕咕咕,吱吱吱……”小鸡长呀长,慢慢能够跟在阿妈的身后自己找一点东西吃了,也慢慢懂得了阿妈的恩惠。它们就常常在一起商议如何报答阿妈。小母鸡说:“我要天天捉很多的肥蚂蚱,胖小虫给阿妈吃。”小公鸡高兴地说: “我要天天跟在阿妈身边唱歌,让阿妈能时时听到欢乐的歌声。”  相似文献   

4.
起头铜打的秤盘,’铁打的秤蛇,挂到一杆秤上来了。爱笑的阿妹,爱唱的阿哥,玩到一道坡上来了。不喝一口酒,吃饭没有味道;不“昌一支阿哩“,玩着没有欢笑。河坝里的细米辣,春米下饭最香啦,好听的采花追花调,唱起来最合心意啦。 栽花好马配金鞍,一日走百里,走过三日骑马路,到了“那天”②地方。脚穿银鞋子,一日爬十里,爬过三日崖子路,到了老石崖。可可怜怜的小花雀,哪个抬食来喂它?岩洞一对小娃娃,没有阿爹和阿妈,孤孤单单的小娃娃,哪个会来心疼他?阿哥阿妹一处长,崖边两棵马缨花;红是一样红,大是一样大。崖头一对小花雀,没有阿爹和阿妈,哥妹没…  相似文献   

5.
阿福(壮族)     
阿福七岁时,父亲就死了。父亲留给他的,只有一把用了多年的旧砍柴刀。父亲死后,阿福只有靠母亲去帮人洗洗缝缝来度日。好不容易熬过六年,阿福也长到十三岁啦。他对妈妈说道:“我的好阿妈,你整天劳苦奔波,现在我长大了,该让我为你分担一些事了。”母亲说:“孩子,你能帮阿妈做哪样呢?”阿福答:“我到山上去砍柴,把柴挑到街上去卖,把卖得的钱给你,阿妈  相似文献   

6.
六岁的女儿开始换乳牙了。“阿妈”她扬起头,手心里捧着一颗米粒般的小牙。 “我用它来做什么呀?” 我低下身,用手抚摸着她润洁的额头: “孩子,这说明你已经长大了。再过几天,阿妈尼玛就要给你另一颗好看的牙”。  相似文献   

7.
怒江西岸的深山里,有一个白族人居住的寨子。寨里有个聪明能干的铁匠名叫其腊,十二、三岁就能打出使人喜欢的锄头、长刀、斧头。他阿爸早就去世了,全靠阿妈养大,他对阿妈十分孝顺。其腊十八岁那年,阿妈双目失明了,他痛哭了一场,打算到外地去打铁,寻找能医好阿妈眼睛的灵丹妙药,可是又操心阿妈无人招呼。正当其腊为难的时候,和他要好的阿玉姑娘安慰他说:“其腊哥,你放心去吧,你  相似文献   

8.
上海博物馆藏竹简《缁衣》第十五简中有一个字形作雀,整理者隶定为“雀”,读为“爵”。此字在对应的郭店楚简《缁衣》篇中,字形为“雀”,雀、爵二字音近相通,《说文》:“雀……读与爵同。”读为爵是对的。但对此字如何隶定则值得讨论。对此字的隶定已有文论述,或说:  相似文献   

9.
劝君洗手的烧香雀 每天清晨,在鸡足山的寺院、庵棚、阁居等处有个脆波波的声音在叫“洗手烧香,洗手烧香”。这是烧香雀在提醒香客居士以及忘了时间的小沙弥,去洗手烧香拜佛。 这山的精灵,红嘴,全身羽毛翠绿,形如八哥,人称“烧香雀”,有人又叫它“小鹦鹉”。 烧香雀一般活动在立春以后小暑以前的黎明时分,在白天的11点到下午2点的时候,也会鸣叫。 神秘的“念佛女郎” 朝阳时分,一缕金辉似彩带飘动在山林幽谷、寺院之间,给灵山带来灿烂的晨光。 越过猢狲梯,来到华首门一带,就会听到青山峻岭、幽岩峡谷里,有很多年青女子悠扬婉…  相似文献   

10.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少数民族同胞过年有自己的风俗习惯,而且别具特色,颇有趣味。 独龙族的竹子刺牛 独龙族同胞管过春节叫“卡雀哇”,卡雀哇最隆重的活动是“刺牛祭天”。首先,由一族  相似文献   

11.
在云南省凤庆县新华彝族苗族乡西南方向境内的崇山峻岭间有一个叫勐氏石城的地方,两面绝壁的马鞍山被挖了三道1米左右宽、近2米深的口子,当地百姓管它叫“挖断山”。  相似文献   

12.
从前,有两姊妹,姐姐叫娅侬,妹妹叫娅袅。她俩还很小,阿爸就去世了,姊妹俩和阿妈相依为命,住在阿爸去世时盖的一小间茅草房里。这茅草房年久失修,已遮不了风,避不了雨。阿妈见两个姑娘已长大成人,便想盖间新草房。她把姊妹俩叫到身旁,说: “娅侬、姬袅,你俩长大了,这屋又破又挤,我们割些茅草来盖间新草房吧。”于是,阿妈便带着姊妹俩上山割茅草去了。她们爬过一个又高又陡的悬崖,走到一条哗哗奔流的山溪畔,见一个碧绿的深塘。  相似文献   

13.
苍山上有架小山名叫“金刚岭””,是大理石中产水墨花石的地方。人们常说,水墨花石好看,可它是工奴们的鲜血染成的。清朝咸丰年间,官家霸占了苍山“金刚岭”大理石场。他们害怕老百姓去开挖,出告示威吓说:“金刚岭”的大理石,只准官家开采,不准百姓开挖,违者依法制裁。俗话说:“官有千条,民会万变。”这里的百姓全靠大理石谋生,不准挖,百姓咋活呵。有天早上,石匠段鹏趁阴雨天,悄悄地爬上金刚岭去采大理石。他挖了一大块背  相似文献   

14.
每当听到阿谷鸟的哀鸣,就想起阿谷鸟的故事,它象一碗苦水,装在彝家人民肚子里。山前有个独家村,夫妇两人只有一个独姑娘,姑娘名字叫阿谷,是阿爹阿妈的心肝。阿妈背柴换大米,阿爹背柴换盐巴,辛勤抚养独生女,日夜巴望她快长大。  相似文献   

15.
从前有个小伙子,名叫岩章。岩章为人老实忠厚,心地善良,是一个阿佤好青年。有一次,岩章用新糯米舂了一臼又白又软的粑粑。阿妈见了,对他说:“光蒙儿你舂的粑粑是什么味道,先给我和你爹尝一尝”。岩章说:“等我先拿到缅寺去供了佛,再拿来给你们吃吧!”阿妈听说儿子要去供佛,就没说什么了。岩章也就急急忙忙把粑粑用芭蕉叶包好,又拿上一对蜡烛和一串黄灿灿的芭蕉,作为供品装进一只提箩里,就到佛寺去供佛了。  相似文献   

16.
一头大象正在草滩上来回找草吃。一只山雀从草丛中飞了出来,山雀对大象说:“象大哥,请你高抬贵脚,不要踩着我的窝!”大象不以为然地问:“怕什么?”山雀回答说:“窝里有我的雀娃,请你不要踩着它!”大象毫不在乎,把长鼻子一甩,大踏步走了过去,一脚正踩在雀窝上,一窝雀娃全被踩死了。雀妈妈十分伤心。大家吃饱了肚子,钻进树林休息去了。山雀飞进树林,把遭到的不幸告诉了松鼠、苍蝇和石蚌。松鼠、苍蝇和石蚌对大象蛮横无理、欺凌弱小的行为都很生气,共同商量要为山雀报仇。大象在树林里睡着了。松鼠轻轻爬到大象头上,伸手左一把,右一把,便把大象眼  相似文献   

17.
相传很久以前,有只小鸡刚出世,妈妈就被恶鹰吃了。它孤苦伶仃,受尽折磨。为了不再被恶鹰吃掉,小鸡决定到遥远的达嘎叶去寻找神鸟之王木达嘎腊,向他要件护身的东西。小鸡动身了,有一天,它来到森林里遇见一只绿翠雀,绿翠雀热情地问:“要上哪里去?”小鸡回答说:“上达嘎叶寻找木达嘎腊要件护身的东西。”接着又把妈妈怎样  相似文献   

18.
飞来的雪雀     
见过麻雀飞,听过喜鹊叫,你知道还有一种鸟叫雪雀的吗?去冬我在肇州一位朋友带领下到村外雪地里去看人捕雀.朋友说:“捕雀人把网布好后,已藏起来等雀的到来。”果然不多一会,听见了雀叫声。朋友又说:‘这叫声是捕雀人用口哨学雀叫的声,雀听见了就会直奔过来,被雀网粘住。”  相似文献   

19.
位于天山南面的库车,是古丝绸之路的必经之路,也曾是古龟兹国的政治、文化中心。尽管2000年的风风雨雨,斗转星移,但并未抹去它留给后人的历史痕迹,库车县城以北16公里雀格塔尔山下的苏巴什,就是历史遗赠于后人的一颗明珠。 苏巴什是维吾尔语,其意为“河的上游”。因雀格塔尔山下的这片历史遗址处于库车河的上游而得名。考证一下历史,在我国东晋时期,这里叫雀离大寺,那时的龟兹国已成为西域的佛教中心。史书记载,其时龟兹国内有塔庙近千座,和尚上万人,而雀离大寺又是龟兹国内最大的寺庙,这或许就是雀离大寺的“大”字的…  相似文献   

20.
从前,在美丽富饶的花腰傣地区,有一个叫阿叶的小姑娘,父母很早就去世了。她住在阿爹盖的一间茅草房里,靠阿妈留下来的一架织布机,过着孤孤单单的日子。阿叶姑娘心灵手巧,手艺又高。她七岁能纺线,九岁会织布,十一岁会绣花,十三岁织出的花腰带远近出名。阿爹种下的凤尾竹发过十七回笋,阿妈栽下的凤凰树开过十七回花,阿叶姑娘在乡亲们的照管下,从苦水里长大啦。阿叶姑娘十七岁那年,坝子里的双季稻收完了。她从街上卖回新棉花和七色染料,准备织一疋漂亮的梅来哈,做成一条合身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