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马文邹 《神州》2014,(18):250-250
农村文化发展惠及千家万户,对于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农村繁荣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当前农村文化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全面分析,并针对问题逐一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为发展农村文化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2.
姜作培 《攀登》2003,22(6):41-46
彻底消除现存的城乡二元结构,实现城乡一体化,这是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选择。城乡一体化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高度的产物,是人类社会发展的自然历史过程。城乡一体化包括空间一体化、人口一体化、经济一体化、市场一体化、生态一体化、社会一体化、制度一体化等科学内涵。城乡一体化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只有辩证分析、科学把握城乡统筹发展中的若干矛盾关系,方能顺利、健康地实现这一梦寐以求的宏伟目标。  相似文献   

3.
东北地区城乡结构的演变机理与统筹发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由于历史、文化、政治、经济和地理等方面的原因,东北地区的城乡二元结构是我国最突出、最奇特的地区。本文简要回顾了计划经济时期的二元城乡结构,然后从经济结构、居民收入与消费、城乡规模结构和社会发展水平等方面深入分析了改革开放后东北地区城乡结构的演变过程与动力机制。最后从区域经济结构调整、城乡发展战略和制度创新等方面,提出了促进城乡统筹发展的策略。  相似文献   

4.
许峰云 《风景名胜》2021,(6):0276-0277
国内新型城镇化的实现中,城乡的统筹一体化发展是一个重要的突破口。选择了合肥市的新桥科技创新示范区作为研究实例,对其发展特征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做出总结,并结合城乡统筹发展的当前形势与机遇,基于国内城镇发展的现行战略,为推动城乡统筹一体化发展提出了有效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佛山市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基本情况,揭示了当前农村文化事业建设存在的问题,以佛山地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为例,论述了构建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一体化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6.
孙优萍 《神州》2020,(4):33-34,36
集体记忆是有着特定文化内聚性和同一性的群体对自己过去的记忆,传统村落的集体记忆承载着村庄的文化传统和人们的乡愁情感,是传统村落得以延续和发展的精神纽带。本文以绍兴市五批共25个国家级传统村落为研究对象,采用内容分析方法,对各村落的集体记忆及其保护和利用现状进行调查梳理,提出乡村规划和文化旅游开发的对策建议,对助推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本文立足于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和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阐述传统村落保护与乡村产业兴旺共融互促关系,分析传统村落保护面临的主要问题,提出传统村落文化资源保护与开发的路径,希望为找到一条适合全域旅游发展、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和推进文化传承的传统村落保护之路提供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8.
郝迪婧 《黑龙江史志》2014,(18):121-122
在"统筹城乡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本着"兼顾公平效率"的原则提出建立多层次自由选择、适度保障的城乡医保统筹的制度框架,以期平衡城乡医保待遇差距,并最终实现城乡医疗保障的一体化。  相似文献   

9.
论徽州传统村落水口模式及文化内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据词源:[水口]水源所从出之洞口.《尔雅·释水》“瀵,大出尾下”.注“今河东汾阴县有水口,如车轮许,濆沸涌出,其深无限,名之为瀵”.目前研究传统村落水口系风水术书之称谓,对照文献与实地考察.山村水口泛指村口水流出处,地点也与村口相同.由于这种村口来源于自然环境对村基最大容量的限定,因此在村落发展到饱和前,它与村中心区有着一段较长的距离.它周围的环境便称为水口环境,它附近的建筑常称为水口建筑.古代风水师与隐逸之士的卜筑以居不但把水口作为村落最大容量的边界,而且把水口环境作为评价村落环境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0.
乡村振兴视角下传统村落活态性特征及作用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传统村落活态性内涵,从村落人口、物质遗产以及非物质遗产3个方面构建传统村落活态性评价指标体系。通过访谈问卷、实地踏勘、文献查阅等方法获取数据,根据发展路径的差异划分传统村落类型,对分属旅游发展型、传统技艺型、综合开发型和生活服务型的湖南省永州市4个传统村落活态性进行测度。结果表明:①失活现象在各类型传统村落中较为普遍;②不同类型传统村落人口活态情况差异明显,其中旅游发展型村落人口活态性最好,生活服务型村落人口活态性最差;③不同类型传统村落物质遗产失活程度相对较轻;④不同类型传统村落非物质遗产失活程度整体较高。  相似文献   

11.
论城乡关联发展与文化整合   总被引:24,自引:3,他引:21  
曾菊新  祝影 《人文地理》2002,17(4):6-11
本文对城市化的内涵进行了新的诠释,指出城市化应是城乡关联发展的过程,其实质是城乡文化的整合。在这个基础上,本文对城乡关联发展研究的理论动态作了详细的评析,并指出人们越来越重视城乡网络化关联发展研究。城乡关联发展是城市化不可回避的发展态势,这为城乡之间的文化整合创造了前提条件。城乡文化整合是城市化在城乡关联基础上的深化和拓展,体现了城市化过程中城乡居民共享文明的根本目标。本文还对城乡文化和城乡文化整合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2.
制度因素在我国城乡一体化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罗雅丽  李同升 《人文地理》2005,20(4):47-50,86
文章通过剖析改革开放前后城乡关系的巨大变化,认识到目前城乡不协调的根源在于制度因素,进而分析了城乡一体化与政策制度的关系,探讨了制度因素对城乡一体化的作用机制;之后分析了现有部分政策制度缺陷及对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阻碍作用,提出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相关政策制度的改革创新思路,以期对我国的城乡一体化发展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3.
基于城乡一体化发展模式的新农村建设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我国新农村建设面临着诸多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新模式的引入.在深入解析城乡一体化发展模式的基础上,揭示了其对新农村建设的启示.并从城镇化趋势、小城镇建设、城乡统筹规划和模式创新等多重角度,对基于城乡一体化发展模式的新农村建设进行分析和探讨,以图为可持续的农村建设提供模式和方法指导.  相似文献   

14.
传统村落文化景观作为特定地域范围内具有乡土文化气息的自然与人文因素综合体,承载着中华农耕文明的精髓,具有“传统村落”和“文化景观”研究的双重价值,是中国乡村地理学探究的热点领域。通过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以中国知网为基础数据库,深入剖析1990—2020年中国传统村落文化景观的研究内容及进展,评述前人研究成果并展望未来研究方向,以期为拓展传统村落文化景观研究维度提供重要参考。研究发现,近30年传统村落文化景观研究随时代的发展愈发细化,研究内容主要集中于传统村落文化景观特征与价值、形成与演化、保护与发展等3方面。但现有研究深度和广度还有待加强,传统村落文化景观多尺度研究还需深化、研究议题有待丰富、学科融合与方法集成仍需强化。今后应注重系统化的理论分析,拓宽传统村落文化景观的研究尺度;深化与拓展研究内容,挖掘传统村落文化景观的研究议题;强化学科融合与方法集成,完善传统村落文化景观的研究框架。  相似文献   

15.
城乡融合发展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基本方向。在当前推动乡村振兴发展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时期,深入探究城乡融合发展与乡村振兴二者之间的关系,有助于更准确地探索乡村振兴路径。本文基于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理论、人与自然之间物质变换思想以及城乡融合发展思想,结合山西乡村振兴实践面临的困境,对乡村振兴微观路径进行探索。研究结果表明:城乡融合发展是城乡地域系统人地关系协调可持续的重要驱动因素。从人才、文化、组织、产业、生态等方面探索制度和各类要素的城乡融合发展具体路径,调整乡域系统人地关系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进程,可以为当前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6.
以传统农区周口市为研究对象,利用聚落斑块面积和相关社会经济指标,探讨了周口市城乡体系空间结构演变规律与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周口市城乡体系空间结构演变呈现低端均衡结构(1973年)-点轴结构(1990年)-中心外围结构(2000年)-圈层结构(2015年)的演进过程,每种结构对城乡要素流动的方向和作用各不相同,从而使城乡体系的空间结构各不相同。交通导向机制是影响城乡体系空间结构演变的早期主导因素,促进城镇体系空间结构不断拓展,并带动乡村体系空间结构不断更迭;特色产业是影响城乡体系空间结构的新机制,助推城乡体系空间结构进一步完善;政府作用机制有效地引导城乡体系空间拓展方向,推动城乡空间格局结构性地演变。  相似文献   

17.
山西省城乡协调度演变及其机制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通过建立城乡协调度评价模型对山西城乡协调度进行研究,发现:(1)1980-2006年城乡静态协调度是呈倒"U"型,1980-1985年属于严重不协调型,1995-2002年属于初级和基本协调型,2003-2006年属于严重不协调型;(2)城乡动态协调度在1980-85年属于下降型,1985-1995年属于增加型,1995年后属于下降型。分析认为城市化水平低、产业重型化、农民收入增收困难、对乡村和农户固定资产投资比例降低阻碍了城乡协调发展。本文提出了加强城市群建设、促进产业结构高级化、加强对农民技能的培训和增加对农村固定资产投资四条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8.
上海社区文化建设发展机制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张玉枝 《人文地理》2001,16(4):80-84
本文以交换论为指导,从"利益对等交换"的角度剖析和构建了社区文化建设中的种种互动机制,进而立足于我国国情从整体上对当前上海社区文化建设层次分明的互动网络进行了客观的分析和评价,并对21世纪上海国际大都市社区文化建设机制发展方向提出了若干设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