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李二玲 《人文地理》2017,(2):111-117
以需要理论和激励理论为依据,以不同层面参与主体的不同"需要"为切入点,以河南省鄢陵县为案例,探讨了典型农业产业化地区县域经济发展的激励政策体系及激励机制。研究认为:构建激励政策体系必须依据农户、企业、产业和政府部门不同层次的"需要",找出协同激励的载体模式,才能有效启动激励机制并实现协同激励。相对于以往研究,本研究强调了单个类型主体在提高需要层次驱动下的转型升级及多主体之间的相互转化、网络渗透、联合行动和协同创新,提出构建激励政策体系所依赖的五种协同激励模式。这些结论对中国农业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和协同激励载体、加快县域经济发展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地方主体性理论为切入点梳理语言景观相关文献,以构建主体为分析框架,从“国家”、“私人机构”和“多元主体互动”三方面综述语言景观的研究。不同主体通过空间实践达到规训、表达、压迫和抵抗等目的,而语言景观则是这些实践的中介和结果。自上而下的语言政策表现为国家作为主体对地方的规训;反之,由个体作为构建主体的语言景观是主体表达自我和抵抗他者的实践。流动性较强的地方,多元主体通过语言景观互动构建地方性,其语言景观是资本、文化和权力多重力量作用下的实践过程和结果。过去语言学视角的研究只关注单主体的空间实践,未来采取跨学科研究可进一步探寻多主体互动过程与结果,更全面地发掘语言景观在地方构建中的作用以及构建的地方意义。  相似文献   

3.
农业生产空间是农村基本功能的载体。从资本“三重循环”视角出发,将“空间的生产”理论引入农业研究,提出并构建农业空间生产资本化的作用逻辑及其特征表征,并以山东省泰安市村庄为研究单元,研究其农业空间生产资本化特征、模式表征及空间规律。发现,泰安市农业生产具有资本投入集约化、空间生产集中化、组织分工专业化等特征;农业空间生产资本化模式共有四种,在空间上呈现出以中心城区为圆心,圈层式向外拓展的规律性,农业空间生产资本化度和三重特征都表现出由内向外先增后缓降的格局。在乡村振兴背景下,识别村庄农业发展模式,根据要素条件,分类指导农业种植结构调整,有利于促进农村多功能有机融合,实现乡村农业产业兴旺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4.
黄鑫  邹统钎  储德平 《人文地理》2020,35(3):93-103
乡村治理是乡村研究的显题,研究发展新兴产业的乡村治理对振兴乡村意义重大,但较为匮乏。本研究基于对陕西省袁家村1949—2019年的治理历程的梳理,探讨旅游乡村治理的演变机理以及成功模式。研究发现:①中国乡村治理经历“宗族自治”、“寡头他治”两个阶段,良性的治理模式需要内生动力和外生要素的共同作用。②旅游乡村治理的主体更加多元、目标更聚焦于集体发展、机制更追求正义、系统更不稳定。③有效的旅游乡村治理需要构建“集体共治”模式和动态开放的治理系统,注重社区精神的约束力,促进旅游乡村发展健康可持续。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为理论基础,分析了当代高校教师的需要层次,主要有生存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文章中针对不同的需要层次提出了激励对策,丰富了高校教师的激励机制研究。  相似文献   

6.
新时期中国“乡村病”的科学内涵、形成机制及调控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小玉  刘彦随 《人文地理》2018,33(2):100-106
“乡村病”是指在乡村转型发展过程中,由于乡村发展系统内部各子系统之间以及乡村发展系统与周围环境互动失衡导致乡村发展系统失去了自适应、自调节能力而导致乡村发展受阻甚至乡村地域系统衰退的现象。“乡村病”的成因包括乡村资源禀赋及区位条件、社会经济因素、制度与政策因素、技术因素等。“乡村病”在快速城镇化和工业化以及由其扰动形成的乡村转型发展过程中产生,其产生根源在于城乡二元体制以及“重城轻乡”政策等所构成的制度与政策约束。最后,从制度与政策创新、城镇化与乡村化协调均衡发展、村镇建设新格局的构建等方面提出了“乡村病”的调控策略,为我国城乡协调发展的科学决策以及乡村振兴战略提供认识和理论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7.
移动性是21世纪人文地理的研究热点和重要议题,它体现了空间科学的社会学转向,属于人文地理学的核心概念和中心命题,其中心性突出体现在它与其他传统和新兴的人文地理分支学科的交叉。本文以表格为工具梳理了地理移动性的研究理路,发现移动地理与其他人文地理分支学科共同聚焦的核心是:时间地理、旅游地理、行为地理的“时空行为”问题,政治地理、社会地理的“权力”“平等”“权利”问题,身体地理的“具身实践”“感官体验”问题,情感地理的“地方依恋”“身份认同”问题,想象地理的“地方感”问题,道德地理的“空间道德感”问题。本文识别这些关键问题为移动地理的“核心要素”,搭建移动地理的框架和体系,指出探查这些要素之间相互作用机制和不同时空移动类型的转化机理是未来移动性的研究方向。根据移动的空间尺度和时间强度,构建了包括日常移动、旅游和旅行移动到永久性移动在内的地理学移动性连续轴类型,并探索了移动地理研究的方法论体系。  相似文献   

8.
苟倩  王成金  程佳佳 《人文地理》2017,32(6):95-103
粮食运输关乎中国民生大计,而港口是其网络中的重要节点。本文以中国港口为研究对象,着眼于1982-2013年,从进出港、进出口等角度,深入考察中国港口在国内外贸易中的职能分工与变化,归纳其空间模式。同时,从粮食生产分布、产需差异、需求结构、政策等方面探讨其格局演变的动力机制。研究发现,中国港口粮食运输能力不断增强,出港格局先是“向环渤海地区集聚”再“轻度分散”,进港格局则从“以北方港口为主”向“较为分散”演化,环渤海港口一直承担着中国粮食的出口职能,粮食进口则由“北进”向“南北同进”模式演变。  相似文献   

9.
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以广域乡村为主体,形成对其空间格局、经济形态、社会关系等方面的系统认知以及转型路径的预判,对乡村全面振兴和转型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关系视角的理论解释及其在空间研究中的应用,梳理乡村空间认知研究,认为需要以关系串联乡村空间的复杂内涵和运行机制。文章将乡村空间划分为物质空间、经济空间、社会空间和文化空间四个维度,从各维度内部、之间的关系作用以及调节关系作用的治理手段三个方面,构建乡村空间“构成归纳—过程解析—组织优化”的认知框架。在此基础上,将乡村空间转型路径分为关联整合资源、协调参与主体、建立集体认同三个阶段,以期拓展乡村空间理论的建构视角,为我国乡村规划实践提供科学指引。  相似文献   

10.
中国公共图书馆时空格局演变及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细归  肖鹏南  吴清  周勇  李晴 《人文地理》2019,34(1):140-150
以1994-2013年中国县域公共图书馆数据为研究基础,运用数理统计和GIS空间分析方法揭示了中国公共图书馆的时空格局及其演变规律,采用多元回归分析和地理探测器分析其时空分异的影响因素及强度差异,并探究其影响机制。结果表明:①中国公共图书馆的整体发展水平持续提升,不同等级公共图书馆的数量结构特征展现出由“金字塔型”向“哑铃型”演变的态势;②中国公共图书馆在空间上的等级扩散效应较为显著,其集聚水平逐步下降,趋向空间均衡分布方向发展;③中国公共图书馆密度分布总体上呈现出逐年提高的趋势,但区域间公共图书馆发展水平的差距在进一步扩大,表现出“东高西低、南高北低”的空间分布格局;④中国公共图书馆时空分布格局是经济、社会、文化、政策等诸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不同时期和不同地区公共图书馆时空分异的主导因素及其作用强度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1.
陈晓红  周宏浩  王秀 《人文地理》2018,33(1):94-101
选取2005-2015年齐齐哈尔市县域环境、经济和社会数据,构建包含三大子系统,9项要素,27个指标的县域环境-经济-社会系统评价体系,采用熵值法和耦合协调度模型,通过细分判别标准对其生态文明及内部三大子系统的协调性进行评价;采用脆弱性模型对2015年县域环境、经济与社会的脆弱性分级;运用ArcGIS对2015年生态文明指数和内部协调性可视化对比。结果表明:①齐齐哈尔多数县域生态文明质量逐年提升,但远未达良好水平;②县域环境、经济与社会失调发展年份居多,协调年份极少,社会滞后型成为影响协调发展的主要类型;③县域耦合脆弱性问题严峻,部分县域脆弱性出现两极分化;④县域生态文明建设与三大子系统耦合协调程度不匹配现象严重,协调度有待提升。  相似文献   

12.
赵美风  汪德根 《人文地理》2021,36(3):148-156
村域微尺度人口流动过程对县级单元就近城镇化发展、小城镇发展和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等方面影响凸显.以云南玉龙县为研究区域,以行政村为基本空间单元,深入剖析人口流动村域类型空间分异特征,识别人口流动村域类型空间分异的关键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制.研究表明:①玉龙县村域人口流动特征呈现明显的空间分异,具体表现在人口流动强度和人口流动...  相似文献   

13.
美国县制演化及其对中国县制改革的启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先文  陈田 《人文地理》2006,21(2):109-114
本文基于文献资料比较系统地考察了美国县制的起源、模式及特征,重点总结了工业社会到来时美国县制发生的危机、原因、对策和结果,论述了美国县制在后工业社会崛起的机理,最后总结了美国县制的演变规律及其对我国县制改革的启示。  相似文献   

14.
以人均GDP 作为测度指标,采用传统统计分析与ESDA相结合的方法,从时间、空间以及关联性三个方面对2005-2013 年福建省县域经济差异的时空格局演化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显示:①福建省县域经济的绝对差异波动性增加,相对差异逐年缩小,其中福建省经济差异的最大贡献者是闽东南地区内部差异;②县域经济存在正的空间自相关性,但县域经济集聚性呈波动衰退状态,两级分化现象呈减弱趋势;③较发达县域沿四大交通线路呈“口”字型分布;④欠发达县域在部分省际接壤地区分布较为集中,出现经济落后走廊;⑤县域经济增长对全省区域经济差异的影响表现为收敛;⑥县域经济发展的空间关联效应较强,发展速度相对较快。  相似文献   

15.
刘自强  周爱兰 《人文地理》2013,28(4):103-107
对县域经济类型进行划分并对其时空格局演变进行分析是总结县域经济发展模式,制定县域发展政策的重要依据。在对宁夏县域经济发展程度进行划分,以及对其主导产业类型的判定的基础上,将两个判定结果相结合能最终确定县域经济类型。依据此方法对1989-2009年宁夏县域经济类型的演变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近20年宁夏县域经济总体上实现了较快的发展;产业类型由单一的农业主导型,逐渐演变为以工业主导型和商贸业主导型为主。总体来讲,有四个类型区的发展路径具有相对一致性,可以分别作为一个政策扶持的类型区。  相似文献   

16.
县域城镇化发展水平评价与对策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仇方道  朱传耿  刘振 《人文地理》2006,21(6):119-123
县级区域是我国最为基本的行政地域单元,是农村劳动力得以转移的主要载体。文章以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为指导,以江苏省沭阳县为典型案例,通过构建融人口、经济、社会文化、基础设施于一体的县域城镇化发展水平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值法和SPSS统计分析技术,从时空尺度视角对沭阳县城镇化发展水平进行了综合评估,并从加强中心镇建设、发展工业、人口控制、政策调整等方面提出了加快县域城镇化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基于空间自相关的江苏省县域经济实力空间差异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本文选用14项代表性指标对江苏省县域经济实力空间差异进行分析并探讨了其形成原因。研究结果表明:①江苏省县域经济实力得分的全局自相关系数为-0.0691,说明就经济实力来讲江苏省县域之间存在弱的负相关性;②全省经济格局从南向北呈现"三峰两谷",地级市市区的经济实力高于周围县的经济实力;③经济发展水平因子、经济结构因子和经济效益因子三者的空间集中程度不同;④苏南地区随着距上海距离的增加,经济实力空间相似程度逐渐递减。  相似文献   

18.
张可远  沈正平 《人文地理》2005,20(3):126-128,58
江苏省区域经济发展极不平衡。目前,其境内客观上存在着南高、北低的经济梯度差距和苏南、苏中、苏北三大经济板块。本文在对苏北县域经济发展问题及成因作出分析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加快苏北振兴的若干对策;同时,通过该案例研究,从理论与战略层面上探讨了欠发达地区的县域经济发展之路,以期为欠发达地区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9.
传统手工业作为农区经济发展的一种重要形式,对广大农区经济发展具有重大推动作用。本文以兰考县徐场村为例,刻画了传统手工业在欠发达农区产生与发展的历程,探究其影响因素的作用机理。研究发现:①传统手工业的形成与发展是沿着初创、波动、恢复和发展等四个阶段展开,中后期的产业规模扩大较为显著;②家庭作坊呈现“小集聚,大分散”的分布格局,务工人员的来源分布较为集中但存在“灯下黑”现象,市场体系逐渐健全;③传统手工业主要受到个体因素、村庄内部和外部因素三个层面因素的影响,且在产业发展的不同时期主要影响因素并不相同;④从演化视角来看,偶然事件与收益递增的结合往往锁定了传统产业新的发展路径,而集聚效应与衍生活动的互补增强则进一步促进了传统手工业产业集群的形成。  相似文献   

20.
陇东地区城镇等级规模结构的分形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李志刚  唐相龙  李斌 《人文地理》2004,19(2):22-24,34
城镇体系的分形研究是城市地理学研究的新方向。文章从分形理论在城镇体系研究中的应用入手,以豪斯道夫(Hausdorff)维数为依据,借助Zipf公式,对甘肃省陇东地区的城镇等级规模结构进行了分维测算,结果表明该区域城镇体系具有分形特征,说明分形理论适合陇东地区城镇等级规模结构的测算分析。在分形的基础上分析了本区城镇规模结构的分布特点及其存在的问题:①首位城市规模不突出,其经济带动和功能辐射力量薄弱;②中间位序的城镇分布过于集中,人口分布显得比较均衡;③陇东地区城镇体系建设缺乏区际空间规模结构的发展。最后基于分形理论的测算与分析结果,提出了陇东地区城镇体系结构和功能优化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