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试论城市管治的模式及其在中国的应用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在城市管治研究领域,Jon pierre(1999)关于城市管治模式的总结极具代表性:管理模式(managerial)、社团模式(corporatist)、支持增长模式(progrowth)、福利模式(welfare)。这一总结成为了城市管治的理论基础,对城市管治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转型时期中国城市经济的迅速发展使得原有管理体制的不适应性逐渐暴露出来,对城市规划与管理提出新的挑战,同时也对我国刚刚开展的城市管治研究提出现实而又迫切的课题。本文正是从现实出发,在深入研究西方城市管治模式的基础上指出:目前中国城市管治主要以福利模式和支持增长模式为主,相应机制尚未完善且相互之间缺乏有机协调的结合;中国城市管治应进一步完善与运作管理模式和社团模式,同时加强多种管治模式的交互与整合。  相似文献   

2.
城市涂鸦自1960年代在世界各大城市普及以来,在环境指示、社会沟通、权力表达、身份构建、产业发展、规划设计等诸多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并成为一种典型且有争议的城市社会文化现象,吸引了国外学者的密切关注。借助文献计量分析法,以Web of Science为数据库,对国外城市涂鸦研究进行了系统分析,并重点回顾了涂鸦的内涵、涂鸦与城市环境、涂鸦的街头表达、涂鸦与空间构建、涂鸦与城市响应等主要领域的研究进展,同时从研究内容、学科、方法与数据、理论基础四个方面进行了述评与展望。最后,分析了国外涂鸦研究对我国研究的启示,从我国涂鸦的诞生背景、涂鸦者群体和涂鸦特征三个方面阐述了我国涂鸦研究对国际研究可能存在的意义,也指出了未来我国涂鸦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3.
4.
张蕾 《人文地理》2010,25(3):90-95
城市形态学主要是指对城市的物质肌理、以及塑造其各种形式的人、社会经济和自然过程的研究。本文在对城市形态相关概念进行界定基础上,回顾了国外城市形态学的研究历程、三大主要流派的特点与成就,并以英、德、美、法等国当代城市形态学研究文献为基础,对该学科的当前进展进行了综述,最后提出我国相关研究存在的问题,以及国外城市形态研究所具有的重要启示与借鉴。  相似文献   

5.
制度变迁与中国城市的发展及空间结构的历史演变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胡军  孙莉 《人文地理》2005,20(1):19-23
我国的城市发展水平同经济发展水平的偏离,说明对城市发展及其空间结构演变分析不能仅局限在物质经济领域,需要我们寻求影响城市发展及其空间结构变化的新因素一制度因素,把制度作为影响城市发展及其空间结构的一个主要的变量,来对此加以解释。为此,本首先构建了“制度变迁一城市发展变化”的理论框架,然后用该理论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来检验1949-1998年间制度变迁对城市发展及其空间结构的影响。与西方国家的以市场经济为主要动力驱动型的城市发展模式不同,中国城市的发展及其空间结构的演变在很大程度上是制度变迁而诱致的结果。但不同的制度对城市数量增长、组织体系及空间布局和对城市空间结构演变的作用力度又不尽相同。改革开放后,由于制度变迁带来的激励作用,中国城市获得了快速发展,城市空间结构快速变化。但与此同时,中国城市化的发展水平与相同发展条件下的世界城市化水平的差距却在拉大。而且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影响城市增长及空间结构的演变力量的因素越来越趋于分散化,制度变迁对城市发展所带来的激励作用正在弱化。为适应新世纪我国城市发展的战略目标,需要进行体制创新,为中国城市的发展及其空间结构的演变提供新的制度支持。  相似文献   

6.
乔军 《攀登》2011,30(2):84-89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地产权制度改革大致上经历了四个阶段。从改革过程看,经过了从强制性变迁到诱致性变迁的过程,遵循了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规律,增强了农民对土地的稳定感和权属感,尊重了广大农民的自由选择,进一步协调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展望未来,农地产权制度改革的方向应是完善农地承包权流转制度。  相似文献   

7.
单位社区杂化过程与城市性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单位社区作为中国城市重要的传统社区之一,曾经是以单位制度作为组织形态和行为规范而形成的"准乡土性"社区。而在转型期,随着城市空间重构、单位制度解体与个人生活方式的转变,单位社区出现了以社区杂化过程为显著特征的制度-空间-社会的全面转型。单位社区杂化从广义上包括居民构成、社会交往、行为模式和社区认同四个维度的变化,导致了单位社区"准乡土性"的消失和"城市性"的构建。本文从城市性作为一种城市生活方式的经典理论出发,从不同维度理解单位社区杂化中城市性构建的现象与机制。  相似文献   

8.
网络信息时代,旅游虚拟社区不断涌现,并对旅游决策、旅游营销产生日益深远的影响。国外学者关注到旅游虚拟社区的影响,并由此展开了广泛的研究与探讨。通过相关文献的梳理,发现国外旅游虚拟社区研究起步较早,视角宽泛,理论日趋成熟。研究重点主要集中在成员参与需求、心理情感与成员行为、UGC行为主体、UGC价值与影响四个方面。研究方法上注重定性与定量有机结合,并借助先进的网络调查,使结论更具科学性。最后,基于国外研究现状提出值得关注的问题和方向,以期为国内相关研究与实践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论旅游城市环境的好客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阐述旅游城市整体的好客性与旅游资源吸引力之间的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10.
祁建立 《沧桑》2009,(4):130-131
从文化的层面来看,城市是文化的产物,是人类为满足自身生存和发展需要而创造的一种人工环境。人类文化思想的变革,必然会对城市发展产生重要影响。生态城市理念的产生,是生态人文思想在城市发展中的反映。因此,生态城市的发展也需要有人文思想的指导。  相似文献   

11.
ON HANDLING URBAN INFORMALITY IN SOUTHERN AFRICA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In this article I reconsider the handling of urban informality by urban planning and management systems in southern Africa. I argue that authorities have a fetish about formality and that this is fuelled by an obsession with urban modernity. I stress that the desired city, largely inspired by Western notions of modernity, has not been and cannot be realized. Using illustrative cases of top–down interventions, I highlight and interrogate three strategies that authorities have deployed to handle informality in an effort to create or defend the modern city. I suggest that the fetish is built upon a desire for an urban modernity based on a concept of formal order that the authorities believe cannot coexist with the “disorder” and spatial “unruliness” of informality. I question the authorities' conviction that informality is an abomination that needs to be “converted”, dislocated or annihilated. I conclude that the very configuration of urban governance and socio‐economic systems in the region, like the rest of sub‐Saharan Africa, renders informality inevitable and its eradication impossible.  相似文献   

12.
胡燕  孙羿  陈振光 《人文地理》2013,28(2):74-78
在理解转型中国的城市与区域发展时,管治的理念提供了一个较为完备的理论框架。管治的研究与其他关于政府的研究不同,它强调政府与市民社会以及市场的互动关系,探讨政府角色的定位和市民社会的责任,构建和谐社会。本文综述十余年来内地以及港澳人文地理学者的主要研究成果,适当结合国内其他社会学科的有关研究,回顾管治研究的发展,追踪其前沿,以期对我国管治研究做一个较为全面的梳理。首先回顾自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末管治研究被引入我国人文地理学界以来,其兴起和进展两个阶段的主要研究成果与贡献以及存在问题。文章接着围绕尺度的概念,对当下各相关学科在管治领域的研究做了横向比较,指出人文地理学在管治研究中从尺度切入的优势。进一步地,文章介绍了管治研究的一个新探索——协作管治。文章指出,无论是城市还是区域尺度,地理学界对于"管治"的研究可以继续有所贡献。  相似文献   

13.
自2008年的经济危机之后,新自由主义作为西方国家和城市治理的主要手段也受到根本性的挑战,这些政治经济的失败,最终表现在都市空间的治理当中。本文将以新自由主义的扩张案例入手,通过国内外都市空间治理的实践经验,剖析新自由主义所带来的短期和长期的政治经济危机后果,并讨论全球不同空间尺度当中撤退空间的治理与挑战。新自由主义的问题不仅存在于西方国家,在网络时代和全球化的趋势下,资本的累积是在全球范围内产生危机,亚洲国家以及中国也必须思考如何应对危机,以及探索后新自由主义的发展道路。最后,文章从全球到地方的撤退空间讨论当中,反思新自由主义作为一种全球性的都市治理政策在全球的流动,认为就后政治的城市来说,要超越新自由主义的局限还有待观察,中国城市走向后新自由主义的治理转型就必须勇于摆脱英美社会脉络所产生的都市治理论述,建构符合地方社会脉络的理论和实践。  相似文献   

14.
转型时期我国城市贫困研究述评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本文基于地理学、规划学和社会学视角,在“过程-互动-行动”研究框架下,统计分析1990年代以来我国城市贫困研究的文献数量和内容演变情况,论述了研究分布与社会经济转型和社会救助政策密切相关。在综合述评每类研究的主要观点基础上,论文指出目前研究存在几方面问题:缺少贫困阶层社会空间研究,缺少与城市发展、城市空间结构的关系研究,缺少对贫困阶层需求和空间资源公平配置的研究,并探讨对未来城市研究的启示。  相似文献   

15.
城市职能演变的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全球化是当前世界发展的主流,全球化对城市的发展已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一方面生产要素在城市之间的流动加强。另一方面城市主导权力扩大。加剧了城市之间的竞争。由此带来城市产业结构和产业布局的变化,促进了城市化、郊区化、绅士化等的发展。在此背景之下,全球城市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职能不断演变。其基本趋势是由生产性职能转向服务性职能。并且这种演变会伴随着全球信息化的发展逐步由多元服务向单一的人居服务发展。本在对全球城市职能演变简单回顾的基础上。根据全球化发展的趋势。探讨了全球化对城市职能演变的影响,并预测未来城市职能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16.
基于制度转型的中国城市空间结构研究初探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1990年代以来全球范围内的众多国家发生了重大制度转型,以中国为代表的社会主义国家转型引起了国际学者的广泛关注。城市空间结构是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的空间投影,对其理解也必然要从制度转型的深刻层面去加以认识。文章系统回顾了西方城市空间结构研究经历的城市形态研究、实证主义方法、政治经济学分析等过程,揭示出其基本走向是转向对深层制度性因素的关注。继而文章着重分析了中国制度转型的三个根本方面,并概要性地阐释了其对城市空间的影响,最后列举了相应的一些重要研究领域和基本方向。  相似文献   

17.
发达国家城市收缩现象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城市收缩是发达国家在工业化与城市化过程中普遍存在的现象,城市收缩对发达国家经济社会转型、城市空间结构转变产生了深刻影响,在对城市收缩有效治理过程中形成的精明收缩与弹性城市理论对快速发展的工业化国家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本文对发达国家城市收缩的现象与事实进行了系统梳理与分析,分析了城市收缩的特征与空间模式,探讨了城市收缩的形成机制和城市收缩的应对措施,并对西方发达国家城市收缩现象对我国的启示形成了几点认识。  相似文献   

18.
创造阶层与城市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和经济全球化,人才资源(人力资本)成为第一资源,以人为本,重视人力资本特别是创造型人才并发挥其创新作用,是城市可持续发展及竞争力的根源和保证。创造阶层理论为城市可持续发展发现了新道路。创造阶层的兴起将深刻地影响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中国城市应当采取措施兴起创造阶层。城市可以通过规划建设提高人居环境质量、增加城市便利性,通过制度创新扩展人的自由、提供创新的制度环境,而积累人力资本特别是兴起创造阶层,从根本上增强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