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李卫军 《攀登》2013,(5):29-34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必然涉及一个认知维度问题。为正确把握和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精神实质,应准确理解和厘定理论的认知维度。常识认知维度是人类的基本认知维度,但由于其朴素直观经验性特点的内在局限,不能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提供合理的认知前提,因此,应超越常识认知维度,以马克思创立的“新世界观”——实践出发来认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唯有以哲学的辩证的实践认知维度才能把握和领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精神实质。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根据世界经济发展大势和新时代的中国基本国情,在准确把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在规律基础上不断探索总结,逐渐形成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作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重要的经济指导思想,体现出了鲜明的特征和中国特色,主要表现为:理论来源的继承性与发展性、理论体系的科学性与系统性、价值取向的人民性和实践性、思想理念的时代性和开放性、战略决策的前瞻性和引领性等。这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科学指南,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  相似文献   

3.
马勇田 《攀登》2023,(2):46-52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都是代表着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两个划时代飞跃的重大理论成果,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作为前提和基础存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前者的继承和发扬。二者之间的辩证关系具有重要的思想启迪价值:一是以政治建设为统领,突出核心意识;二是重视理论强党,加强理论武装;三是运用历史规律,把握历史大势。  相似文献   

4.
龚剑飞 《攀登》2013,(2):71-77
正确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与三个组成部分的逻辑关系,必须贯彻历史和逻辑相统一的原则,必须运用马克思主义的总体性方法,从理论体系这个整体的角度出发,才能从历史的高度和理论的深度上把握整个体系的本质。邓小平理论奠定了理论体系的基础和框架,"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邓小平理论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成果。  相似文献   

5.
马喜亨 《神州》2013,(2):144-14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与毛泽东思想一脉相承的科学体系,是对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与毛泽东思想的理论渊源都来自于马克思列宁主义,都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化的重要理论成果。本文对二者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进行了深入分析。  相似文献   

6.
何扬波 《沧桑》2009,(1):65-66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我们党领导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伟大实践的重要创新理论结晶,其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形成了三大创新理论成果。我们党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经验: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统一;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和与时俱进的统一;坚持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与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统一;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与借鉴人类社会一切文明成果的统一。  相似文献   

7.
赵秀艳 《沧桑》2012,(5):67-68,9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它是对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历程的理论总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理论指南,它的提出既符合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又顺应了时代的要求,理论本身还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深化对这一体系的认识,能更好地指导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  相似文献   

8.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一理论概念自胡锦涛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后,引起学术界高度重视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本文试图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科学内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特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历史起点和形成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理论结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与毛泽东思想的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意义等六个方面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研究成果进行简要的梳理。  相似文献   

9.
薛红焰 《攀登》2009,28(5):18-2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既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结合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具有非凡的理论特性,体现出这一理论体系重大而深远的创新意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理论特性和创新意义,承载着新中国60年的发展和启示,展示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  相似文献   

10.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一理论概念自胡锦涛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后,引起学术界高度重视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本文试图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科学内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特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历史起点和形成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理论结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与毛泽东思想的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意义等六个方面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研究成果进行简要的梳理。  相似文献   

11.
中国共产党三代领导核心将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与中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先后形成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大理论成果,为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自做出了独到的贡献,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建设和执政党建设规律的认识不断走向成熟。  相似文献   

12.
贾孟喜 《攀登》2009,28(3):6-10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科学的认识方法论是完整、准确理解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础。即:依据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将思维基点放在特殊性上;根据经验和变化了的现实,而不是根据书本认识社会主义;注意把握事物发展的阶段性与过程性的统一。  相似文献   

13.
小康社会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体组成部分之一,是马克思主义现代化理论与中国发展实际相结合的产物,丰富和发展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过程的理解。在1980年代由邓小平提出,经历了六个发展阶段,到中共十七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要求"之际,完全成熟。由"大同论"向"小康论"转型,有其深刻的现实、历史、理论与文化的根源。"小康论"立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以社会化大生产与工业市场文明为目标诉求,在强调公有制的主导作用下,显示出对个人利益的认可、宽容与疏导,强调"法治"、"市场""、共同富裕"与"民主"。注重循序渐进而不急于求成。小康社会理论的形成与发展,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理论的创新。  相似文献   

14.
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与毛泽东思想关系的再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晓红 《攀登》2009,28(2):11-16
党的十七大报告未将毛泽东思想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不仅没有降低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和价值,而且有利于人们从整体上去完整系统地学习和掌握毛泽东思想,有利于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与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发展关系上更清晰地梳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脉络,有利于更好地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与毛泽东思想的关系,应该坚持联系的、历史的和辩证的方法,以免孤立地、静止地和片面地看问题。  相似文献   

15.
王占阳 《史学集刊》2004,4(3):53-61
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理论是在中国共产党只是掌握了中国革命的部分领导权的特殊历史背景下提出的。第二次国共合作破裂后,中国共产党掌握了中国革命的全部领导权。由此,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理论也就转变成为初级社会主义理论。作为这一理论转型的中心环节之一,毛泽东在延安时期提出的新民主主义国营经济理论,这时也转变为西柏坡时期的社会主义国营经济理论。按照毛泽东的真实想法,我国建国初期将实行的,实际上并不是延安时期所设想的以新民主主义国营经济为主导的新民主主义的经济制度,而是以社会主义国营经济为主导的、五种经济成分并存的初级社会主义的经济制度。但毛泽东出于策略上的考虑,还是称之为“新民主主义经济”。这就是近半个世纪来人们普遍地误认为这种经济制度就是所谓“新民主主义经济制度”的直接原因。  相似文献   

16.
新中国建立以来,党的经济理论总的来说是既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又从中国实际出发,不断摆脱教条主义与本本主义,在许多方面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经济理论,如毛泽东的《论十大关系》便是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新发展,同时他还强调商品生产的必要性和价值规律的客观必炼性;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提出与发展,从理论上弄清了什么是社会主义和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提出和实践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并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成就,与此同时,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也曾出现过经济理论方面的失误。  相似文献   

17.
陈永琴 《攀登》2009,28(3):11-14
党的十七大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新概念,学者们从不同层次、不同角度、不同视野对邓小平理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和探讨。主要包括邓小平理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整体的关系、邓小平理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各组成部分的关系以及对两者关系研究的不足和今后研究的思路及方向的探讨。  相似文献   

18.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thinking on social ism is traced through from the recognition in the 1950s that it was at an early stage, transi tional to a higher, developed form. The theory of the initial stage in recent years is seen as giving some theoretical content to the concept often employed by Deng Xiaoping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although Deng has avoided its use. It is argued that the theory of the initial stage does provide some doctrinal underpinning for a range of practical and pragmatic policies not otherwise seen as particularly socialist in their nature. At the same time the theory seeks to assure domestic and foreign groups involved in current economic reform measures that these policies have a solid grounding in theory and will not be reversed on a whim by either this or some subsequent leadership group.  相似文献   

19.
田海舰 《攀登》2010,29(4):51-57
文明是人类改造世界的物质成果和精神成果的总和,是人类文化发展的积极成果和进步状态。"文明先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核心价值;"民族性、科学性、大众性"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价值观的基本特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价值观的根本趋向。  相似文献   

20.
雷云 《攀登》2008,27(5):7-11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确立,是开启我国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首要理论前提。它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立论基础,是党的基本路线的科学依据,是实现十七大提出的新任务的理论武器。只有毫不动摇地坚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才能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正确对待改革、发展中的新矛盾新问题,排除“左”和右的错误倾向的干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