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青衣刘青珍     
演员总是容易被人记住。刘青珍是孝昌县楚剧团的演员,青衣,我看过她的戏,特别喜欢那折戏里的声腔。她的声音有点沙沙的,像如今的流行歌手,并不一味高亢嘹亮,我反而记住了。听人说她丈夫是剧团团长,叫陈华桥,我记不住。电话打来时,我脑子一下子转不过来,只听到是孝感方言,口音很重,是谁呢?陈华桥又说了一遍,说是孝昌县楚剧团的。哦,这才想起来,是的是的,陈华桥,刘青珍的丈夫。电话里他很焦急,没等我发问,就央求我帮忙。什么事情呢?他说,他们在外面演出,经过一个什么地方——什么地方我也没听清。只听清楚他们的演出车被交警扣下了。原因是舞台演出车没有牌照。  相似文献   

2.
金诗 《人物》2020,(1):86-95
“非我莫属”。“不好意思,我这话可能有点直接,但我还是想这么说——”2016年底,在看完《庆余年》小说和剧本后,作为备选男主角之一的演员张若旳在与出品方和导演首次见面时,脱口而出的第一句话就相当“不客气”:“小范大人已经非我莫属了。”在张若旳10年的演员生涯中,他承认那是他争取角色过程中“最特别”和最直接的一次。那是一种从未有过的与角色的“强烈连接感和非我莫属的那种东西”,就像“一幅画卷在眼前展开之后,我一下就看到了其中我的位置”。  相似文献   

3.
<正>最近看一本老干部写的回忆录,写的大都是自己一生工作的流水账,看过也就忘了,唯有当中记录的一次民主生活会深深印在我的脑海里。那是20世纪60年代的事了,那时正年轻的老干部已是一个单位的负责人了。单位里搞建设,做些桌椅板凳之类的东西,快完工了,他去检查  相似文献   

4.
邱进财 《神州》2013,(24):216-216
戏曲是一门综合艺术,如何塑造好剧中的每个人物,更是一门深奥的学问,浸润真情的抒情表演让人一看就永铭心怀,而只会模仿、复制、而不懂得创造的表演让人觉得乏味索然。黄佐临大师曾说:“不像不成戏,太象不成艺;悟得情与理,是戏也是艺”。因此,我认为,一个好的演员在塑造每一个舞台人物时,要尽力发挥自己的艺术创造,用心去雕塑每一个剧中人物,通过多种表演载体、手段、程式和自身感悟,以及充分利用虚拟的舞台时空,去正确塑造每一个剧中人物。产生完美的舞台艺术效果,去感化和震撼在场的每一个观众。  相似文献   

5.
演员于是之     
吴志菲 《百年潮》2014,(4):65-73
正灵车缓缓绕首都剧场一周,众人鞠躬、鞠躬、再鞠躬。在舞台上为观众鞠了一辈子躬的于是之,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以这样的方式接受自发而来的戏剧界人士和普通观众的致敬。人群中有人亮出条幅"于无声处,千古是之"。这是一年前人们最后一次送别于是之的场景。于是之生前很抗拒被人称为著名表演艺术家或大师,他坚持认为自己只是一个演员。当年,在"封箱戏"演出时,他尽管尽了最大努力,但  相似文献   

6.
天桥杂趣     
旧时,北京的戏院子多。以珠市口为界分街南、街北;街南是天桥一带,街北是从前门到大栅栏等地。街南天桥是贫民地区穷人娱乐的地方,街北算是高等人娱乐的地方。北京出了不少好演员。我虽是戏曲演员,从小唱戏,对历史没有研究,但只知道来北京唱红了才算好演员。但在街南天桥唱了戏,就不能进街北戏院了。 天桥戏院子一家挨一家;天乐戏院、小桃园戏院、万胜轩戏院、小小戏院、吉祥戏院。天桥的戏院子大都是铁罩棚,没有楼,观众坐长板凳,大门口进来可看见台上戏。因为是流水坐。门口有一个大斗,观众看看台上的戏。喜欢进去向斗内扔一毛钱,就可看一…  相似文献   

7.
自残那场戏拍了3天柏林电影节后,演员郭晓东才第一次看到《推拿》的成片。“很唐突,王大夫完全被打散了,变成一个特别大的群戏。剧本里,王大夫占最重的比例。所以,我觉得挺遗憾的。”对导演娄烨,他没有掩饰自己的失望。但他还是服气。“我跟他说,王大夫戏量变少了,但我依然觉得它是部牛逼的电影。  相似文献   

8.
70年代的香港演艺圈看似华灯似锦,其实炎凉莫测。鲜花和掌声对于其貌不扬的演员来说,就像海市蜃楼般遥不可及。初出茅庐的成龙,接演了一部戏,戏中三个女演员都喜欢他。一位有名的女演员,坐在那边跟编剧讲,我怎么会喜欢他,大鼻子,小眼睛的。成龙强忍着泪,还要给坐着的她鞠躬。还有著名的武侠小说作家古龙,为了让他写一个剧本给自己,成龙每天陪他喝酒,宴席上,敬古大侠左一大杯,右一大杯,不管三七二十一地拼命往下喝,喝完以后,古龙却说:我怎么会给他写这个剧本,我要写,也得找个好看点的。酒醉的成龙,跑到厕所吐,抱着同事哭得泪流满面。岁月沧桑…  相似文献   

9.
“他非常像纽约的演员,每一个镜头每一句对白,你OK了,他却一定还要再演5次才会满意。”合作完《中国合伙人》之后,邓超刷新了导演陈可辛心中的排行榜,饰演孟晓骏的他成为陈导导戏以来“最较劲”的演员。  相似文献   

10.
顾耀宗是武汉市说唱团名单弦拉戏演奏家,国家一级演员。他年逾七旬,身怀绝技,仍孜孜不倦地活跃在舞台上。他不仅在艺术上精益求精,演好每场节目,而且以身作则,以为人民服务为宗旨,不讲条件,不计报酬,义务参加各项演出活动。他的高  相似文献   

11.
煎蛋的隐喻     
陌生性是经典作品的一种特征,《如梦之梦》的舞台现场就是十多年前赖声川在印度某棵菩提树下生发的新鲜梦。环绕,中心,周而复始,可不就是人生。舞台环绕的那个中止刺乍莲花池,百多个买了高价票的观众坐在可以360度旋转的座椅上看30位演员一圈圈地走,在两侧的二层、三层楼上演室内戏,或是穿过莲花池走向正方形舞台的另一条边。除了主演,—人分饰十多角。  相似文献   

12.
<正>她,13岁加入中国共产党;他,34岁牺牲,是新中国成立后我军牺牲的第一个高级将领。他们有着怎样的爱情故事,请看——一现在说起柳南与冯精华估计没有几个人知晓,不过不要紧,先让我们来看一段长长的文字——今年,1996年,我结婚整整50周年了。然而,金婚的喜悦却并不属于我,我的丈夫早在46年前就牺牲了。那是在全国刚刚解放不久,我和所有的人一样,  相似文献   

13.
父亲马连良曾严肃地对我说:“你可别小看这跑龙套的,这同样是学本事的好机会!”父亲接着就谈起他刚出科班时想观摩好角儿演戏的困难。当时,父亲还没有钱买票看戏,可是为了学戏,尤其是向好角儿学戏,真是煞费苦心。一次,余叔岩先生演《打棍出箱》。父亲也演过此戏,很想看看余先生是怎么演的,但他没钱买票。于是,他就带着一个干馒头,白天进剧场不出来,躲在包厢里藏着,直至夜场开戏时他才出来找地方站着看余先生演出。父亲说:“你看,想看好角儿演戏多不容易。如果你能抢上一个龙套站在台上,你就能学到很多东西,要用心站着看,用心学。你是学老生…  相似文献   

14.
《人物》2020,(2):84-91
副作用 一条金色的紧身绷带裙摆在那里,耀眼、性感,但柳岩并不想穿上它。她叹了口气,问经纪人张剑斌:“一定要穿这种吗?”他劝她:“来都来了。”那是2015年,柳岩收到王家卫监制电影《摆渡人》的邀约。那是她最喜欢的导演,她抱着很大的期待,“能在王家卫电影里露个脸是演员的毕生梦想,我们都知道王家卫的戏你拍了也可能会被剪掉,但是我还是想去拍。”  相似文献   

15.
“演黄世仁的去世了!”听到这个消息,我想到更多的是他的这个角色,竟不知这位反派在生活中还是一位慈父,也是一位好公公。帮儿子打下扎实的表演功底,培养儿子的戏德;生活中还教导儿子要有夫德,赐“钢鞭”给儿媳妇监督。无论是演员,还是父亲,抑或其他角色,陈老都演绎得完美无删,值得我们永远怀念。  相似文献   

16.
盖叫天原名张英杰,号燕南,河北高阳人。他自幼习艺,年仅13岁就在上海和苏杭一带唱红.“盖叫天”的名字也就这样叫响了。盖叫天最擅长演武松戏,其中《打虎》、《快活林》、《十字坡》等剧目至今为人津津乐道。他因此也成了在中国的京剧舞台上与杨小楼齐名的“江南第一武生”,被称为舞台“活武松”。  相似文献   

17.
曾文军 《文史月刊》2008,(10):57-57
民国时期,上海新舞台曾演出过一台“济公活佛”的戏,由于这出戏的卖座率很高,故一连编到三十几本。有人不解,就问编导:“你干吗要编这种迷信的戏呢?”编导笑道:“你以为演济公是迷信吗?济公活佛能使受冤屈的人抬头,使霸道的人无奈,给穷人抱不平,这就能使民众大快人心。过去我们只是借助包龙图这个人物,但他能力毕竟有限,  相似文献   

18.
《百年潮》2020,(3)
正初到延安的某一天晚上,我去看一场名叫《间谍》的话剧演出,内容是关于西班牙的。演员当中一个有着贵族气质、外表狡黠的年轻人引起了我的注意。他在剧中扮演一位佛朗哥长枪会会员。我原想他是一位专业演员,后来得知他是廖仲恺与何香凝的儿子,叫廖承志。他  相似文献   

19.
一美籍华人书法家王方宇,有一次回国向艺术界的同仁讲演,第一句话就说:“我是鲁迅笔下的‘假洋鬼子’,但我又是曹禺舞台上的‘北京人’”。有着中西方文化熏陶的王方宇,其祖上是专门供应清宫春夏秋冬各色帘子的商人,京城人称“帘子王”。后来皇帝没了,“帘子王”家也败落了,但还可以卖古玩、字画维持生计。王方宇生于1913年,从小喜欢京剧。他18岁那年,看梅兰芳演出,一个人溜到后台去看化妆,竟和梅兰芳聊起天来。王方宇中学读的是教会学校,因为爱好书画,他在著名艺术教育家王云阶办的书画传习所学习。王云阶见他性格活泼,指导…  相似文献   

20.
周戎 《环球人物》2013,(14):42-43
纳瓦兹·谢里夫已经63岁,有些谢顶,但精力充沛。在和环球人物杂志记者交谈时,他面前摊开了一本咖啡色封皮的笔记本。谈了一会儿,一个秘书进来了。过了5分钟,又一个助手进来了。谢里夫看着笔记本,有条不紊地布置工作。那是2013年的4月18日,巴基斯坦大选还有20多天就将举行,他对记者说:"我已开始为大选后的执政作准备。"他拿起张美国报纸说:"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