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3500年前,武汉是长江流域古老文化的发祥地;2000多年前,这里开始流传着"高山流水觅知音"的故事;100多年前,这里打响了辛亥革命的第一枪。今天,武汉这座具有厚重文化底蕴并充满活力、激情的城市正延续着"海纳百川、包容并存"的历史文化精神,弘扬"敢为人先、追求卓越"的城市精神,在"武汉,每天不一样"城市口号的影响下,一步步迈向了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目标,为复兴"大武汉"而奋斗精进。  相似文献   

2.
<正>我生于1954年,小时候随父辈从内地赴港谋生。一路打拼,1985年建立以工程建设为主业的德信集团。1992年,一次偶然的机缘,与武汉有了交集。人的一生常常就是这样机缘巧合。因为一栋建筑、因为一个以这座城市名字命名的百货商场,我与武汉紧紧相连,成为一个"老武汉"。与武商的"第一次亲密接触"始于邓小平南巡那年我和武广的故事要从1992年讲起。现在回过头看,1992年,是中国改革开  相似文献   

3.
1949年5月16日武汉解放后,城市工业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在党的领导下,武汉市委把发展工业作为中心工作来抓.特别是1953年后,国家开始实施"一五"计划,集中力量进行工业化建设,一批大型重点项目落户武汉.武汉提出"基建第一"的口号,倾力支援国家重点工程建设,发展地方工业.此后,武汉重新成为全国重要的工业基地,并...  相似文献   

4.
正周太和,国务院原经济体制改革办公室第一副主任,原国家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副主任。曾任陈云秘书长达13年,长期在财政经济领域工作,是中国著名财经专家。在中国改革开放初期,他为中国经济体制综合改革的战略布局和中心城市改革试点,推动中国改革开放大步向前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工作,贡献了卓越的智慧。在这个时期,他在武汉直接指导了武汉市一系列重大改革方针政策的实施,是武汉早期改革开放的重要指导者。  相似文献   

5.
<正>武汉是我梦想开启的地方,这座中国中部地区特大中心城市特别大气,特别令我敬佩的是百多年前,正是在这个城市,打响了举世震惊的首义"第一枪",使千年帝制轰然倒塌。武汉有"敢为人先"的城市精神,我要在这里实现我的"赛马梦"。看好在武汉投资前景我从小在香港长大,在来武汉之前,我对武汉的印象仅仅停留在"是一个重工业城市,与沈阳很像"。我也听说过"大武汉"  相似文献   

6.
正2019年是共和国七秩华诞,也是武汉解放70周年。美国著名城市史学家刘易斯·芒福德曾经说过,"古往今来多少座城市又无一不是时间的产儿。"武汉这座古老而年轻的城市作为"时间的产儿",在漫漫历史长河中,创造出一个又一个发展高峰,为书写"中国时间"作出了卓越贡献——盘龙城将武汉城市起源定格在3500年前,武汉是中国有3000年城龄的为数不多的城市之一;汉正街作为汉口的"母街",见证了汉口  相似文献   

7.
中国第一个直辖市发祥地——"京兆区"武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古代府县制下,将国都的行政官员称为"京兆尹".1921年7月,民国北京政府以"大总统教令"颁布了<市自治制>,出现近代城市建制--特别市(县级)和普通市(镇级),但为自治团体性质.1927年1月1日国民政府宣布定都武汉,4月18日成立武汉市政委员会,并成为中国实际上的第一个直辖市.南京国民政府设立的中央直辖的特别市晚于武汉国民政府.  相似文献   

8.
20世纪40年代,国民党湖北省政当局为了实现孙中山将武汉建设成为"世界最完美都市"的宏愿,提出了建设"大武汉"的一系列规划设想,拟定了武汉区域规划,设立了"我国第一个区域规划机构"——武汉区域规划委员会,开创了我国区域规划研究的先河。武汉区  相似文献   

9.
正如果说,武汉城市圈建设及其"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是通过走新型城市化道路提升武汉城市的整体竞争力,那么,"工业强市"战略的提出及其实施则是通过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进一步优化城市功能,提高城市综合实力,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实现武汉跨越式发展。现代工业化是人类社会发展不可逾越的历史阶段。作为一个老工业基地,武汉的发展与落伍都与工业化发展密切相关。进入新世纪,武汉的决策者面对武汉地位失落的  相似文献   

10.
正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随着中国人民解放军在战场上势如破竹的推进,1949年5月16日武汉解放,5月23日《长江日报》创刊。这是武汉解放后中国共产党在这座大城市创办的第一家报纸。从此,这张比新中国成立还要早几个月的报纸,与它所在的城市风雨同舟,忠诚记录和见证着城市的成长,这张沉淀着"忠诚、奉献"长江精神的报纸,也经历了自身的发展与壮大。毛泽东亲笔题写报头1949年2月,中共中央东北局根据中  相似文献   

11.
<正>价值认同感让我与武汉结缘1992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这一年,开春之际,邓小平从武昌到深圳一路南巡。武汉随即被批准为沿江对外开放城市,这意味着,武汉站到了中国第二轮改革的潮头。这一年,香港新世界集团董事局主席郑裕彤先生北上武汉,放眼张公堤外的荒野说"可以在这里建一座新城",从此开启了汉港深度合作的先河。这一年,我加入了新世界集团,并因此  相似文献   

12.
<正>轮印:1953年,新中国发展国民经济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实施,武汉抓住历史机遇,迅速实现城市转型,为今天的飞跃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1949年5月16日武汉解放,人民政权甫一成立,在接管城市、清除国民党匪特残余、重建城市秩序、维持社会治安的同时,已开始思考城市发展走向,谋划城市未来愿景。  相似文献   

13.
印加安 《旅游纵览》2015,(2):128-129
休闲现已发展成为大众的生活必需品,它作为一个新的研究领域,已经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而休闲文化是一切休闲生活的根和魂,今天的城市急需与之挈合的城市休闲文化。武汉市素有"九省通衢"之称,大武汉也是商业贸易中转站,打造一种城市休闲文化对于武汉市民尤为重要。本文通过对武汉东湖旅游圈休闲文化建设现状进行分析,总结出了武汉东湖休闲文化建设还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一些东湖休闲文化建设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武汉都市圈经济社会要素流的空间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都市圈城际经济联系与相互作用空间表现形式为城市间、城市-区域间的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技术流等经济社会要素流。基于城际功能集散效应影响量建立城市流模型:F=NE,揭示出:武汉都市圈各中心城市经济社会要素流强度空间差异明显,对外经济联系呈现显著规模等级分布,空间结构上已经形成以武汉为中心的"鞍形"圈层结构。通过统计数据,利用SPSS统计软件,从实证角度分析得出:武汉成为圈域经济社会要素流集散中心,城际经济社会要素流不同程度表现出以武汉为中心的"等级放射状"空间格局。  相似文献   

15.
正转眼间,来武汉居住生活已经整整30年了,亲眼目睹了我们的城市、我们的生活随着我国改革的深入所发生的翻天覆地变化,自己的生活也随着改革的推进而变化。1988年7月,我从天津大学毕业分配至武汉有色金属公司,记得到达武汉的那一天是下午。武汉的夏日,骄阳似火,据说那是多少年不遇的酷暑。从大智路汉口火车站出来,短短的距离走到中山大道,已是一脸汗水。到二曜路武汉有色金属公司,已是下班时间,又遇上是周六。周一到公司报到,  相似文献   

16.
工业乃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武汉近代工业文明,为我们留下了十分珍贵的遗产。2013年5月,武汉市政府批准《武汉工业遗址保护规划》,同年,武汉市政府立项组织学者编撰《武汉近代工业史》,由唐惠虎、李静霞、张颖主编。作者本着为武汉工业存史、为武汉企业家立传、为武汉城市留迹之宗旨,全面而详细地概述了武汉工业兴起、发展、兴衰近百年跌宕起伏的历史轨迹,梳理了武汉近现代工业不同阶段的发展脉络。2018年,本刊摘录该书第十、十一章,开辟"工业史话"专栏,通过打开尘封已久的一个个振奋人心的历史镜头,向世界展示武汉近代工业百年之风流,弘扬先辈披荆斩棘、"敢为人先"之胆气,重振武汉"制造"之雄风,复兴大武汉。  相似文献   

17.
天津成了一个困惑的城市。"北京、上海的发展日新月异,可天津就像一头笨重的老牛,越跑越慢。即使与重庆、武汉相比,天津的竞争也显得有些力不从心。"如果说,第一次掌声是因为戴相龙带来希望的话,那么,第二次掌声则是因为他的"戴氏三步曲"。从技术官员转型行政官员,戴相龙在适应着一个角色转换的过程。  相似文献   

18.
<正>轮印:1953年元旦,武汉图书馆迎来第一批读者,从此服务武汉市民70年,打造成为武汉城市文化新地标。1953年元旦,新年伊始,万象更新,冠以“武汉图书馆”之名的知识宝库首次揭开面纱,面向社会公众开放。《长江日报》报道了开馆盛况:“为了满足市民日益增长的文化生活需要,武汉市文化事业管理局在汉口中心区中山大道南京路口一二○九号(即原金城银行旧址),设立了武汉图书馆。  相似文献   

19.
就像一个城市缺少不了博物馆一样.承载着城市文明积淀和记忆的图书馆,一样也是城市亮丽的名片。公共图书馆是深藏古今中外文化知识的宝库,是人们吸取文化知识和教育的源泉。举办开放型的公共图书馆是开发民智的举措之一。我国一直到清末,才在湖北省武昌府开办了全国第一家公营的公众开放型的图书馆——湖北省图书馆。早年,武汉还诞生了中国第一个现代意义上的公共图书馆“文华公书林”.而中国第一个图书馆专业学校“文华图书专科学校”也设在武汉。武汉,当之无愧是中国现代图书馆的发祥地。  相似文献   

20.
<正>现代城市化、工业化是一个长期发展的历史过程,经过"十五""十一五"十年的艰苦努力,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取得阶段性成果,城市化和城市现代化水平大幅提升;现代工业化加速发展,武汉进入工业化中后期向后期升级阶段。2011年12月召开的武汉市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了"复兴大武汉"的宏伟目标。新时期、新目标、新任务,大武汉复兴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