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张一平,1948年4月生。武汉楚剧院国家一级演员,第六届武汉市政协委员。1959年,张一平入武汉市戏曲学校楚剧科学习,在楚剧大师沈云陔大弟子罗玉华门下学艺。  相似文献   

2.
著名楚剧表演艺术家沈云陔,艺名十岁红。今武汉市新洲区周铺镇沈家大湾人,生于1905年,原是唱灯戏的业余演员出身。直到抗日战争前夕,他仍然履行唱灯戏的旧约。 早年,沈云陔的家乡盛行花鼓戏。每年春节到花朝节,都要作盛大的比赛演出。各村各族为了出人头地,光宗耀祖,想要在每年的节日演出中能胜对手,便精心培养自己的业余演员。而自幼因家贫当过童工的沈云陔,正好在1918年拜名丑李小安为师学戏,工旦角。春节在家乡唱灯戏中崭露头角,于是被族人选定为培养对象。培养期间的所有费用,均由同族同村的群众共同捐出。不过,…  相似文献   

3.
今年是家父沈云陔诞辰100周年,作为子女我们格外怀念他:父亲一生献身楚剧艺术,为人纯朴善良、宽厚谦逊,无论何时何地,对事对人,真心、真意、真情?正是这种朴实无华的情感,使他拥有了人生最宝贵的财富——被爱和尊重,为我们留下许多难以忘怀的故事。  相似文献   

4.
<正>我14岁考入原楚剧团学员训练班学习楚剧,到今年已经40余年了。回首往事,个中酸甜苦辣,感悟良多。其中让我终身难忘,也是对我的艺术道路影响最深远的,就是2002年"摘取"梅花奖的经历。中戏学习我与梅花奖结缘还要从我在中国戏曲学院表演系(以下简称中戏)学习的经历说起。中戏读书来自一个偶然的机会。1986年,文化部和中戏联合办了全国首届表演艺术干专班,主要是为艺术院校培养专业教师人才队伍。楚剧团  相似文献   

5.
1997年金秋 9月 ,正是五谷垂穗 ,硕果飘香的季节 ,北京传出好消息 :大悟县楚剧团创作排演的大型革命历史楚剧《中原突围》(以下简称《中》剧 )晋京演出成功 ,受到中央首长、戏剧专家和首都观众一致好评 ,声誉鹊起。这部精品是怎么诞生的 ?它凝结了多少人的智慧和汗水 ?笔者为此采访了《中》剧编剧、主要演员、县楚剧团负责人。他们首先谈起大悟县文体局局长胡凡明 ,都说没有他的重视、组织、策划 ,《中》剧就不可能取得今天的艺术成就。胡凡明年近四十 ,年富力强 ,方正的脸上透着坚毅与自信 ,说话谈锋雄健 ,行动风风火火 ,仿佛有一股使不完…  相似文献   

6.
沈云陔请客     
(一)沈云陔二十几岁就当了班主。据说,他喜欢请客。夜场幺锣,一边擦着脸上的油彩和前胸后背的热汗,一边就会招呼大家过来说戏。有时候说刚刚演过的,哪里哪里不对头,需要改进;有时候说明天要演的,老段子要抠一抠,新场面要排一排,如今这叫讲究艺术质量,当年那  相似文献   

7.
李先念主席是湖北红安人,对家乡的楚剧有着深厚的感情和浓厚的兴趣。无论是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还是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在他的关怀与领导下,楚剧事业得到了健康的发展和长足的进步。有两件事,在楚剧发展史上值得大书特点。 一、创建五师楚剧队 1941年“皖南事变”后,中共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重建新四军军部,并将新四军豫鄂挺进  相似文献   

8.
青衣刘青珍     
演员总是容易被人记住。刘青珍是孝昌县楚剧团的演员,青衣,我看过她的戏,特别喜欢那折戏里的声腔。她的声音有点沙沙的,像如今的流行歌手,并不一味高亢嘹亮,我反而记住了。听人说她丈夫是剧团团长,叫陈华桥,我记不住。电话打来时,我脑子一下子转不过来,只听到是孝感方言,口音很重,是谁呢?陈华桥又说了一遍,说是孝昌县楚剧团的。哦,这才想起来,是的是的,陈华桥,刘青珍的丈夫。电话里他很焦急,没等我发问,就央求我帮忙。什么事情呢?他说,他们在外面演出,经过一个什么地方——什么地方我也没听清。只听清楚他们的演出车被交警扣下了。原因是舞台演出车没有牌照。  相似文献   

9.
在20世纪30年代以前,武汉市的戏剧种类还比较单调。除上演过一些外来的京剧以外,就只有汉调、楚剧之类的地方戏了。至于当时尚属新兴的话剧,据献记载,是在20世纪初由李叔同、欧阳予倩等戏剧研究家从日本引进中国,最初只在上海尝试演出过数次,尚未普及到内  相似文献   

10.
正木兰孕育我的家乡在湖北楚剧的发源地黄陂横店,这使我具备了踏上楚剧这条艺术道路的先天优势——因为戏曲讲究依字行腔,地道的"黄陂话"成为我唱好楚剧女腔最重要的基础之一。黄陂话有6个声调,比普通话多2个,且多半音,悠扬的语调给了我丰富的乐感。而且黄陂人特别爱听楚剧,我的父母都是戏迷,只要听说有剧团来了,再远也要追着去看。家乡和家庭热爱戏曲的浓厚氛围潜移默化地熏陶和影响着我,我从小就很活  相似文献   

11.
正"随几位戏曲专家到蔡甸楚剧团看戏,听到一位叫倪小曼的女演员说,她的唱是跟巧珍学的,我真的非常高兴。谁说巧珍不会教?倪小曼就是反驳的例证。小曼唱得很好,很有韵味,很优美,一开口就引起专家们的注意。下场后唤过来询问,她说,她原是乐队打扬琴的,在福星楚剧团工作时,张巧珍去了,发现了她,就让她跟着学唱,一句一句地抠。如今在蔡甸楚剧团,这个倪小曼已是当家花旦,谁听了都说她唱得好。听说是巧珍教出来的,专家们都异口同声地道:哦,  相似文献   

12.
著名楚剧演员关啸彬,主攻花旦,擅演悲剧人物,在唱腔上以花鼓腔为基础,吸收京、汉、豫、越、黄梅等剧的唱腔,不断丰富和改造楚剧唱腔,独创出具有浓郁乡土气息的“仙腔”、“迓腔”及“悲迓腔”,形成别具一格的“关派”唱腔艺术。他的精湛表演在群众中广泛传颂,民间...  相似文献   

13.
中国戏曲与茶园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茶园的发展促进了戏曲的繁荣;戏曲的繁荣又刺激了茶园的发展.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戏曲以茶园为载体,茶园以戏曲为依托,相辅相成,同步发展.汉口茶园与楚剧的关系则更为密切.特别是楚剧在花鼓戏阶段,二者之间我中有你,你中有我,我离不开你,你离不开我.可以这样说,楚剧是在汉口茶园中发展起来的,汉口茶园则是楚剧生长的摇篮.  相似文献   

14.
武汉市自1952年11月才正式成立了文物管理委员会,由于党和政府的正确领导,以及武汉市各建设单位的大力支持,三年来在保护文物方面曾有一些收获,兹将工作情况作简略报导。一、新石器时代遗址与遗物新石器时代遗址  相似文献   

15.
植被·根脉     
楚剧: 楚剧是流传于湖北省及周边地区的一个优秀地方剧种,发源于黄陂、孝感一带,旧称哦嗬腔。1926年正式定名为楚剧。建国后,经过戏改,剧目、声腔有了很大的发展。唱腔为板腔、小调、高腔三大体系。剧目内容多为生活戏,不断吸取民间歌舞、民俗民风,形成以三小(小生、小旦、小丑)为主的代表剧目,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现有剧目约500余台。  相似文献   

16.
著名楚剧旦角演员关啸彬,主攻花旦,擅演悲剧人物,在唱腔上以花鼓腔为基础,吸收京、汉、豫、黄梅戏等剧的唱腔,不断丰富和改造楚剧唱腔,独创出具有浓郁乡土气息的“仙腔”、“迓腔”及“悲迓腔”,形成别具一格的“关派”唱腔艺术.他的精湛细腻的表演在群众中广泛传颂,民间流传一首歌谣:“山青青,水清清,孝感出了个关啸彬,鱼不游,鸟不飞,十里八外闻其声.”这充分表达了人民群众对关啸彬唱腔的推崇和钟爱.然而,关啸彬在楚剧艺术上的挚着追求和艺术发展道路,却鲜为人知.  相似文献   

17.
龚老     
我们叫他龚老,也有叫他龚爹爹的。他住武昌,汉口那边比如市楚剧团要谈戏说戏,要搞什么“攻关”,就特别要“把龚爹爹接过来”。有人到文联大院后坡上那幢小楼里探访他,他会非常快乐,为了表示这个心情,他会调皮地张开两手拍巴掌,摇头晃脑笑着说,“欢迎欢迎,热烈欢迎!”  相似文献   

18.
由于古籍中的"它"与"他"可以通假,"它"又是"蛇"的象形和本字(初文),那么,把"青他"理解为"青它"即一种有毒的青蛇也就没有疑问了。因而,《新唐书》胜州榆林郡、麟州新秦郡的土贡"青他鹿角"应理解为"青他、鹿角"(两种药材)才是正确的。又由于"虫"亦为"蛇"的象形,北方俗称蛇为长虫,而关中谓蛇为毒虫,所以灵州的土贡"青虫"(又作"青虫子),与"青他"一样,也是有毒的青蛇。  相似文献   

19.
马亮 《神州》2013,(17):19-19
近期,由武汉晚报联手武汉剧院、武汉京剧院、武汉汉剧院、武汉楚剧院、苏州昆剧院、福建省芳华越剧团、浙江绍剧艺术团,联手倾情打造了"京汉楚越绍昆群英会"暨中国优秀戏曲文化艺术节,在上演的这些经典国粹剧目中,不乏已经相当流行的经典作品,为武汉观众送上了一份演出盛宴。由于近期正在着手《楚剧图文志》一书的准备工作,所以对其中的楚剧比较关注。特意看了其中《经典折子戏专场》。  相似文献   

20.
段锐超、段元秀撰写的《"魂人"礼俗与北魏文化认同》一文,认为北魏有"魂人"礼俗一说。实际上,"魂人"一说,来源于赵翼在《陔余丛考》"冥婚"词条对《魏书》的错误句读。受《陔余丛考》失误影响,段文没有对传世文献认真辨析,对现有研究成果也缺乏认真研读,论证中所引用的案例也存在着不少问题,故该文的立论是站不住脚的。如对存在的问题不加辨析,必然会给民俗史的研究带来混乱,故有必要详细分析,认真甄别,在廓清史实基础上,避免以讹传讹,出现更多的失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