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恒历 《文史精华》2004,(9):56-59
1938年春季,我18岁,考入伪满国立农业大学林学系。该校地址在素有奉天八景之一的“塔湾夕照”的小镇——塔湾。每当夕阳西下,金黄色的落日余辉映在辽代古塔时,成群的乌鸦在塔顶追逐盘  相似文献   

2.
1928年,我出生于山西省崞县(今原平市)长梁沟镇孤山村。1945年日本投降后,八路军七支队要在贾庄开军人合作社,父亲对我说,你们弟兄多,八路军要兵,我看你去吧,那里也不穿军服,也不打仗,比去当兵好。就这样,我参加了军人服务社的工作。1946年8月,我正式参军。  相似文献   

3.
王贤才 《纵横》2014,(2):75-80
开始有了高校统招 民国时期,大学都是自行招生的,考生到学校所在城市或设有考场的城市去考。像上海、北京、南京等大城市里,大学多,外地大学也会到这里来设点招生。所以考生们难免要背井离乡,外出应考。而且为了获取经验,增加录取机会,只要考试日期不冲突,都会多考几个学校,  相似文献   

4.
《河南文史资料》2006,(3):102-115
投奔革命 报考中原大学 1948年夏,我从河南省立禹县(今禹州市)中学高中部毕业。随后,我南下武昌,投考武汉大学和湖南师范学院,均名落孙山。我因家庭生计困难,对自己的前途悲观失望而忧郁成疾,以致卧床达数月之久。经治疗调养,我的病至年底始稍愈。  相似文献   

5.
我是二野军政大学三分校四总队第二期学员。二野军大是我的革命摇篮,我在这里接受了马克思主义和人民军队思想的启蒙教育,她决定了我一生的人生道路。 在夜雨中站队候考 1949年12月中旬,二野军大三分校四总队开始招收第二期学员。招收的对象和条件是具有高中以上文化程度、思想进步的男女青年。公告在重庆街头贴  相似文献   

6.
许昌农学院成立于1958年,当年7月,面向许昌地区各县市招收了第一届学生300名,我考取的是畜牧兽医(以下简称牧医)专业。许昌农学院是“大跃进”全省大办教育下的产物,虽然达不到正规高等学校的水平,但当时我们这些农村青年,都为能够在这里学习、生活感到荣幸。  相似文献   

7.
1966年5月7日,正值“文革”前夜,毛泽东主席看了解放军总后勤部《关于进一步搞好部队农副业生产的报告》后,给林彪写了一封信。  相似文献   

8.
仿佛只是在转瞬之间,离开母校闯荡社会已经38年了。30多年来,我的足迹几乎踏遍国内大部分省会,我的情感也经历了人生的酸甜苦辣。可无论走到哪里,也无论是顺境或逆境,每当填写人生履历表,或是讲述自己的人生遭遇之际,总也离不开我的母  相似文献   

9.
柳大洪 《湖北文史》2005,(1):185-189
“化大革命”中的1969年1月15日,钟祥县革命委员会宣布成立钟祥县“五七”干校。校长是刚“解放”出来的老干部、原中共钟祥县委副书记郭贵玉。副校长是县里一位姓陈的造反派头头。随即,我被指定到干校所属三连(党、群班)当学员。从那时起到1970年8月离开,在于校生活了一年多时间。其间,我白天参加劳动锻炼,夜晚开会搞政治思想斗争。现将当时印象最深的几件事情回忆如下。  相似文献   

10.
我是1978年考进华中地区湖北中医学院的,那时国家正进行“文革”后教育战线的拨乱反正,我们是全国恢复高校招生考试的第二届(也是应届在校生全体参加的第一届)。因为参考者层次不一,人数众多,竞争十分激烈,我有幸成为当时进入高等学府3%比例中的一员,并直接从中学升入了大学。我大学生活的起点应该就从入学报到这一天算起。记得是在10月初的一天,我来到湖北中医学院。那时学校位于武汉市武昌区阅马场,隔壁“红楼”享誉海内外,它是辛亥革命起义军打响推翻清王朝和建立共和第一枪的指挥部。与此圣地为邻,实感荣光。进入校门后,便看到许多新生…  相似文献   

11.
40年代末,晋南解放不久,运城专署在解县办起了“文教训练班”.每期三个月左右,训练全区文教干部、高小校长、联区校长、中心校长、高小、初小教师.训练班主任为毕文彦,也是专职讲课人.地委宣传部的部长、科长,专署文教科科长邱俊生也来做过报告.讲授课程主要是《社会发展史》、《唯物辩证法》、《中共党史》、《新民主主义论》、《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论联合政府》等,还不定期地做时事政治报告.  相似文献   

12.
1952年3月我终于乘坐威尔逊总统号邮船去剑美国留学。由于自幼在贵州山区长大,体会到关山阻隔之跨,连带文化、工商业、教育等之落后,  相似文献   

13.
正查湾的海子海子是我的大哥,原名查海生,1964年3月24日出生于安徽省怀宁县查湾村高桥屋。村子坐落在安庆市北郊一片田野之中,海子的童年和少年在此度过。我们的老屋门前不到十几米,便是一汪池塘,池塘边有几棵槐树  相似文献   

14.
1993年3月26日,父亲独自在武汉大学校宅中伏案审稿,突发脑溢血,倒在他勤力耕耘了一辈子的那张书桌前,永辞于世,终年75岁。  相似文献   

15.
我的伯母苏栩,是中共郑县县委创始人之一,也是一位优秀的中学教师。在她逝世10周年之际,特写此文以示缅怀。  相似文献   

16.
徐小岩 《百年潮》2009,(12):53-59
今年11月16日是母亲黄杰的百岁诞辰,在父亲徐向前1990年辞世之后的第17年,母亲也永远地离开了我们.亲爱的母亲虽然已经走了两年多,但是她的音容笑貌经常浮现在我的脑海中,出现在我的睡梦里,许多往事异常清晰地铭刻在记忆中.  相似文献   

17.
俞林昌 《古今谈》2000,(3):53-54,58
徐白民,诸暨人,曾经是我的老师。他在浙江第一师范学习时,与宣中华、俞秀松等是同学。当时的第一师范校长是经亨颐,他思想进步,作风民主,为了进一步推动新文化运动,聘请进步知识分子陈望道、刘大白等到校任教,并发起创办《教育潮》周刊,还允许学生组织进步社团,自由阅读《新青年》《星期评论》等进步刊物,允许师生编印《浙江新潮》《钱江评论》等进步刊物。一师当时已成为浙江新文化运动的堡垒。然而这却招致一批反动派人物的大不满,浙江省长齐耀珊,悍然下令查禁《浙江新潮》,并命令学校解聘陈望道等,经亨颐拒不执行。教育厅长夏敬观于是施行调虎离山之汁,将经亨颐调任教育厅视学。学生闻讯,发起“挽经”运动,于是酿成了“一师风潮”。  相似文献   

18.
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的《我的回忆》一书,是胡愈之先生所写回忆文章的专集。该书分为生平自述、忆往事、忆故人、忆韬奋四个部分。该书翔实地反映了胡愈之先生一生的经历及其对战友深厚的情感,是  相似文献   

19.
冷楚(1899—1962),原名杨述孝,字曙晓,河北省易县人。1926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6月转为中共党员。任共青团绥远地委书记兼宣传部部长。他在归绥以西广泛开展农运工作,是1927年归绥城南“孤魂滩”事件的领导人之一。1930年创建河北南宫党组织,后在北京门头沟工矿区发动工人运动。“一二·九”运动爆发,他是领导人和组织者之一。1937年后,在太行山根据地进行革命活动,历任太行区党委党校校长、太行区党委书记、太行军区政委。新中国成立后,历任福建省委组织部部长、华东行政委员会人事局长,1956年调中央任政法干校副校长,1962年因心脏病去世。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以来,中国革命逐渐和世界革命联成一气。列宁指出:“世界资本主义与1905年的俄国运动彻底唤醒了亚洲。几万万被压迫的、沉睡在中世纪停滞状态的人民觉醒过来,他们要求新的生活,要来为争取人的起码权利,为争取民主而斗争。”列宁所说的亿万人民的觉醒、奋起和斗争,就是20世纪初奔腾在亚洲大陆上的历史潮流,恰恰是在这股潮流初起时,我饭呗坠地,其后又在这股潮流的裹挟中进入了社会。1902年,当古老的中国睡眼惺松、将醒未醒之际,我诞生于湖北应城;辛亥革命后,当觉醒的人民再接再厉、上下求索报国之道时,找刚刚睁开好奇的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