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理想     
韦杰 《南方人物周刊》2012,(43):110-110
理想成亲时,村里老少爷们为之惋惜:理想人有人、个有个的,不该娶李庄罗锅子火红。理想婚前和大红没碰几次而,还属于感情初级阶段。说亲时,任凭媒人唾沫四溅,理想打死也不松口。他爹开口了,“小理想,你也照照你自己,准家不比俺家强?大红不摊个罗锅子,能瞄中你?”理想头慢慢耷拉下来,半天没说话,泪流满面。  相似文献   

2.
她默只默承能受独自了等待,罗大翠与周正龙是通过媒人说亲认识的,1982年结婚,周正龙是罗的父亲亲自点头招来的上门女婿,希望他能继承家业、  相似文献   

3.
在哀牢山麓、红河岸边,居住着自称为“稠定”的哈尼人。他们的婚姻习俗健康有趣而又富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和乡土情味,千百年来,一直在哈尼人中沿袭着。认亲认亲,是哈尼山寨的农村青年,在婚姻上真有点难为情但又必须经历的第一关。当十八九岁的男女青年相识并且情投意合而确立恋爱关系或者男青年的父母或亲戚看中某家的姑娘之后,男青年家就请村中两位能说会道而又办事隐重的媒人,到姑娘家说亲。媒人第一次去说亲时,即使姑娘和她  相似文献   

4.
张三丰的小徒弟名叫曾春,曾春家里只有一个老母亲。老母亲近来病魔缠身,张三丰十分同情,便叫曾春还俗回家,侍奉老母亲。过了一久,曾春回高真观看望张三丰,低着头说:“师父啊,我母亲年过七十,很想在世时看到儿媳。因为我家穷,几次托媒到街坊邻里去说亲,都被拒绝了,我母亲特意叫我来禀告师父,请求赐福。”张三丰点头说:“这是件好事,喜事。”他想了一阵,忽然笑道:“有了!东门街有个金发姑娘,每天在大门口骑黄龙。她最合做你家媳妇了,请媒人去说吧!”  相似文献   

5.
史话媒人     
今天,为男女恋爱牵线搭桥的人有个雅称,叫着“红娘”,有时称“月老”,不少人还通俗地称之为“介绍人”,但万变不离其俗称,那就是“媒人”。所谓媒人,从定义上来讲,就是指联络男女双方婚姻的中介人,过去这一角色大都是由一定年纪的妇女来充任的,所以又叫作“媒婆”。媒人的历史可谓源远流长,少说也有四千多年了。  相似文献   

6.
为啥有些地方称媒人(介绍人)为“红叶”呢?说来还有个动人的故事哩。  相似文献   

7.
访婚     
黄军 《民俗研究》2000,(1):181-182
男女婚配在苏北一些农村无论过去现在,多是借助于媒人的“提亲”。作为媒人,不管是多么的至亲,说合问遮遮掩掩、虚虚实实是肯定会有的。当事人家如何避开媒人设置的“玫瑰网”,又不失去一个好媳妇、好女婿,就要想办法详实地了解一些对方人家的真实情况,比如说家境贫富、人品优劣、公婆好坏等等。客观上就要另辟蹊跷。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一道独特的“仪式”——访婚。  相似文献   

8.
青海卓仓藏区泛指海东地区的乐都、平安、民和县的藏族地区。该地区的藏族主要从事农业生产,以农为生,因此其生活、婚礼等习俗有别于牧区藏族,更具有传统的文化特色。说亲时代虽已进入21世纪,但卓仓藏区的大部分地区的说亲定婚,仍离不开“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传  相似文献   

9.
<正>一、媒人对于现代都市的年轻人来说,"媒人"已经几乎不理解是什么意思了。媒人就是在男女双方走动,帮助说话,使男女能够择吉日结婚的人。男女双方自由恋爱后,走进结婚的殿堂,是两个人之间的终身大事,中间有个媒人实在是别扭。在江南的传统婚姻中,无论青年男女  相似文献   

10.
婚 湖南湘西苗族,一般是一夫一妻制。个别富户和无生育能力者,也有一夫多妻的情况。 湘西苗族婚姻比较自由,但仍需举行订婚、过礼、结婚、回门等仪式。 订婚通常是男家向女家登门央求。当男家看上某家女儿,得准备酒肉,请媒人去女家“讨口风”。媒人到女家后,如果女家高兴热情,便说明女家有意,媒人便将此情况回告男家。隔数日,媒人又前去央求,这次才正式提及婚事。按  相似文献   

11.
青年男女从择偶到正式结婚有以下四个过程。 ①说媒(也称喝媒酒)如果男青年选中意中人后,便告诉父亲,由父母商定请一媒人(男性)提上一壶蜜酒,于黄昏时分赶到女方家提亲。女方父母征求女儿意见后,饮下酒表明同意,反之则客气地请媒人将酒提回。男方家看见媒人若拿着空酒壶回来,表明事情圆  相似文献   

12.
嘉戎藏区婚嫁风俗多尔吉嫁娶乃人生之大事。每逢此时,嘉戎人须遵循繁杂的礼仪,举行各种仪式,其中包含着诸多的流风古韵。婚嫁,包括说亲、定亲、婚礼、送嫁妆等4个过程。除说亲外,都要举行一些仪式。说亲就传统而言,青年男女联姻多由父母和家族作主。当地十分讲究骨...  相似文献   

13.
俗话说:“男大当婚,女大当嫁”。清末至民国初年,晋中一带婚嫁,从提亲到完婚的礼仪一般要经过6个程序,即“问名”当地人俗称“相亲”,一般分为两种,一种是明相,另一种是暗相。“明相”就是一切公开进行。由媒人领上男方的父母到女方家相末来的媳妇。“暗相”也就是利用到女家串门或节节性的访问做些细微的观察。  相似文献   

14.
古代婚礼,从媒人介绍开始到男女双方最终举行结婚仪式的过程中,依次遵循六礼:曰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后来,婚礼逐渐简化,清朝年间民间结婚遵循四礼,即问名、纳采、请期、亲迎。在此期间,男女双方除靠媒人往来奔走,多方说合外,婚帖贯穿始终,具有穿针引线、搭桥铺路的重要作用。“虽片纸只字,人民颇重视之。”  相似文献   

15.
《文史月刊》2009,(4):59-59
古时写信写文章没有标点符号,全凭读者自己断句。有一位阔少爷收到媒人寄来的提亲信,说那女子:“脚不大好头发没有麻子”。阔少爷认为自己将会娶到一位“脚不大,好头发,没有麻子”的美人,非常高兴。  相似文献   

16.
中国最早的征婚广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传统婚姻历来是由媒人牵线,父母作主,即:“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男女不得自由婚配,婚姻大事只要父母同意,就算敲定。到了近代,受西方文明的冲击,人们看到了其中的弊害,开始提倡婚姻自主。维新变法时期,宋恕、谭嗣同等人就提出了“婚姻要两厢情愿”的主张,大力倡导女  相似文献   

17.
在两条山泉汇拢的地 方,有两家人遥遥相望。两家的孩子同一天出 世,两个名字象银铃一样响 亮。男的叫勒帮,女的叫木斑。他俩从小在一起背水,他俩从小在一起放羊。有一天,捉到一对帮斑 鸟,他俩一起用心喂养。帮斑乌换毛了,勒帮高兴,木斑喜欢。帮斑乌会唱歌了,勒帮吹箫,木斑把口弦 弹。他俩在心里同声唱:“我俩象帮斑鸟,帮斑鸟象我俩。”木斑织的统裙小姑娘爱 看,木斑织的筒帕小伙子喜 欢。小姑娘夸她心灵手巧,小伙子夸她比花筒帕漂 亮。山官家有个独眼的儿 子,把木斑姑娘盯上。媒人来了九十九回,木斑不理不睬不搭腔。媒人夸官家有九十九驮 金…  相似文献   

18.
媒人现象的社会作用及其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陵 《东南文化》2007,(5):73-76
媒人是历史发展中的特殊民俗现象,也是一种特定的文化符号。媒人随一夫一妻制的聘娶婚的出现而出现,在防止男女乱性、保障婚姻安全、完善规范礼法等方面起着积极的历史作用。媒人不仅不会退出历史舞台,相反,在新的历史时期,媒人的社会作用将更加彰显。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织金龙场苗族婚俗礼仪的研究,我们可以窥见人类的童年和成长的历程。既让我们感受到苗族文化变迁的被动和缓慢。同时,也折射出人类上古婚姻的一些早期形态。一、对婚礼仪程的简述自由恋爱结合媒的之言是织金龙场乡一带的苗族主要的婚姻缔结方式。这里的苗族青年一般利用晚上和节日“串月亮”,去附近的寨子边找姑娘对唱情歌,选择意中人。当双方感情发展到欲托终身的时候,男青年直接或请人代为禀告父母,由老人请媒人去女方家正式提亲。提亲的媒人到女方家,女方一般不予理睬。媒人要向女方家献殷勤,主动找家务活干,如此三、五日…  相似文献   

20.
西府开脸     
陕西宝鸡地区,人们习称西府。西府把嫁姑娘叫“起发女子”。叫起发,大概和出嫁前的一个至关重要的仪式——开脸有关。未来的两亲家拿着两个新人的生辰八字请阴阳先生看好成婚的日子后,待嫁女子就不能抛头露面了。她得同闺中女友及嫂子、姐妹等准备嫁妆和馈赠媒人及亲戚友人的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