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略谈吉家屯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吉家屯遗址是继青墩遗址之后,在海安县境内经过发掘清理的又一处新石器时代滨海遗址.吉家屯遗址东距黄海老港35公里,西与青墩遗址相邻.相距约15公里,更接近大海.该遗址的发掘资料尚未发表.就文化遗存考察,大体与青墩遗存相似.如果以青墩遗址作为典型.代表江淮地区的一个考古学文化,吉家屯遗址理所当然地是青墩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近年来这类遗址还有多处发现.对我们认识青墩文化将会带来新的帮助.下面仅就吉家屯遗址的居住遗迹、墓葬遗存、分期与年代及其与青墩遗址各期的相对年代关系等几个方面的问题略谈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2.
青墩遗址自上世纪70年代发现,至今已有30多年。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对遗址化的价值和利用越来越重视,许多专家学发表了阐述论证青墩化的重要章,为正确认识青墩化的历史价值和对遗址进行保护利用提供了重要依据。我们应对青墩化的价值进行广泛深入的探索,以便更好地弘扬利用青墩化,为南通经济的跨越发展提供靓丽坚实的化支点。  相似文献   

3.
青墩遗址位于海安县沙岗乡青墩村,东距黄海60公里,南离长江80公里。总面积7万平方米。 1973年8月,当地居民为建居民点,在墩西开挖一条青墩新河。开挖过程中,意外发现大量陶、石、骨器和鹿角、兽骨以及古井等遗物。后经南通博物苑派员调查和试探性挖掘以及南京博物院两次发掘,出土了新石器时期良渚文化与青莲岗文化时期的石器、玉器、骨器、陶器及大量动植物化石。其中,陶斧、陶纺轮、鹿角刻纹与"干栏式"建筑的发现,还有可以与河姆渡遗址相提并论的稻作遗迹,震惊了中国考古界和易学研究者。江海文化的文明史从2000多年前推前到5000多年之前。 为了让读者全面系统地了解江淮平原远古先民的生存状态与璀璨文化,我刊从本期起,将连续刊登记述青墩文化遗址的发掘过程和分析研究青墩遗址出土文物的文章,使大家能够认识青墩文化这位江淮地区原始文化的"领跑者"。  相似文献   

4.
《江苏地方志》2005,(1):35-38
青墩遗址位于海安县沙岗乡青墩村,东距黄海60公里,南离长江80公里。总面积7万平方米。1973年8月,当地居民为建居民点,在墩西开挖一条青墩新河。开挖过程中,意外发现大量陶、石、骨器和鹿角、兽骨以及古井等遗物。后经南通博物苑派员调查和试探性挖掘以及南京博物院两次发掘,出土了新石器时期良渚化与青莲岗化时期的石器、玉器、骨器、陶器及大量动植物化石。其中,陶斧、陶纺轮、鹿角刻纹与“干栏式”建筑的发现,还有可以与河姆渡遗址相提并论的稻作遗迹,震惊了中国考古界和易学研究。江海化的明史从2000多年前推前到5000多年之前。为了让读全面系统地了解江淮平原远古先民的生存状态与璀璨化,我刊从本期起,将连续刊登记述青墩化遗址的发掘过程和分析研究青墩遗址出土物的章,使大家能够认识青墩化这位江淮地区原始化的“领跑”。  相似文献   

5.
《文物》2015,(2)
<正>青墩遗址位于江苏省宿迁市晓店镇青墩村。自2006年开始,为配合高校考古专业实习基地建设,南京大学历史学系考古专业在国家文物局、南京博物院及宿迁市博物馆等单位的支持下,对此遗址进行了多次发掘。2009年9月,我们于村民家调查发现一件纪年自名铜戟  相似文献   

6.
江淮东部原始文化的命名在考古界一直存在不少争议,有“青莲岗文化”、“龙虬庄文化”等。青墩遗址的发掘是20世纪70年代江淮东部最大的一次并具有典型遗迹的考古发现,由于该发掘报告晚了10年发表,使它错过了独立文化命名的良机。但是,青墩遗址仍属于最早发现并能概括和代表江淮东部原始文化的稳定的基本内涵、特征和性质。  相似文献   

7.
青墩遗址已出上的化遗物,以陶器、石器、骨器为主,出土的玉器数量虽不多,但在江淮地区的新石器时代化遗址中,尤其是滨海遗址中,无论是玉器出土的数量,还是材料的选择,或是雕琢工艺,以及玉器反映出的精神化层面,都是首屈一指的。  相似文献   

8.
<正>常州地区的良渚文化遗址较为丰富,目前探明的主要有寺墩遗址、姬山遗址、象墩遗址、城海墩遗址和青墩遗址,当前工作做得比较完备的主要是寺墩遗址,其他遗址大多只是经过了考古调查,尚未进行正式的发掘。1978年和1979年,南京博物院对寺墩遗址进行了两次试掘,发现了M1、M2两座墓葬,其中M1为良渚文化墓葬,出土了一批良渚文化玉器。1982年南京博物院又对寺墩遗址进行  相似文献   

9.
青墩遗址发现的奇字及其对易学研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振声《易经入门》新版“出版说明”中指出:“《易》的占卜方式的起源现在尚不清楚,最早者见于江苏海安县青墩遗址中的骨角和鹿角枝上。”“近年来的《易》学考古成果有二,即原始画卦符号的认读和马王堆帛书《易》的出土。在江苏海安县青墩遗址出土的骨角和鹿角枝,殷墟甲骨、周原甲骨、西周青铜器、湖北江陵天星观楚简上,有一种由6个数字组成的符号,长期以来被认为是不可识别的‘奇字’,1980年张政先生指出这些符号是原始的卦爻形式……”①该书提及青墩遗址发现的奇字及其在《易》学上的价值,可惜在内容上却没有反映。现对青墩遗址在考古…  相似文献   

10.
本文借助古藉文献资料,加之考察、访问,对江海平原的自然基础、“扶海州”、“胡逗洲”的成陆前后,及青墩遗址、先民文化等问题,提出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