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辽宁省《民族志·锡伯族志》分册和辽宁省《宗教志·道教志》分册已写出初稿。为讨论和修改这两个分册,研究解决民族和宗教各分册存在的共性问题,加速辽宁省民族志、宗教志编写工作,辽宁省“两志”编委会于1988年7月26日至29日在凤城满族自治县召开了两个分册初稿的讨论会。参加会议的有:民族和宗教各分册编写牵头市的责任编辑、部分编写协作市的编辑;两个分册编写牵头市——沈阳市民族事务委员会副主任铁毓智、沈阳市宗教处长李君实二同志亲自到会,分别组织了小组讨论,听取修改志稿意见。讨论会还邀请了省志办,本溪市志办,省民族研究所等单位的专家和研究人员,共三十余人。讨论会由辽宁省民族志、宗教志编辑室副主编白辰文同志主持。  相似文献   

2.
志稿政治质量应重视几个问题:民族问题,即56个民族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成员,民族称谓与民族之间的战争问题,中国的称谓;宗教问题,即分清反动会道门与宗教的区别,宗教内部事务与依法管理,宗教的本质和功能;正确记述义和团和传教士问题。  相似文献   

3.
《黑龙江史志》2015,(6):101
<正>2014年12月30日,《黑龙江省志·宗教志》(以下简称《宗教志》)评议会在省民族事务委员会召开。省地方志办公室副主任袁建勋、省情信息处处长、《宗教志》责任副总编胡树滨、省直指导处处长侯明、省直指导处副处长陈怡、编纂处副调研员、《宗教志》责任编辑江辉、省直指导处副调研员贾宏斌、主任科员邹琳琳。省民族事务委员会副主任李大方、省民族职业学院院长、省民族研究所所长都永浩、副所长谷文双、办公室主任王琪、古籍办主任左岫仙、民族志办公室主任张磊参加会议。会议由胡树斌主持。  相似文献   

4.
浅谈民族地区如何争创名志内蒙古自治区地方志办公室新吉勒呼孟秀芳民族地区的修志工作者应该有争创名志的意识和抱负,力争创作出一批高质量的“精神产品”来,从而为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民族地区如何争创名志呢?笔者认为必须着眼于以下几个方面:一...  相似文献   

5.
《新疆通志·宗教志》的编写在突出"存史、资治、育人"三大作用的前提下,应坚持资料性、准确性和科学性、详写和略写、公开与保密、时代性和地方性相结合的原则,这对《新疆通志·宗教志》的编写质量和保存宗教资料有着积极意义。在民族自治区编纂社会主义新方志,做到观点正确,在政治上同党中央保持一致,有利于巩固祖国统一和增强民族团结。  相似文献   

6.
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的社会主义国家,少数民族语种多文种多,民族语言文字涉及到民族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科技、新闻、影视、出版、文学艺术、古籍、文物古迹、医学、宗教诸方面,直接关系到一个地区、一个民族的文明程度和科技文化水准以及社会发展进程。社会主义新方志写好民族语言文字志,是体现党和国家关于民族平等、语言平等、共同繁荣发展的政策和民族地区语言文字事业的大事,也是为今后我国更好地处理民族语言文字问题提供资政借鉴的依据。目前,许多省、自治区直至地、州、市、县都在编纂民族志,并在民族部类志书中设立了民族语言文字篇章。  相似文献   

7.
在人类历史上,每一个民族都有着本民族自身的神灵崇拜与宗教生活。有鉴于人类社会各民族在历史发展中,受区域及自身民族文化的制约而直接影响着本民族自身的宗教生活。宗教做为社会意识形态的一种方式,直接影响着每个民族的社会生活。各民族之间的宗教生活在不同历史范畴内,由于民族之间的文化融合而相互产生影响。满族民族共同体形成伊始,其成员将自身的原始信奉神灵带人到民族共同体的宗教生活之中。在满族民族共同体中,民族宗教生活的相互交融与发展,在赫图阿拉地区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并由此而出现了一个多头宗教共存的社会局…  相似文献   

8.
多杰热旦 《攀登》2008,27(2):1-2
青海是多民族、多宗教的省份,民族工作始终关系全省发展大局。要努力促进民族地区的发展,深入开展党的民族政策宣传教育,大力培养少数民族干部,进一步查摆和解决影响民族团结的突出问题,努力做好宗教工作,开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9.
崔博  李杨 《黑龙江史志》2014,(16):66-67
明清作为我国封建王朝的鼎盛时期,正统宗教与民间信仰亦得到空前的繁荣发展。古武威地区独特的地理位置使其成为中国的西部重镇,这里民族成分复杂,宗教派别林立,民间宗教亦在适应社会需要、迎合群众心理的情况下遍地开花。本文旨在对明清两代武威地区之各民族及其所奉宗教进行描述,探蠡各教派以及政教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由于宗教的特殊性,宗教志是专业分志编写中的难点。基于对首轮及部分第二轮宗教志的总结,系统论述了第二轮宗教志的记载对象、记载范围、框架设计以及如何与首轮志书衔接,并从指导思想、编纂方法等方面提出宗教志编纂应坚持的五个导向,即:以党的理论为指导,以《宗教事务条例》等法规为准则;运用多学科方法;对宗教系统和系统的人、事、物进行全方位记述;立足本位;突出地方特色与时代特色。  相似文献   

11.
从佛学研究专业出发,结合古今地方志中宗教志的具体情况,主要就新编地方志在宗教分志方面的编纂工作提出三点意见:宗教志的编纂必须坚持继承性、创新性和科学性的统一;坚持阶级性与时代性的统一;要努力充实专职人员的专业知识,积极吸收宗教方面的专家学者的参与,做到地方性与专业性的统一,使新编地方志宗教志的编纂工作达到预期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最近,审读了一部志书的专业志——宗教志的稿子,又看了十几部已出版的县志的宗教篇,发现宗教有和民俗、特别是和信仰民俗混淆的现象。如这部宗教志稿写:“在当时那种人民尚不能掌握自己命运的历史背景  相似文献   

13.
李红 《攀登》2008,27(2):102-104
加快民族地区农村文化事业的发展,有利于增强民族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推进农村的城市化进程。青海省是一个多民族、多宗教并存的地区,农村文化建设中也出现许多问题,必须采取一些措施,加强农村和谐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14.
陈玮 《攀登》2008,27(2):17-20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正确认识和处理“宗教关系”,并把“宗教关系”列为当前和今后我国社会政治生活领域需要特别关注和务必处理好的重大关系之一。西部地区少数民族人口众多,信教群众占人口比例大,宗教在西部地区有着极其浓厚的文化积淀。因此,加强民族团结、促进宗教关系和谐的任务重大。本文试图就西部民族地区构建和谐社会视闽中的宗教关系及其发展态势作一探索。  相似文献   

15.
蒋欢宜 《沧桑》2014,(2):181-184
湘西独特的地理位置以及人文环境使得不同民族原始宗教之间,原始宗教与佛教、道教、基督教等外来宗教相混融,多元宗教并存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多元宗教并存是社会和谐的基础,且湘西多元宗教内含促进社会和谐的理念,因此,多元宗教并存可以为湘西地区构建和谐社会发挥积极作用。加强对原始宗教的管理,将其纳入法制体系;尊重宗教差异,积极倡导宗教比较与对话;大力发扬宗教中内含的正能量等措施,都有助于湘西多元宗教为社会和谐提供积极的理念,实现多民族多宗教地区的和谐。  相似文献   

16.
和谐社会视野中的青海民族宗教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官却加 《攀登》2008,27(3):62-64
青海是多民族多宗教的地区,大多数少数民族群众信仰宗教,民族问题和宗教问题相互交织、相互影响,民族宗教工作在全省工作大局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只有坚持从青海实际出发,认真贯彻落实党的民族与宗教政策,不断加强对宗教事务的依法管理,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巩固和发展党的爱国统一战线,坚决抵制敌对势力的分裂渗透活动,不断加强民族团结,才能切实做好青海的民族宗教工作。  相似文献   

17.
马真福 《丝绸之路》2009,(24):36-38
宗教文化的崇拜信仰、仪式在藏族地区广为流传,随着时代的进步,整个藏民族从思想上提高了认识,更加客观地认识了宗教。本文简要论述宗教文化的崇拜信仰对藏族佛教信仰和习俗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沉淀于藏文化中的苯教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苯教是流传于藏族地区的古老宗教,是古代藏民族地区生产力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产生的一种社会现象,属象雄文化的主要部分。同时也是农奴制吐蕃社会的政治和经济在观念形态上的反映。苯教分为原始苯教和系统苯教两部分。原始苯教是古代青藏高原各民族信奉的一种原始宗教,因其特征同萨满教有某些相同之  相似文献   

19.
马钧 《中国土族》2005,(1):57-60
藏传佛教信仰与审美体验藏传佛教,亦称西藏佛教或喇嘛教,是佛教传入西藏地区后经过改造融合后形成的一种佛教形态。青藏高原是这一特殊宗教形成的胎息地,后来它扩展到其他民族地区,发展成为族际性、地域性的宗教。佛教传入西藏是在公元7世纪左右。到公元18世纪达到极盛时期。传播的地区包括今天西藏的全境,四川、云南和甘肃的部分地区,青海大部分地区,内蒙古地区,新疆的蒙古族地区,还有今蒙古人民共和国,原苏联境内的布里亚特自治共和国(布里亚特蒙古)和图瓦自治共和国(唐努乌梁海)以及尼泊尔、不丹、锡金等地区。在我国信仰这一宗教的民族…  相似文献   

20.
本文力图探讨在经济欠发达的少数民族地区,部队硬件设施建设受制约的情况下,如何借助《贵州省志.武警志》,搞好部队思想政治教育,使部队的管理等软件建设过硬,以此促进硬件建设发展,最终实现少数民族地区部队建设的后发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