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代名学团体南社在民国时期的方志建设上贡献表现在:从积极鼓吹到全身心地投入,到现代方志编纂上的开拓创新,都积累了相当丰富的经验。其借鉴之处有两点:求真务实的“治志”之风;灵活高效的工作机制。  相似文献   

2.
中国方志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撰写国史、编修地方志有悠久的历史。历代方志文献在文化遗产中占据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3.
地方志(简称方志)是我国具有独特体例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是地方阶段性历史的载体。收藏方志则是保护国家这种文化瑰宝的文明行为与高雅风尚。当今盛世修志带动了方志收藏,使之从数量到质量全面提升,队伍由修志人员扩大到方志爱好者,功用也定位为“保证方志发挥存史、资治、教化作用的需要。”  相似文献   

4.
出于权力与知识相互结合的需要,民国年间的志书修纂尽管仍在前人的基础上有所发展,但敷衍异化的现象也极为严重,形成了良莠并存的复杂文化局面。而国家意志与地方意识、民族主义与乡土观念、旧的价值系统与新的知识形态、传统史学观念与现代理性方法,各种复杂关系的交相互动,更促进了志乘多元景观的形成,折射出一个时代的学术特色,留下了不少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的文化趣事。  相似文献   

5.
1909年11月13日,虎丘张东阳祠。清末,苏州的虎丘山很有荒凉的况味:一塔孤峙,这东南名的丛林已显出衰败的老态。憨憨泉依然汨汨地流淌,剑池寒碧森森,据说春秋霸主吴国的阖闾就埋葬在池底深处,伴随他的是万千柄青铜剑,其中有着干将、莫邪、欧冶子的心血结晶。  相似文献   

6.
南社与广西     
陈宇思  陆欣 《文史春秋》2012,(11):35-40
南社为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文学社团,发起人为柳亚子、陈去病和高旭,成立于1909年11月13日。南社社员来自五湖四海,大江南北,他们在作为南社社员的同时,又具备了同盟会会员、国粹派的身份。南社社员活动的足迹从辛亥革命爆发前的清末就已存在,他们是辛亥革命的主要参与者,中国近代化进程的主要推动者。在1180多名南社人当中,有16人为广西籍社员,他们也是南社中的佼佼者,在中国历史和广西历史上留下了重要的足迹。  相似文献   

7.
肇庆档案方志工作,要着眼于寻找肇庆历史文人墨客的足迹、反映各个时期的历史沿革、展示现代经济和历史文化一体化的蓝图和丰富占城端州历史文化内涵,达到用事实编写历史、用历史积聚文化、用文化提高素质、用素质促进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正>本文叙述的柳亚子,与在一般民众心目中的柳亚子大约相去甚远。我们响应"多说共存",以让我们的读者多获得一些信息。南社(1909-1923)是近代以来最大的一个文学社团,它是清末民初所谓"革命文学"的重要阵地,在文坛上有着非常广泛的影响;此外它以同盟会——国民党为依托,在反清革命和反对袁世凯的斗争中都发挥了重要作用,因此在当时的政坛上也留下了深深的足迹。  相似文献   

9.
数字方志建设与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荟  肖禹 《中国地方志》2005,(11):49-53
本文从数字方志总体结构、资源组织结构和资源库结构的设计与思考等方面,论述了如何按照数字图书馆的建设要求,将数字方志建设成具有开放性、可交换性,可扩展性的、有序化、系统化、标准化的知识网络.  相似文献   

10.
地方性是方志的首要特征,不同区域的不同志书所表现的不同个性、不同特点,这就是地方性,也就是地方特点。如南京多山丘,上海属江海平原。南京为六朝古都,上海曾经是十里洋场。至于相近相邻的地域,各自的不同特点自然会少一些。如苏锡常同在太湖之滨、运河两岸,地理特征、经济和化极为  相似文献   

11.
广西属南荒“蛮夷”之地,开发较晚。东汉以后(公元23年-188年),才陆续出现有关广西地区的述,自东汉至民国,历代广西志书至少有八百余种,现存的只有二百三十余种。明朝以前的志书已全部散佚。  相似文献   

12.
沈松平 《黑龙江史志》2006,(8):12-16,31
民国时期在中国历史长河中只有短暂的 38年,又逢政局动荡,战事不断.处在这样的社会历史条件之下,方志学理论的发展如何?该作怎样的评价?这一点长期以来被史志界所忽视,一谈及方志学,则言必称章氏之说,实为后人汗颜.  相似文献   

13.
《广东省新编地方志成果展》于2001年12月13日至20日在广州市化公园展览中心隆重举行,吸引着四面八方的人们前来观看。这项由省政府主办,省地方史志办公室承办的大型展览,是对我省历时17年的新方志编修工作进行一次系统的总结和汇报,也是我省一项浩浩荡荡化  相似文献   

14.
15.
在南社创立酝酿过程中.后来成为南社创始者、骨干和一般成员的“南社人物”.他们在承袭民族传统文化的同时.对西方政治制度、学术文化思潮非常崇拜向往,竭力从西方学术文化中为反清革命和文化创造吸取力量和营养。这是近代中西文化碰撞交汇之一景.也是南社人物文化性格的一个特征。本文对此试作管窥。  相似文献   

16.
朱军  李奇 《文物世界》2001,(5):8-11
粉彩描金开光山水高士图索耳八角花盆(以下简称花盆),是笔者因业务工作所需,在拣选库存文物时发现,经鉴定具有重要价值,现特撰文一考。  相似文献   

17.
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进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地方志作为反映和记述区域文化的载体,不仅有物质层面的丰硕成果。而且有制度和理论层面的精神财富,还是人类把握今天、创造明天的向导。源远流长的地方志堪称中华民族独特的“文化瑰宝”,传承着中华民族丰富而宝贵的历史文化价值,塑造着区域形象,留存着时代记忆,启迪着人类心智.担负着重要使命,是文化阵地一面高高飘扬的旗帜。地方志既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宝贵遗产.也是世界人类文化遗产之一。  相似文献   

18.
黑龙江省社会主义新方志 (以下简称省志 )经过 2 0余个寒暑的艰辛修撰 ,现 2 5 3部省、市、县三级志书已全部出版。全省万余名专兼职地方志工作者 ,以饱满的热情和辛勤的劳动 ,创造了近 2 0亿字的修志成果 ,填补了黑龙江省历史空白 ,是黑龙江省的一项重要文化建设工程 ,是全省修志工作者 2 0年心血的结晶。作为修志战线一分子 ,在省志编纂的过程中 ,我有幸在省志编委会副主任、省志副总编张向凌同志的具体帮助和指导下 ,作了一些工作。至今回想起来 ,倍感亲切。特别是向凌同志在省志编修过程中高屋建瓴 ,总览全局的大家风范 ,深入实际、调查…  相似文献   

19.
地方志是中国古典文献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研究中国各地区历史、地理、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教育、科技等各个方面情况的重要资料宝库,被誉为“一方之全史”、“地方百科全书”。中国地方志编纂历史源远流长,但宁夏方志的编纂起步较晚,最早创编于明代,自明迄清,宁夏方志成书大约有35种,民国时期编修8种。由于历史原因,宁夏方志只有36种传世。20世纪80年代,宁夏方志的整理与研究工作开始受到国内特别是宁夏学者的关注和重视。  相似文献   

20.
<正>志书是承载社会历史和现状的产物,是继往开来、服务当代、垂鉴后世,具有独特历史文化价值的地情书。历代方志都是在不断发展中前进的,方志事业之所以在我国延续两千多年经久不衰,是由方志的性质和功用所决定的。李铁映同志在全国地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