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历史土地利用重建是LUCC研究的重要基础工作之一,在区域土地等资源开发及利用和环境变迁等研究中有着重要研究价值。受历史资料和数据属性局限,学界对历史上矿采用地状况及其反映的地理特征研究,量化手段和精确性不足,复原历史矿区土地利用更为少见。本文依据近世矿业档案、地理资源调查等资料,以近现代云南经济史上颇具影响的个旧锡矿为例,复原矿厂、厂尖及户数等的空间布局,重建其土地利用过程,并进一步探讨矿区人地作用相互关系的演变状况。  相似文献   

2.
历史自然地理研究十年:总结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历史自然地理研究是以历史时期自然环境的变化过程及其机制为主要研究对象的历史地理学分支学科。其主要的研究内容包括了历史时期的气候变化、历史地貌、地表覆盖与土地利用、野生动植物种群演变与医药地理等领域。这一学科上承中国古老的沿革地理学和古典地理学的传统,又与现代地理学、历史学的理论方法水乳交融。既是历史地理学研究中基础性的...  相似文献   

3.
本文的研究中,在内蒙古地区地质学、古地理学和环境演变方面已有研究成果以及考古与历史文献资料的基础上,修复和描述了内蒙古陆地形成以来的地质历史时期和人类历史时期内蒙古土地利用/覆盖时空演变过程,并探索其驱动机制与因素,从而为正确把握内蒙古地区近现代土地利用/覆盖变化时空轨迹提供科学依据。古代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蒙古地区基本上被游牧民族所占据,达到了一种古代的可持续发展。清代中期以后,特别是进入20世纪以来,随着几次大规模的移民拓荒高潮,耕地面积急速扩展而草场面积日益退缩,内蒙古草原生态环境遭遇空前的破坏,沙漠化和草原退化急速加快,土地利用变化和土地利用方式成为了土地覆盖变化的最主要驱动因子。土地利用变化(开垦草原、毁林开荒)的驱动因子主要有人口因素、经济利益和政府决策等三个方面,而且每一次大规模开荒时期三者往往相辅相成,促成新一轮的开荒高潮。  相似文献   

4.
朱乃诚 《文物春秋》2021,(1):3-25,72
中国考古学从1921年兴起以来,至今已有百年的发展历程。100年来,中国考古学在早期人类至宋元明清各个时期的研究中,都取得了引人瞩目的成就,在揭示中华古代文化与文明以连续发展和传承优秀文化传统、“展示和构建中华民族历史与中华文明瑰宝”、丰富世界古代文明史研究方面,功绩卓著。尤其是在中国史前史和夏商历史的研究领域中起着主导作用,初步建立起夏王朝以前约200万年的中国史前史,探索的夏文化成为广为接受的认识,填补了商代历史研究的空白,为重建中国上古史做出了极为重要的贡献。  相似文献   

5.
马礼  唐毅  牛东宇 《人文地理》2008,23(5):17-21
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研究中,驱动力的研究是一个重要方面。从地理学的角度入手,将耕地面积变化的驱动因子归为降水量、经济、人口、技术、政策等方面,得到定量度量各驱动因子影响的多元线性模型,并用路径分析方法探讨驱动因子与耕地面积变化以及各驱动因子之间的关系。结论主要是:税费负担的加重会迫使农民开垦更多的耕地,取消农业税有利于生态建设;人口压力使得耕地面积扩大,不利于退耕还林草,因此要注意控制当地的人口数量;提高种植业人均纯收入水平,有利于控制开垦面积;在各驱动因子中,技术因素和经济因素对耕地面积变化最具影响。  相似文献   

6.
过去30年里,中国历史气候的研究取得了世所瞩目的成就。这一研究领域中每次重要的进展,都伴随着资料的开拓和方法的创新。有鉴于此,本文主要对近三十年来历史气候研究中文献资料的收集整理、资料中存在问题的甄别和处理,温度序列、干湿序列的重建及其它相关历史气候研究领域中研究方法的进展做了回顾总结。指出研究方法的进步主要体现在更有效地提取和利用历史文献中的有效信息,尽量减少重建过程和结果的不确定性。而一定的方法总是适用于一定的资料。并认为新资料的继续开拓和集成方法的发展完善将进一步推动研究的进步。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清代黔东南地区农林产业在经济开发下的土地利用与覆被变化为论述对象 ,对影响农林用地变化的社会经济和生态结构因素作深入分析 ,认为该地区局地范围内历史上形成的农林并重经济发展模式和土地利用方式不仅利于生态环境的维护 ,而且极大促进了地区经济的不断发展 ,其在土地利用过程中形成的生态 -生产结构相对优化 ,有着进一步良性发展的潜力。但是由于影响农林生产发展的社会经济制度在深层次里存在着不合理性 ,使农林经济开发的良性运作缺乏必要保证 ,进而出现地方环境与社会恶性发展的危机。  相似文献   

8.
内战后的重建时期,在美国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在重建的十二年期间,美国社会,特别是南部社会发生了许多根本性的变化。“这些变化从根本上改变了美国历史未来的进程。正是从重建时期开始,美国经济中显示了工业支配农业势力的时代特征”。然而,关于这样一个重要历史时期的评价问题,一百多年来,在美国历史学界一直存在着激烈的争论。一些资  相似文献   

9.
满志敏对中国历史地理学的发展有重要贡献。他在历史气候研究领域中,率先提出了中国存在中世纪温暖期(MWP),发展完善了历史物候方法,指出了旱涝史料分布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法,大大促进了历史气候研究的发展。他是将地理信息系统(GIS)引入历史地理学的领军者,提出了"记录生存期"概念,解决了中国历史地理信息系统(CHGIS)的关键技术问题。提出了小区域人地关系研究的完整数据架构,引领了学科发展。他将3S技术引入历史河流研究中,在问题和精度上突破了传统研究。他还推动了历史土地利用、历史城市地理等领域的发展。满志敏取得的成绩,和他善于把握学科发展方向来提出科学问题、重视方法创新和实证研究,在学术上不断追求的学术理路分不开。  相似文献   

10.
《攀登》2015,(2)
本文以黄河源头的玛多县作为研究区,基于1990年、2000年、2010年的TM影像为数据源,在RS和GIS技术的支持下,分析了玛多县土地利用覆被数量变化的基本特征以及空间上动态的变化趋势,并且运用马尔科夫模型,预测了玛多县未来20年的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的趋势。结果表明:玛多县土地利用类型中,草地的面积所占的比重最大;两个不同的研究时段内,草地、水域和未利用土地的面积有所增加,:草地、未利用地和水域三者之间的转化关系密切。其中:转出面积最大的是草地;转入面积最大的水域;单一土地利用空间动态度最高的是水域。未来20年,玛多县草地和水域会持续增加,未利用土地会逐步减少。结论将为玛多县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提供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11.
12.
土地等级制度是维新政府为加快地税改革的进度,保证地税收入而施行的措施。该制度经过地方府县的试行后,被政府采纳并规范化,形成了完善的土地等级编制规则,最终成为政府向农民摊派地税的手段。本文将主要讨论政府的土地等级制度政策与县厅的执行情况,论述土地等级制度的产生、发展与变形以及编制土地等级对地税改革及当时的社会所带来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Field observations in two regions of European Russia (Kostroma and Samara oblasts) in summer 2010, reinforced by satellite imagery, provide a basis for a team of U.S. and Russian geographers to investigate ongoing changes in agricultural land use since the early 1990s. The authors highlight the contrasting situations in Kostroma (northern European Russia), where agriculture is limited and in retreat beyond relatively small scale operations in suburbia, and Samara (southern European Russia), where agricultural activity appears to be sustainable, albeit on a somewhat less extensive spatial scale than in the past. The comparison suggests that the change from central planning to unregulated market has not been popular, and that crop farming in both regions has better prospects than animal husbandry. Journal of Economic Literature, Classification Numbers: O130, P320, Q150, R140. 1 table, 17 figures, 21 references.  相似文献   

14.
15.
ABSTRACT

Establishing territorial control was one of the primary activities of colonial presence on Timor from the late nineteenth century. In Portuguese Timor as elsewhere in Southeast Asia, the colonial state pursued codification and regulation of land in multiple forms, including serial attempts to enact land registration in tandem with colonial projects including pacification, resource extraction, and generation of state income. Seeking to extend official purview to Timor-specific customary land use and practices, Portugal defined distinct social categorizations linked to land access and ownership. This article traces the policies governing land in Portuguese Timor from the late 1800s to the mid-1900s, highlighting state land acquisition, registration processes, laws and procedures asserting state control over land transactions, and international influences on Portuguese practices.  相似文献   

16.
17.
<正>都说那是神仙会聚的地方,奇峰环绕百鸟集翔,摇一叶小舟满载湿地荷香,看微微细浪亲吻雨后斜阳;都说那是心灵栖息的地方,清风徐来渔歌晚唱,挽一弯新月聆听虫曲蛙鸣,望满天星斗沐浴梦里水乡;我甘愿做你柔波里的水草,在浮光掠影中追寻梦的方向。——《湿地恋歌》  相似文献   

18.
19.
Land and Revolution in Iran, 1960–1980. By Eric J. Hooglund. Austin: University of Texas Press, 1982. xvii + 191 pp. $19.95 cloth.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