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登泰山散记     
在下山的途中,最使我感动的是:一位60多岁的老人和一位40出头的中年男子,他们一个担着矿泉水、一个担者啤酒,一步一步艰难地向上攀行,汗珠挂满了面颊。上个世纪80、90年代,在乡镇初级中学当语文教师时,虽然凭借教学参考资料,给学生讲授过清代散文作家姚鼐的《登泰山记》,但由于没有亲眼目睹过泰山的真面目,对泰山的印象依然比较模糊。直到去年7月中旬到北京开会,去了一趟山东泰安,  相似文献   

2.
难得有闲暇之日,我和同伴从九江乘公共汽车到莲花洞,要从这里步行登山,以实现心中久已立下的“登匡庐,览奇景”的夙愿。 下车后,我们向当地的一位老乡请教登山路径。老乡把我们打量一番,说:“从这里登庐山要走18里地,尤其是还要经过好汉坡。你们——困难啊!” 老乡的语气和神情告诉我们好汉坡一定非常艰险。可是,不领略一下它的险峻就收兵吗?不。  相似文献   

3.
霸气乔戈里     
2003年春节,新疆登山管理中心和乌市登山探险协会的“国人首次乔戈里徒步探险”的贴子一出,人气极旺,立即聚集了三十多位好手。登,咱不敢,只想攒着劲争得一睹。谁料,人这心气极短,三二下,几乎跌倒,乔戈里——岂是什么人都瞧得的?  相似文献   

4.
吴新华 《百年潮》2004,(3):9-15
北有登步,南有金门 发生在解放战争后期的登步岛和金门岛之战,曾被国发党大肆宣扬,以“北有登步,南有金门”并提,认为是这两次“大捷”,保证了台湾不致落入“共军”之手。  相似文献   

5.
《丝绸之路》2008,(7):77-77
一、要量力而行 其一、不是任何人都可以登山旅游的,如心脏病、高血压、急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肾炎、盆血、肺结核、发热、急性感染、结石活动期等病人就不得登山;其二,要根据个人的体力和身体素质而行,不要逞强好胜地一鼓作气爬上去,把自己搞得筋疲力竭。  相似文献   

6.
试论华南沿海新石器文化的几个问题史红蔚华南沿海包括广东、港澳、海南岛和广西沿海等地区,新石器时代约从距今六千多年前到距今约三千年前。长期以来这一地区发现了大量的新石器时代遗址和地点,一般认为整个华南沿海地区新石器遗址的文化内涵在各地虽有差异,但基本面...  相似文献   

7.
《百年潮》2002,(6)
吴伯箫同志临终嘱咐,骨灰洒在泰山。他的遗愿实现了。1984年我登泰山,写过一首诗:“松柏昂藏七尺身,冰泉幽咽想清吟;访君莫道不相见,万壑千崖都是君”。昊老自愿魂归泰山,朋友也以泰山之子目之,不仅因为他是山东大汉,而且因为他有“泰山石敢当”的硬气,托身泰山是毫无愧色的。  相似文献   

8.
观日出     
正我没去过泰山,也没有领会过观泰山日出的壮观景象。但不管人们对于登泰山观日出有多少不同的感受和惊奇,从中引发出多少不同的感叹和思考,有一点是共同的,那就是无论是谁,要想看到那一幅壮观,都必须赶个大早,必须登攀到顶峰,才有可能一睹奇观,感受到那种一望无际的灿烂,感叹于那种大气、那种伟力、那种豪迈。当然,或许也有很多人看日出是在海边,一轮红日从天际悄悄地、慢  相似文献   

9.
熟悉孟子经典的人对这句话不会陌生: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其中的东山即是峄山,位于邹城境内,如今是国家AAAA级旅游区、国家森林公园、省级地质公园、省级风景名胜区. 峄山拥有悠久的历史,在《诗》《书经》《史记》等历史典籍中多有记载.而秦始皇泰山封禅的途中,峄山则是重要的前站,历代帝王将相、文豪名擘,都曾慕名登临,留下了峄阳、孤桐、子思、春秋“四大书院”和许多瑰丽的诗文墨宝、碑碣石刻.  相似文献   

10.
持续数月,官方微博互动专题有6000多位网友直接参与,相关信息转发二十多万次;其中一位网友发贴3天内被转发六千余次,网友发表评论近200条,这个数量已接近微博人气王最高的单条微博转发纪录……  相似文献   

11.
一人生最大的乐趣莫过于登山。登山可健身骨 ,强体力 ;亦可励雄志 ,磨性情 ,更可怡心灵 ,养浩气。故 ,我生在嵩山 ,长在嵩山 ,又立足于嵩山 ,是天赐的宝地与鸿福。登山有易难之分 ,有快慢之别 ,有高低远近之差。有路可走 ,有阶可登 ,有道可寻者 ,低也、近也、快也。遇上则上 ,遇下则下 ,遇峰则转 ,遇障则回登者众也 ,可谓之易也。无路可走 ,无藤可攀 ,无道可寻者 ,高也、远也、慢也。欲上不得 ,欲下不能 ,欲障不越 ,登者寡也 ,可谓之难也。有所闻无所观 ,有所观无所行 ,有所行无所达者 ,险也、奇也、更慢也。必披荆斩棘 ,勇猛精进 ,锲而不舍 ,方能登峰造极 ,登者极少也 ,可谓之更难也。春日登山 ,可观山花之艳妆 ,可浴温暖之和风 ,可得万木之香气 ,使人精神振奋 ,意气奋发。夏日登山 ,可观云烟之变幻 ,可浴暴雨之洗礼 ,可得飞瀑之清气 ,使人高蹈风尘 ,放情凌霄。秋日登山 ,可观高义之薄云 ,可浴冰清之寒霜 ,可得鸿鹄之志气 ,使人荣耀秋菊 ,翘首八荒。冬日登山 ,可观峰峦之素裹 ,可浴飞舞之白雪 ,可得松柏之骨气 ,使人自强不息 ,刚健中正。朝日登山 ,午踏峰端 ,日落而归 ,则是一鼓作气...  相似文献   

12.
《山茶》2009,(11):4-4
语言的起源遥不可考,而文字的历史则要晚得多。前者伴随了人类的大部分历程,依常理推测,长度应以数万年计;而后者的出现不过是六千年前的事。  相似文献   

13.
不陪客,不邀友,不惊家,我独自一人悄悄地去步游普陀山。上观音灵山,独享清净,独品禅示,这样的向往埋在心底,久矣。自1970年首登普陀山,此后来来去去,多为陪客、采访、开会,常常是游三大寺,嬉千步沙,登佛顶山,熟了也就俗了。这一回,我只想轻轻松松走一些想去未去的寺庵景点,独自一人。  相似文献   

14.
谁心里没装着一座泰山呢!不管是去过的还是没去过的。 在我第一次到泰山之前,我的记忆里已塞了不少有关泰山的信息:杜甫的《望岳》诗,秦皇汉武的 泰山封禅,民间对妻子父亲岳父、老泰山的称谓,国泰民安、稳如泰山、泰山压顶不弯腰、笃定泰 山之类的成语、俚语,用"泰山石敢当"镇邪之类的民俗……我知道,这都是别人给我的泰山。我 该有我自己的泰山,只要去泰山,我就会发现寻找到自己的泰山。  相似文献   

15.
一师一校     
在铜陵县钟鸣山最偏僻的山村——丁山俞村,流传着一首民谣:丁山丁山,出门爬山,若去金榔,来回昏暗,去趟风凰(风凰山铜矿),如登泰山。村里唯  相似文献   

16.
浅谈贵州地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地震,是一自然现象,因地质作用即在地壳运动过程中岩层受到挤压、拉伸和旋扭等力的作用下发生断裂、错动等引起一定范围内的大地震动。地震,是人类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之一,一座大城市,几十万人的生命财产,可在数秒钟内全部毁灭(如,1976年7月28日河北省唐山7.8—8.2级大震,死亡24万2干人)日本关东地区地震亦造成了巨大损失,举世震惊。人类在长期对自然的斗争中.积累了不少矿预报经验.但目前的科学预报水平,尚难作出确定性的临震预报。我国是世界上研究地震最早的匡家。有文字记载的地震始于公元前183年的《泰山震八至今已三千…  相似文献   

17.
一人生最大的乐趣莫过于登山。登山可健身骨 ,强体力 ;亦可励雄志 ,磨性情 ,更可怡心灵 ,养浩气。故 ,我生在嵩山 ,长在嵩山 ,又立足于嵩山 ,是天赐的宝地与鸿福。登山有易难之分 ,有快慢之别 ,有高低远近之差。有路可走 ,有阶可登 ,有道可寻者 ,低也、近也、快也。遇上则上 ,遇下则下 ,遇峰则转 ,遇障则回登者众也 ,可谓之易也。无路可走 ,无藤可攀 ,无道可寻者 ,高也、远也、慢也。欲上不得 ,欲下不能 ,欲障不越 ,登者寡也 ,可谓之难也。有所闻无所观 ,有所观无所行 ,有所行无所达者 ,险也、奇也、更慢也。必披荆斩棘 ,勇猛精进 ,锲而不舍…  相似文献   

18.
我一听要去著名景区脑袋就发胀。 一次次汗流浃背地挤车、在两人一张的小床上凑合过夜、购买哄抬得令人咋舌的参观票、吃不上饭或吃又贵又难吃的饭、排队上厕所、高价买小贩的劣质胶卷冒牌饮料、跟周围的革命群众一起合影,还不得不忍受闹哄哄的套圈游戏、女尸展览、化妆照相、科学算命、流行音乐……有一年“十一”休假去泰山,我被夹在十多万登山者中间,以每分钟不到半米的速度往前挪动,想离开这个队伍下山回家都不行。多次受害后,我一听要去著名景区脑袋就发胀,可旅游痛发作起来又不好受,只好改戏,专挑那些人迹罕至或干脆无人光顾…  相似文献   

19.
<正>泰山自古一直被视为神山、圣山、国之镇山,在泰山上举行的祭天仪式及在泰山下的小山举行的祭地仪式被称为封禅,是古代帝王向天神、地神报告自己功业的一种方式,秦始皇、汉武帝、唐高宗、唐玄宗、宋真宗等都曾封禅泰山。明代皇帝虽未亲往封禅泰山,但对泰山却极为尊崇,有明一代遣官致祭达40余次之多,凡国之大事,或祈丰,或求雨,或祈子,或征伐,或嗣承大统,或元子诞生,都要祭告泰山,皇室宗亲更是频繁在泰山祈福祝告,  相似文献   

20.
对我来说1999年是非常难忘的一年,那年三月我离开家乡,第一次来到拉萨,进入西藏登山学校。从家乡聂拉木到拉萨需要三天时间,一路上我都在想象即将踏入的学校。那时学校刚刚成立,登山装备非常简陋,我们用的大部分都是60年代用过的装备。虽然条件很差,可我们在学校学到了很多东西,不仅是文化知识,更重要的是勇敢、拼搏、敢于挑战困难的精神。尼玛老师的这句话至今让我记忆犹新:“今天我带了你们二十几个人,将来你们要培养更多的登山人才,发展西藏的登山事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