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茶叶是前近代社会中外贸易的大宗商品,是中国主动与世界联系的纽带之一。美国建国后开始与中国直接进行茶叶贸易,并很快成为华茶贸易的第二大国,茶叶贸易对美国建国早期的经济发展起了重要作用。本文通过对早期中美茶叶贸易数据的统计与分析,还原近代中美茶叶贸易的兴起与美国茶叶消费市场的形成。  相似文献   

2.
18世纪20年代饮茶习惯风行于欧洲以后,直至20世纪以前,茶叶成为中西贸易居支配地位的商品。西方贸易公司竞相派船到中国,以白银购买茶叶。对他们而言,“茶叶是上帝,在它面前其他东西都可以牺牲”①。中外学者对鸦片战争前以茶叶为中心的中西贸易已有大量深入的研究②,但鲜有学者注意到,中国外销茶叶是如何生产与营销的③。鸦片战争前的140年中,欧美贸易公司用来购买以茶叶为主的中国商品所花费的白银达169437564两白银④。闽北茶叶占中国外销茶价值的40%-60%,每年约40%以上流入中国的洋银用来购买闽北…  相似文献   

3.
十八世纪后,英国逐渐占据了中国同西方贸易的主导地位,茶叶取代丝绸成为他们从中国进口的主要商品。中国的绿茶凭借优良的品质倍受英国人青睐,大量运销英国。绿茶的大量出口推动了茶叶商品经济地发展,同时也带动了相关产业地兴起。  相似文献   

4.
张默予 《黑龙江史志》2013,(15):53-54,57
茶业在唐代的发展逐渐兴盛。唐人贵茶的风气始于南方,北人从"贱茶"到"贵茶"这种风尚的转变与南北茶叶贸易的发展密切相关,而隋唐运河正是南北茶叶贸易的承载者。本文认为,正是这条沟通南北的大动脉,使得茶商顺河北上,将南方贵茶的风俗带到北方,刺激了北方茶叶的需求兴盛了北方的茶叶贸易,与此同时亦加深了南北文化的交流与融汇。  相似文献   

5.
黄晓枫 《四川文物》2012,(2):42-49,89
四川地区从西周时期已开始栽培茶树,到唐代,这里的茶叶生产发展得相当成熟。伴随着经济、文化的不断发展,宋代的成都是一个经济与文化高度发达的城市,具有重要的政治、经济与文化地位。以成都平原为中心的四川盆地经考古发掘,发现了大量与茶事有关的遗物,宋代的成都已经形成了较为独特的茶文化,并大大促进了茶叶的生产与贸易,在一定程度上还起到了安抚边地少数民族、维护稳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福州自古以来一直是福建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1842年8月被开辟为最早的通商口岸之一,于1844年6月正式开埠。19世纪中叶在经营茶叶贸易方面因距西方人喜欢的武夷红茶产区径捷而后来居上,在60年代发展成为驰名中外的世界“茶港”,福州的商业贸易也因为茶叶贸易的兴盛而变得十分繁荣起来.“据说当时有外国商人估计如果江南和广州的战事继续下去,必然会有更大的贸易投向福州,估计在不久的将来福州的重要性会仅次于上海.  相似文献   

7.
清代打箭炉城的川藏贸易的产生和发展吴吉远打箭炉(今四川康定城)作为地名,出现于元明时期①,而发展成为康区经济、政治、军事、宗教、文化中心的高原重镇则是清王朝时期的事。打箭炉城的产生与发展,无不与川藏茶叶贸易紧密相关,"各业皆因茶而兴"②;也无不与清王...  相似文献   

8.
《收藏家》2020,(9)
正茶叶作为商品大量外销出现于17世纪以后。当时随着新航线的开辟,欧洲国家的船队经过好望角进入到东南亚以及东亚,开始了大规模的海上贸易,中国的生丝、茶叶、陶瓷是外销的大宗物品。18世纪20年代茶叶取代了丝绸,成为输入欧洲的主要商品。19世纪40年代之前,中国一直是世界茶叶市场的主要供应商,1886年中国茶叶输出量到达顶峰,当年订单达到了13.41万吨,此后茶叶的对外输出逐渐下滑,1887年印度茶叶出口量就超过了中国。  相似文献   

9.
一、俄商在新疆的茶叶走私活动 茶叶贸易在中俄贸易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其中有正当的贸易,也有非法的贸易。清朝末年,新疆地区“中俄商务交涉最纠纷者,莫如茶叶一端”。其所以如此,完全是由于俄国商人不  相似文献   

10.
赖晨 《文史精华》2013,(12):55-58
中国茶叶曾经在国际茶叶贸易中处于龙头老大的地位,给我国带来滚滚财富,后来作为英国殖民地的印度从中国窃取茶种、茶苗、茶技,种植生产出大批价廉物美的茶叶,中国茶业受到很大冲击,给中国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其中,作为英国博物学家兼经济间谍的福钧,起了十分恶劣的作用。那么,福钧是何许人也,他是怎样窃取中国茶种、茶叶技术的呢?  相似文献   

11.
汉至民国时期茶叶广告的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是世界茶树原产地,具有数千年的饮茶史。2000多年前的西汉时期已经形成以四川为中心的茶叶销售市场,唐宋以降,茶叶商品经济蓬勃发展,清朝中后期达到顶峰。茶叶广告对茶叶生产、销售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但至今无一人加以考察。本首次把数千年中国茶叶广告史划分为两汉至南北朝时的起源时期、隋唐两宋时的发展时期、明代清前期的再发展时期、鸦片战争后到解放前的嬗变时期,并详细考察了各个历史时期茶叶广告的兴起原因、表现形式及其作用,为当前市场经济条件下扩大茶叶销售,解决卖茶难问题提供了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12.
明清时期河南省部分经济作物的种植与分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明清时期河南省油料作物主要有花生和芝麻两种,花生明中期传入中国,清代在河南广泛种植。芝麻汉代从西域传入,明清时期在河南广为分布。这两者今日在河南省的经济作物种植中仍占重要地位。染料作物中蓝草和红花均为传统作物,种植历史悠久,分布广泛。从明至清,种植之风方兴未艾。两者在清末均由于受到外来染料的冲击而中落,此后再也未能恢复到原来的水平。嗜食作物中的罂粟,清咸丰年间开始在河南省广泛栽种,后因国人的抗议,在民国年间禁种。烟草和茶叶的种植不惟明清时期就有一定的规模,且一直持续发展,为今日河南省以许昌为中心的烤烟基地和以信阳为中心的茶叶基地的建设和发展创造了条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平阳商帮作为晋商的一支,明清两代是其发展的重要阶段,清末民初逐渐由繁盛走向衰落。平阳商帮经贸西路,其经营地点基本为丝绸之路沿线城市如西安、兰州、银川、武威、酒泉、西宁等,其经营行业涉及盐业、冶铁业、布业、烟业及茶叶等。明朝"开中法"的实施为平阳商人经贸西路拉开了序幕,丝路贸易的繁荣吸引平阳商人前去经商,"互通有无"的商业模式给平阳商人提供了商机,便利的交通亦是平阳商人经贸西路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14.
清至民国时期茶叶消费主体呈现许多新特征、新变化.平民百姓的茶叶消费带有更多的市场行为,少数民族茶叶消费数量更多,军士以茶充饷现象屡见不鲜,国外消费主体异军突起,官僚文人、富商大贾、和尚道士的茶叶消费与茶叶市场关系更紧密,皇亲国戚的茶叶消费披上了浓浓的市场色彩.这些新特征、新变化对茶叶市场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茶叶消费主体的消费数量、消费能力、消费层次、消费习惯、消费方式从某种程度上决定着茶叶市场的基本走势.  相似文献   

15.
左宗棠与西北茶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宋以来,西北茶务与财政、军事、国防关系密切,地位十分重要.清代雍正、乾隆以后,兴盛了千余年的茶马贸易走向衰落.受多种因素影响,咸同时期西北茶务更加残破不堪.左宗棠调任陕甘总督后,从巩固边防、筹集军饷的目的出发,大力整顿西北茶务,深刻分析了西北茶务十余年停滞的五个原因,采取了试办茶务的四个办法,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整顿茶务的三大政策,产生了四大重要影响,最终使西北茶务摆脱了困境,呈现出繁荣发展的可喜局面.  相似文献   

16.
论松筠与晚清西北史地学的兴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作为清代学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晚清西北史地学的兴起可以说是历史与学术发展的必然趋势,但我们也不能忽略一些关键人物在其中的影响。本文以松筠为研究对象,充分论述了他在晚清西北史地学兴起过程中发挥的重要作用,认为他是晚清西北史地学兴起的奠基人。  相似文献   

17.
李俊 《收藏家》2009,(6):29-34
兴盛于中国清朝初期与中期闽南地区的一种饮茶器具——朱泥小壶,上世纪90年代初台湾盈记唐人工艺出版社出版了一本《朱泥宝记》,向世人列举出了100多件朱泥壶,件件红润娟秀、精微细腻,而在此前或此后介绍紫砂壶的书籍中则把清代朱泥小壶归于“古壶”一类。笔者查阅了古今中外关于朱泥壶的书籍与文献,发现这种至今在闽南地区还时常出土的朱泥小壶,是清朝鼎盛时期宜兴紫砂的特殊成就,是东方古老文明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是世界造形艺术宝库中的一朵奇葩。  相似文献   

18.
“近代”、“近世”,历史分期与史学观念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考察了古典时间名词“近代”和“近世”在清末民国时期词义的演化及其给中国史学近代化和近代中国史学发展带来的影响 ,认为清末民国时期“近代”和“近世”词义的翻新 ,改变了中国传统的历史时间分期法 ,促进了中国通史研究的近代化 ,促进了专门史、边缘史、近代史研究的发展 ,同时又相当程度上反映了清末民国时期中国史学近代化的广度和深度。  相似文献   

19.
明代的茶果银是一种重要的历史现象,有礼仪、贿赂和赋税三种性质。茶果在人际交往和祭祀神灵的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有时用银钱代替实际的茶果,于是产生了礼仪性质的茶果银。明朝制度虽然禁止征收茶果银,但贿赂性质的茶果银实际上广泛存在,并造成严重危害。赋税性质的茶果银由礼仪和贿赂性质的茶果银演变而来,到清代成了正规的赋税。  相似文献   

20.
旗杆在中国历史悠久,最初多为竹、木、石制,宋元时期,金属旗杆得到广泛应用,清代铁制旗杆开始大量出现。据统计,现存古代铁旗杆49对,主要分布在陕西、河南、山西、甘肃等省。铁旗杆的铸造经历了三个阶段,初期规模较小、结构简单;中期高大雄伟、结构巧妙、工艺精良;晚期虽然也较精细,但规模已大不如前。铁旗杆的产生根源于我国的信仰文化,是清代铸造业发展的结果,同时也与清代商业的发达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