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朱提银到底产于何地范文钟要弄清“朱提银”产于何地,应先确定朱提和来提山的地望。这个问题元代以前的史书有明确的记载。明代以后一些涉及“朱提”的书籍使问题复杂化了。本人曾经查看有关书籍,历史资料,特别是出土的又物,并且亲自到今云南昭通市、鲁甸县、四川宜宾...  相似文献   

2.
本文记述残文朱提的现状与流传。自文献查知 ,端方著录有差错 ,我馆 6 0年代一级品定名亦有误 ,残文应为“万会银号”等字。近一个世纪以来 ,不少大家视残文朱提为绝品 ,但亦有人对其真实性提出质疑。  相似文献   

3.
云南矿产资源丰富,各种有色金属遍布全省各地。云南所产的白银早在西汉时期即已闻名全国。在王莽实行币制改革、推行的“宝货制度”中,云南昭通出产的“朱提银”比其他地方出产的白银价值要高50%以上。在三国时期,“朱提银”是云南支持蜀汉政权的重要战略物资。在元明以后,白银大量进入流通领域,并逐步形成大数用银,小数用钱的货币流通格局。元自世祖始即对云南的银矿实施政府管理,在税收方面设银课收取银矿之利。  相似文献   

4.
“南夷夜郎”两县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史记·西南夷列传》中,“罢西夷,独置南夷夜郎两县一都尉”,记载了汉武帝对西南夷措施的变化。“南夷夜郎两县”是指在南夷夜郎的地城中设置两个县。“南夷夜郎”不是县名。这两个县是汉阳县扣朱提县。  相似文献   

5.
朱提堂狼器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小平  魏然 《考古学报》2021,(3):365-380
目 次 一 纪地类朱提堂狼器 二 与周边地域性铜器的比较 三 无纪地类器的辨识 四 总体特征及其源头 五 衰落原因 清至民国时期,朱提堂狼器已受学术界关注,端方、冯云鹏、容庚等都对其铭文和纹饰进行了著录[1].新中国成立之后,陈直、汪宁生、孙太初、方国瑜、徐正考等根据铭文就朱提堂狼器的制作时间、地望等问题进行了探讨[2].这些研究无疑为初步认识朱提堂狼器奠定了基础.但是作为汉代最为重要的铜器作坊之一,朱提堂狼不可能仅生产具铭的洗等几种器类,每件器物也不可能都有题铭或纹饰.如何完整认识朱提堂狼器,其文化特征、源头和衰亡原因尚需进一步探索.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新公布的材料,尝试对这些问题进行考述.  相似文献   

6.
山东寿光纪国故城出土的东汉时期器物,对研究故城的历史沿革具有重要价值。其中出土的立雕凤鸟镂孔熏炉造型优美;"永寿二年朱提"铜洗体现汉代"朱提"青铜文化的影响力以及当时齐、滇地区之间密切的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7.
前不久,距宜宾市城南3公里的南广乡平和村姚家咀因扩建公路,掘出一座岩墓,在岩墓中出土两件东汉纪年铜洗。该铜洗为黄铜,基本完整。按其底内铭文和图案特点,分别命名为“建初四年朱提双鱼纹铜洗”和“延平元年堂狼双鹭纹铜洗”。现藏宜宾博物馆。1991年5月经省、地文物部门专家会同鉴定,定该双鱼铜洗为国家一级文物;双鹭铜洗为国家二级文物,弥足珍贵。  相似文献   

8.
BBo《博物馆与素质教育》,(高荣斌),总33期118页CChao《超越最优化模式——人类利用动物研究方法的选择》,(朱里埃。芝沫曼。浩尔特,[译]安家媛),总33期96页Chi《成吉思汗的成功说明了什么?》,(朱耀廷),总33期32页Ci《“赐女子百户牛酒”解——兼论秦汉时期妇女的社会地位》,(于琨奇),总32期37页Cong《从贺兰拜寺沟方塔西夏文献纸样分析看西夏造纸业状况》,(朱达生 王菊华),总33期72页EEr《二十世纪中外学者对邢窑的研究》,(杨文山 武素敏),总32期94页GGuan《馆藏康熙瓷器的品种及艺术风格》,(张 燕),总33期112页HHan《“汉朱提残…  相似文献   

9.
一、文献上对"郫邑、郫城、郫县、小郫"概念之界定古蜀国望帝杜宇之王都称郸邑,文献上的记述甚多,扬雄《蜀王本纪》记曰:"后有一男子,名日杜宇,从天堕止。朱提有一女子名利,从江源井中出,为杜宇妻。乃自立为蜀王,号日望帝。治汉山下邑郸。化民往往复出"①。常璩《华阳国志·蜀志》也说:"后有王日杜宇,教民务农。一号杜主。时朱提有梁氏女利,游江源。宇悦之,纳以为妃。移治郸邑。或治瞿上"②。《元和郡县图志》记述更明确:"郫邑,蜀望帝理汉山下,邑曰郫,是也"③。开明取代杜宇为蜀王,似乎仍都郸邑,《华阳国志》曰:"开明王…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华阳国志》与考古发现墓葬分布的对比分析,初步得出汉末西南地区的"汉夷"格局大体上是:蜀郡、犍为郡、广汉郡、巴西郡、梓潼郡、汉中郡,并巴郡、巴东郡的长江沿线,汉嘉郡东北部至东汉时已有大量汉族分布;魏兴郡、上庸郡、新城郡虽无大姓、士女记载,然为秦汉汉族移民重要区域,当以汉族为主;宕渠郡、巴郡和巴东郡的长江以北,并朱提郡、平夷郡、平乐郡、建宁郡、晋宁郡、夜郎郡地区,有较少数量的大姓、士女,这些区域不仅有大量"夷"的分布且体现为汉族聚居地区"汉夷共处"的格局;《华阳国志》余下区域,多只有局部且数量不多的大姓、士女、室墓、崖墓的分布,当是以"夷"为主的区域。  相似文献   

11.
共产党志的重点内容是重要决策,设“重要决策”章或节,下设“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环境保护”节或目记述。人民代表大会志的重点内容是立法、监督“一府两院”的工作,设“地方立法”“监督”章或节,下设“地方性法规制定”“批准地方性法规”和“决定重大事项”“听取和审议专项工作报告”“执法检查”“调研视察”“议案意见”节或目记述。人民政府志的重点内容是施政纪略,设“施政纪略”章或节,下设“经济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环境保护”“勤政廉政建设”节或日记述。人民政协志的重点内容是参政议政,设“参政议政”章或节,下设“提案”“建议意见”“调研视察”节或目记述。  相似文献   

12.
本文就《张家山汉墓竹简》十个字的字义进行了考释。认为“荃”为“絟”之借,其义为“细葛”布;“道”当读为“由”,用作介词;“qian”读为“鬝”或“顅”,义为“秃”;“胗胗”,亦作“chēn”,其义为“气体或液体满盛貌”;“洒洒”,亦作“洗洗”,读为“shēn”,其义为“寒”;当为“渴”字异构,其义为“泄”;“央”作名词用,义为“尽头”。“为”有两种用法,一为连词,一为动词,其义为“有”;“喜”为“禧”之借,其义为“吉”;“敦”借为“顿”,其义为“跺”。  相似文献   

13.
张力平 《文史博览》2013,(11):64-64
“血腥”和“愚昧”是“文革”的两大特点。十年浩劫,满是荒唐,“打鸡血”便是一例。一边是大破“四旧”封建迷信,一边却又迷幻于“神水”、“圣水”、“打鸡血”、“喝胃宝”、“甩手疗法”等“神奇”、“科学”和“专业”的“养生绝招”,“文革”让人啼笑皆非。  相似文献   

14.
“保”当如字读,“保训”即关于“保”(所当保守者)的训教;“前夗”宣读“前冕”,指前任君王;“詷”字义应为相同的言辞;“恐求中”之“恐”当涉上文衍,“中”即“中庸”(用中)之“中”;“自诣厥志”之“诣”不必读为“稽”;“言不易实变名”之“言不易实”当读断;“假中”谓学来中道;“宿不详”之“详”当如原简释“蓑”,义同“永”.  相似文献   

15.
胡平 《世界》2006,(10):14-19
在中国近现代历史谱系中,毋庸质疑,“日本”是出现频率最高的国家。一旦点击了这个谱系,与此直接间接相联系的——“明治维新”、“甲午战争”、“抗日战争”、“中日关系”、“中日人民友好”、“天皇”、“武士道”、“右翼势力”、“靖国神社”、“汉奸”、“台独分子”等词语,  相似文献   

16.
张炜 《湖南文史》2009,(8):35-35
我国历史上历代帝王除了有“庙号”、“谥号”和“尊称”以外,有些帝王还有“特称”。如宋代皇帝的“特称”叫“官家”,明代皇帝的“特称”叫“老爷”,而清代皇帝的“特称”则叫“老佛爷”。在有些历史小说、电影、戏曲中,把慈禧太后称作“老佛爷”。实际上,“老佛爷”的称呼不是慈禧专用的,清朝各代皇帝的特称都叫“老佛爷”。  相似文献   

17.
从“天”的大量异名入手,分析了古人对天的直观感受、理性认识和哲学思考.异名所含语素“虚”、“空”、“高”、“寥”、“苍”、“青”、“碧”、“玄”等,表明古人对天的直观感受是虚空、高远、颜色或蓝或黑;语素“圆”、“穹”、“盖”、“九”、“璇”、“均”等,反映了古人对天的形体与状态的分析与推断;语素“清”、“上”、“皇”、...  相似文献   

18.
本文在考察故训旧注的基础上,对《论语》“御人以口给”的“给”和“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的“敏”进行了新的解释。认为“给”有“捷”义,不训为“足”、“供给”或“辩”;“敏”应解作“勉”,不训为敏疾之“疾”。  相似文献   

19.
曹丕《典论·论文》是中国文艺理论史上第一篇文学理论专论。其中对文学风格,曹丕开创性地提出了“文气说”,并将气分“清浊”。对“气”与“清浊”的解读是理解曹丕“文气说”的关键。通过对“气”和“清浊”用法的考察,我们不难发现,“清”“浊”的正确解释并非“阳刚”与“阴柔”,曹丕是尊“清”而贬“浊”的。  相似文献   

20.
《巴蜀史志》2012,(5):27-27
2010年.经过反复研究、斟酌,我们创办了地方志季刊《今古双流》,通过设置“大事记述”“田园城市”“双流风采”“镇街概览”“人物春秋”“历史掌故”“岁月回眸”“民俗风情”“地方文苑”“旅游休闲”“交流平台”“信息摘登”等各具特色的栏目,以纸质、电子媒介的形式,多角度、多领域、多渠道挖掘双流源远流长、灿烂多姿的历史文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