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美国女黑奴生活状况的历史考察(1661~1863)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美国女黑奴在白人世界和黑人世界的生活状况是截然。同的。在白人世界,女黑奴是主人的财产,肉体和精神的双重折磨是她们的家常便饭,她们是不自由的奴隶。在黑人世界,作为母亲,她们表现出非常的母爱,在骨肉分离随时降临的情况下,在沉重劳动的间隙,她们尽着做母亲、妻子的责任;相对于当时的白人妇女,女黑奴在夫妻关系和家庭生活中拥有较多的平等和较高的地位。这一方面是因为黑人夫妻同处苦难境地更加强了相互体恤,另一方面是因为能干的女黑奴在家里是丈夫和孩子的生活依赖。但是,作为女人的日子是短暂的,从根本上说,她们是女奴。因此,为从女奴到成为永久的自由的女人,女黑奴们从没有停止过斗争。  相似文献   

2.
作为美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女诗人之一,西尔维亚·普拉斯以其独特的创作视角和她对女性生命中的各种情感体验大胆而细腻的书写被世人所铭记。本论文以普拉斯及其诗歌为研究对象,探索、揭示二战后女性心理。在研究方法上,本论文立足于文本分析,同时结合诗人的体验及经历,深入挖掘普拉斯的诗歌主题及其对女性世界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鲁迪秋 《世界历史》2020,(1):59-73,I0004
19世纪初期,受国内外局势的推动,女性慈善社团在美国大量涌现。成立于1811年的波士顿科班社就是这股浪潮的产物。以科班社为代表的女性慈善社团在美国白人女性公民身份的初步建构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女性慈善社团的日常运作为白人女性提供了扮演美国公民的机会与训练。在起草与签署社团章程、向立法机构请愿并以法人身份行使法律和经济权利、通过选举和表决来解决社团事务的过程中,白人女性确立起公民意识。此外,女性慈善社团开展的活动进一步为女性成员提供了以公民身份行动的平台。通过参与慈善活动,美国白人女性能够把经济优势转化为公共影响力,关注家庭以外的公共事务,进入公共领域。公民意识的确立与公民身份的践行,为日后美国白人女性追求完整公民身份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试论美国奴隶制时期的黑人家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志杰 《史学集刊》2006,1(1):53-59,96
生活在美国奴隶制下的黑人奴隶被看作主人的财产,其婚姻和家庭没有法律保障,但黑人在特殊的生存环境中并未放弃这种最基本的权利,他们建立了属于自己的家庭生活并形成了奴隶制度下特有的家庭观念。黑人在家庭中找到一种群体归宿感和个体身份,家庭生活是黑人奴隶在奴役和剥削下得以生存的重要策略。  相似文献   

5.
从英文原意上看,片名"the Help"意指片中那群黑人女佣,翻译成《相助》,有点望文生义,但也歪打正着,吻合了片中白人女子和黑人女性互相帮助的主题。本片的原著小说在国内翻译出版时,用的也是这一书名。影片的背景是1960年代的美国密西西比州。这个地区有着强大的种族歧视传统,黑人的生活长期笼罩在作威作福的白人阴影下,各种带有种族歧视色彩的法律  相似文献   

6.
20世纪60年代以来美国女性单亲家庭变迁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60年代以来,美国女性单亲家庭数量骤增,引发大规模道德批判风潮,政治倾向日渐保守,政府福利政策随之紧缩。综观其发展历程可知,两性经济格局的变更,婚姻与性观念的嬗变,单身母亲自有的婚育价值观,政府公共政策的双重作用,合力推动了美国女性单亲家庭的群体扩张。就所占比重和贫困程度而言,黑人女性单亲家庭是尤其值得关注的群体。对以母子为基本关系单位的家庭模式的认可度,以及黑人社区中适婚男性数量上的匮乏,是美国黑人家庭中女性单亲家庭比重较大的特定因素。  相似文献   

7.
杨静 《史学集刊》2012,(4):114-120,128
1870年至1920年,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初步实现,美国经济发展速度空前,创造出了大量就业岗位,并由此形成了一股女性就业高潮。该时期美国就业女性以年轻的单身女性为主,工作岗位高度集中在家庭服务业、制造业、白领以及专门行业中,且具有明显的因种族和民族而导致的就业差异特征。美国女性大量进入就业领域提升了自己的家庭和社会地位,她们传统的婚恋观和家庭观受到冲击,并促使美国妇女从传统女性向现代新女性形象转变。  相似文献   

8.
美国女性中产阶级是19世纪末新旧中产阶级交替过程中形成的一个以性别为标识的"白领职业"群体,其社会地位在二战后明显提升,并逐渐显现出如下特点:其一,在经济地位、生活方式和文化价值观等方面,与新中产阶级有一些相似之处;其二,职业趋向开始向知识和技术含量较高、薪水和收入不菲的"白领职业"攀升,成为美国一个新起的、且相对具有职业竞争力的社会群体;其三,参政议政的政治兴趣颇为浓厚,与美国中产阶级传统上"冷漠"和"保守"的政治态度有很大的不同。  相似文献   

9.
10.
基督教认为女性是人类原罪的罪魁祸首,对女性多持贬抑,这使女性在基督教中的影响多遭湮没。然而女性在耶稣的传教、早期家庭教会的发展和早期基督教人数的增长等方面都起到了不容忽视的积极作用,为基督教的兴起和早期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相似文献   

11.
周辉荣 《史学月刊》2002,2(5):96-107
禁酒妇女及其组织基督教妇女禁酒联合会(Woman’s Christian Temperance Union,WCTU)是19世纪美国改革年代及妇女运动蓬勃发展年代的产物。它承继前一个年代禁酒浪潮,将禁酒再一次推向高潮。然而,禁酒并不是她们惟一的活动和目标,其影响也绝不仅仅局限于此,而是直指整个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由此,它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这种种影响都最终对妇女本身产生了不可磨灭的影响,对妇女运动的进展起到有力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2.
从19世纪末叶以来,美国外交思想经历了从孤立主义向所谓的“国际主义”的转变,这种转变到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基本完成,其核心内容是美国借助着强大的经济、军事和化力量,大踏步地迈向国际政治竞技场,实现这一时期绝大多数美国领导人梦寐以求的世界领袖地位。然而,这种转变在国内外遇到了强大的阻力,最终把美国的世界领袖梦想化为烟云。不过,美国的政治、经济和战略等利益已经使美国无可解脱地与世界联系在一起。就美国外交而言,这是一个不可逆转的趋势,美国人厌恶卷入大洋之外政治事务的传统心态由此正发生着变化,这也预示着美国力图充任世界领袖的时代正在缓慢地到来。  相似文献   

13.
14.
所谓史学观是指史家对史学产生、发展及其规律的认识,是史家从事史学实践所必须遵循的准则和探寻史学内在规律的关键所在。它包含了对史学性质、宗旨与功能、史原则、撰述旨趣、评价尺度、研究取向,以及史学与时代关系的认识等。19世纪中国社会所发生的空前的巨变,以及历史观念的深刻变革,直接引起了史学观的变化。这种变化主要表现在:  相似文献   

15.
许国林 《史学月刊》2006,1(5):71-74
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大众化杂志迅速兴起和发展。大众化杂志有如下几个特点:迎合大众口味;内容贴近社会现实;价格低廉;有一个稳定增长的、数量较大的读者队伍。美国大众化杂志的兴起和发展,是当时美国社会政治经济状况决定的,并对20世纪初美国黑幕揭发运动的兴起和发展,以及20世纪初美国社会的变革和转型起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6.
何浪燕 《史学月刊》2003,(11):71-74
19世纪70年代以后,几乎所有西欧和中欧国家都出现了现代反犹主义思潮,其中法国尤为典型。当时,法国反犹主义的突出表现是反犹主义政治化,即反犹立法的确定、大规模的群众反犹运动以及民众对反犹观念狂热的、盲目的信仰。法国反犹主义政治化是个复杂的社会历史现象,是宗教、思想、历史、社会、经济、现实的政治状况等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其中最为重要的是经济和现实的政治因素。  相似文献   

17.
王华 《史学月刊》2005,(3):93-99
19世纪末以来,西方学学术界在萨摩亚问题研究方面取得了很大进展,新的理论和方法的逐步采用使得对问题的研究到20世纪60、70年代时达到高峰。丰富的研究成果不仅提供了对萨摩亚国际争端基本状况、与此相关的大国政策和大国关系的基本描述,而且还能让我们从中清晰地寻见20世纪以来国际史学研究领域包括国际关系研究领域理论的发展脉络。  相似文献   

18.
19.
20.
19世纪后半期澳洲排华运动与澳大利亚联邦运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世纪后半期 ,利益的接近与趋同导致在以英国移民及其后裔为主体的澳大利亚白人之间逐渐形成了愈加明确的民族认同感 ,进而导致澳大利亚民族国家———澳大利亚联邦的建立 ,这一演进过程就是澳大利亚联邦运动。而与此相伴随的澳洲排华运动则加速了澳洲各地白人之间的联系与联合 ,加剧了澳大利亚各殖民地与英国之间的分离并成为联邦运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