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李琴 《广西文史》2002,(1):38-43
马君武多才多艺,正如他的学生秦道坚所评论,“他是一位革命家,一位诗人,又是一位科学家。”除此之外,马君武还是一位教育家、实业家。综观其一生业绩,无论在教育、化、政治、实业等诸方面都有所建树,目前史学界对马君武的教育思想和成就颇多述,而对于他的实业思想则重视不够。  相似文献   

2.
马君武(1881—1940)是我国近现代史上一位名的资产阶级革命家、科学家、教育家和翻译家。他为发展中国人民的科技与教育事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马君武的学术思想博大精深,其科技思想与实践,便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重要侧面。  相似文献   

3.
派遣留学生是落后的国家或地区向先进国家或地区学习的一种重要方式。广西地处祖国南疆,教育文化事业发展比较缓慢。近代广西按照国家的规定和广西发展的需要选派了出洋留学生,以马君武、雷沛鸿为代表的留学生学成回国后对近代广西的教育事业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们的教育思想和实践在今天仍然值得我们借鉴。  相似文献   

4.
20世纪前半期的中国社会变迁(1900~1949)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帕森斯的社会平衡理论来解释中国的社会变迁,工业化就成为近代中国社会变迁的原动力。工业化的社会需要新知识分子和科技人才,这两类人跃升为工业社会精英份子的一部分,这是社会的第一种变迁。随着工业化而来的是工商阶层的兴起,工商业者及银行家成为工业社会的精英份子,这是社会的第二种变迁。当工商阶层兴起以后,人口集中城市是社会的第三种变迁。当工业化与都市化进行时,家庭制度也发生改变,由大家庭变成小家庭,且孝道也呈式微之势,这是社会的第四种变迁。  相似文献   

5.
近代以降,随看中国内忧外患形势的日益加剧,知识分子阶层勇敢地承担起了救国救亡地历史使命。他们或以艺见长,或以突出。然而由于中国传统之重轻艺思想的深远影响,近代知识分子阶层只能遵循“学而优则仕”这条中国传统知识分子所走过的老路子。随着中国日益走向世界,此种情形直接阻碍了中国进一步现代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6.
20世纪初,以江苏著名的民族资本企业家张謇为代表的中国现代化事业的先行者们,引进西方资本主义经营模式,在江苏苏北沿海地区进行资本主义大农业经营,创造性地建立了公司加佃户(农户)的经营方式,并将这种方式纳入了近代大工业主导的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体系,形成了具有现代意义的农工商一体化格局,在近代中国第一次成功地将传统小农推向了现代大市场。  相似文献   

7.
刘本锋 《南方文物》2006,(4):125-126
中国传统文化中所蕴含的管理思想和领导智慧深深渗透在我国现代管理实践中,隐秘而顽强地影响着现代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各种管理行为。如果按哈肯的协同论的理论来解读,这是一种“慢变量支配快变量”的现象,文化传统的“慢变量”对当代快速嬗变的管理理念和丰富多样的管理  相似文献   

8.
中国古代文化对于世界文明的贡献,不是只有“四大发明”,以“四书”、“五经”为代表的政治文化,对于人类近代文明也有过积极的贡献。明清之际,中国的主体文化一儒学一程朱理学,在欧洲曾经形成过100年的中国文化热,儒家思想与意大利文艺复兴以来所形成的欧洲新思想相结合,成为欧洲近代历史发展的主导精神一启蒙思想的一个重要渊源。法国启蒙运动的领袖伏尔泰是中国儒学在欧洲最有力的鼓吹者.他和他的“百科全书派”把中国儒学作为反对神权统治下欧洲君主政治的思想武器;程朱理学一新儒学,成为德国哲学家菜布尼茨创立欧洲实践哲学的依据,并用以反对罗马教廷的启示神学;被称为“欧洲孔子”的魁奈,以儒学为依据,开创了近代欧洲政治经济学的新纪元,为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形成与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
<正>近代文化怪杰辜鸿铭是一个奇妙而独特的人物。毫无疑问,在封建卫道士的阵营中,可谓独树一帜。究竟是什么原因,使他从一个彻头彻尾完全西化的洋人物变成了一个固守中国传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前 30年间 ,中国经历了从保存国粹到整理国故再到不承认国学是“学”这一持续的学术和思想观念的竞争进程 ,其中形成社会参与相对广泛的思想论争至少有四次。本文从思想视角考察整理国故的口号初起时以北大学生为主的思想论争中与学术相关然其关怀又超出学术的部分 ,首先检讨论争双方的观念本身 ,其次将此次论争置于当时思想言说之中进行考察 ,侧重于各类读书人观念的异同 ,最后从时人关注的古今中外的时空互动角度简单分析这次论争的史学启示。  相似文献   

11.
12.
<正>清季以来,政治、学术、文化、思想诸领域出现了规模空前的新旧对峙。新学对旧学的挑战激起旧学各方的应对,接连不断的以“新”或“现代”为名的各种学术文化运动,又加剧了新旧之间的紧张。就历史学而言,早在1902年梁启超的《新史学》已举起“史界革命”的大旗,至1933年朱谦之创办《现代史学》杂志,仍声称“对于过去的史学也不惜取批判的态度”。((1))更有甚者,讽刺旧史家“妄自倨傲,旁若无人,对于自然科学家、社会科学家之鼓吹,与文化史家之新运动,均充耳不闻,熟视无睹,旧的观念仍牢不可破;但现在已完全暴露其落后性,而不为时代所容,甚至有危及史学本身存在之虞”。((2))这种新旧对抗视角下的学术观察与叙述,虽也道出了事实的一个面相,却可能忽略了近代与传统之间至关紧要的关联。传统确曾一度“零落成泥碾作尘”,但它没有消亡,而是以一种强大的惯性形塑了近代。如福柯所言,传统让我们可以“毫不间断地追溯着对起源的永无止境的确定”。((3))那么,传统是如何进入近代史学的?在中国近代史学的萌发与成长中,传统发挥了怎样的作用?何以让“...  相似文献   

13.
吴筱 《文史月刊》2013,(4):72-73
在中国的传统思想中,儒家倡导的和谐思想一直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从方法论上看,儒家试图通过调和的方式,最终达到一种和谐。从价值取向上看,儒家的全部道德理论,都是为了追求最终的和谐。儒家"和"文化讲究"和心","和心"在处理人自身、人与人的关系方面表现出了我们至今仍需学习并加以倡导的各种素质;讲究"和而不同",体现了强大的包容性,展示出中华民族文化的容纳力;讲究"天人合一",集中说明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梁启超作为近代墨学复兴的领军人物,就传统墨学的时代价值及其深刻内涵做了系统发掘和梳理.梁启超研究传统墨学的现代意义是:第一,复兴传统墨学,意在弥补中国传统学术之短处,以求与世界学术发展同步;第二,复兴墨学,是对孔子儒学至尊地位的挑战和否定;第三,传统墨学的牺牲精神和高尚人格,可以成为挽救民族危机和重塑国民性的精神力量.  相似文献   

15.
中国古代人际传播思想中的关系假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际传播是人与人之间的意义创造和意义关系的交流.它因人们的交往关系而存在并运用于交往关系之中.关系总是同传播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而不可分割的.中国传统文化中关系假设无所不在.正是这些建立在通常假设意义的核心基础之上的"关系"理论造成中国古代乃至现代华人社会信息传播的隐蔽性.因此,只有研究维系中国古代人际传播秩序的关系假设,才能正确诠释"仁"、"礼"、"忠恕"、"和为贵"等传统思想范畴在古代人际传播过程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