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别了,三年的皖南!》为袁国平词去东路“江抗”指挥部的军部执法队过境时,给我们教唱了《别了,三年的皖南!》歌曲,给刚参加新四军的我,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50年来久久未忘。1990年应浙江省文化厅革命文化史料征集办公室的征集通知,我回忆整理的抗日战争...  相似文献   

2.
《广西地方志》2022,(1):54-54
2021年12月29至31日,自治区地方志办公室党组成员、副主任唐中克率队到贺州市开展《红七军北上“小长征”史料汇编》编纂工作调研并收集相关史料。调研组先后到贺州市史志办进行座谈,深入八步区桂岭镇、开山镇开展实地调研和资料收集工作。在桂岭镇调研期间,通过实地查看红七军桂岭整编革命遗址张公庙,前往桂岭红色书店查阅历史档案资料、文物等方式,详细了解当年红七军在桂岭整编的情况。  相似文献   

3.
东北三省革命文化史料征集工作协作会议纪要为贯彻落实1995年11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召开的革命文化史料征集工作座谈会的精神,东北三省于1996年4月22至24日在大连市召开了东北革命文化史料征集工作协作会议。出席会议的有黑龙江省、吉林省。辽宁省以及...  相似文献   

4.
近代西方传统史学特别强调史料的作用与价值,但它所倚重的是档案文献资料。当代西方新史学的出现则引发了"史料之革命",扩展了历史资料的范围,建立起了一种多元的史料体系。传统史学所忽视的书面史料、考古资料、图像资料、口头资料等都被纳入到史料的范围内,从前为历史学家所不屑一顾的文学和艺术资料也成为了历史学家探求历史想象和历史现实之关系的重要资料之一。史学家以新的眼光对旧有资料进行重新审视和解读,历史资料在存储、传递、检索和分析、处理等方面发生了变化。当代西方新史学的"史料之革命"与史学观念的更新、新领域的开拓、跨学科研究等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文献史料(侧重于先秦文献史料的拣选)和考古资料(侧重于考古学文化谱系源流的分析)的进一步归纳、梳理,系统地研讨了先秦时期黑龙江古族与考古学文化的对接问题。  相似文献   

6.
弘扬红军传统做好革命文化的传人——在“长征中的文化工作研讨会”闭幕式上的讲话□周巍峙今天,我谈谈“三感”,即感谢、感情、感想;“三传”,即传统、传扬、传人。〔一〕感谢。感谢大家做了大量的收集整理、分析研究及写作的工作。原来长征中的文化工作的史料是零散...  相似文献   

7.
“叶挺独立团”一语的涵义,原是史学界约定俗成的特指北伐战争时期由叶挺任团长的国民革命军第四军独立团,本文拟就该团组军史料作一解读、求证,并对存疑的史料作一辨析,希史界诸先进不吝赐教。 关于叶挺独立团组建的缘起,史界大都认为是共产党人在大革命时期为反击国民党右派的挑衅而独立建军,从而促使叶团成为中共直接领导的第一支革命武装力量。此说所援引的论据主要源于周士第等人的回忆史料。周士第等人认为:(一)  相似文献   

8.
当代中国史研究中的文献史料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中国史研究需要搜集、整理、考证和利用文献史料。搜集史料要求“全”,整理史料要求“实”,考证史料要求“真”,利用史料要求“准”,这些直接关系到所出研究成果的科学水平和学术质量。当代中国史文献史料类型多种,既包括有关的文件和档案、文集和文稿、报纸和新闻稿、定期刊物、纪实和回忆、资料汇编,又涉及地方史志、史学史料、国外资料、批判研究资料。就此文献史料进行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考察和具体分析,可加深对其真实性、政治性和现实性的认识。建国后,学术界十分重视当代中国史文献史料工作:搜集相当广泛,整理比较系统,考证多有创新,利用成效显著。倘能对此丰富实践继续给予理论上的总结,无论对于当代中国史文献史料学的学科建设,乃至当代中国史研究的深入和发展,都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9.
《文物》1955,(8)
为了向广大人民群众进行革命历史的教育与保存珍贵的革命斗争史料,全国各博物馆等机构多展开了革命文物的徵集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现将各地蒐集到的革命文物作以下的报导: 河北省博物馆筹备处,今年三月间组织了蒐集工作组,在河北清苑县冉荘鄉徵集到抗日战争时期有关地道战  相似文献   

10.
1927年以后,共产国际发表了一系列有关中国革命的文件,其中有些对中国革命基本问题的分析和决策是正确的。但是,也有相当一部分的“训令”和“指示”,脱离了中国革命的实际。这些错误的东西对于中国共产党内左倾盲动主义的接连出现,有重大影响。特别是1931年到1934年的王明左倾错误,实际上就是国际路线。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又是共产国际和中国革命关系发展变化的时期,可分为前期、中期和后期加以研究。1.“二战”前期(从中共“八七“会议到“六大”)。  相似文献   

11.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是广东思想文化持续发展的时期。在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广东各左翼文化团体——“中国左翼文化总同盟广州分盟”及其所属“中国社会科学家联盟广州分盟”、“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广州分盟”、“中国戏剧家联盟广州分盟”等,在上海“左联”理论与行动纲领的指导下,组成了一支集结各方面进步力量的生气勃勃的文化新军,以其鲜明的革命  相似文献   

12.
新编《田阳县志》上限追朔至有记载的年代,下限一般断至1995年。该志设地理、经济、政治、军事、文化、社会、人物等7大篇外,为突出本地特色,特设“农民运动与革命根据地”篇,全志共69章346节180万字,内容博大精深,史料详实可靠。该志按照“详今略古”的原则和“为本地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依据,以利于地方领导从实际出发,进行有效决策”的宗旨,运用丰富的史志资料,全方位地为领导机关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中国边疆图籍录》是一部长达55万字的有关中国边疆文献和舆图资料的综合性目录著作,邓衍林编,1958年4月商务印书馆出版。本书所选历代专著及刊物之文献及舆图近8千种(包括一部分佚书存目),体例上主要兼顾资料的不同门类、地域及著作年代三者关系编立专目。全书包括“一般论著”、“边疆舆图”、“中国边界关系”、“西夏史料”、“契丹及辽代史料”、“金源史料”、“元代史料”、“明代边墙史料”、  相似文献   

14.
晋冀鲁豫根据地革命文化史料征集协作组于1999年7月19日至21日在太原市召开第10次会议。参加会议的山西、河北、河南、山东省文化厅史志办主任及撰稿人员,对《晋冀鲁豫边区文艺运动史》书稿进行了审核,商定了该书出版的有关事宜,并就协作组的下步工作进行了研究。文化部党史资料征集工作委员会秘书长石雅娟同志给会议发来贺信,对协作组成立十年来所做的工作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和鼓励。现将贺信转载如下:山西、河北、山东、河南省文化厅暨史志办,晋冀鲁豫革命文化史料征集协作组:自1988年11月文化部党史资料征集工作委员会协商成立13个跨地区的…  相似文献   

15.
1917年俄国革命的政治结果——布尔什维克党掌握政权,是74年苏维埃时代的历史开端.了解和认识这场革命,是我们理解和评论苏维埃时代历史的逻辑起点. 20世纪末以来,俄罗斯史学界对俄国革命史的研究在选题、方法、史料、观点等方面都有很大变化,同时不断有新资料被发掘和公布,从更多侧面重现了1917年革命进程中的重大事件、重要现象、主要政治组织和关键人物的思想和活动,为研究的拓展和深入提供了条件.美欧学者对俄国革命史的研究也在不断深入.受到西方历史学总体发展趋势的影响,出现了一些研究革命时期社会心理和群众精神状态、各社会群体的经济状况和日常生活、俄国革命的政治文化等方面的论著.  相似文献   

16.
于英辉 《钱币博览》2010,(2):25-27,F0002
人民币的历史渊源可以追溯到新民主主义革命时代。早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创建的革命根据地就相继建立了银行,毛泽民、林伯渠等革命先驱均担任过行长职务。同银行相伴生的是林林总总的根据地银行货币,不同时期、不同地方的“苏币”、“抗币”、“边区币”等计有250多种。到1947年底,  相似文献   

17.
18世纪下半叶的美国革命,作为近代美国与世界发展的里程碑之一,其民主成果是丰硕、广泛的,而且独具特色。在美国这一关键的历史转折时期,“从政治到经济,从社会到宗教,从文化到教育,莫不发生深刻的变革。”这是我国美国史专家刘祚昌教授经过悉心  相似文献   

18.
抗日战争时期顾颉刚的史学思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抗日战争时期顾颉刚的史学思想较战前有明显的发展和变化。从重史料转变为辩证地看待史料与史观的关系,由重“求真”到尝试求真与致用二者的结合;打破了在古史研究中只“破坏”的原则,开始整理古史系统;其重视通俗读物的思想也发展到了寻求专门研究和普及学术结合。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使顾颉刚的史学思想更为开阔、丰富和成熟了。  相似文献   

19.
郭沫若是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家,他在史料学上有很大的贡献。本文试图对郭沫若有关史料学方面的论述,作一初步的介绍。一郭沫若曾反复强调说:“我们要研究社会现象,社会进化,要有科学的头脑,科学的方法与吃苦的精神。我们要把一切真实的史料搜集起来。若是没有史料而谈社会史,简直是笑话”。①“研究历史当然要有史料。马克思主张尽可能占有大量资料,也说明资料对科学研究的重要。”②“在历史研究中,只有历史唯物主义的一般原理而没有史料,那是空洞无物的,炊事员仅抱着一本烹调术,没有做出席面来,那算没有尽到炊事员的责任。由此看出,没有史料是不能研究历史的。”③  相似文献   

20.
李在全 《近代史研究》2012,(1):50-62,160
孙中山的革命学说因时势变化而变化,其司法思想也因而变动不居。党权政治学说引入后,晚年孙中山完成了从“主权在民”到“主权在党”、从“天赋人权”到“革命民权”的思想转变。与此相适应,孙中山认为,在革命时期,作为治权之一的司法权要掌控于国民党手中,而非超越党派政治。实践中,孙中山努力探索司法“国民党化”之道,但囿于国民党党势、党力之不足等原因,国民党掌控司法的很多举措不免流于形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