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伍振 《旅游》2012,(7):22-25,3
我是一个爱摄影,爱旅游,爱写作的人。但是我和别人不同,喜欢一个人去远方,我不跟风,不结伴,不喜欢走寻常路。走进福建泰宁,仿佛走进历史。当我踏进泰宁古城那一天起,我知道我和泰宁注定有缘的。读书时我很喜欢读朱熹的诗文,曾经在笔记本中恭恭敬敬抄了许多他的诗文。比如他的那首《观书有感》:"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但是我不曾想到这位历史上我十分崇敬的思想家也来过泰宁,而且一住就是六年之久。泰宁是幸运的,无论是人文景观还是自然景观都被很好的保护下来,那古城古街古巷、古墙古屋古井,让人感受到这里的古朴厚重;那红军长街,让人感怀追忆工农红军的烽火岁月:那世界地质公园的丹山与碧水,让我领略了大自然的灵趣新奇……  相似文献   

2.
柯坪抒怀     
正鸡肋,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如果说,兰州是一个最江湖的城市;那么,柯坪便是一个最鸡肋的地方!据说,在国民党执政时期,为柯坪县派了一位县长,县长骑着毛驴去上任,走到离柯坪还有24公里的山头上,往柯坪方向一看,只有两片面积不大的绿洲,因为地方太小,觉得在此穷乡僻壤为官不能有何作为,于是策鞭而去。无论这个故事是传说还是事实,都说明了柯坪县是一个人口少、地方小的偏远小县!一在柯坪,有两样东西名闻全疆,柯坪人也对此津津乐道,并以此为骄傲,那就是教育和羊肉!在柯坪县的山里,随处都可以捡到贝壳、海螺等化石。这足以证明,这里在2亿年前是  相似文献   

3.
张雪娜 《神州》2012,(18):41
[教学叙事]第一节课的上课铃声响了,我高高兴兴地走进了课堂,心想:昨天布置学生在家整理房间,今天学习"分类"时,首先让学生谈谈是如何整理房间的,然后再让学生把带来的玩具、图书等进行分类。想到这里,我对同学们说"你们把带来的东  相似文献   

4.
<正>今年4月19日至21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西,在参观合浦汉代文化博物馆"合浦海上丝绸之路文物精品展"时,感慨地说:"这里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作为一名土生土长的合浦人,对此,我感触良深。在合浦廉州古镇居住多年,我养成了一个习惯,每次漫步到海角亭和魁星楼,总喜欢在那流连伫足,小憩片刻。也许是平时工作太忙的缘故吧,在这里,透过那些斑驳的  相似文献   

5.
古茶民技艺     
"你们看这两棵古茶树,一棵大叶种,另一棵叶片要小得多,生长在长在一起。"李兴昌师傅手指两棵高大的茶树,向我们讲述着他的古茶园,以及他对茶树和茶叶的理解。追随茶树的脚步这里是困鹿山古茶园,天下闻名的困鹿山贡茶就产于此地。李师傅家世代种茶、制茶为生,从最早迁入此地的祖上算到李师傅这一代,已经有8代人了。李师傅说,自己的祖上似乎不愿提及为何迁到此地,他猜测也许和当时官府征调茶农,开辟新的茶园有关。不过李师傅提到自己家族的一个细节,那就是不论迁到什么地方,住处旁边都有古茶树,也许祖上在迁徙的  相似文献   

6.
刘少才 《丝绸之路》2012,(11):69-71
德国有一个地方,让德国文坛巨匠、浪漫派诗人、剧作家歌德把心遗失,让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为之感叹:“这里是我到过最美的地方!”让法国浪漫主义作家雨果动情地说:“我来到这个城市10天了,依然无法自拔!”那就是古老而美丽的海德堡。  相似文献   

7.
今年5月23日,是田家英同志逝世30周年的忌日。我常常一闭眼,就看见田家英。在离我们居住的这个城市不远的那条现代化的公路旁,有一尊他的雕像。常青的松柏为他营造出一个小小的林苑,他站在暗红色的花岗石的底座上,皱着眉头,白衬衣的袖口在手臂上卷起,任风高高吹起自已的头发,有点象一个忧国忧民的青年学生。这是他的家乡,也是38年前他带着工作组来做过调查研究的地方。这里离成都仅5公里,叫作大丰。他在这里住了将近半年,走遍了每个生产队,然后从这里走进了庐山会议,也走进了他生命的第一个风口。同提起某个人就令人想到历史上…  相似文献   

8.
正如果我在柯坪遇见你,我会带你去柯玛工程,穿行在绿色屏障中,感叹戈壁荒滩上人定胜天的奇迹。如果我在柯坪遇见你,我会带你去生态园,请你品尝柯坪正宗的清炖羊肉,教你用薄皮馕包裹羊肉和皮牙子,看着你大口吃肉,我心满意足地笑了。如果我在柯坪遇见你,我会带你去月光湖,在皎洁的月色下漫步,让月亮见证我们的友情。如果我在柯坪遇见你,我会带你去参观青少年宫。在每一幅字画前驻足,假装内行地仔细揣摩;欣赏楼道里的每一幅摄影作品,真切感受镜头中的柯坪;我会在钢  相似文献   

9.
他,青年时期两次参加北伐连战连捷,参与筹办黄埔军校,成为国民党功勋人物;他,抗日战争时期,主张联共抗日,并因此与蒋介石决裂,三次被开除国民党党籍;他,新中国成立前夕,国共两党和美国势力多方争夺,屡遭国民党暗杀,在民族大义面前,冲破重重阻力,毅然秘密北上投入到革命阵营。1957年10月9日,李济深逝世前留下了"我与人民宏愿在,及身要见九州同"的遗愿。这里,让我们与李济深女儿一起触摸李济深生命中的红线。  相似文献   

10.
走进诺鲁孜节,就是走进一部西部史诗,走进一个喀什噶尔民间神话,那不仅仅是一个民族对春天的赞美,更是他们不断丰富自我,发展自我,认识自我的过程。漫长的3000年岁月,湮没了一座座故都王城,淡漠了一个个英雄往事,惟有诺鲁孜节历久弥新、代代相传。走进民间诺鲁孜节最热闹的场所  相似文献   

11.
德治 《旅游纵览》2008,(5):28-31
春天是出游、踏青、赏花的季节,那樱花、杏花、桃花、梨花、迎春花、映山红等,实在让人喜爱,不免要花下留影。对摄影爱好者而言,更不会放弃为花儿留下倩影的大好机会。春天拍花不等于花卉摄影,这里所讲的只不过是春季旅游摄影的一个拍摄题材而已。  相似文献   

12.
两年前,当我走下飞机,怀着忐忑又期待的心情站在格拉斯哥这片土地上时,我并没有想到,一年之后,这里的每一幢房子,每一个街角,每一个陌生却又熟悉的微笑竟会对我如此重要,让我如此想念.虽然很多人说一年的英国留学生活太短让人无法真正融入,但也许是苏格兰独特的自然风景,格拉斯哥多彩的文艺生活和人们那一颗颗温暖跳动的心,扫去了因语言文化不同而造成的不安和寂寞,取而代之的是家的温馨.  相似文献   

13.
正再见,亲爱的河村今天是我离开东京的日子,其实这座城市对我来说并没有什么留恋之处,它是个非常繁华的地方,街上随处可见的有店铺、穿着和服的魅力女子;它是个寸土寸金的地方,丝毫没有空余之处,到处都是一座座房屋,人们生活在里面。可对我来说,真正值得留恋的还是那个服务生姐姐,她叫河村,也许这只是她的姓,但我不知道她的名。我发现,每到一个地方,都会有一个人让我真正地留恋,并对其念念不忘。我仍记得河村姐姐送别我们时她那开朗美丽的笑容。街上随处可见日本  相似文献   

14.
正日月如梭,光阴似箭,随着年龄的增长,岁月的流逝,许多事情都渐渐淡忘。但是,我一直忘不了的就是那个雨天,那一个人……记得在那一天——"到了,下来吧!"爸爸说。到学校门口,我跳下了车,跟他说声"再见",就转头朝班级走。我边走边想:为什么爸爸每天都那么忙呢?如果有一天,他整天都陪在我身边那该多好!走进班级,一天的学校生活就这样开始了。"叮铃铃……"放学铃声打响了,同学们争先恐后地涌出  相似文献   

15.
来信     
体制造就了他 如果不是那个傲慢而一味追求体育GDP的体制深深羞辱了他,也许他不会有今天的成就。 他从汉城奥运会回到北京的那一幕,让我想起了韩信的胯下之辱。  相似文献   

16.
佚名 《文史天地》2009,(6):71-71
邱吉尔下野后,有一次打的去演讲。当他在下议院前走出那部出租车时,便对那出租车夫说:“我在这里大约耽搁一个小钟头,你等我一下吧。”“那不可能呀!”那车夫回答说,“我一定要赶回家去,好在收音机上听邱吉尔的演说。”那位下台的首相一听这话大为惊喜,便重重地赏了他一笔可观的小费,“我想了一下,”那车夫见钱眼开,便改口说道,“还是在这里等着送你回去吧,管他妈的邱吉尔!”  相似文献   

17.
正"春姑娘来了,春姑娘来了。"随着日历无声地呼唤,春天的脚步近了、近了。她不仅走进了那美妙的大自然,而且走进了我心间,让我的心灵既感到万分温暖,又充满了希望。记得那是上个星期的事了。因为我的作文成绩在班里名列前茅,所以,老师给了我一次上升旗台的机会,我十分高兴。那个星期五晚上,我情不自禁  相似文献   

18.
山乡鹿窝     
正时光流转,梦绕几回,根植于内心的记忆似乎越来越远——那山腰上弥漫的炊烟燃起多少希望的梦想,梦想又随着岁月流逝消散。文字的永恒,轻轻抚慰了生我养我、渐行渐远的美丽山乡,也抚慰了我感念山乡的心。山乡鹿窝,一个让我清晰了好久,想写但一直不知怎样落笔的地方;一个经历岁月反复搓揉,沉默了数百年的地方;一个倚靠"南来佛教第一山"——西望山南麓,深受佛教文化影响的地方;一个地处黔北息烽、乌江库区上游回水地段,风光旖旎、景致怡人的  相似文献   

19.
杨乃运  雷发林 《旅游》2005,(2):9-13
会有很多人,对阜城门内大街的历代帝王庙怀着浓浓的感情,作为文物点重新开发以前,它曾是159中学,一茬一茬的159中学学生把特别美好的一段青春留在了那里。对历代帝王庙念念不忘,总想回历代帝王庙再逛逛的我的一个朋友并不是前159中学学生,他只是凑巧路过那,偷偷溜进去,一下子就被那饱经沧桑的宏伟建筑美俘虏了。被美击倒,被美俘虏了的情感和思绪是很苦的,可能跟热恋中的相思者差不多,我想。于是他就残忍地把那种情绪传染给我,让我和他一起承受。历代帝王庙就是这样进入我的脑海,并在寒冷的2005年1月8日走进我的视野。  相似文献   

20.
正1981年5月,中国的《读者文摘》在甘肃兰州创刊。那是37年前的事,那一年我37岁。其实,这本杂志的筹办在此前半年就开始了。1980年夏,甘肃人民出版社调来一位总编辑,他叫曹克己,原来是甘肃日报社《甘肃农民报》的总编辑。社里的老同志都认识他,亲切地称他为"曹克",我们年轻人则称他为"老曹"。因为早在1953年,甘肃日报社与甘肃人民出版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