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古代城市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它标志着整个社会经济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手工业与农业开始分离,商品交换得以发展,出现了阶级和国家,城市也为了防御与保护的目的而开始兴建起来。正如傅筑夫先生所说:“城市是实现阶级压迫和剥削的工具之一,是剥削阶级用以防御被剥削阶级的反抗,并保护剥削者自身及其剥削成果的一个有力工具。”山  相似文献   

2.
试论江汉古城的兴衰杨权喜城市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时期的具体产物,它的出现是原始社会转变为文明社会的三大标志之一。在世界范围内,由于自然地理、历史文化诸方面的原因,各地原始社会发展极不平衡,不同区域城市的出现有先有后,并.巨存在不向的发展途径和建筑...  相似文献   

3.
河南师范学院历史系同学丘菊贤提问恩格斯在其伟大著作“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一书中,曾明确的指出:在阶级社会产生以前的人类的历史是人类的“蒙昧期”和“野蛮期”,但是由于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和大分工的出现,阶级社会产生了,人类的历史开始踏进了“文明”的时期;而农村公社制度正是在生产力不断提高的基础上,也就是在原始共产社会逐渐瓦解和阶级社会逐渐产生和形成的过程中的产物,关于这个问题,从农村公社的二重性上得到了充分的说明。  相似文献   

4.
山西是中华明的发祥地之一,在中国历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异彩纷呈,耀眼夺目。太原则是山西的一颗璀灿明珠。马克思曾指出,城市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正是由于古代晋国生产力的发展才为当时晋阳城的出现创造了条件。作为人类明结晶的晋阳古城,它记录了三晋大地的历史变迁,承载着优秀的地域化和民族化,折射出中华民族几千年灿烂辉煌的历史。  相似文献   

5.
从历史文物试探体脑分工的起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 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的分工和对立,是阶级社会的一个突出现象。剥削者把它说成与阶级存在同样是自古有之永恒不变的"天经地义"。马克思证明了阶级"仅仅同生产发展的一定历史阶段相联系",它必将随着历史的发展,通过无产阶级专政而归于消灭。在阶级发生过程中起过重要作用、在阶级社会中长期呈现出尖锐对立的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的分工和差别,也是这样。它并非"自古有之"。  相似文献   

6.
近来,在讨论中国古代文明和文明起源时,往往把二者混淆起来。其实,文明和文明起源是相互关联而义截然不同的两个概念。文明是指具备有城市、青铜器、文字等各种条件的社会政治、经济、思想、文化、艺术的综合。而文明起源则是指这种文明社会所由产生的源头——某种社会形态下诸多政治、经济、思想、文化、艺术因素。就其时代来讲,文明是指阶级社会,文明起源则是在阶级社会产生之前。文明的起源孕育在一个漫长的历史时期中。此间,阶级和阶级压迫出现,并逐步走向不可调合——呼唤国家机器的产生;村落聚邑向城市发展:冶铸工艺及最初的铜器出现:刻划符号逐步演变成单字,并不断成熟  相似文献   

7.
城市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是伴随着社会生产力的进步和生产关系的变革而发展、变迁、衰亡和更新的,同时也受着建立在这种社会经济基础之上的政治、法律、宗教、伦理道德以及自然民俗、文化艺术的深刻影响。一个国家经济高度发展和社会政治稳定时期,也必然是这个国家城市高度发展的历史时期。中日两国一衣带水,在悠久的历史交往中,也包含着两国城市规划与建设的交往史。本文仅就两国的古代城市规划与建设的友好交流作一点研究,与同行们商榷。一、中日两国古代城市的发展状况中国历史悠久,是世界人类文明的发祥地之一。…  相似文献   

8.
对马克思分工-阶级理论的再解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吴英 《史学月刊》2004,29(5):21-28
长期以来,人们把马克思主义的阶级理论归结为“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阶级的划分;阶级斗争推动社会发展”这样一种理论模式。现在,人们发现运用这种理论模式解释历史和现实都遇到众多的困难,于是出现了要求用西方社会学的社会分层理论代替阶级分析理论的呼声。这是对马克思阶级理论作教条式误读引起的不良后果。实际上,马克思主义的阶级理论本是一种“分工—阶级理论”,按照这样的理论,就应把阶级视为在一定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的分工体系中处在不同的地位、发挥不同的作用、因而对生产资料和生产成果拥有不同的占有或支配权利、并因而具有不同的思想和行为取向的社会集团。运用这样的分工—阶级理论分析历史和现实社会的阶级、阶层及其相互关系和与之相应的社会变迁,才能看清社会历史演进的规律性和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9.
一 近代化是一个在传统社会基础上逐渐萌生发展的历史进程。对于传统社会来说,近代化是一种世界范围内的发展趋势;就近代化而言,传统社会则是其得以出现的历史基础。正是基于这样一种相互之间不可分割的联系,现代化理论和发展理论都十分注重对两者关系的分析。从世界历史发展的角度,探讨中西近代化起步阶段人口问题的不同态势及其影响,也是我们进行此项比较分析的起点。 现代人口转变理论认为,在人类社会发展的不同历史阶段,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相适应,存在着三种基本的人口再生产类型。在产业革命之前漫长的人类历史上,由于人们“完全不知道在物质生产方面运用科学”,社会生产力低下,物质生活资料贫乏,医疗卫生事业落后,因此,人口的死亡率很高,人们不得不用高出生率来弥补高死亡率,世界人口的增长显得十分缓慢。联合国和西方学者估算,公元初世界人口总数约为3亿,公元1000年约3.4亿。美  相似文献   

10.
问题的提出 人类从无阶级的原始社会向阶级社会过渡,产生国家,是历史的必然。国家的产生以多方面条件为前提。在诸多前提条件中,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一定水平是最基础、最根本的。那么,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何种程度才能够导致国家必然产生呢?换言之,国家产生的社会生产力前提以什么为标志呢? 美国著名人类学家路易斯·亨利·摩尔根在他  相似文献   

11.
古代部落战争研究——战争的起源和演变新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过去,大凡在报刊上写的,教师在课堂上讲的,无一不云战争是在私有财产和阶级出现之后才有的一种社会历史现象。它随着阶级的产生而产生,也随着阶级的消灭而消灭,战争是“政治的继续”。因此,常有不少的同志就把“战争是政治的继续”这个命题当成战争概念的定义来应用。笔者认为,这种传统说法并不可靠。从人类历史发展的长河来看,不是先有私有财产和阶级之  相似文献   

12.
黄柯可 《世界历史》2000,46(3):12-20
在人类历史上 ,城市的出现大约已有 5 0 0 0年之久。自第二次社会大分工即手工业与农业分离以后 ,出现了商品和货币。而在第三次社会大分工产生了商人阶级以后 ,商品生产和交换的固定地点便应运而生 ,形成了城市的雏形。但是 ,城市的出现不等于城市化的开始。城市化不是指城市发展、演变的简单过程 ,而是指机器生产取代手工劳动之后 ,城市性质和功能的根本改变。在农业文明占统治地位的前工业社会 ,城市的性质正如马克思所说 ,城市是建立在农业和土地财产基础之上 ,社会呈现的是“城市乡村化”的景象。城市仅是农产品的集散地和手工业生产的…  相似文献   

13.
春秋战国之际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是和当时的社会变革和历史发展密切联系的,是有其阶级根源和特定历史条件的。首先,在这个新旧交替的变革时期,旧的奴隶制度和社会阶级结构在崩溃、瓦解、但是还没有完全死亡;新的封建制度和社会阶级结构在产生和发展,但是还没有充分强大,没有形成绝对优势和确立自己的统治地位。此时,新旧制度并存,新旧阶级同在,致使阶级关系十分复杂。在阶级社会中,有多少阶级就有多少主义;同一阶级的不同阶层和集团,也有不同的主义;甚至同一阶层、同一集团内部,仍会有政见的分歧。此时,旧的奴隶制度和社会秩序崩溃瓦解,天下陷入大乱,那么,新的道路在哪里?怎样致天下于太平?怎样结束分裂混战的局面、实现统一?这许多迫切的现实问题摆在当时每一个关心社会前途和历史命运的思想家、政治家、士人以及普通百姓的面前,迫使他们思考、寻求和  相似文献   

14.
人类社会进步的历史,就是社会生产力不断获得解放和发展的历史。任何阶级和政党,如果在生产力的解放与发展的总趋势中不能起到开拓和推动作用,毫无疑问,它终将被历史所淘汰。中国共产党的奋斗目标和最高政治纲领就是要实现共产主义的社会制度。在这个奋斗过程中,我们已经取得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实际上就显把生产力从落后生产关系束缚下的一次解放。我们正在进行的社会主义改革,则是在社会主义制度下,把生产力从与之不完全相适应的体制下的再次解放。我们继续加速社会主义的经济建设,深化改革开放,必将为生产力的发展开拓更加…  相似文献   

15.
大化改革在日本古代社会历史发展进程中,究竟具有何种性质,是使奴隶制社会获得进一步发展,走上较高的发展阶段;还是标志着奴隶制生产关系的结束,成为新社会制度的起点,建立起适应新生产力要求的封建生产关系,使封建制社会得以确立。对这些问题,国内外史学者看法不一,诸说纷纭,始终未能达成一致见解。但是,在研究一个国家的社会性质时,下述几点是我们必须遵循的理论原则。 其一,在阶级社会里,社会的性质是由占主导地位的统治阶级决定的。统治阶级既然作  相似文献   

16.
奴隶制度是一切民族历史自然发展必然经过的阶段,但在各民族所表现的形式却不尽相同:有的充分发展成熟,有的未达到成熟时机,甚而远有些民族在原始社会末期的时候,因受周围其他先进民族的影响,超越了奴隶制的阶段,经过先封建的过渡时期,即进入封建社会;但就各民族本身自然的社会发展规律而论,奴隶制的历史阶段是不可能超越的,奴隶社会是第一个阶级剥削的社会经济形态,这种剥削表现得最原始,也最残酷。这种制度在各民族中要以罗马最为典型。罗马奴录制度的发生,发展和没落异常明确,而且艰涩奴录革命次数之多,规模之大,也是世界史上所罕见。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 ,伴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作为我国社会结构重要方面的社会阶层结构也发生了十分深刻的变化。这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和完善的必然结果 ,是经济发展的体制环境所发生的重大变化在社会层面的客观反映。客观地、全面地认识和对待社会阶层结构出现的新变化 ,处理好各阶级、各阶层之间的关系 ,对于巩固党的执政地位 ,扩大党的社会基础和群众基础 ,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 ,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要坚决维护工人阶级作为国家和社会领导阶级的地位。工人阶级始终是推动我国生产力发展的基本…  相似文献   

18.
龙山文化时期是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代。文字的发明,铜器的使用,城址的大量出现,薄胎黑陶及快轮制陶技术的广泛应用,说明这一时期社会生产力获得了空前的发展,由此导致了社会内部的贫富分化和阶级对立现象的发生。尤其是许多特大型墓葬的发现,大量陶器、成组玉器等的存在,不仅表明这一时期文明化程度有了很大提高,诸项文明因素或文明成果已经基本具备,而且昭示这一  相似文献   

19.
1.惠州古城的历史起源 惠州是粤东地区的一座历史古城,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历史上,惠州还是东江流域及其毗邻地区稳定千年的行政中心。根据史料记载和出土文物,惠州城市的起源可以追溯到2200多年前的春秋晚期。春秋中晚期,在岭南的古越族社会中已经出现了不很发达的奴隶制生产关系。惠州市三栋镇官桥乡瓦窑岭春秋遗址出土有春秋时期的夔(Kui音葵)纹硬陶,据鉴定分析,这批以夔纹硬陶为代表的文物,  相似文献   

20.
自从19世纪中叶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科学,欧洲的无产阶级从一个自在的阶级变成自为的阶级以来,在世界范围内,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思想理论斗争中的一个重要问题,便是承认不承认人类社会历史有不以任何个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发展规律。对于这个问题,代表无产阶级利益的马克思主义者,给予了肯定的回答。他们明确指出,并且不断根据新的历史事实深入阐明,尽管历史发展过程中必然出现曲折,甚至在某些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