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得胜堡     
正得胜堡位于大同市新荣区堡子湾乡。得胜堡是明长城大同镇重要关隘,它是由"一口三堡",即得胜口、得胜堡、镇羌堡、四城堡组成的古堡群。得胜堡平面近方形,只有一个出口南门。南门外建有瓮城、瓮城外还有月城,形成了三道城门的防御体系。四城堡位于得胜堡北0.5公里处,是明清时期著名的马市交易市场。得  相似文献   

2.
得胜堡坐落于山西省大同市新荣区堡子湾乡得胜堡村中,北距长城墙体650米左右。现存堡城,平面略呈方形,南北长约500米,东西宽约400米。墙体包砖已经不存,所留土夯墙体保存基本完整,残高3-7米。堡城只在南墙中部设一门,砖券顶,拱内侧高5.7米,外侧高约4.5米,门道内侧宽4.3米,外侧宽约3.7米,长约14米。  相似文献   

3.
正在山西左云县的长城边上,有一处非常独特的景观,高高的山坡上,耸立着一座尖尖的西洋式教堂,旁边就是长长的土夯长城,蜿蜒向上直至山顶。山是死火山,山脚是一个古老的村落,名叫"八台子",附近还有明长城的军堡宁鲁堡、威鲁堡(古称"宁虏堡""威虏堡")等,以及山西长城沿线罕见完好的"镇宁  相似文献   

4.
正在大同市新荣区,有两道东西走向的明长城。当地的人把南边新荣镇旁的那道称作"内长城"(也称"二边"或"二道边"),与此对应的得胜堡旁的那道是"外长城"(也称"大边"或"头道边")。这两道长城的长墙、墩台、城堡等在明代形成了一个小范围的"点、线、面"有机结合的边境防御体系。但新荣区的"内外长城",和通常人们整体认识晋冀蒙京长城的"内、外长城"是两回事,  相似文献   

5.
正明长城从晋冀蒙交界的平远头村进入山西,继续向西延仅仅几公里,就在新平尔村折了个弯儿,从东西走向变成了大体的南北走向。过了西洋河,又过了新平堡后,一直迤逦向南,先是到达保平堡,然后继续翻山越岭,在山里经过桦门堡,翻越过整座大梁山之后,就到达了李二口。大同市天镇县的长城资源非常丰富,  相似文献   

6.
山西明长城     
<正>老牛湾堡,位于偏关县城西北方向约40公里处的黄河岸边,为黄河流入山西第一村,也是黄河与长城第一次见面的地方。人称"长城与黄河握手的地方"。据资料记载,老牛湾堡建于明崇祯九年(1636年),堡周一百二十丈,高三丈五尺,城墙为夯土建筑,外包长条石块,其北侧悬崖十分陡峭,易守难攻,今  相似文献   

7.
中国万里长城是世界文化遗产,而山西的长城文物保有量位居全国前列。根据山西省文物局数据,截止到2016年年底,从战国到明清,山西11个地市中,8市40县(区)共有4276处长城遗存,总长度达3500公里。尤其是明代"九边重镇"中,山西以"大同镇""山西镇"独占其二。在今天的大同、朔州、忻州等地,依然能够看到长墙蜿蜒、烽燧林立、城堡密集的壮美景观。而伴随长城历史积淀深厚的长城文化,更是历史遗留给山西的宝贵财富。大同政协委员、长城文化学者刘媛,十多年来致力于研究和宣传长城,她克服种种困难,实地踏勘了山西所有的明长城遗址及相关军堡衍生的古村落,被媒体誉为"长城玫瑰"。她边走边学、边写边讲,搜集史料,参阅文献、发表论文、出版专著,对长城进行了系统研究,从一个长城爱好者成长为一名长城学者。本刊将连载其专著《走笔长城》,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8.
<正>明代外长城进入山西的位置,正好是河北省、内蒙古自治区、山西省的三省(自治区)交界处,形成一个"金三角"的区域,其中山西一侧是大同市天镇县。这里长墙蜿蜒,烽燧林立,城堡密布,仅明代"国帑"所修就有新平堡、保平堡、平远堡、桦门堡、瓦窑口堡、镇宁堡、镇口堡、永嘉堡、天成城,此外还有地方所修的几十个村堡,可谓"巍然天镇",构成了牢固的京西屏障。本文关注其中的镇宁堡和镇口堡。今天的行政区划地图上找不到"镇宁堡"和"镇口堡"这两个名字,因为它们  相似文献   

9.
正助马堡位于山西省大同市新荣区西北部。新荣区的地形高阔平缓,大都为黄土丘陵,没有什么天然屏障,却有多处天然的南北通道。明代中期,从东往西依次傍着边墙修筑了镇川口、得胜口、拒墙口、拒门口、助马口等关口,又在边墙内里不太远的地方分别修筑了镇川堡、得胜堡、拒墙堡、拒门堡、助马堡等屯兵的军堡,  相似文献   

10.
正明大同镇所辖分守冀北道的井坪城遗址,在今天山西省朔州市平鲁区的井坪镇。井坪城与乃河堡、灭胡堡、将军会堡,共同组成井坪路的"沿边四堡",共同"分边沿亘三十一里有奇"。根据《山西明长城资源调查报告》(文物出版社,2019年1月第一版)第二册记载:"平鲁区共调查长城2 3段,47334米;堡13座;单体建筑共477座,其中敌台128座、马面58座、烽火台191座。"这些长城均为黄土夯筑,靠近村落或沟壑地带的,  相似文献   

11.
正一弘法寺在208国道东侧,位于山西省大同市新荣区堡子湾乡堡子湾村。堡子湾名字叫得远古而又写实,明朝时,村子向南有宏赐堡、会远堡,向北有得胜堡、镇羌堡、四城堡。二十里内,五堡齐聚,沿饮马河形成了"堡"的大湾,用堡子湾概括总结最恰当不过了。"堡与堡,二十五"在堡子湾一带表现得最为突出,穿越时空,从堡的密集度能感到狼烟四起、烈马嘶鸣的悲壮,更能  相似文献   

12.
正明长城从大同市新荣区的镇川口继续向西延伸,经过方山首先抵达的是宏赐堡,然后在此分为两条。一条由宏赐堡向北转,经镇羌堡、拒墙口、拒门口、助马口至十三边,向南至砖楼沟入左云县界。这条长城当地百姓称做头道边,大部分为今天山西省和内蒙古自治区的行政区划界。另一条(当地俗称二道边、内长城)由宏赐堡向西,经里场沟、外场沟、新荣镇、破鲁堡进入左云县界,两条长城在左云县东北的黑土口又交汇成一条,继续向西绵延。这两道墙体组成了一个东西横向  相似文献   

13.
高宏伟  邢士林 《旅游》2005,(2):78-88
黄河自西向东奔流到内蒙清水河之后,为吕梁山所阻,掉头向南,激流跌宕切开黄土高原,造就了流急壁陡的陕晋峡谷。长城由山海关自东向西绵延而来,至山西偏关与黄河相会相拥,奏响了气壮山河的交响诗。多少英雄豪杰曾在此粉墨登场,留下千年一叹,多少文人墨客为峡谷狼烟所倾倒,谱下力作名篇。金秋时节,我们驾车往返于晋陕蒙,六次穿越黄河,数次登临长城,纵横四千里。目睹长河落日、颓堡烽烟、古桥驿道、窑洞高坡,倾听了一曲苍凉激昂的黄河长城交响诗。  相似文献   

14.
正保平堡是明大同镇的军事堡垒之一,属阳和道新平路。根据《三云筹俎考》记载,保平堡为明嘉靖二十五年(1546年)土筑,隆庆六年(1572年)包砖,周长1里3分有奇,高3丈5尺。保平堡和附近的桦门堡、平远堡、新平堡、瓦窑口堡,由于地处一道早期修筑的长城之外,统称为"墙外五堡",五个堡垒相互策应相互依托,构成了第一道防线。其后又在这五堡之北、之西沿着山势修筑了另外一道长城,  相似文献   

15.
李哲  张玉坤  李严 《人文地理》2011,26(2):103-107
明长城军堡是与长城唇齿相依共同承担防御任务的一系列屯兵城。作者通过对我国北方近百个军堡实地考察,结合相关史料,初步探讨军堡的选址问题,提出影响军堡选址的因素主要有长城的位置、受作战距离制约、传统风水理论和地形四点,其中地形对军堡选址的影响最直观体现古人"因地形用险制塞"的军事防御思想,根据军堡与自然地理的关系将军堡分为四类,并通过实例分别予以介绍。  相似文献   

16.
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城,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伟大创举,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我国最后一次大规模修筑长城是明代,它西始于甘肃省嘉峪关,东迄于辽宁省鸭绿江畔。辽东边墙是辽宁省境内的明代长城的具体名称,是万里长城的组成部分。这段长城西起山海关的铁场堡,东至鸭绿江边,全长850余公里。学术界公认明辽东长城的东部起点的具体位置,在鸭绿江畔的古代江沿台堡,但古江沿台堡在今何处?这是当前史学界所关注的问题。近期我们  相似文献   

17.
1998年夏,我们拍摄黄河万家寨水库蓄水淹没区声像资料,曾由清水河县南境的老牛湾沿明长城东行60余里,到达内蒙古清水河县暖泉乡红门市堡,摄取了沿途部分长城、边保、墩台等。采访拍摄中,我们登山踄岭、寻踪探秘,访查到一些尚未见诸报导的明代长城遗迹,清水河县明代红门市堡  相似文献   

18.
影子 《旅游》2013,(2):68-73,3
"古庙神佛异,明堡暗道奇。"位于山西介休的张壁村,地上有内涵深厚的古城坚堡,地下有"万米长城"的隋唐地道;集中子夏商古文化遗址、隋唐地道、金代墓葬、元代戏台、明清民居等许多文物古迹,是一座被冠以"全国罕见""国之瑰宝",融军事、居住、生产、宗教活动为一体的古代袖珍"城堡",堪称一部厚厚的史书。这座曾在"中国十大魅力名镇"评选中榜上有名的古村,究竟有着怎样的神秘色彩?  相似文献   

19.
正新平堡位于大同市天镇县北26.5公里,东经114°04′20″,北纬40°39′25″交汇处。西邻内蒙古兴和县,北傍西洋河,东面是西阳河堡,向南翻过山是瓦窑口堡。新平堡原是明大同镇的军堡,明清时期在西洋河两岸方圆近百里的众多村庄里一直都有"老大"的地位。如果把中国的明长城看作是一条长龙,那么大同长城正是这条龙的"七寸",而新平堡就是这个"七寸"的喉尖。新平堡的长城如今依然壮观,残高数米,多是土夯墙。这里是明大同镇下辖阳  相似文献   

20.
明代延绥镇把都河堡、镇罗堡,均是长城沿线的重要城堡之一。关于把都河堡的始置年代,史籍有"成化八年"、成化十一年"之说;镇罗堡的始置年代,有"嘉靖二十九年"、万历十八年"及"万历二十八年"三说。经过详查史籍,本人认为延绥镇把都河堡的建置年代为明成化九年,镇罗堡的建置年代为万历十九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