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勾海燕 《北方文物》2018,(1):98-102
渤海国是唐朝管辖下的地方政权,与汉代所置的渤海郡并无关系。渤海国的称谓是有变化的,如建国初称“振国”或“震国”,唐朝册封后称“渤海”、“忽汗州”、“渤海都督府”、“渤海国”等,辽灭渤海后称之为“东丹”、“东丹国”等等。在这些称谓中,并没有“渤海郡”一称,在此通过查找史料中对渤海国事例的相关记载,来阐述这一观点。  相似文献   

2.
在渤、日交往中,日方为迫使渤海称藩,既硬说渤海是高句丽的继承国,又编造了高句丽曾“臣属”于己的神话,并强称渤海使为“高丽使”、渤海王为“高丽国王”。这都遭到了渤方的抵制和反对,于是双方间就所谓的“高丽国”问题进行了长时间的交涉和斗争。最后日方不得不在事实面前低头认输,终于放弃了对渤海人的“高丽”称谓。  相似文献   

3.
图片报道     
《黑龙江史志》2012,(8):F0002-F0002,F0003,F0004
渤海国是唐代我国东北地区为主体建立的“海东盛国”,初称“震国”,后改称“渤海国”。渤海国共设“五京”。“上京”即为其都城。其建制和规模完全仿唐都长安城,略成长方形,且城中套城,分外城、内城和宫城(紫禁城)三部分,距今已有千年。  相似文献   

4.
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历史学者朱荣宪编著的《渤海文化》(朝文版),是由朝鲜社会科学院出版社一九七一年出版发行的。此书在第三章文物节中的103、104和106页,分别收有渤海“文字瓦”摹本及印刷的“文字瓦”字样。其摹本、字样,多半是参照日本一九三七年编著的《间岛省古迹调查报告》和一九三九年编著的《东京城——渤海国上京龙泉府址的发掘调查》两书中渤海“文字瓦”拓影而摹写定形的。一九八一年,笔者在搜集整理渤海“文字瓦”资料时,将《渤海文化》中临摹,定形的  相似文献   

5.
南城子古城、牡丹江边墙与渤海的黑水道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金毓黻先生曾把黑水靺鞨列为渤海国属部之一,并指出:“渤海属部以黑水为最强,其役属于渤海也,亦以黑水为最后。”案,黑水役属于渤海,当在渤海国后期,即经渤海十世宣王大仁秀“讨伐海北诸部”之后。渤海建国之初,黑水亦斥大土宇,雄踞渤海之北。黑水朝唐,每经渤海之境,初时,有事必以告,故渤海朝唐之使,亦常与之偕行。可见两者之间确有一条较为固定的交通道路。这条道路,对黑水靺鞨来说,应该就是黑水入渤海道,但对渤海来说,则可称为渤海入黑水道。  相似文献   

6.
渤海国在其发展到鼎盛阶段时,曾一度被中原王朝誉为“海东盛国”①。然其“海东盛国”之始称年代,由于文献语焉不详,因而至今无定说。目前较有影响的有四说:一谓始于渤海十世王仁秀世②:二谓始于渤海十一世王彝震世③;三谓始于渤海十二世王虔晃世④.四谓始于渤海十三世王玄锡世⑤. 按谓“海东盛国”始于渤海十世王仁秀世之说,似有臆测之嫌,故暂不轻从。而谓“海东盛国”始于渤海十二世王虔晃世之说乃读史之误,佟柱臣先生已经指出,故亦不赘述⑥。以下仅余二  相似文献   

7.
《新唐书·艺文志》乙部13地理类、《宋史·艺文志三》地理类、《玉海》卷153朝贡、外夷来朝、唐渤海遣子入侍条均记张建章《渤海记》(原作《渤海国记》,此据《东都事略》卷18及《张建章墓志》改)3卷,然3卷卷目不详。《张建章墓志》谓张建章“又著《渤海记》,备尽岛夷风俗、宫殿、官品,当代传之”。这里,墓志言《渤海记》内容有三,分别为风俗、宫殿、官品。宋人叶隆礼《契丹国志》卷23分别有“国土风俗”、“建官制度”、“宫室制度”等小目,可见“风俗”、“宫殿”、“官品”也可能是卷目,即《渤海记》可能分为风俗、宫殿、官品3卷。《渤海记》风俗卷内容可考者颇多。《新唐书·渤海传》谓渤海“俗所贵者,曰太白山之菟,南海之昆布,栅城之豉,扶馀之鹿,鄚颉之豕,率宾之  相似文献   

8.
渤海国是在我奈良、平安之际建立于中国东北的一个独立的国家,(渤海,六九八至九二六年,是我国唐朝忽汗州都督府亦即渤海都督府辖区,并非“独立国家”。——译者)在中国被称作“海东盛国”,这是尽人皆知的。作为概述渤海国历史的著作,鸟山喜一教授的《渤海国小史》被视为佳作,在此无须赘言。我也曾对渤海的上京龙泉府址进行过调查,还主持  相似文献   

9.
黑龙江省东南边陲的宁安县渤海镇境内的“上京龙泉府”,曾为创造“海东文化”的渤海国都城。据史料记载,渤海国是以粟末靺鞨人为主体建立的隶属唐朝的地方政权。公元六九八年建立“震国”,七一三年接受唐朝册封,专称渤海。于公元九二六年被契丹灭亡,历时二二九年。渤海国建立之后,与日本之间除了互为答聘外,余者多为文化方面的交流。从公元七二七年始至渤海灭亡止,遣使横渡日本海前往日本有史记载共三十四次,日本的使节也曾数十次来  相似文献   

10.
延边地区渤海遗存之我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吉林省延边地区是唐朝渤海国的腹地 ,正确识别该地区的渤海遗存 ,对客观地、历史地恢复渤海国史的原貌是极为重要的。笔者根据多年的实地勘查和研究 ,对目前学术界多已认同的某些牡丹江上游的“渤海遗存”和图们江左岸的“高句丽遗存”重新进行了识别  相似文献   

11.
本文针对目前史学界多将渤海建国伊始称之为“震国”或“振国”的现象进行了探讨。根据中外文献及考古资料 ,作者认为渤海建国之初的国号应为“国” ,而“震国”或“振国”只能是它的俗称。  相似文献   

12.
近年朱国忱先生提出渤海上京城附郭当有二县,一如隋唐长安城之例,其说可信。因渤海为唐之属国,其都城建制方面必然有仿效唐长安城之处。又,唐册渤海为忽汗州,而直接统辖渤海且与渤海“相聘问”的幽州城,也是两县附郭,分治东、西两城区。《郡国志》记幽州城外城“南北九里,东西七里,开十门”;渤海上京城则为东西九里,南北七里,开十门。可见,渤海上京城郭城在规模和用门制  相似文献   

13.
以往有关渤海国早期王城遗址的研究,因受当时渤海考古认识水平的局限,存在问题较多.随着考古工作的深入,渤海“旧国”敦化敖东城说不断遭到质疑.《新唐书》的《渤海传》与《地理志》,对渤海王城道里方位的记载各有偏重,所用标准不同,将二者等同对待考证渤海“旧国”位置的思路值得商榷.而且田野考古最新研究成果表明,将渤海早期王城考证在吉林敦化一带,缺乏考古学证据的支持.近年的考古发现,有将渤海前期政治中心指向吉林和龙西古城一带的倾向,但仍需进一步的考古工作证实.只有在确立渤海考古分期编年标尺、明确渤海建国初期的文化特征后,再结合文献记载探讨渤海早期王城遗址及相关问题,才有助于问题的正确解决.  相似文献   

14.
韦华 《湖南文史》2012,(5):31-31
我们给老人祝寿时最常说的贺词就是:福如东海,寿比南山。很多人都认为这个“东海”就是现在的东海,其实不然,“东海”在古代应该是指渤海。古代中国的经济中心在黄土高原、华北平原,毗邻渤海,所以古人认为渤海是最大的海,以“福如东海”比喻福气自四方云集。关于“南山”的说法最早见于((诗经》:“如南山之寿,不骞不崩。”这里的“南山”指终南山(陕西境内,是秦岭山脉的一段),亦称周南山、中南山或太乙山,素有“天下第一福地”之称。  相似文献   

15.
渤海国渤州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新唐书·渤海传》谓渤海“以肃慎故地为上京,曰龙泉府,领龙、湖、渤三州。”龙州为上京龙泉府之所在。湖州,金毓黻先生谓“当在忽汗海附近,盖州因水得名者也。”其说可从,因忽汗海于渤海时亦称之为湄沱湖。唯其渤州,深入考究者不多。近年,我们一直在牡丹江一带进行考古调查与发掘工作,感到渤海渤州颇有进一步探究之必要。考上京之地,並非祚荣建国旧有,当为武艺“斥大土宇”所新取。《新唐书·渤海传》云:“天宝末,钦茂徙上京,直旧国三百里,忽汗河之东。”这里已明确指出上京之地  相似文献   

16.
关于“天孙”的理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朝鲜学者朴时亨在《为了渤海史的研究》一文中,以日本文献所记的渤海文王大钦茂致日本王的国书中曾“自称”过“天孙”为由,并同传说中高句丽始祖朱蒙之父是“天帝之子”相联系,认为渤海王室是对高句丽王室血统的直接继承。对此,笔者不敢苟同,提出下述看法与朴氏商榷。首先,“天子”并非高句丽王之专有称号。据《辞源》所记:“古以君权为神授,谓君主秉承天意治理人民,故称天子。”《诗·大雅》常武篇也有“徐方既同,天子之功”的记  相似文献   

17.
史称“海东盛国”的唐代渤海这个半独立的地方民族政权,就象得益于唐中央王朝的保护而与其存亡相始终耐人寻味一样,具有戏剧色彩的是,充任渤海政权启始灭亡两端的作俑者竟然都是契丹人。这就说明,在长达两个世纪之久的时间里,渤海与契丹的关系是极其微妙复杂的,再加上“世仇”说的存在,更使两族关系蒙上了一层浓重的迷雾。由于史料匮乏,佐证奇缺,在史学研究上,渤海与契丹的“世仇”之谜几成悬案,乃至成为研究渤海与契丹关系的症结所在。笔者在研读史料时反复揣测,偶有所得,现略述管见,以就正于方家。  相似文献   

18.
渤海上京龙泉府与唐长安城建筑布局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渤海国(698——926年)是我国唐代东北少数民族建立的地方政权。在唐朝的深刻影响和渤海民族奋力开拓下,渤海迅速发展起来,被誉为“海东盛国”。上京龙泉府是渤海国规模最大的京城,在渤海国存在的229年中,曾经两次(160余年)定都在这里。上京龙泉府成为渤海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并可称谓八九世纪时期仅次于唐长安城的亚洲大城市之一。建国以来,渤海史学界对渤海上京龙泉府城址的考古发掘和研究工作取得了很大成就,  相似文献   

19.
《新唐书·渤海传》列渤海“俗所贵者”一十有四,其中有“湄沱湖之鲫”。然湄沱湖为今之何处,至今无定说。《海东绎史》、《渤海国志长编》皆以今密山县东南之兴凯湖当之,而《宁安县志》谓即今宁安县境内之镜泊湖。按此二说一是一非,今试辨之。  相似文献   

20.
《新唐书·渤海传》云:“宝应元年(渤海文王大兴二十六年,公元762年),诏以渤海为国,钦茂王之,进检校太尉。”关于此次来渤海主持册封典礼的敕使,《渤海史稿》有精确考证:“唐王朝下诏进封国王的同时,即遣使持节前来渤海举行封册典礼。《渤海国志长编》(卷三)谓,大兴二十六年,‘冬,唐使内常侍韩朝彩同日本留学僧戒融来。十月,戒融同镰束归国。’关于韩朝彩这次出使之使命,据当时新罗赴日本使节金才伯的披露:‘唐国敕使韩朝彩自渤海来云,送日本国僧戒融,令达本乡。’足证韩朝彩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