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之洞的外交思想及其实践,在其早期政治生涯中无不呈现出一种积极进取的姿态,在对外交涉中体现出比较强硬的一面,在清政府推行妥协外交路线的大背景下,张之洞的这种不失理性的积极进取的带有强硬特点的外交显得难能可贵。  相似文献   

2.
李清源 《攀登》2000,19(5):28-32
科技人才在现代社会经济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邓小平对科技人才非常重视.对科技人才的地位、科技人才的选拔、科技人才的培养教育、科技人才的使用管理有许多真知灼见。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3.
晚清重臣张之洞 ,一生跨越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宣统五朝 ,对中国近代政治、经济、军事、教育、思想文化等具有重要影响 ,特别是他任湖广总督 1 8年 ,在武汉大力举办洋务新政 ,使武汉成为晚清中国三大洋务运动中心之一 ,现代化水平居全国内陆城市之首 ,从而使他成为后期洋务派的主帅。研究张之洞 ,不仅是中国近代史研究的重要方面 ,更是武汉早期现代化研究的主要内容之一。为此 ,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武汉市社会科学院与武汉市政协文史学习委员会 ,于 2 0 0 2年 9月 2日在武汉举办“张之洞与武汉早期现代化”国际学术讨论会 ,…  相似文献   

4.
二十年宾主情 辜鸿铭,字汤生,1857年生于南洋马来半岛。1885年回国,应邀入张之洞幕府,帮助张之洞统筹洋务,深得器重,两人相随共事20余年,结下了深厚的情谊。张之洞对辜鸿铭非常器重,将自己与辜鸿铭、赵凤昌、蔡锡勇、凌兆熊、梁敦彦等五名幕僚共称为“六君子”。  相似文献   

5.
萧宪人 《江淮文史》2004,(6):172-173
曾因包产到户受到错误批判的原中共安徽省委第一书记曾希圣,是位传奇式人物,聪明睿智,敢做敢当。本摭拾一些他爱才、用才的故事,读可以从中领会到他的人才观。  相似文献   

6.
张之洞督鄂期间的幕府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之洞督鄂时期是其幕府的鼎盛时期。他在湖北创设学堂、厂矿等各种实业、文化机构,通过延聘、札委、奏调的方式,网罗中外各类人才人幕,可谓兼容并包。张之洞对幕府制度实行了改革,总趋势是由幕宾向幕僚转化。他与幕府人员之间建立起了比较和谐的互动关系,幕府人员对张之洞的决策、成就功业作出了重要贡献;同样,张之洞也为幕府人员提供了施展才干的舞台,并为他们的发展升迁开辟道路。  相似文献   

7.
张云峰 《沧桑》2011,(1):50-52
戊戌变法时期,各政治派别对待变法的态度不同,给变法的实施增加了难度,这要求变法主张者争取广大中间力量的支持,注意推进变法的策略。传统观点因张之洞与康、梁对变法进度不认同而认为张之洞是反对变法和反对维新派的。其实,张之洞是统治阶级中支持变法的中间力量,他与维新派的分歧在于变法策略的不同。  相似文献   

8.
《张之洞家书》辨伪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之洞家书》自问世即有人怀疑其真伪 ,但具体分析者少 ,因而至今仍在流传。从其虚构人物 ,违反制度 ,时间混乱 ,编造履历 ,使用后世语言等方面看 ,该书漏洞甚多 ,其伪造者及传播源流亦有踪迹可以察考。  相似文献   

9.
在晚清历史发展进程中,张之洞是一位举足轻重的历史人物。在清末内外交困的时局下,先后扮演了清流健将、洋务殿军、新政主角等角色,在晚清历史发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张之洞史学思想的形成与内外交困的时代背景密不可分,张之洞处于中国社会转型的历史关口,铸造了其矛盾复杂的史学思想。  相似文献   

10.
枫叶 《文史月刊》2007,(11):60-62
1909年10月4日,张之洞驾鹤西去,差一个月才满72周岁。两年后,辛亥革命爆发,他为之鞠躬尽瘁的大清帝国走完了自己的历史行程。  相似文献   

11.
张之洞与晚清学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190 7年至 190 9年张之洞以军机大臣管理学部 ,直接负责清末兴学国策的制定与实行。在他的主持下 ,学部于积极推动普通和实业教育的同时 ,提倡保存国粹 ,继续奖励学堂出身 ,办事方针出现从锐进而缓行、由创新而复古的变化。透过各种错综复杂的关系 ,可见湖北与直隶的门户立异和人脉渊源 ,对中央教育行政的决策乃至近代教育发展的进程与样态影响至为深远。  相似文献   

12.
晚清国人对外交人才观的演变经历了一个逐步深化过程.从最初国人对选拔外交人才的讨论到外交官职业化思想的明晰,他们的观念可谓发生了巨大的转变,已经初步树立起了近代化的外交人才观.中国传统外交人才观与近代西方外交人才观具有完全不同的内涵,属于两个不同的文明体系.近代西方的强势地位,决定了国人外交人才观的演进必然是接受西方理念的过程,其间不断交织着中西观念的冲突与碰撞.  相似文献   

13.
作为晚清继李鸿章之后最重要、成效最卓著的洋务首领,张之洞通过多种途径聘请了众多掌握西方先进科学技术、军事、文化知识的外籍人员,进入其创办的实业、教育、军事等各领域,担任着各项事业的筹建、生产指导与人才培养的工作.他还在总结前人引进人才的经验教训基础上,建立了一套有效的聘用与监督机制,较好地消除了洋员揽权的现象.因此,其幕府中的洋员大多都能恪尽职守,在一定程度上成就了张之洞的功业,也使其经营的事业显现出更多的先进性和时代特色.  相似文献   

14.
李金东  牛通 《神州》2013,(27):20
过去,对秦穆公的认识着重是从大国争霸的角度,把他列为秦秋五霸之一,对霸主的作用又往往是从尊王攘夷、保卫华夏文化等方面去进行说明,这是有片面性的。如果我们把秦穆公的所作所为纳入秦国历史的长河中,纳入他所处的春秋社会大变革刚开始的环境中,就会发现他不仅是秦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人物,也是我国古代社会一位有高才商的政治家,本文就秦穆公人生关键事件和人才观进行描述,说明其人才观对秦国及对整个中国历史的发展都起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王杰康 《沧桑》2008,(5):69-70
周恩来是伟大的战略家,他高瞻远瞩、胸怀全局,从整个国家建设和发展的战略高度来考察教育问题和人才培养,他的教育人才观具有鲜明的时代性、高度的战略性、严密的科学性、强烈的务实精神,迄今仍有深刻的启示意义和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6.
树立和落实科学的人才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昭平 《攀登》2004,23(4):37-41
人才是关系到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关键问题.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的人才观,既是重要的理论问题,又是重大的实践任务.本文从科学人才观的深刻内涵、现实要求以及如何营造人才成长的良好环境等方面,对树立和落实科学人才观问题进行了相应探讨.  相似文献   

17.
黄浩 《贵阳文史》2008,(2):75-76
拜读熊俊先生《早年张之洞》一文(载本刊2007年第四期),深感古人所云“地灵人杰”的涵义。人居环境对一个人的熏陶涵养,关系至深。  相似文献   

18.
水可以载舟,也可以覆舟。天旱缺水.对人类和社会的影响,人所皆知;但水多造成水灾洪患,对人类和社会的影响也很大。就近代中国而言。仅是广东这块南国之乡旱灾、水灾就不断发生,给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命财产带来的损失极大。因此有志之士呼吁治水不乏其人。  相似文献   

19.
满汉矛盾是制约清末政局演变的一个重要内容,随着革命排满思想的激荡和清廷对汉人的疑虑。张之洞指出。废除歧视性的政策和法律对化解民族矛盾、实现民族平等、团结和社会稳定、共同抵御外侮具有关键作用,并将其视为改革成功的基石。  相似文献   

20.
张之洞滥权     
大清的权力结构有点乱,“督抚同城,权位不棚下”,你是正处,我也是正处;你是正厅,我也是正厅;你是正省,我也是正省,准领导谁?督抚斗个不消停,皆是权字始作俑。人权、事权、财权、审判权、执法权、监察权、最初提议权、最后决策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