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为埃及最原始的神祇之一,托特神在古埃及宗教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尽管对其起源的时间和地点等细节还充满疑问,但毋庸置疑的是,对于托特神的崇拜在埃及文明的早期就已经存在,这一点在《金字塔铭文》中表现得尤为明显。在这种古埃及最早的宗教文献中,最初以月神身份出现的托特神,不仅在奥西里斯传说、荷鲁斯和塞特的争端中扮演了重要角色,还成为死去国王的得力助手。这些早期托特崇拜的内容为以后托特神崇拜的不断扩大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正>在古代社会,由于人们对环境的认知水平低下,思想观念里就经常对与自己生活密切相关的动植物怀有崇拜之心,古埃及人也是这样,他们对圣甲虫的崇拜就包含在古埃及宗教中的自然崇拜之中。埃及地处非洲大陆东北角,在纵贯南北的世界第一长河——尼罗河的特殊人文地理环境和自然地理环境的滋养下,孕育出了举世闻名的古埃及文明,古埃及文明历经千年风雨直至公元7世纪阿拉伯人入侵后才被伊斯兰文明所取代。作为古埃及文明核心的古埃及宗教包括三大主题,即"自然崇拜"、"法老崇拜"和"亡灵崇拜",圣甲虫崇拜则属于自然崇拜,也是原始宗教和迷信下的图腾崇拜。  相似文献   

3.
自古埃及以降的闪米特文明都有神奇蛇的信仰,但这些蛇都是克托尼俄斯的神物,代表地下界,从不升天也不飞翔,这种信仰符合蛇的自然本质。中国的龙为天神,既不符合蛇的本质,又和其他古文明崇拜的蛇神形象大异其趣。中国龙的形象来自昆虫。在大自然中,只有昆虫能由蛇体化为鸟形,也只有昆虫能暂死后再生、升天。古人神化昆虫,这实为龙的形象与崇拜来源。不同地区的萨满教,都有崇拜昆虫变形、羽化神能的痕迹。中国先民确有尚虫信仰。中国龙可能更近似于古埃及的金龟蜣螂甲虫崇拜。尽管埃及的金龟和中国的龙崇拜在起源、发展上关联性不大,但两者的信仰观念与象征意义却相当接近。夏禹形貌为虬龙,其名"禹",恰和"虫"同字,故龙、虫义同。  相似文献   

4.
"旅游神"即与交通、道路、出行相关的神祇。在中国,有"行神""道神""路神""道路之神"等叫法。为了表述方便,统一称"旅游神"。在人类文明进化史上,中国以及其它地区均产生过旅游之神,并且形成了祭祀这些神祇的仪式、制度、风俗和文化。比较而言,中国古代旅游神崇拜及其衍生出的祖饯习俗在完整性、普遍性、等级制、规范性和延续性等方面均具有独特性。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古埃及宗教文献《金字塔铭文》入手,解读复活仪式与古埃及王权观念的关系,探讨该仪式在古埃及人宗教与现实生活中的重要作用。《金字塔铭文》及复活仪式的核心是奥赛里斯象征的国王,古埃及人以来世信仰巩固王权理念。此外,古埃及复活仪式不仅局限于丧葬活动,它也是新王国神庙日常礼拜中的重要仪式,复活仪式的普遍适用性反映了古埃及人以国王为核心、宇宙秩序更新的宗教观念及其现实的文化记忆传承。  相似文献   

6.
本期寄语     
正本期"古代地中海文明"栏刊出两篇文章。黄庆娇与颜海英合作的《金字塔铭文与古埃及复活仪式》通过古埃及宗教文献《金字塔铭文》解读古埃及复活仪式与王权理念的关系,认为古埃及丧葬活动及新王国神庙礼拜中举行的复活仪式之核心是以来世信仰巩固王权的理念。吕厚量的《从贤哲会饮到饕餮盛宴——古希腊历史叙述中波斯宫廷宴饮场景的变迁》认为,公元前4世纪中叶之前古希腊知  相似文献   

7.
邢鹏 《收藏家》2020,(3):47-56
观音菩萨是我国汉传佛教中最为广大民众所信奉和崇拜的神祇。人们以其所具备的大慈大悲的性格特征,编撰了许多救苦救难的显化故事。明代小说《西游记》中就描述了观音菩萨的多种变化形象,这些形象其实都是明代常见的神祇形象。本文简要介绍如下。一、观音形象观音菩萨是佛教中最被人尊崇的一位神祇。传说其能根据不同场合幻化出不同形象来解灾救难。  相似文献   

8.
赫尔墨斯主义源于古埃及的透特崇拜与古希腊的赫尔墨斯崇拜的杂糅与融合,其教义包含了古埃及、古希腊、犹太教及诺斯替主义的因素。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者出于时代的需要,对赫尔墨斯主义做出了独特的阐释。他们在理论上把赫尔墨斯主义塑造成了古代智慧的代表,认为其中包含着人类社会最为原初的智慧,纯洁宗教、证明基督教的真理以及赞同和实现"人的尊严"的因素。赫尔墨斯的这一形象是文艺复兴"复古运动"的延续和结果,更是在新的历史背景之下,人文主义者试图解决意大利面临的社会问题、重构基督教信仰而进行的一种积极和深刻的思考。此外,它还与当代学者的学术构建有着紧密的联系。  相似文献   

9.
阿卡狄亚地区为多神崇拜,其中具有泛阿卡狄亚性质的神主要有三个,吕凯昂的宙斯、潘神和戴斯波伊娜。全希腊神宙斯在阿卡狄亚被赋予地区特质,成为阿卡狄亚族群和国家的象征。本土的潘神和戴斯波伊娜有着不同发展。潘神不仅流行于阿卡狄亚,在希腊其他地区也颇受欢迎,成为了泛希腊神,戴斯波伊娜始终是泛阿卡狄亚神,其崇拜仅限于本土。这三位泛阿卡狄亚神祇崇拜共同构成泛阿卡狄亚宗教崇拜体系,同时也成为阿卡狄亚族群认同与地区文化的标识。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中国考古发现的中古胡裔墓葬中,常见半人半鸟形象。有关该形象的宗教属性,学界观点多有分歧,主要将其视为几种不同的神祇。本文结合国际学界有关琐罗亚斯德教研究的成果,以图像本身为主体史料,对学界将该形象视为达曼·阿芙琳与斯罗什神这两种观点进行分析,认为将其解读为任何一种神皆不成立。半人半鸟形象应为护持火坛的祭司,是典型的琐罗亚斯德教象征,其创作意匠乃受古波斯"神赐灵光"的影响,意为将信众对火的崇拜传稟上神。这一形象比较真实地表达了琐罗亚斯德教礼仪中拜火这一重要特征,反映了古波斯政教合一的文化传统。  相似文献   

11.
波斯萨珊王朝阿胡拉·马兹达偶像主要出现在摩崖浮雕的王权神授场景中。波斯王权神授图像与观念可溯源至美索不达米亚,经卢卢比、阿契美尼德、帕提亚,至萨珊王朝最为发达。阿胡拉·马兹达偶像以帝王形象为本源来塑造,但在持绶带圆环的手势、冠帽形制、是否佩剑、脚踩敌人等方面,二者具有明确的区分。阿胡拉·马兹达出现在王权神授场景中,意在彰显帝王获取王权的合法性及宗教支持,是具有宗教色彩的政治宣示。  相似文献   

12.
中国文明起源于文字,而文字的起源与我国早期的祭祀密不可分。《说文》的示部字共同体现了古代祭祀神袛的宗教行为,通过对《说文·示部》解读,我们可以看到古人多神崇拜的宗教观念,古人通过祭祀的方式来表达对神的敬畏及得到神的赐福的目的,以此,我们可以看到"宗教"一词的真正含义:即神与人相契的"联系之物",古人就是通过对宗教的实践来获得超越生命的真正目的。  相似文献   

13.
试论中世纪法国王室的"圣德尼崇拜"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在宗教氛围浓郁的中世纪西欧,几乎每个社会群体都拥有自己的守护神(庇护圣徒),法国王室亦不例外,它也常年沐浴在其守护神圣德尼(Saint Denis)的圣光之下。通过对"圣德尼崇拜"发展历程的考察可以看出,这一崇拜的确立虽非一帆风顺,但在法兰西王权和圣德尼修院的合作经营下,圣徒德尼终究成为法兰西君主的守护神、国家的守护神以及王权象征物的守护神。正是在"圣德尼崇拜"这一官方意识形态的辅佑下,法兰西民族国家开始形成,法兰西王权开始走向绝对化。然而,绝对化的法兰西王权最终灰飞烟灭,隆崇的圣德尼修院最终亦败落凋零。  相似文献   

14.
陆离 《敦煌学辑刊》2005,(3):110-121
本文重点对敦煌、新疆等地吐蕃时期石窟中着虎皮衣饰神祇、武士图像的内涵、年代进行研究,认为吐蕃占领河陇西域时期敦煌、龟兹等地的佛教石窟壁画、雕塑中着虎皮衣饰的神祇、武士形象实际与吐蕃民族的虎崇拜和吐蕃王朝的大虫皮制度有密切关系,吐蕃民族的虎崇拜和吐蕃王朝的大虫皮制度对蕃占敦煌、西域等地的石窟造像产生了直接影响,敦煌、西域石窟中的神祇、武士形象所着之虎皮衣饰对研究吐蕃大虫皮制度的具体内容有重要价值.这些吐蕃王朝时期佛教造像艺术中的特有内容又为后世藏区以及周边南诏、西夏等民族政权的佛教艺术所传承,并且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原昊 《民俗研究》2014,(2):135-143
山川之神的神名在先秦两汉文献中名目繁多,但先民对其祭祀的原因却极为一致,即山川之神能兴云致雨,直接关系到农业收成,故而享受着崇拜与祭祀。对山川之神的祭祀礼仪和时机中蕴含着强烈的农业期许,具体表现为祭祀山川之神以祈雨或祈晴,这种农业期许也使得山川之神拥有了极强的农业神格,成为中国古代农业神系的重要神祇。  相似文献   

16.
论神祇生态位关系与民间信仰生态系统的平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俞黎媛 《民俗研究》2008,(3):179-199
一、引言 早在原始社会,宗教就与文明的曙光一起来到人间,并形成以万物有灵为基础的宗教崇拜。进入阶级社会后,中国在夏商时期虽然也出现了诸如上帝、天帝这类至高无上的统一神,但这仍是一个具有功能性特征的概念。在民众的观念里,仅仅只有一个天帝是无法应对人世间事无巨细的各种繁琐祈求。原始社会的各种宗教信仰被保留下来,佛道祀神也不断进入民间信仰的万神殿。  相似文献   

17.
鹰是古代人类崇拜的对象,是草原民族心中的神鸟,更是欧亚大陆上古代皇室和王族所青睐的神秘力量的象征。鹰被尊为神的观念,同草原游猎文化具有密切共生关系,鹰被驯养可能不仅仅是当做狩猎的帮手,还曾成为王者的仪仗队之一。最早的鹰隼驯养术出现在中亚与小亚细亚一带是毫无疑问的,但发明者绝非国王。然而国王们沉迷于鹰隼狩猎,则是欧亚大陆上古代王国一直存在的事实,只不过这种记载在东西方文献中以不同的面貌表现出来。欧亚草原民族直接将鹰与帝王的形象联系起来,以之作为王权之象征,因而国王驯养鹰的神圣性不容置疑。然而,在以深厚的农业为根基立国的古代中华帝国儒家文明中,并没有崇拜这种"天禽"的传统,对于鹰猎,更多的是一种奢侈娱乐而非敬畏或崇拜。  相似文献   

18.
海岱和太湖地区宗教信仰与礼制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岱地区在意识形态方面表现出明显的祖先崇拜特点,礼制较多的体现在棺椁、陶礼器等方面。太湖地区特别是在良渚文化时期,表现出明显的神崇拜特征,王权、神权、族权三者结合得非常紧密,礼制较多的体现在玉礼器的使用上。海岱和太湖地区在意识形态上分别表现出注重世俗和注重宗教的特点。  相似文献   

19.
狄奥尼索斯崇拜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狄奥尼索斯崇拜的起源地在希腊本土,流行于底层民众中间,只是在后来的发展中受到了东方文明尤其是古埃及文明的影响,增加了某些神秘主义的因素。公元前7—前6世纪,在希腊民主政治的进程中,狄奥尼索斯崇拜因为远离贵族控制,成为平民与贵族政治斗争中的一种有力的思想武器,由“边缘”走入了城邦的“中心”,并在民主体制下得到了充分发展。狄奥尼索斯崇拜也因此承载了宗教内涵和政治内涵。  相似文献   

20.
古代埃及的王表是王权作为社会与文化记忆核心内容的历史呈现。古代埃及的王表萌芽于早王朝时期,在古王国第五王朝时期粗具形态,至新王国时期已臻于成熟。新王国时期,军事帝国背景下的统治阶级的历史意识勃兴,王表在数量、规模、工艺等方面远胜从前,并通过传统的神话、仪式建构与祖先的"历史"联系,从而证明王权的合法承继与延续。除宗教与政治目的之外,王表也体现出客观记录的意图。都灵王表在文献载体、原始底本、抄写方式、结构安排、历史信息等方面与祭祀用途的王表明显有别,但是,都灵王表依然是宗教与王权观念的产物。作为展现王权历史信息的古代埃及王表,亦应以历史的方法解析其内涵和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