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35年,红军长征到达甘南迭部俄界。当时红军面临的形势非常严峻,外有国民党部队的围追堵截,党内又出现了严重分裂,张国焘不执行党中央北上抗日的决定,带着四方面军南下,另立中央,分裂党,分裂红军,并以伪中央名义"开除"毛泽东、周恩来、张闻天等人的党籍。关键时刻,红军得到藏族同胞的帮助—杨积庆土司开仓放粮,使红军因此获得补给,得到了短暂而宝贵的休整机会,并在一个相对安全的环境里召开了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俄界会议,迭部成为红军长征途中的一个重要"加油站"。  相似文献   

2.
李清扬  贾晓明 《纵横》2009,(8):20-21
我们第二次过雪山草地,是在红四方面军结束包座战役后,张国焘反对北上,分裂红军,带领部分红军南下期间进行的。右路军红四方面军总指挥部(右路军前敌指挥部)及其三十军、四军,在北上过程中完成了第一次雪山草地行军,于1935年8月底在包座战役中消灭了前来拦阻红军北上的胡宗南部伍成仁四十九师后,在包座、巴西地区待命,期待着快点进达甘南,建立新的根据地。  相似文献   

3.
正1934年10月至1936年10月,中国共产党领导红军,以非凡的智慧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战胜千难万险,付出巨大牺牲,胜利完成震撼世界、彪炳史册的二万五千里长征,宣告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图谋彻底失败,宣告了中国共产党和红军肩负着民族希望胜利实现了北上抗日的战略转移,开启了中国共产党为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而斗争的新的伟大进军。  相似文献   

4.
正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中国工农红军开始长征,北上抗日。留在南方的部分红军展开了长达三年的游击战争。1935年11月初,国民党粤军余汉谋部对红军游击队进行"清剿",采取移民并村和赶群众出山的"封坑"手段,妄图将红军游击队困入无人无粮的空山中。国民党军队将赶出山的群众并于山边山外的大屋场居住,由保甲长严密监视,以断绝与红军游击队的联系。  相似文献   

5.
吴法宪 《湖南文史》2012,(10):14-16
大约是1935年7月中旬,红军到达毛儿盖(四川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松潘县西部),后中共中央政治局决定,我们要离开毛儿盖去甘肃南部。其实直线距离不过200余公里,这点路程对我们来说本是微不足道的。但是,毛儿盖处于草地的边缘,而这块草地,是长江和黄河的分水岭,到处是被野花野草掩盖着的泥沼,一不小心人就会陷落下去,很快没顶,可以说是死亡的大陷阱。原本北上甘肃可以经松潘而不必过草地,但松潘这时已被国民党胡宗南部队重兵把守,因此只能穿越这个死亡地带。  相似文献   

6.
1936年早春,北上抗日的中国工农红军二、六军团。突破国民党当局的围追阻截,到达崇山环绕的黔西北重镇——毕节县城。初来乍到,有的红军基层干部,不明情况。当看见这里一座古雅、端庄的宅院,便断定是“富豪之家”。于是带着战士们进去“打土豪”,不料却在书架上搜出不少马列主义的书,书中密圈细点,红军干部和战士们不禁惊异起来:“地主还读马列”?他们很快将情况向军团政治委员王震报告,王震立即派人将这家主人请来详谈。这人便是贵州有名的‘才子”、贵州辛亥革命元老,一生饱经忧患,孜孜寻求救国救民真理的周素园老人,他时年…  相似文献   

7.
桐柏山区是红军主力长征后在南方八省艰苦卓绝地坚持三年(1935-1937年)游击战争的十四个地区之一。桐柏山区的游击战争“保存了革命火种,打击了国民党的反动气焰,牵制和消耗了敌人的有生力量,支援了主力红军的北上抗日”①,为抗日战争在鄂豫边区的迅猛展开...  相似文献   

8.
由于“左”倾冒险主义的错误,红军未能粉碎国民党反动派对中央苏区的第五次反革命“围剿”,致使红军伤亡惨重,元气大伤,根据地日益缩小。1934年10月,红军被迫放弃江西等革命根据地,进行战略大转移的长征。同时,长征也是为了把红军拉到抗日前线,践行党的抗日救国主张,准备团结全国人民、各种政治势力和军事集团共同对日宣战。早在1934年7月,党就命令寻淮州领导的红七军和方志敏领导的红十军联合组成红十军团,作为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先行长征。  相似文献   

9.
郑巍宁 《文史精华》2012,(11):46-50
长征期间,红军经常被国民党重兵围追堵截,却从未中过一次埋伏,在国民党军设置的包围圈中都能准确地找到空隙钻出,这主要是由于红军在长征中的"密码脑袋"(密码电台侦听破译工作)的巨大贡献。红军在长征时离开根据地不可能依靠群众取得敌情,而党的地下工作也很难及时传送情报。因此,红军破译的这些国民党军密电,对于及时掌握国民党军的战略战术意图、兵力部署及动态行踪,帮助红军制定正确的行动策略,发挥过极其重要的作用。1976年深秋,原红  相似文献   

10.
1934年10月,由于王明“左”倾冒险主义的错误领导,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遭到失败,中央红军主力被迫从苏区的西南方向突围,进行战略转移,开始了二万五千里长征。在这次战略转移之前的3个多月,中央派出一支部队,举起北上抗日的旗帜,从中央苏区的东部出发,向闽、浙、赣、皖诸省国民党后方挺进。这支部队,就是红军第一支北上抗日先遣队。  相似文献   

11.
王新生 《百年潮》2008,(1):40-46
南方三年游击战争时期,国民党当局反复对游击根据地进行“清剿”和严密的经济封锁。严酷的斗争环境,深山老林的艰苦生活,使红军内部的少数人感到前途渺茫,对革命产生了动摇。国民党军趁机利用高官厚禄,收买他们,打击红军游击队,这对革命危害极大。在这种极其险恶的环境里,项英、陈毅作为留守南方根据地的主要领导人,率领红军和游击队的干部、战士,在同敌人周旋的同时,同革命队伍内部的叛徒坚决地斗争,积累了丰富的革命经验,巩固了革命队伍。  相似文献   

12.
鏖战腊子口 腊子口,位于甘肃迭部县境内的东北部。山势险峻,高耸入云,群崖交错,陡峭异常。隘口狭窄,仅有数米。汹涌湍急的腊子河水,从峡谷中咆哮流过。山脚下,荆棘葛藤掩盖着一条通往后山的崎岖小道。隘口处有一座小桥,是连通东西两岸的必经之路。腊子口是红军通往甘肃东北的唯一通道。 1935年,蒋介石得知红军已出草地进入甘南、继续北上的消息后,企图凭借天险把红军堵回原路,消灭在雪山草地和藏区一带,因而急电朱绍民(伪甘肃省主席)扼守天险,拦截红军。朱绍良令新编十四师师长鲁大昌用两个团的兵力,在腊子口布设防线,…  相似文献   

13.
工农红军冲破国民党军对红色根据地的包围,北上抗日。蒋介石调集各路大军前堵后截,志在除去心腹大患。《蒋介石谋划追堵红军长征的失败》一文追述作者随侍蒋介石左右,目睹其亲自坐镇督军作战的情景……  相似文献   

14.
提起中国工农红军的二万五千 里长征,许多人并不陌生,但 对于红军长征通过第一道封锁线时,曾向国民党高级将领陈济棠借道的事,多数人就不大清楚了。今天披露这一段鲜为人知的历史,是为了让大家知道中国共产党同国民党左派的统一战线工作,在革命的征途中,曾起过巨大的作用。 蒋介石怒斥陈济棠“借寇自重” 1933年夏天,蒋介石在美、英、德、意等帝国主义支持下调集百万大军对红军和革命根据地进行第5次大规模的“围剿”,直接用于进攻中央革命根据地的兵力就有50万。蒋介石采取了堡垒主义方针和步步为营、四面合围的战略。委任顾祝同为北路军总…  相似文献   

15.
正中共中央政治局于长征途中召开的遵义会议,结束了"左"倾教条主义错误在全党的统治,初步确立了毛泽东在党和红军中的领导地位,但当时并不是所有的人都服气的,毛泽东经受着异常严峻的考验。在面临着几十万国民党大军围追堵截的危急关头,毛泽东指挥千军万马四渡赤水,把蒋介石及其"追剿"红军的部队弄得昏头转向,最终跳出了敌军重重包围的圈子,实现了渡江北上、进军川西北的战略意图。四渡赤水之战绩是毛泽东运筹帷幄  相似文献   

16.
郑巍宁 《文史天地》2012,(12):66-70
长征期间,红军经常被国民党重兵围追堵截.却从未中过一次埋伏,在国民党军设置的包围圈中都能准确地找到空隙钻出,这朱要是由于红军长征中密码电台侦听破译工作的巨大贡献。红军破译的这些刚民党军密电,对于及时掌握国民党军的战略战术意图、兵力部署及动态行踪,帮助红军制定正确的行动策略,发挥过极其重要作用:1976年深秋,原红四方面军总指挥徐向前同时任中央调查部长罗青长谈起了情报工作说:“红军之所以敢于在云贵川湘几个老军阀的防区内穿插往返,如鱼得水,就是因为我们在龙云、王家烈、刘湘、何键的内部安插了我们的人,并且破获了他们的密码.”  相似文献   

17.
2001年仲春到岳西采访,有关方面安排前往菖蒲镇水畈村,拜谒“红军洞”。我欣然从命。“红军洞”位于该村方冲居民组一半山坡,面积近100平米。原名白云洞,因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一批负伤的红军战士曾在此处养伤,当地群众习惯称之为“红军洞”。面对这座历史遗存,瞻仰者无不浮想联翩:1935年夏秋之交,一支红军队伍袭击国民党“驻剿”部队获胜,30多名伤员来此疗伤,农民张学明、张华清、张在南负责料理一切,村民高金华是理发匠,他利用特殊身份为红军打探敌情……往事历历,至今仍为后人津津乐道。更值得称道的是,…  相似文献   

18.
中国工农红军经过艰苦卓绝的二万五千里长征,最后胜利到达陕北,三大主力红军会师陕甘,实现了北上抗日的战略大转移,从而拯救了中华民族的危亡,开创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因此,红军长征北上抗日与选择陕北作为长征的落脚点,把抗日民族解放战争推向一个新阶段,有着极其深远的重大历史意义。然而在一些历史论著中,却给人们一个印象,仿佛红军长征一开始就是为了转移到陕北建立抗日的前进阵地,或者是遵义会议以后这样决定的;也有另一种论调,认为红军长征开始,“就当时来说,其实没有一个人那怕只是在梦中想到过要北上抗日。虽然抗日是主要的政治口号,但决不是党和红军领导者的军事计划。”  相似文献   

19.
1951年初,正值抗美援朝战局紧张阶段,以傅秉勋、刘野樵、周迅予为首的一小股逃窜在川西北雪山草地的国民党残余,趁机兴风作浪.他们打着“反共救国军”、“反共同盟军”的旗号,煽动少数民族的反动土司头人起来与人民为敌,自称什么“能上台湾”,企图危害人民共和国的安全.  相似文献   

20.
论点摘编     
正红军长征在藏区筹粮问题研究喜饶尼玛和李双在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17年第4期上发表文章,红军长征在藏区重要紧迫的任务就是筹集粮食,在充分考量藏区农业生产条件、社会环境及藏民特殊储粮习惯后,红军通过理性地调整民族宗教政策,激发藏区民众,特别是上层自发支援粮食的热情,在藏区各级革命政权的帮助下,发挥长征精神寻找粮食代用品等方式来筹集粮食,为保存实力与继续北上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深化了党与藏区群众的联系,也进一步丰富完善了党的民族理论和政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